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語》~ 卷下 (2)
卷下 (2)
1. 六殘
仲景云:脈有弦、有緊、有澀、有滑、有浮、有沉,此六脈為殘賊,能與諸經作病。
白話文:
張仲景說:脈象有弦脈、有緊脈、有澀脈、有滑脈、有浮脈、有沉脈,這六種脈象被視為有害的脈象,它們能夠讓身體的各條經絡產生疾病。
2. 反關脈
反關脈者,脈不行於寸口,由列缺絡入臂後,手陽明大腸經也。以其不順行於上,故名曰反關。有一手反關者,有兩手反關者,此得於有生之初已然,非為病也。診法皆同,若病人平日正取有脈,一旦因得病而脈伏匿者,此病脈也。種種不同,必原其證而治之。
白話文:
【反關脈】
所謂反關脈,是指脈搏並不在一般的寸口位置出現,而是從列缺穴處繞行到手臂後方,這跟手陽明大腸經的走向有關。由於它的脈行方向與常規相反,所以被稱為反關脈。
有些人只有一隻手呈現反關脈現象,有些人則雙手都是反關脈,這種情況是從出生就有的,並不是疾病。
在診斷時,對於反關脈的處理方式和其他脈象相同。如果病人平時在正確的位置可以摸到脈搏,但突然因為生病而脈搏隱藏或消失,這種情況下的脈象變化纔是和疾病相關的。各種脈象的差異,必須根據實際的症狀來判斷,並對症下藥進行治療。
3. 上魚脈
上魚者,脈上於魚際也,世人常有此脈,不可一例論也。有兩手上魚者,有一手上魚者。若平人神色充實,而有此脈者,此天稟之厚,元神充滿,上溢於魚也,其人必壽。若人素無此脈,一旦上魚者,此病脈也。《難經》曰: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陽之脈也。《脈經》曰:脈來過寸入魚際者,遺尿。
又曰:脈出魚際,逆氣喘息。又曰:脈緊而長,過寸口者,注病。《史記》載:濟北王侍人韓女得此脈,而腰脊痛。倉公曰:此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夫脈一也,而為病種種不同者,何哉?曰:但味越人「陰乘陽」一句,更察病人之神色、人品,斯得之矣。
白話文:
[上魚脈]
所說的上魚脈,指的是脈搏延伸到手掌的魚際部位。這種脈象在一般人中常見,但是不能一概而論。有的人雙手都有上魚脈,有的人只有一隻手有。如果一個人身體健康,面色紅潤,同時出現這種脈象,這是天生體質強健,元氣充足,以致脈搏向上延伸到魚際部位,這樣的人必然長壽。
但如果一個人平時沒有這種脈象,突然出現,這就是病態的脈象。根據《難經》記載:關脈之前的部位,是陽氣運行的地方,脈象應該在九分處且呈現浮象,如果超出或少於這個範圍,都屬於異常。脈象向上延伸到魚際部位,被稱為脈溢,是外關內格的脈象,這是一種陰盛陽衰的脈象。《脈經》中記載:脈象超過寸口進入魚際,可能是遺尿的徵兆。
另外,脈象從魚際部位顯現,可能表示有呼吸困難或喘息的問題。再者,脈象緊繃且長,超過寸口,可能是疾病的徵兆。根據《史記》記載:濟北王的侍妾韓女有這種脈象,並且有腰背疼痛的症狀。扁鵲認為,這種疾病是由於渴望與男性親密卻無法實現所導致的。
同樣的脈象,可能代表各種不同的疾病,這是為什麼呢?這要從扁鵲提到的“陰乘陽”一句入手,進一步觀察病人的面色和整體狀況,就能理解其中的差異了。
4. 上下來去至止
斯六字者,足以別乎陰陽虛實,本岐黃之奧旨,而滑攖寧闡明之。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上者,自尺部上於寸口,陽生於陰也;下者,自寸口下於尺部,陰生於陽也。脈有上下,是陰陽相生,病雖重不死。來者,自骨肉之分,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也;去者,自皮膚之際,還於骨肉之分,氣之降也。脈有來去,是表裹交泰,病雖重必起,此謂之人病脈和也,若脈無上下來去,死無日矣。
