張山雷

《本草正義》~ 卷之七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7)

1. 海帶

[發明]《嘉祐本草》海帶鹹寒,療風下水;掌禹錫謂:出東海水中石上,醫家用以下水,勝於海藻、昆布。

壽頤按:今海帶有二種,干時其色皆黑,以水沃之,則青翠柔嫩。一種大者,潤(注:當為「闊」之誤)過五六寸,長至丈餘,名為海帶;一種細者,闊止一二分許,而叢叢分歧,則曰青帶絲,固皆海中蘊藻之屬,解一切毒,清熱利水,人盡知之。北人煮食,恆用煤火,則常食萊菔、海帶之類,謂煤火有毒,非此不解,但皆以為蔬食,不入藥劑,即南人亦恆食之。考《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

郭注但謂青絲綸、組綬,海中草生彩理,有象之者,因以名云,而不詳為何物。《說文》:綸,青絲綬也。則《雅》之所謂綸組,固即今青帶絲之類耳。又《太平御覽》引《吳普本草》,綸布,一名昆布;陸氏釋文,綸,古頑反,其音為鰥,則綸、昆一聲之轉。李瀕湖於昆布條下,謂《爾雅》之綸,即是昆布,其說甚是。

蓋海帶既闊且長,形式如布,而色青綠,因有綸布之名,迨聲音展轉,則為昆布,而其義乃在不知之數矣,若其柔細之青帶絲,則即《爾雅》之組耳。又陳氏《本草拾遺》有海蘊,藏器謂味鹹,寒,主治癭瘤結氣,下水。按:《廣雅》:紛縕,亂也。

故瀕湖謂「縕」字為亂絲之名,蓋水草之以蘊名者,本取其細如亂絲之義,則亦今所謂海帶絲之屬也,其形雖有鉅細之不同,要之同生水中,實為一類數種,是以氣味性情,均無差別。

白話文:

海帶

《嘉祐本草》記載,海帶味鹹性寒,能治療風邪引起的肢體下垂和水腫。掌禹錫說:海帶生長在東海水中岩石上,醫家常用它來治療水腫,療效勝過海藻和昆布。

現在的海帶有兩種,曬乾後顏色都是黑色,用水泡過後就變得青翠柔軟。一種較大的,寬度超過五六寸,長度可達一丈多,稱為海帶;另一種較細小的,寬度只有 一二分左右,並且叢生分枝,叫做青帶絲。它們都是海中生長的藻類,都能解毒、清熱利水,人們都熟知其功效。北方人煮食海帶,常用煤火烹飪,因為他們認為煤火有毒,如果不食用蘿蔔和海帶等食物,煤火之毒難以解除。但海帶一般都作為蔬菜食用,不入藥。南方人也經常食用海帶。

考證《爾雅》中關於草木的記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郭璞注釋只說青絲綸、組綬是海中生長的植物,形狀像絲帶,因此而得名,但沒有詳細說明是什麼東西。《說文解字》中解釋「綸」為青色的絲帶。所以,《爾雅》中所說的「綸組」,就是現在的青帶絲之類。此外,《太平御覽》引用《吳普本草》,記載「綸布」又名昆布;陸德明在釋文中解釋,「綸」字古音與「鰥」相近,所以「綸」和「昆布」音近相通。李時珍在昆布的條目下,認為《爾雅》中的「綸」就是昆布,這種說法很正確。

海帶因為寬大而長,形狀像布,顏色青綠,所以有「綸布」之名,經過音韻的演變,就成了「昆布」,而其本義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至於那種細小的青帶絲,就是《爾雅》中所說的「組」。陳藏器《本草拾遺》中記載有海蘊,味鹹性寒,主治癭瘤、氣結和水腫。《廣雅》中解釋,「紛縕」是雜亂的意思。因此李時珍認為「縕」字是指雜亂的絲線,水草之所以用「蘊」來命名,本是取其細如亂絲的含義,所以也是現在所稱的海帶絲之類。雖然海帶的形狀有大小之分,但它們都生長在水中,實際上是一種植物的不同種類,因此它們的氣味、性質和功效都基本相同。

2. 石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