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語》~ 卷上 (5)
卷上 (5)
1. 小兒脈法
小兒三歲以下,看虎口三關,初為風關,次為氣關,末為命關,以男左女右為則。紋色紫曰熱,紅曰傷寒,青曰驚風,白曰疳,淡黃、淡紅曰無病,黑色曰危。在風關為輕,氣關為重,命關為危。及三歲以上,乃以一指取寸關尺之處,常以七至為率,加則為熱,減則為寒,皆如大人診法。
小兒脈亂,身熱汗出,不食,食即吐,多為變蒸。
小兒四末獨冷,股慄惡寒,面赤氣洶,涕淚交至,必為痘疹。
白話文:
【小兒脈法】
對於三歲以下的小孩,我們觀察其虎口的三關來判斷健康狀況,第一關是風關,第二關是氣關,第三關是命關,通常是以男孩看左手,女孩看右手為原則。如果紋路顏色呈現紫色,表示有熱症;紅色表示感冒或風寒;青色表示可能有驚風;白色可能代表有疳疾;而淡黃色或淡紅色則表示沒有疾病;如果出現黑色,那情況就比較危險了。如果病症出現在風關,表示病情較輕;出現在氣關,表示病情較重;出現在命關,則表示病情非常危急。
等到孩子三歲以上,就可以用手指去探查寸、關、尺這三個部位的脈象,一般來說,脈搏每分鐘跳動七次為正常,超過這個數字表示有熱症,低於這個數字表示有寒症,這和大人診斷的方法是一樣的。
如果小孩的脈象紊亂,身體發熱且出汗,不想吃東西,吃了就會嘔吐,這多半是因為變蒸(一種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生理現象)所導致的。
如果小孩四肢特別冰冷,大腿顫抖且畏寒,臉色紅潤,呼吸急促,流鼻涕和眼淚,這很可能預示著小孩將要發痘疹。
2. 諸病宜忌脈
中風,宜浮遲,忌急數。
中惡,宜浮緩,忌堅數。
中毒,宜洪大而遲,忌細微。
傷寒,未得汗,宜陽脈,忌陰脈;已得汗,宜陰脈,忌陽脈。溫病同。
咳嗽,宜浮濡,忌堅急弦小。
腹脹,宜浮大,忌沉小。
下利,宜沉細,忌浮大。
癲狂,宜實大,忌沉細。
消渴,宜數大,忌虛小。
水病,宜浮大,忌沉細。
上氣,宜伏匿,忌堅強。
霍亂,宜浮洪,忌微遲。
脫血,宜陰脈,忌陽脈。
腹痛,宜沉細,忌弦長。
心病,宜浮滑,忌短澀。
頭目痛,宜浮滑,忌短澀。
喘急,宜浮滑,忌短澀。
金瘡,失血太多,宜細微,忌緊數。陰脈不能至陽者死。
墮傷,腹脹,內有蓄血。宜堅強,忌小弱。
痹痿,宜虛濡,忌緊急。
癥積,宜沉實,忌虛弱。
新產,宜沉滑,忌弦緊。
帶下,宜遲滑,忌急疾。
䘌蝕,宜虛小,忌緊急。
白話文:
[各病症應注意的脈象]
中風:適合出現浮遲的脈象,若見急數則需小心。
中邪:適合出現浮緩的脈象,若見堅數則需小心。
中毒:適合出現洪大而遲的脈象,若見細微則需小心。
傷寒:在未出汗前,適合出現陽脈,若見陰脈則需小心;在已出汗後,適合出現陰脈,若見陽脈則需小心。溫病也適用此原則。
咳嗽:適合出現浮濡的脈象,若見堅急弦小則需小心。
腹脹:適合出現浮大的脈象,若見沉小則需小心。
下痢:適合出現沉細的脈象,若見浮大則需小心。
癲狂:適合出現實大的脈象,若見沉細則需小心。
消渴:適合出現數大的脈象,若見虛小則需小心。
水腫:適合出現浮大的脈象,若見沉細則需小心。
上氣:適合出現伏匿的脈象,若見堅強則需小心。
霍亂:適合出現浮洪的脈象,若見微遲則需小心。
脫血:適合出現陰脈,若見陽脈則需小心。
腹痛:適合出現沉細的脈象,若見弦長則需小心。
心臟病:適合出現浮滑的脈象,若見短澀則需小心。
頭痛眼痛:適合出現浮滑的脈象,若見短澀則需小心。
呼吸困難:適合出現浮滑的脈象,若見短澀則需小心。
刀傷或金屬傷害:失血過多時,適合出現細微的脈象,若見緊數則需小心。陰脈無法達到陽部的情況會致命。
跌打傷害:腹部脹大,內部可能有淤血,適合出現堅強的脈象,若見小弱則需小心。
痹痿:適合出現虛濡的脈象,若見緊急則需小心。
症瘕積聚:適合出現沉實的脈象,若見虛弱則需小心。
產後:適合出現沉滑的脈象,若見弦緊則需小心。
帶下:適合出現遲滑的脈象,若見急疾則需小心。
膿瘍潰爛:適合出現虛小的脈象,若見緊急則需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