經曰:脈不往來者死。此之謂也。若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癲疾;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至者,脈之應,止者,脈之息也,止而暫息者,喻之疾,止久有常者,死也。
白話文:
這六個字,足以區分陰陽虛實的狀況,這是源自於《黃帝內經》深奧的理論,並由後世醫家進一步闡述說明。"上"、"來"、"至"代表陽性,"下"、"去"、"止"代表陰性。"上"是指脈象從手腕的尺部向上到達寸口,表示陰中生陽;"下"則相反,從寸口向下到尺部,表示陽中生陰。脈象有上下的變化,代表陰陽互相生長,即使病情嚴重也不至於致命。
"來"指的是脈搏從肌肉骨骼之間,上升到皮膚表面,這是氣的上升;"去"則是脈搏從皮膚表面返回到肌肉骨骼,這是氣的下降。脈象有來去的變化,代表身體表裡的氣機運行正常,即使病情嚴重也會康復,這就是所謂的雖然人病,但脈象仍和諧。如果脈象沒有上下或來去的變化,那麼生命可能不久矣。
古書上說:脈象沒有來回動態的,預示死亡。這就是指的情況。如果脈象來得快去得慢,上部脈象實在下部脈象虛弱,可能是精神失常或癲狂的疾病;如果脈象來得慢去得快,上部脈象虛弱下部脈象實在,可能是風濕性疾病。"至"代表脈象的出現,"止"代表脈象的停頓。短暫的停頓可能只是病情的表現,但如果停頓時間長且固定,那就預示著死亡。
5. 陰陽大法
凡脈大為陽,浮為陽,數為陽,動為陽,長為陽,滑為陽,沉為陰,澀為陰,弱為陰,弦為陰,短為陰,微為陰。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數則吐血,陰數則下痢。陽弦則頭痛,陰弦則腹痛。陽加於陰謂之汗,陰虛陽搏謂之崩。陽數口生瘡,陰數加微,必惡寒而煩擾不得眠也。
陰附陽則狂,陽附陰則癲。得陽屬腑,得陰屬臟。無陽則厥,無陰則嘔。陽微則不能呼,陰微則不能吸,呼吸不足,胸中短氣,依此陰陽,以察病也。
白話文:
【陰陽大法】
凡是脈象顯得大的是陽,浮在表面的是陽,跳得快的是陽,活動力強的是陽,延長的是陽,流暢的是陽;相對的,沉下去的是陰,遲滯的是陰,弱小的是陰,緊繃的是陰,短縮的是陰,微弱的是陰。
手腕脈搏前半段屬陽,後半段屬陰。陽脈過多可能導致吐血,陰脈過多可能會造成下痢。陽脈緊繃可能引起頭痛,陰脈緊繃可能引發腹痛。陽脈加上陰脈表示出汗,陰脈虛弱而陽脈搏動強烈表示子宮出血。陽脈過多可能口腔長瘡,陰脈過多加上稍微一點,人會感覺極度寒冷並心煩意亂,難以入眠。
陰脈附著在陽脈上會讓人精神亢奮,陽脈附著在陰脈上會使人發狂。得到陽脈的屬於腑部疾病,得到陰脈的屬於臟器問題。缺乏陽脈會導致四肢冰冷,缺乏陰脈會讓人嘔吐。陽脈太弱無法正常呼氣,陰脈太弱無法正常吸氣,呼吸困難,胸部感到悶氣,依據這些陰陽脈象來判斷病情。
6. 陰陽相乘相伏
皮膚之上,兩關之前,皆陽也。若見緊、澀、短、小之類,是陽不足而陰乘之也。肌肉之下,兩關之後,皆陰也。若見洪、大、數、滑之類,是陰不足而陽乘之也。陰脈之中,陽脈間一見焉,此陰中伏陽也;陽脈之中,陰脈間一見焉,此陽中伏陰也。陰乘陽者,必惡寒。陽乘陰者,必內熱。
陰中伏陽者期於夏,陽中伏陰者期於冬。以五行之理推之,而月節可期也。
白話文:
在皮膚表面與兩手腕關節前方,這些部位屬於人體的陽分。如果出現脈象緊繃、收縮、短促、細小等情況,這表示陽氣不足,陰氣佔據了主導地位。
而在肌肉深處與兩手腕關節後方,這些部位屬於人體的陰分。若發現脈象洪大、強烈、快速、滑順等現象,這顯示陰氣不足,被陽氣所壓制。
