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語》~ 卷上 (1)
卷上 (1)
1. 取脈入式
醫家取脈,常以平旦之際,取手太陰肺經。掌後高骨名曰關,關之前名曰寸,關之後名曰尺。浮以取表,沉以取里,中以取胃氣。寸部法天,候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關部法人,候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也;尺部法地,候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左脈候左,右脈候右,兩手皆然。病者危迫,則勿以平旦為拘,雖一日三診之。
白話文:
醫生診脈時,常常在清晨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取病人左手太陰肺經。手掌後方高起的骨頭稱為關,關的前面叫做寸,關的後面叫做尺。用手指輕輕按壓,稱為浮取,可以診察表面的病症;用力按壓,稱為沉取,可以診察內裡的病症;用中等力道按壓,稱為中取,可以診察胃氣。
寸部代表天,可以診察胸部以上至頭部所患的疾病;關部代表人,可以診察膈膜以下至臍部所患的疾病;尺部代表地,可以診察臍部以下至足部所患的疾病。左手脈診察左側,右手脈診察右側,兩手都是如此。
如果病人病情危急,就不要拘泥於清晨時辰,即使一天診察三次也不要緊。
2. 寸關尺義
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因名曰寸。去尺澤一尺,因名曰尺。界乎尺寸之中,因名曰關。
白話文:
從魚際穴到高骨,向旁邊移動一寸的位置,因此命名為寸。距離尺澤穴一尺的地方,因此命名為尺。位於寸和尺之間的界限,因此命名為關。
3. 六部所主
左寸主心與小腸,左關主肝與膽,左尺主腎與膀胱;右寸主肺與大腸,右關主脾與胃,右尺主腎與命門。諸家脈訣,皆以三焦合於右尺,於理為悖,辯在下集。
白話文:
左手的寸部反映心和小腸的情況,左手的關部反映肝和膽的狀況,左手的尺部反映腎和膀胱的情形;右手的寸部反映肺和大腸的情況,右手的關部反映脾和胃的狀況,右手的尺部反映腎和命門的情形。各家對脈象的訣竅,都把三焦歸屬於右手的尺部,這在道理上是不對的,詳細的辯論放在下一部分。
4. 五臟浮沉
與皮毛相得者,肺脈也;與血脈相得者,心脈也;與肌肉相得者,脾脈也;與筋相得者,肝脈也;與骨相得者,腎脈也。
白話文:
與皮毛相關的是肺的脈象;與血液相關的是心的脈象;與肌肉相關的是脾的脈象;與筋相關的是肝的脈象;與骨相關的是肾的脈象。
5. 取脈有權
輕以取腑,重以取腑,諸陽脈為腑,諸陰脈為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浮亦有臟,沉亦有腑,取脈有權,不可執也。
白話文:
用輕的手法來診察腑的脈象,用重的手法來診察臟的脈象。所有的陽脈對應的是腑,所有的陰脈對應的是臟。在陰之中也有陽,陽之中也有陰,浮脈也能見於臟,沉脈也能見於腑,診脈時要靈活掌握,不能固執不變。
6. 五臟經脈
經脈者,常脈也,平人無病之脈也。心脈浮大而散,肺脈浮澀而短,肝脈弦長而和,脾脈緩大而敦,腎脈沉軟而滑。醫者一呼一吸,病者脈來四至五至,是皆平人無病之脈也。
白話文:
經脈就是正常的脈象,是指健康人沒有疾病的脈象。心臟的脈象浮大而散開,肺臟的脈象浮淺而帶有涩感且短,肝臟的脈象弦長而和緩,脾臟的脈象緩慢而寬大且厚實,腎臟的脈象深沉柔軟而滑利。醫生在一呼一吸之間,病人的脈搏跳動四到五次,這都是健康人沒有疾病的脈象。
7. 五臟病脈
凡肝弦、心洪、脾緩、肺毛、腎石,俱要中和。太過固病,不足亦病,太過者,脈來強實是也,病在外;不及者,脈來虛微是也,病在中。
白話文:
凡是肝的脈象像弦一樣緊、心的脈象充盈洪大、脾的脈象柔和寬緩、肺的脈象輕毛浮散、腎的脈象沉堅如石,都需要保持中和。過於強盛固然是病,不足也是病。過於強盛,指的是脈搏來勢強勁充實,病在外;不足,指的是脈搏來勢虛弱微細,病在內。
8. 五臟死脈
脈來前曲後踞,如操帶鉤,曰心死,脈來堅勁,如新張弓弦,又如循刃,曰肝死;脈來堅銳,如鳥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介然不鼓,曰脾死;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脈來發如解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凡此皆真臟之脈,無胃氣以和之,故謂之死。
白話文:
脈搏觸摸起來,先彎曲然後後退,就像操作帶有鉤子的繩索,稱為「心死」。脈搏觸摸起來堅硬有力,像新張的弓弦,又像沿着刀刃,稱為「肝死」。脈搏觸摸起來堅硬銳利,像鳥的喙,像鳥的爪,像屋頂的漏水,像水流,堅硬不鼓脹,稱為「脾死」。脈搏觸摸起來像物體漂浮,像風吹過毛髮,稱為「肺死」。脈搏觸摸起來發散像解開的繩索,跳動像彈出的石子,稱為「腎死」。
所有這些都是五臟的脈象,沒有胃氣去調和它們,所以稱為「死」。
解釋
這段文字描述了中醫診斷中,通過脈象觀察判斷五臟病變的理論。
- 「心死」是指心臟功能衰竭,脈象表現為虛弱無力。
- 「肝死」是指肝臟功能衰竭,脈象表現為堅硬有力。
- 「脾死」是指脾臟功能衰竭,脈象表現為堅硬銳利。
- 「肺死」是指肺臟功能衰竭,脈象表現為虛浮無力。
- 「腎死」是指腎臟功能衰竭,脈象表現為虛弱無力。
這些脈象都代表著五臟氣虛,無法正常運作,因此稱為「死」。
需要注意的是,這段文字只是描述了脈象的現象,並不代表五臟真的死亡。在中醫診斷中,需要結合其他症狀和檢查結果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9. 諸脈狀主病
《脈經》論脈,大都二十四種。今不拘其數,凡所常論者,悉備於後。
浮,自皮膚之上得之,曰浮。陽也,金也,為病在表。浮而緩,曰風。浮而緊,曰寒。浮而虛,曰暑。浮而澀,曰霧露。浮而滑,曰風痰。浮而有力,曰表實。浮而無力,曰表虛。浮而數,曰表熱,有瘡癢。浮而遲,曰表寒,喜近衣。浮而促,曰表有癰疽。瘦人得浮脈,三部相得,曰肌薄。肥人得之,未有不病者也。
沉,自肌肉之下得之,曰沉。陰也,水也,為病在裹。為積,為疝,為恐懼,為腰痛,為水蓄。沉而實,曰積。沉而虛,曰少氣。沉而緩,曰濕。沉而濡,曰水。沉而數,曰裹熱,身腫,曰陽水。沉而遲,曰裹寒,身腫曰陰水。傷寒陽證兩寸沉,曰難治。平人兩寸沉,曰無陽,必艱於壽。
遲,醫者一呼一吸,病者脈來三至,曰遲。二至、一至,則又遲也。若二呼二吸一至,則遲之極矣,陰脈也,為陽虛,為寒。觀其遲之微甚,而寒為之淺深,微則可治,甚則難生。乍遲乍數曰虛火。
