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脈語》~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卷上

2. 下學篇

3. 取脈入式

醫家取脈,常以平旦之際,取手太陰肺經。掌後高骨名曰關,關之前名曰寸,關之後名曰尺。浮以取表,沉以取里,中以取胃氣。寸部法天,候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關部法人,候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也;尺部法地,候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左脈候左,右脈候右,兩手皆然。病者危迫,則勿以平旦為拘,雖一日三診之。

白話文:

在中醫學裡,醫生通常會選擇在清晨時分來診斷病人手腕的太陰肺經脈象。手腕後方的高突起骨被稱為'關',關前方的部位稱為'寸',關後方的部分則稱為'尺'。輕按皮膚表面可察覺表層的病情,深度按壓能瞭解體內的情況,而中等力度則用來判斷胃氣狀況。'寸'部對應天空,用來觀察胸部以上到頭部的健康問題;'關'部對應人,用來檢視膈膜以下到肚臍的疾病;'尺'部對應大地,專門檢查肚臍以下到腳的健康情況。左手脈象反映左半身的健康,右手脈象顯示右半身的狀態,兩手都是如此。如果病人病情危急,就不必拘泥於清晨時分,一天內可以多次進行診脈。

4. 寸關尺義

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因名曰寸。去尺澤一尺,因名曰尺。界乎尺寸之中,因名曰關。

白話文:

從魚際部位到高骨位置,反向量測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定義為一寸,因而被稱作寸部。離尺澤穴位置有一尺的距離,因此被命名為尺部。處於寸部和尺部之間的區域,所以被稱為關部。在中醫脈診中,寸、關、尺是手腕內側橈動脈搏動的三個診察部位。

5. 六部所主

左寸主心與小腸,左關主肝與膽,左尺主腎與膀胱;右寸主肺與大腸,右關主脾與胃,右尺主腎與命門。諸家脈訣,皆以三焦合於右尺,於理為悖,辯在下集。

白話文:

左手的寸脈主要反映心臟和小腸的狀況,左手的關脈主要反映肝臟和膽的狀況,左手的尺脈主要反映腎臟和膀胱的狀況;右手的寸脈主要反映肺部和大腸的狀況,右手的關脈主要反映脾臟和胃的狀況,右手的尺脈主要反映腎臟和命門的狀況。許多醫學著作都把三焦的狀況歸於右手的尺脈,但這種說法在理論上是有矛盾的,詳細的討論會在後續的部分進行闡述。

6. 五臟浮沉

與皮毛相得者,肺脈也;與血脈相得者,心脈也;與肌肉相得者,脾脈也;與筋相得者,肝脈也;與骨相得者,腎脈也。

白話文:

與皮毛相連的,是肺臟的脈象;與血液運行相連的,是心臟的脈象;與肌肉組織相連的,是脾臟的脈象;與筋絡相連的,是肝臟的脈象;與骨骼相連的,是腎臟的脈象。

7. 取脈有權

輕以取腑,重以取腑,諸陽脈為腑,諸陰脈為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浮亦有臟,沉亦有腑,取脈有權,不可執也。

白話文:

「以輕手取脈可得知腑的情況,以重手取脈則可探知臟的狀況。所有的陽脈反映的是腑的狀態,而所有的陰脈反映的則是臟的情況。然而,臟中有陽,腑中有陰,浮脈也可能反映臟的問題,沉脈也可能反映腑的狀況。因此,診脈時需靈活運用方法,不能固守一法不變。」

8. 五臟經脈

經脈者,常脈也,平人無病之脈也。心脈浮大而散,肺脈浮澀而短,肝脈弦長而和,脾脈緩大而敦,腎脈沉軟而滑。醫者一呼一吸,病者脈來四至五至,是皆平人無病之脈也。

白話文:

經脈,指的是正常的脈象,也就是健康人無病時的脈象。心臟的脈象表現為浮大而散;肺臟的脈象則呈現浮澀且短;肝臟的脈象是弦長而和諧;脾臟的脈象為緩大且厚實;腎臟的脈象則是沉穩柔軟且滑順。醫生在一呼一吸之間,病人脈搏跳動四到五次,這些都是健康人沒有疾病的正常脈象。

9. 五臟病脈

凡肝弦、心洪、脾緩、肺毛、腎石,俱要中和。太過固病,不足亦病,太過者,脈來強實是也,病在外;不及者,脈來虛微是也,病在中。

白話文:

在五臟的脈象中,肝對應弦脈、心對應洪脈、脾對應緩脈、肺對應浮脈(毛脈為古時說法)、腎對應沉脈(石脈為古時說法),這些都需要保持在一個平衡狀態。如果脈象太過強烈固然會導致疾病,但如果脈象不足也會引起疾病。所謂太過,指的是脈象來得強壯且實在,這種情況下疾病多在外;而所謂不及,則是指脈象來得虛弱且微小,這種情況下疾病多在內。

10. 五臟死脈

脈來前曲後踞,如操帶鉤,曰心死,脈來堅勁,如新張弓弦,又如循刃,曰肝死;脈來堅銳,如鳥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介然不鼓,曰脾死;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脈來發如解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凡此皆真臟之脈,無胃氣以和之,故謂之死。

白話文:

脈搏的狀況如果先前彎曲隨後卻像野獸踞地般強硬,就像是手持皮帶末端的鉤子,這表示心臟功能已經衰竭。若脈搏來得堅韌有力,就像新拉開的弓弦,或者摸起來就像在沿著刀刃觸摸,這表示肝臟功能已經衰竭;若脈搏來得堅硬尖銳,就像鳥的嘴和腳爪,又或是像屋頂漏水的滴答聲,像水流一樣連綿不絕,但卻沒有正常的跳動感,這表示脾臟功能已經衰竭;若脈搏來得輕飄飄的,就像風吹起的羽毛,這表示肺部功能已經衰竭;若脈搏的跳動散亂,就像纏繞的繩索突然鬆開,或是像彈擊石頭般的硬而急促,這表示腎臟功能已經衰竭。所有這些都是顯示臟器衰竭的脈象,因為它們缺乏了正常胃氣的調和,所以稱之為死脈。

11. 諸脈狀主病

《脈經》論脈,大都二十四種。今不拘其數,凡所常論者,悉備於後。

浮,自皮膚之上得之,曰浮。陽也,金也,為病在表。浮而緩,曰風。浮而緊,曰寒。浮而虛,曰暑。浮而澀,曰霧露。浮而滑,曰風痰。浮而有力,曰表實。浮而無力,曰表虛。浮而數,曰表熱,有瘡癢。浮而遲,曰表寒,喜近衣。浮而促,曰表有癰疽。瘦人得浮脈,三部相得,曰肌薄。肥人得之,未有不病者也。

沉,自肌肉之下得之,曰沉。陰也,水也,為病在裹。為積,為疝,為恐懼,為腰痛,為水蓄。沉而實,曰積。沉而虛,曰少氣。沉而緩,曰濕。沉而濡,曰水。沉而數,曰裹熱,身腫,曰陽水。沉而遲,曰裹寒,身腫曰陰水。傷寒陽證兩寸沉,曰難治。平人兩寸沉,曰無陽,必艱於壽。

遲,醫者一呼一吸,病者脈來三至,曰遲。二至、一至,則又遲也。若二呼二吸一至,則遲之極矣,陰脈也,為陽虛,為寒。觀其遲之微甚,而寒為之淺深,微則可治,甚則難生。乍遲乍數曰虛火。

數,醫者一呼一吸,病者脈來六至,曰數。若七至、八至,則又數也。九至、十至、十一至、十二至,則數之極矣,陽脈也,為陰虛,為熱。七至曰甚,八至已為難治,九至以上,皆為不治。脈來數而堅,如銀釵之股,曰蟲毒。若嬰童純陽之氣,則七至、八至又其常也,不在大人之例。