當在陰性脈象中偶爾出現一次陽性脈象,這代表陰中有潛藏的陽氣;反之,在陽性脈象中間或出現一次陰性脈象,這意味著陽中有潛伏的陰氣。
當陰氣佔據陽位,人體必定會感到寒冷;而陽氣佔據陰位,則人體內部必然會有燥熱感。
如果陰中有潛藏的陽氣,預計在夏季時會有病情變化;相反地,陽中有潛伏的陰氣,則預計在冬季會有病情轉變。依據五行學說來推斷,可以預測出疾病可能在某個月節點發生變化。
7. 重陰重陽
寸口浮大而疾,此陽中之陽也,名曰重陽;尺內沉細而遲,此陰中之陰也,名曰重陰。上部重陽,下部重陰,陽亢陰隔,癲狂乃成。
白話文:
如果脈搏在寸口(手腕靠近拇指的一側)呈現出浮大且快速的現象,這代表是陽氣中的極盛狀態,我們稱之為「重陽」;若是在尺內(手腕靠近小指的一側)脈象顯示出沉細且緩慢的情況,這就是陰氣中的極度表現,被命名為「重陰」。當身體上半部出現極度的陽氣過剩,下半部卻有嚴重的陰氣過剩,這種情況下,陽氣與陰氣無法調和,相互阻隔,就會形成癲狂的病症。
8. 脫陰脫陽
六脈虛芤,此脫陰也;六脈陷下,此脫陽也;六脈暴絕,此陰陽俱脫也。脫陰者目盲,脫陽者見鬼,陰陽俱脫者危。
白話文:
如果六條主要的脈搏都呈現虛弱無力的狀態,這表示陰正在流失;若六脈顯示出弱而深沉的情況,這代表陽正在流失;若六脈突然完全消失,則是陰和陽都在流失的現象。當陰流失時,人會視力喪失;陽流失時,人可能會產生幻覺,以為看見了鬼魂;若是陰和陽同時流失,情況就非常危險了。
9. 陰陽絕
上不至關為陽絕,下不至關為陰絕。陽絕死於春夏,陰絕死於冬。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如果脈搏在手腕上方摸不到,這表示陽氣已盡;如果脈搏在手腕下方摸不到,這表示陰氣已盡。陽氣已盡的人會在春夏之季死去,而陰氣已盡的人會在冬季死去。
10. 分析臟腑陰陽盛衰
《脈經》曰:左手關前寸口陽絕者,無小腸脈也,陽實者,小腸實也;陰絕者,無心脈也,陰實者,心實也。左手關上陽絕者,無膽脈也,陽實者,膽實也;陰絕者,無肝脈也,陰實者,肝實也。左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膀胱脈也,陽實者,膀胱實也;陰絕者,無腎脈也,陰實者,腎實也。
右手關前寸口陽絕者,無大腸脈也,陽實者,大腸實也;陰絕者,無肺脈也,陰實者,肺實也。右手關上陽絕者,無胃脈也,陽實者,胃實也;陰絕者,無脾脈也,陰實者,脾實也。右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子戶脈也,陽實者,亦膀胱實也;陰絕者,無腎脈也,陰實者,腎實也。
白話文:
根據《脈經》所述,如果在左手腕關節前方(寸口)的陽脈消失,這表示小腸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陽脈過旺,則表示小腸有實證。若在同樣位置的陰脈消失,這表示心臟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陰脈過旺,則表示心臟有實證。
在左手關節上的陽脈消失,這表示膽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陽脈過旺,則表示膽有實證。若在同樣位置的陰脈消失,這表示肝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陰脈過旺,則表示肝有實證。
在左手關節後方(尺中)的陽脈消失,這表示膀胱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陽脈過旺,則表示膀胱有實證。若在同樣位置的陰脈消失,這表示腎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陰脈過旺,則表示腎有實證。