數,醫者一呼一吸,病者脈來六至,曰數。若七至、八至,則又數也。九至、十至、十一至、十二至,則數之極矣,陽脈也,為陰虛,為熱。七至曰甚,八至已為難治,九至以上,皆為不治。脈來數而堅,如銀釵之股,曰蟲毒。若嬰童純陽之氣,則七至、八至又其常也,不在大人之例。
滑,脈來如珠之斡旋,曰滑。陽也,土也。為實、為下,為陽氣衰。滑而收斂,脈形清者,曰血有餘。滑而三五不調,脈形濁者,曰痰也。右關滑,曰有食積。婦人尺內滑,曰有孕。兩寸滑,曰痰火。一手獨滑,曰半身不遂。
澀,脈來如刀刮竹皮之狀,曰澀。陰也,金也。為霧露,為血枯,為精涸,為盜汗,為心痛,為不仁。浮而澀,曰表惡寒。沉而澀,曰裹燥涸。兩寸澀甚,曰液不足。兩關澀甚,曰血不足。兩尺澀甚,曰精不足,必艱於嗣。
緊,狀如轉索,勁急曰緊,陰陽相搏也。為寒,為痛,為筋攣,為中惡。緊而洪,曰癰疽。緊而數,曰中毒。緊而細,曰疝瘕。緊而實,曰內脹痛。緊而浮,曰傷寒。緊而澀,曰寒痹。緊而沉,曰寒積。
緩,狀如琴絃久失更張,縱而不整,曰緩。陰也,土也。為病不足,為風,為表虛。與遲脈不同,遲以數言,緩以形言,其別相遠矣。若脈來不浮不沉,中取之,從容和緩者。脾之正脈也。浮而緩,曰衛氣傷。沉而緩,曰榮氣弱。諸部見緩脈,皆曰不足,謂其不鼓也。
虛,脈來有表無里,曰虛。為暑,為腸癖,為陰虛,精氣不足。左寸虛,曰驚悸。右寸虛,曰喘息。左關虛,曰肝衰。右關虛,曰脾弱。兩尺虛,曰腎怯,兼澀者必艱於嗣。
實,中取之、沉取之,脈來皆有力,曰實。陰中之陽也,土也,為病在裡。實而靜,三部相得,曰氣血有餘。實而躁,三部不相得,曰裹有邪也,當下之。若一部獨實,必辨臟腑而責之,婦人尺中實,曰有孕。
小,脈形減於常脈一倍,曰小。《脈經》首論脈形二十四種,有細而無小,今之小即古之細乎。陰也,病為不足,若無病人,兩手三部皆小,往來上下皆從,此稟質之清,不在病例。若一部獨小、一手獨小,曰病。乍在乍小,曰邪祟。諸部小而急,皆曰疝瘕。
大,脈形加於常脈一倍,曰大。陽也。若得病而脈始大,或久病而脈暴大,此為邪盛,經曰大則病進是也。若平人三部皆大,往來上下自如,曰稟質之厚,亦不在病例。若一部獨大、一手獨大,斯可以占病矣。
長,過於本位,相引,曰長。陽也,木也。長而軟滑,曰氣治。長而堅搏,曰氣病。上部主吐,中部主飲,下部主疝。長而洪,曰癲狂病。長而搏,曰陽明病。女人左關獨長,曰淫欲,男人兩尺修長,曰多春秋。
短,不及本位,來去乖張,曰短。陰也,金也。上不至關,曰陽絕。下不至關,曰陰絕。乍短乍長,曰邪祟。寸短曰頭痛,關短曰宿食,尺短曰脛冷。過於悲哀之人,其脈多短,可以占氣之病矣。
芤,脈來形大,如蔥,按之中央空、兩邊實,曰芤。陰去陽存之脈也,主上下出血,遺精盜汗,各隨所在而論之。或云芤、草名,似蔥而有指按之形。斯脈似之,因以得名。
伏,脈形潛隱於骨間,曰伏。陰也,水也。為積聚,為疝瘕,為少氣,為憂思,為痛甚。伏而數,曰熱厥,亢極而兼水化也。伏而遲,曰寒厥,陰極而氣將絕也。
洪,猶洪水之洪,脈來大而鼓也。若不鼓,則脈形雖闊大,不足以言洪,如江河之大。若無波濤洶湧,不得謂之洪。陽也,火也,病則為熱。洪而有力,曰實火。洪而無力,曰虛火。洪而急,曰脹滿。洪而滑,曰熱痰。洪而數,其人暴吐,曰中毒。諸失血遺精,白濁盜汗,脈洪曰難已,傷寒汗後脈洪,曰死。
軟,亦作濡。脈來按之無力,如水上之浮帛,曰濡。陰陽俱損之脈也。為中濕,為自汗,為冷,為痹。兩寸濡,曰陽虛,無氣以息。兩關濡,曰中虛,脾胃有虧。兩尺濡,曰濕甚,病為泄瀉。
