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語》~ 自序
自序
1. 自序
脈者指下之經綸也,斯而或昧,輕則系病之安危,重則關人之生死,誠不可不語者。自六朝高陽生偽叔和而著《脈訣》,脈之不明也久矣。余幼慕是術,竊有憫焉。敬業之餘,每以《素》《難》《靈樞》《脈經》《甲乙》,及長沙、河間、東垣、丹溪之書間閱之。越十年,以舉子業不售,里中長老,謂余曰:古人不得志於時,多為醫以濟世,子盍事醫乎?奚拘一經為也。
余於是投舉子筆,專岐黃業,乃就邑中午亭余老師而養正焉,居三年,與師論疾,咸當師心,師勉余友天下士。嗣是,由三吳,循江浙,歷荊襄,抵燕趙,就有道者師事之焉。或示余以天人貫通之道,或示余以醫儒合一之理,或示余以聖賢之奧旨,或秘余以家世之心傳,其間講求脈理,出入岐黃者,未常乏人。然,童而習之,白首不達者,又不可以枚舉而數計矣。
嗚呼,一指之下,千萬人命脈所關,醫家於此而懵焉,是以人為試耳,世之疲癃殘疾,將安賴之。於是,以孤陋之聞,集成語錄二篇,以告同志,雖未敢以為可傳,然楊園之道,倚於畝丘,是亦行遠升高之一助云爾。
參黃子,吳昆鶴皋氏撰
白話文:
[自序]
脈搏在手指下的跳動,猶如治國的策略,如果對此一無所知,輕則影響病情的安危,重則關乎人的生死,確實是不能不談論的主題。從六朝時期高陽生偽造叔和的《脈訣》開始,脈學的誤解已經持續很久了。我自小對這門技術懷有嚮往,心中不禁感到惋惜。在敬業之餘,我經常閱讀《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內經難經》、《靈樞》、《脈經》、《針灸甲乙經》,以及張仲景、劉完素、李杲、朱震亨等醫學大家的著作。
過了十年,因為科舉考試屢次失敗,村中的長輩們告訴我:古人無法在當時實現自己的抱負,多會選擇從醫來幫助世人,你何不從事醫學呢?何必拘泥於一種學問。因此,我放下了科舉的筆墨,專心投入醫學事業,跟隨縣城的午亭餘老師學習,三年後,我與老師討論疾病,都能符合老師的心意,老師鼓勵我結交天下的學士。
之後,我從江南三郡出發,沿江浙一帶,經過荊襄,抵達燕趙,尋找有道德的人向他們學習。有人教導我天人合一的道理,有人教導我醫學與儒學結合的原理,有人揭示聖賢的深奧思想,有人傳授家族世代相傳的祕密,這些人中不乏對脈理有研究、精通醫學的人。然而,有些人從小學習,到老都無法理解,這種例子更是數不勝數。
唉,一個小小的指下脈動,卻關乎千萬人的性命,醫生若在這方面一無所知,這無疑是在拿人命做實驗,那麼世上那些病弱殘疾的人該依靠誰呢?因此,我將自己淺薄的見聞整理成兩篇語錄,希望與有志同道合的人分享,雖然不敢說這些內容可以傳世,但就像在園林中尋找道路,這也是遠行和攀登高峯的一點幫助罷了。
由吳昆鶴皋氏,號參黃子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