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雷

《本草正義》~ 卷之七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6)

1.

[發明]蘋,亦水萍之類,但其葉視浮萍為大,根連水底,其莖甚細,其葉合四葉為一,如「田」字形,故又謂之田字草。生長水中,其性寒滑,本與浮萍相近,惟萍浮無根,則輕揚有餘,而善發汗;蘋蓴之類皆有根,一葉一莖,直系水底,水深處可長之尋丈,則滑降過之,而不發汗,此亦物理自然之功用。《山海經》謂蘋食之已勞,蓋指勞熱而言。

《吳普本草》謂主治暴熱,下水氣,利小便;陳藏器謂搗塗熱瘡,搗汁飲治蛇傷毒,皆其寒滑之力,善於清熱利水而能解毒耳。

白話文:

蘋是一種水生植物,類似浮萍,但葉子比浮萍大,根扎在水底,莖很細。它的葉子四片合生,像個「田」字,所以也叫田字草。它生長在水中,性寒滑,和浮萍相近,但浮萍漂浮無根,較輕盈,且容易發汗;而蘋、蓴等水生植物都有根,一葉一莖直連水底,在深水處甚至能長到一丈長,因此它們性質較滑利,而不會發汗,這是自然規律使然。《山海經》記載食用蘋可以解除勞累,指的是解除因勞作引起的發熱。《吳普本草》記載蘋可以治療暴熱、水腫,利尿;陳藏器則記載用蘋搗碎敷治熱瘡,搗汁服用可治療蛇毒,這些功效都源於它寒滑的特性,能夠清熱利水解毒。

2.

[發明]莕,即古之荇菜。李瀕湖謂與蓴相類,皆葉浮水面,莖連水底,但葉圓微缺如馬蹄者為蓴菜;葉似蓴而微尖長者,即莕菜也。俱生水中,莖長盈丈,故甘寒滑利之性,無不相同。《唐本草》謂治消渴,去熱淋,利小便;瀕湖謂搗敷諸腫毒,火丹遊腫,其功用皆彼此大略相似也。

白話文:

莕菜就是古代的荇菜。它和蓴菜很像,葉子都漂浮在水面,莖則連接著水底,但是葉子圓圓的,邊緣略微凹陷像馬蹄形的是蓴菜;葉子像蓴菜但略微尖長的是莕菜。兩種菜都生長在水中,莖長可達一丈,所以它們寒涼滑利(性味)都差不多。《唐本草》記載它能治療消渴症,去除熱淋,利尿;李時珍則說它搗碎敷在腫毒、火丹和遊走性腫痛上,功效大致相同。

3.

[發明]蓴,見《名醫別錄》,氣味甘寒無毒,主治消渴,熱痹。孟詵謂:作羹下氣、止嘔。《大明》謂:治熱疸,逐水,解百藥毒、蠱毒。《千金方》治熱瀉嘔逆用之。能清胃熱上逆可知。蓋寒滑通利之性,水草大率皆然,然滑降之用,功力亦猛,苟非實熱,不可多食。

白話文:

蓴性味甘寒無毒,可以治療消渴症和熱痹。古籍記載它能作羹,能降氣、止嘔,還能治療黃疸、利尿、解毒(包括藥物中毒和蠱毒),以及熱瀉引起的嘔逆。因為它能清胃熱,所以能治療胃熱上逆。蓴的寒滑通利特性,很多水生植物都有,但它的滑利下行的功效很強,如果不是實熱證,就不能多吃。

4. 海藻

《本經》:「味苦,寒。主癭瘤氣,頸下核,破散結氣癰腫,癥瘕堅氣,腹中上下鳴,下十二水腫。」

《別錄》:「療皮間積聚,暴㿉瘤氣,結熱,利小便。」

[考異]今本作主癭瘤結氣,散頸下硬核痛,癰腫癥瘕堅氣。鳴字上有雷字,茲從孫氏問經堂輯本。

[正義]海藻,生長海中,鹹苦而寒,故能軟堅散腫。癭瘤結核,皆肝膽火炎,灼痰凝絡所致,寒能清熱,固其專長,而陰寒凝聚之結核,非其治矣。癰腫、癥瘕,多由血熱瘀滯而生;腹鳴、水腫,更多濕熱停頓之候。凡此諸證之屬於陽實有餘者,固可治之,而正氣不及,清陽不運諸證,不可概施。