弦,絃同。脈來如按琴瑟弦,曰弦。陰中之陽也,木也,為病在肝,為寒在少陽。有偏弦,有雙弦。偏弦者,脈來弦而欹斜也,為流飲作痛;雙弦者,脈來如引二線也,為肝實,為痛,若單絃,只一線耳。弦而激,曰怒。弦而浮,曰外感風。弦而數,曰熱生風。弦而搏,曰飲。弦而急,曰疝。弦而沉,曰肝氣。弦而乍遲乍數,曰虛。
弱,軟之甚也。自《脈經》而下,軟、弱各言其狀,其實幾希之異耳。陰也,為陽虛恐怖。此氣血不足,久病羸弱之人多有之。
微,脈來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也,陰也。諸部見之,皆曰不足,近死之脈也。兩尺微,曰下痢逆冷。
動,脈來厥厥動搖,曰動。陽也。其脈多見於關上,陰固於外,陽戰於內,故有此脈,陰陽之乖戾可知矣。為痛,為驚,為崩脫,為瀉痢,見於寸者為陽,為陽,陽動則發汗。見於尺者,為陰,陰動則發熱。
革,按之如鼓皮,虛大而堅,曰革。牢之別名也,謂之牢者,牢守其位,不上不下也。陽也。此精血遺亡而氣獨守,故主半產漏下,男子遺精。若中風而得之者,陰虛而風勁也。感濕而得此者,土亢而風木承之也,此之謂無胃氣,經曰:脈不往來者,死。斯脈之謂乎。
促,數,時一止,曰促。有斷促之義,陽脈之極也,陽盛而陰不能和之,故有此脈。為氣結,為癰疽,為狂為怒,漸退者生,漸進者死。
結,遲,時一止,曰結。有結滯之義,陰脈之極也,陰盛而陽不能入之,故有此脈。為癥結,為寒氣。張長沙謂,結促皆病脈,則近於死可知矣。
代,《脈經》曰:脈五來一止,不復增減,經名曰代。七來一止,不復增減,亦名曰代。然則,代者止而有常,如四時更代而不失其常也。後人以脈來止而難回曰代。本臟氣絕,他臟代之曰代,夫止而難回,即是止耳,何以言代?本臟氣絕,則他臟必相因而病,代之之說亦難通。學者宜以《脈經》為定論。
陰陽驟損之脈也,為氣血虧壞,元氣不續。孕娠三月者多有之,霍亂之候亦有之,此病脈也。他病得此脈者,正死不疑。
散,脈來渙散不聚,曰散。陽也,火也,夏令之脈也。非其時而得之者,血亡而氣欲去也。散而滑者為妊娠,心部散曰心多喜。
毛,脈來浮澀,類羽毛也。金也,為病與澀脈同。
鉤,脈來前曲後鋸,如帶鉤也。上古論脈,稱鉤而不稱洪,古之鉤,其今之洪乎。
石,陽至而絕,曰石。腎之危脈也,水絕不能濟火,故有此脈。
溜,脈來如水之溜,曰溜。陰陽和平,無相勝負之脈也,其即滑而清之謂乎。
疾,即數也。所謂躁者亦疾也,所謂駃者亦疾也。
白話文:
《脈經》論脈,共有二十四種。現在不拘泥於數字,所有常見的脈象,都將在後面詳述。
浮脈,從皮膚表面摸到,叫做浮。屬陽,為金,代表疾病在表層。浮而緩,叫做風。浮而緊,叫做寒。浮而虛,叫做暑。浮而澀,叫做霧露。浮而滑,叫做風痰。浮而有力,叫做表實。浮而無力,叫做表虛。浮而數,叫做表熱,會有瘡癢。浮而遲,叫做表寒,喜歡靠近衣物。浮而促,叫做表有癰疽。瘦人摸到浮脈,三部相得,叫做肌薄。肥人摸到浮脈,必定有病。
沉脈,從肌肉深處摸到,叫做沉。屬陰,為水,代表疾病在內裡。代表積聚、疝氣、恐懼、腰痛、水腫。沉而實,叫做積。沉而虛,叫做少氣。沉而緩,叫做濕。沉而濡,叫做水。沉而數,叫做裹熱,身體腫脹,叫做陽水。沉而遲,叫做裹寒,身體腫脹叫做陰水。傷寒陽證兩寸沉脈,叫做難治。普通人兩寸沉脈,叫做無陽,必難以長壽。
遲脈,醫生一呼一吸,病人脈搏跳動三次,叫做遲。兩次、一次,則更遲。如果兩呼兩吸一次,則為遲之極,屬陰脈,代表陽虛,為寒。觀察遲脈的輕重程度,以判斷寒氣的淺深,輕則可治,重則難以活命。時而遲時而數,叫做虛火。