同樣地,在右手腕關節前方(寸口)的陽脈消失,這表示大腸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陽脈過旺,則表示大腸有實證。若在同樣位置的陰脈消失,這表示肺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陰脈過旺,則表示肺有實證。
在右手關節上的陽脈消失,這表示胃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陽脈過旺,則表示胃有實證。若在同樣位置的陰脈消失,這表示脾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陰脈過旺,則表示脾有實證。
在右手關節後方(尺中)的陽脈消失,這表示子宮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陽脈過旺,則表示膀胱有實證。若在同樣位置的陰脈消失,這表示腎的脈象不顯,而若此處陰脈過旺,則表示腎有實證。
11. 脈無根
經曰:諸浮脈無根者,皆死,是謂之有表無裹也。是謂之孤陽也。造化所以亙萬古而不息者,一陰一陽互為其根也。陰道絕矣,陽豈獨存乎,人身之氣血亦然。
白話文:
經典上說:所有浮在表面而沒有深部相應脈象的,最終都會死亡,這可以理解為只有表面的症狀而內部卻沒有相應的病症。這就是所謂的孤陽現象。天地萬物能夠歷經萬古而不衰的原因,就是陰和陽互相作為對方的根本。一旦陰氣消失,陽氣怎麼可能單獨存在呢?人體內的氣血也是同樣的道理。
12.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下部有脈上部無脈
經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觀當吐二字,便得胸、腹有物,填塞至陰,抑遏肝氣,而絕升生之化也。故吐之則愈,不吐則暴死矣。若使其人胸中無物可吐,此陰絕於下也,亦是死證。經又曰:下部有脈,上部無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此雖至理,亦不可執。
法曰:上不至關為陽絕,況無脈乎,明者可以悟矣,若覆病人之手而脈出者,此運氣不應之脈,非無脈也,論在運氣脈中。
白話文:
經典提到:如果手腕上方(寸部)有脈搏,但下方(尺部)卻沒有脈搏,這個人很可能會嘔吐,如果沒有嘔吐,可能會導致死亡。從"當吐"這兩個字就能理解,病人的胸腔、腹部可能有異物阻塞,壓抑了肝臟的正常功能,進而影響了身體的新陳代謝。因此,如果能嘔吐出來就會好轉,否則可能會突然死亡。但如果此人胸中並無異物可吐,這表示下焦(腎和膀胱等器官)功能衰竭,同樣也是致命的情況。
另外,經典又說:如果手腕下方(尺部)有脈搏,但上方(寸部)卻沒有脈搏,雖然病狀嚴重,但通常不會有生命危險。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體的手腕內側(尺部)就像樹的根部,即使樹枝葉子枯萎,只要根部還活著,樹就有機會復甦。這是一個道理,但也不能過度依賴這個原則。
根據診療法則:如果脈搏無法達到手腕中間(關部),表示陽氣已斷,更何況是完全沒有脈搏呢?聰明的人應該能理解其中的含義。然而,如果在檢查病人時,原本脈象不明顯,但在運氣(調整呼吸或體位)後脈象出現,這種脈象只是因氣血運行受阻,而非真正無脈。對於這類脈象的討論,可以參考「運氣脈中」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