滑,脈來如珠之斡旋,曰滑。陽也,土也。為實、為下,為陽氣衰。滑而收斂,脈形清者,曰血有餘。滑而三五不調,脈形濁者,曰痰也。右關滑,曰有食積。婦人尺內滑,曰有孕。兩寸滑,曰痰火。一手獨滑,曰半身不遂。

澀,脈來如刀刮竹皮之狀,曰澀。陰也,金也。為霧露,為血枯,為精涸,為盜汗,為心痛,為不仁。浮而澀,曰表惡寒。沉而澀,曰裹燥涸。兩寸澀甚,曰液不足。兩關澀甚,曰血不足。兩尺澀甚,曰精不足,必艱於嗣。

緊,狀如轉索,勁急曰緊,陰陽相搏也。為寒,為痛,為筋攣,為中惡。緊而洪,曰癰疽。緊而數,曰中毒。緊而細,曰疝瘕。緊而實,曰內脹痛。緊而浮,曰傷寒。緊而澀,曰寒痹。緊而沉,曰寒積。

緩,狀如琴絃久失更張,縱而不整,曰緩。陰也,土也。為病不足,為風,為表虛。與遲脈不同,遲以數言,緩以形言,其別相遠矣。若脈來不浮不沉,中取之,從容和緩者。脾之正脈也。浮而緩,曰衛氣傷。沉而緩,曰榮氣弱。諸部見緩脈,皆曰不足,謂其不鼓也。

虛,脈來有表無里,曰虛。為暑,為腸癖,為陰虛,精氣不足。左寸虛,曰驚悸。右寸虛,曰喘息。左關虛,曰肝衰。右關虛,曰脾弱。兩尺虛,曰腎怯,兼澀者必艱於嗣。

實,中取之、沉取之,脈來皆有力,曰實。陰中之陽也,土也,為病在裡。實而靜,三部相得,曰氣血有餘。實而躁,三部不相得,曰裹有邪也,當下之。若一部獨實,必辨臟腑而責之,婦人尺中實,曰有孕。

白話文:

各種脈象所主疾病

《脈經》中談論脈象,大致有二十四種。現在不拘泥於這個數字,凡是經常討論的,都在下面一一列出。

浮脈: 在皮膚表面可以摸到的脈象,稱為浮脈。屬陽,屬金,表示疾病在身體表面。浮脈且脈象緩和,代表風邪入侵;浮脈且脈象緊張有力,代表寒邪入侵;浮脈且脈象虛弱無力,代表暑邪入侵;浮脈且脈象不流暢,代表有霧露之邪;浮脈且脈象流利圓滑,代表有風痰;浮脈且脈象有力,代表身體表面有實邪;浮脈且脈象無力,代表身體表面虛弱;浮脈且脈象跳動快速,代表身體表面有熱,可能有瘡或搔癢;浮脈且脈象跳動緩慢,代表身體表面有寒,喜歡穿多一點衣服;浮脈且脈象跳動急促,代表身體表面有癰疽。瘦的人摸到浮脈,而且寸、關、尺三部脈象一致,代表肌肉薄弱;肥胖的人摸到浮脈,通常都表示有疾病。

沉脈: 在肌肉深處才能摸到的脈象,稱為沉脈。屬陰,屬水,表示疾病在身體內部。代表有積聚、疝氣、恐懼、腰痛、或水液停滯。沉脈且脈象有力,代表有積聚;沉脈且脈象虛弱無力,代表氣不足;沉脈且脈象緩和,代表有濕邪;沉脈且脈象軟弱,代表有水液停滯;沉脈且脈象跳動快速,代表體內有熱,身體腫脹,稱為陽水;沉脈且脈象跳動緩慢,代表體內有寒,身體腫脹,稱為陰水。傷寒陽證時兩手寸部脈象沉,代表難以治療。一般人兩手寸部脈象沉,代表陽氣不足,可能壽命不長。