數脈,醫生一呼一吸,病人脈搏跳動六次,叫做數。如果七次、八次,則更數。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則為數之極,屬陽脈,代表陰虛,為熱。七次叫做甚,八次已為難治,九次以上,皆為不治。脈搏數而堅硬,如銀釵的柄,叫做蟲毒。如果嬰兒純陽之氣,則七次、八次也是正常的,不在成年人的範圍內。
滑脈,脈搏跳動如同珠子滾動,叫做滑。屬陽,為土。代表實證、往下走、陽氣衰退。滑而收斂,脈象清者,叫做血有餘。滑而三五不調,脈象濁者,叫做痰。右關滑脈,叫做有食積。婦人尺內滑脈,叫做有孕。兩寸滑脈,叫做痰火。單手獨滑,叫做半身不遂。
澀脈,脈搏跳動如同刀刮竹皮,叫做澀。屬陰,為金。代表霧露、血枯、精涸、盜汗、心痛、不仁。浮而澀,叫做表惡寒。沉而澀,叫做裹燥涸。兩寸澀甚,叫做液不足。兩關澀甚,叫做血不足。兩尺澀甚,叫做精不足,必定難以生育。
緊脈,狀如轉索,勁急叫做緊,代表陰陽相搏。為寒、為痛、為筋攣、為中惡。緊而洪,叫做癰疽。緊而數,叫做中毒。緊而細,叫做疝瘕。緊而實,叫做內脹痛。緊而浮,叫做傷寒。緊而澀,叫做寒痹。緊而沉,叫做寒積。
緩脈,狀如琴絃久失更張,鬆弛不整,叫做緩。屬陰,為土。代表疾病不足,為風,為表虛。與遲脈不同,遲以數目來描述,緩以形狀來描述,兩者差別很大。如果脈搏不浮不沉,取中間位置,從容和緩,則是脾臟的正常脈象。浮而緩,叫做衛氣傷。沉而緩,叫做榮氣弱。所有脈象出現緩脈,都叫做不足,指的是脈象不鼓動。
虛脈,脈搏有表無裡,叫做虛。代表暑、腸癖、陰虛、精氣不足。左寸虛,叫做驚悸。右寸虛,叫做喘息。左關虛,叫做肝衰。右關虛,叫做脾弱。兩尺虛,叫做腎怯,兼澀者必定難以生育。
實脈,取中間位置、沉取,脈搏都有力,叫做實。陰中之陽,為土,代表疾病在裡。實而靜,三部相得,叫做氣血有餘。實而躁,三部不相得,叫做裹有邪氣,需要治療。如果只有一部獨實,則需要辨別臟腑而責之,婦人尺中實,叫做有孕。
小脈,脈象比正常脈象減半,叫做小。《脈經》一開始就論述脈象二十四種,有細而無小,現在的小脈就是古代的細脈。屬陰,疾病代表不足,如果沒有生病,兩手三部都小,往來上下皆從,這是稟賦清純,不在病理範圍。如果只有一部獨小、單手獨小,叫做有病。時而有時而小,叫做邪祟。所有部位都小而急,都叫做疝瘕。
大脈,脈象比正常脈象加倍,叫做大。屬陽。如果生病後脈象開始變大,或者久病後脈象突然變大,這是邪氣盛,經書說“大則病進”,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普通人三部都大,往來上下自如,叫做稟賦厚實,也不在病理範圍。如果只有一部獨大、單手獨大,就可以用來推測疾病了。
長脈,超過本位,相引,叫做長。屬陽,為木。長而軟滑,叫做氣治。長而堅搏,叫做氣病。上部主吐,中部主飲,下部主疝。長而洪,叫做癲狂病。長而搏,叫做陽明病。女人左關獨長,叫做淫欲,男人兩尺修長,叫做多春秋。
短脈,不達本位,來去乖張,叫做短。屬陰,為金。上不達關,叫做陽絕。下不達關,叫做陰絕。時而短時而長,叫做邪祟。寸短叫做頭痛,關短叫做宿食,尺短叫做脛冷。過於悲哀的人,其脈象多短,可以用來推測氣病。
芤脈,脈搏跳動形狀很大,如蔥,按壓中間空虛、兩邊實,叫做芤。代表陰去陽存的脈象,主上下出血、遺精盜汗,根據位置不同而論述。有人說芤,是草藥的名字,像蔥,有指按的形狀。這種脈象像它,所以因此而得名。
伏脈,脈象潛藏於骨骼之間,叫做伏。屬陰,為水。代表積聚、疝瘕、少氣、憂思、疼痛劇烈。伏而數,叫做熱厥,亢極而兼水化。伏而遲,叫做寒厥,陰極而氣將絕。