《別錄》特提「結熱」二字,最當注意,非謂陽虛血瘀之癥瘕癰腫,及寒水氾濫等病,皆可以統同論治也。十二水腫,蓋以十二經而言,諸經積水,固皆有濕熱不利之一候,此類寒滑泄水之藥,固可用之。

[廣義]甄權謂:治心下滿,疝氣下墜疼痛,卵腫;李珣《海藥本草》,以治奔豚氣、腳氣、水氣浮腫,皆當以熱壅有餘一面而言。正經腎水氾濫之奔豚,及寒水、寒疝、結痛諸證,兩得其反,此皆讀古人書者,不可不辨之門徑,非謂凡此諸病,不問虛、實、寒、熱,皆以此物一例通用也。

白話文:

海藻味苦性寒,能治療甲狀腺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消散積聚的氣體和癰腫、癥瘕堅硬腫塊、腹部鳴響、全身水腫等症。

它還能治療皮膚下的腫塊、突然出現的腫瘤、局部發熱、以及促進排尿。

海藻生長在海中,鹹苦且性寒,因此能軟堅散腫。甲狀腺腫大、結核等,都是肝膽火旺,痰熱凝滯經絡所致,海藻的寒性可以清熱,這是它的特點。但如果是陰寒凝滯造成的結核,則不適合用海藻治療。癰腫、癥瘕多因血熱瘀滯;腹鳴、水腫則多為濕熱停滯。總而言之,凡屬陽實有餘的症狀,可以用海藻治療,但如果正氣不足、陽氣不運的病症,則不能一概而論。

特別要注意的是,「結熱」二字,表示海藻只適用於熱證,不適用於陽虛血瘀的癥瘕癰腫、寒水氾濫等病症。全身水腫,是指十二經絡的水腫,這些水腫都伴隨濕熱不利的症狀,所以寒涼泄水的藥物如海藻是可以使用的。

古人記載海藻還能治療心下痞滿、疝氣下墜疼痛、睾丸腫大;以及奔豚氣、腳氣、水腫等,這些都是熱邪壅盛的症狀。但如果是腎陽不足引起的奔豚氣,以及寒性水腫、寒疝、結痛等,則使用海藻會適得其反。讀古籍時,必須辨別虛實寒熱,不能凡此諸病皆用海藻。

5. 昆布

[發明]昆布,鹹寒滑利,性情物質,本與海藻不殊,故諸家所治諸證,亦多近似。《別錄》謂:主十二種水腫,癭瘤結氣;孫真人謂:可破積聚;藏器謂:治陰㿉腫(㿉,音頹,即㿗疝也);甄權謂:利水道,去面腫,要之,皆就實熱壅滯一面而言,苟有陽虛諸證,萬不可用。

石頑嘗謂能破陽邪水腫,海藻、昆布同功,然下氣損人,海中菜皆然,不可久服,惟海島人常食之,水土不同耳。

白話文:

昆布味鹹性寒,質地滑利,性質和海藻差不多,所以各家醫書記載的療效也多相似。《名醫別錄》說它能治療十二種水腫、甲狀腺腫瘤和氣滯;孫真人說它能消除積聚;陳藏器說它能治療陰囊腫大;甄權說它能利尿消腫。總而言之,這些功效都是針對實熱壅滯的情況而言的,如果患者有陽虛的症狀,絕對不能使用。

石頑曾經說昆布能治療陽邪引起的腫脹,其功效與海藻相同,但它會耗損元氣,海菜類藥物都如此,不可長期服用,只有海島居民經常食用,是因為水土條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