遲脈: 醫生呼吸一次,病人的脈搏跳動三次,稱為遲脈。如果跳動兩次或一次,就更遲了。如果醫生呼吸兩次,病人的脈搏才跳一次,就是遲脈的極致,屬於陰脈,代表陽氣虛弱,身體有寒。根據遲脈的程度,可以判斷寒邪的輕重,輕微的可以治療,嚴重的難以存活。時而遲緩時而快速的脈象,代表虛火。

數脈: 醫生呼吸一次,病人的脈搏跳動六次,稱為數脈。如果跳動七次或八次,就更快速了。如果跳動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就是數脈的極致,屬於陽脈,代表陰氣虛弱,身體有熱。跳動七次表示病情嚴重,跳動八次已經難以治療,跳動九次以上則無法救治。脈象快速而且堅硬,像銀釵的骨頭,代表有蟲毒。如果嬰幼兒是純陽之體,脈象跳動七次或八次是正常的,不適用於成人的標準。

滑脈: 脈象跳動時如珠子在盤中滾動一樣流暢,稱為滑脈。屬陽,屬土,代表身體有實邪、向下走、或陽氣衰弱。滑脈且脈象收斂,脈形清晰,代表血量充足。滑脈且脈象跳動不規律,脈形渾濁,代表有痰。右關脈滑,代表有食積。婦人尺部脈滑,代表懷孕。兩手寸部脈滑,代表有痰火。單手脈滑,代表半身不遂。

澀脈: 脈象跳動時如刀刮竹皮一樣不流暢,稱為澀脈。屬陰,屬金,代表有霧露之邪、血枯、精液枯竭、盜汗、心痛、或感覺麻木。浮脈且脈澀,代表身體表面怕冷;沉脈且脈澀,代表體內乾燥枯竭;兩手寸部脈澀,代表體液不足;兩手關部脈澀,代表血液不足;兩手尺部脈澀,代表精液不足,可能難以生育。

緊脈: 脈象如扭緊的繩索,勁急有力,稱為緊脈。表示陰陽相搏,代表有寒、疼痛、筋攣、或中邪。緊脈且脈象洪大,代表有癰疽;緊脈且脈象跳動快速,代表中毒;緊脈且脈象細小,代表有疝氣或腫塊;緊脈且脈象有力,代表體內脹痛;緊脈且脈象浮在表面,代表傷寒;緊脈且脈象不流暢,代表有寒痹;緊脈且脈象沉在深處,代表有寒積。

緩脈: 脈象如琴弦很久沒有調整,鬆弛而不整齊,稱為緩脈。屬陰,屬土,代表疾病輕微、有風邪、或身體表面虛弱。與遲脈不同,遲脈是就脈搏跳動次數而言,而緩脈是就脈象形態而言,兩者差別很大。如果脈象不浮不沉,用中等力度按壓可以摸到,而且從容和緩,是脾的正常脈象。浮脈且脈象緩和,代表衛氣受損;沉脈且脈象緩和,代表營氣虛弱。各部位出現緩脈,都表示不足,因為脈象沒有力量。

虛脈: 脈象摸起來表面有,但裡面空虛,稱為虛脈。代表有暑邪、腸道疾病、陰虛、或精氣不足。左手寸部脈虛,代表驚悸;右手寸部脈虛,代表喘息;左手關部脈虛,代表肝衰弱;右手關部脈虛,代表脾虛弱;兩手尺部脈虛,代表腎虛弱,如果兼有澀脈,可能難以生育。

實脈: 用中等或較大的力度按壓,都可以摸到脈搏有力,稱為實脈。屬於陰中之陽,屬土,代表疾病在身體內部。實脈且脈象平和,三部脈象一致,代表氣血充足;實脈且脈象急躁,三部脈象不一致,代表體內有邪氣,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只有一個部位的脈象是實脈,必須分辨是哪個臟腑的問題。婦人尺部脈實,代表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