洪脈,猶如洪水的洪,脈搏跳動很大而鼓動。如果不鼓動,即使脈象寬大,也不足以稱為洪,如同江河的寬闊。如果沒有波濤洶湧,就不能稱為洪。屬陽,為火,疾病則為熱。洪而有力,叫做實火。洪而無力,叫做虛火。洪而急,叫做脹滿。洪而滑,叫做熱痰。洪而數,病人暴吐,叫做中毒。所有失血、遺精、白濁、盜汗,脈象洪,叫做難以治癒。傷寒發汗後脈象洪,叫做死。
軟脈,也寫作濡。脈搏跳動按壓無力,如同水上漂浮的布帛,叫做濡。代表陰陽俱損的脈象。為中濕、為自汗、為冷、為痹。兩寸濡脈,叫做陽虛,無氣可息。兩關濡脈,叫做中虛,脾胃虧損。兩尺濡脈,叫做濕甚,疾病為泄瀉。
弦脈,絃同。脈搏跳動如按琴瑟弦,叫做弦。陰中之陽,為木,代表疾病在肝,為寒在少陽。有偏弦,有雙弦。偏弦,脈象弦而傾斜,為流飲作痛;雙弦,脈象如同拉兩根線,為肝實,為痛,如果單弦,只有一根線。弦而激,叫做怒。弦而浮,叫做外感風。弦而數,叫做熱生風。弦而搏,叫做飲。弦而急,叫做疝。弦而沉,叫做肝氣。弦而時而遲時而數,叫做虛。
弱脈,是軟脈的嚴重程度。從《脈經》開始,軟脈、弱脈各自描述其狀態,實際上差別很小。屬陰,代表陽虛恐怖。這是氣血不足,久病虛弱的人大多會有。
微脈,脈搏跳動極細而軟,或者將要消失,如同有如同無,屬陰。所有部位出現微脈,都叫做不足,是臨死前的脈象。兩尺微脈,叫做下痢逆冷。
動脈,脈搏跳動忽忽動搖,叫做動。屬陽。這種脈象大多見於關上,陰氣固守在外,陽氣戰抖在內,所以出現這種脈象,陰陽乖戾可知。為痛、為驚、為崩脫、為瀉痢,見於寸部,叫做陽動,陽動則發汗。見於尺部,叫做陰動,陰動則發熱。
革脈,按壓如同鼓皮,虛大而堅硬,叫做革。是牢脈的別名,叫做牢脈,是因為牢守其位,不上不下。屬陽。這是精血遺失而氣獨守,所以主半產漏下、男子遺精。如果中風出現這種脈象,是陰虛而風勁。如果感受濕氣出現這種脈象,是土亢而風木承之,這就是所謂的無胃氣,經書說:“脈不往來者,死”。就是指這種脈象。
促脈,數而時而停止,叫做促。有斷促的意思,是陽脈之極,陽盛而陰不能和之,所以出現這種脈象。為氣結、為癰疽、為狂為怒,漸退者生,漸進者死。
結脈,遲而時而停止,叫做結。有結滯的意思,是陰脈之極,陰盛而陽不能入之,所以出現這種脈象。為癥結、為寒氣。張長沙說,結脈、促脈都是病脈,則接近死亡可知。
代脈,《脈經》說:脈搏五次跳動一次停止,不再增減,經書叫做代脈。七次跳動一次停止,不再增減,也叫做代脈。那麼,代脈是停止而有常,如同四時更替而不失其常。後人以脈搏跳動停止而難以回升叫做代脈。本臟氣絕,他臟代之叫做代脈,停止而難以回升,就是停止而已,何以言代?本臟氣絕,則他臟必相因而病,代之之說也難以通。學習者應該以《脈經》為定論。
陰陽驟損的脈象,為氣血虧損,元氣不續。孕婦懷孕三個月大多會有,霍亂的徵兆也有,這是病脈。其他疾病出現這種脈象,就正死無疑。
散脈,脈搏跳動渙散不聚,叫做散。屬陽,為火,是夏季的脈象。如果不是這個季節出現這種脈象,是血亡而氣欲去。散而滑者為妊娠,心部散脈叫做心多喜。
毛脈,脈搏跳動浮澀,如同羽毛。屬金,疾病與澀脈相同。
鉤脈,脈搏跳動前曲後鋸,如同帶鉤。上古論脈,稱鉤而不稱洪,古時候的鉤,就是現在的洪脈。
石脈,陽氣至而絕,叫做石脈。是腎臟的危脈,水絕不能濟火,所以出現這種脈象。
溜脈,脈搏跳動如水流動,叫做溜脈。陰陽平和,無相勝負的脈象,就是滑脈而清澈的表現。
疾脈,就是數脈。所謂躁脈也是疾脈,所謂駃脈也是疾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