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語》~ 卷下 (1)
卷下 (1)
1. 卷下
2. 上達篇
3. 脈位法天論
聖人以左寸為心,左關為肝,左尺為腎,右寸為肺,右關為脾,右尺為命門者,法乎天也,非聖人之私也。蓋天之北為坎,南為離,東為巽,西為兌,包乎外者為乾,居乎中者為坤。人生與天地相似,左手天之東也,巽在焉,巽為木,故肝木居乎左關。左關之前為心者,法南之離也;左關之後為腎者,法北之坎也。
右乎,天之西也,兌位在焉,兌為金,金者肺。《易》曰:乾為天、為金。是肺為金而有乾象,故居右寸而位乎高。右關為脾者,脾為坤土,奠位乎中,以之而承乎肺下,此天高地下之義,乾坤象也。右尺為命門,命門者,火也,以水位而位火,此一陽生於二陰之義,正所以成坎也。
向非與天地相似,聖人安得以是而垂法哉。
白話文:
聖人將左手的寸脈定位為心臟,關脈定位為肝臟,尺脈定位為腎臟;右手的寸脈定位為肺臟,關脈定位為脾臟,尺脈定位為命門,這些都是依照天道運行的規則,並非聖人的個人主觀想法。
天空的北方是坎卦的位置,南方是離卦的位置,東方是巽卦的位置,西方是兌卦的位置,包裹在外的是乾卦,位於中央的是坤卦。人類的生命與天地的運作法則相類似,左手就像天的東方,巽卦在這裡,巽卦代表木,因此肝臟的木性脈象就位於左手的關脈上。左關脈前的心臟脈象,是依照南方的離卦;左關脈後的腎臟脈象,是依照北方的坎卦。
右手就像天的西方,兌卦在這裡,兌卦代表金,金就是肺臟。《易經》說:乾卦代表天和金。因此肺臟雖然屬金,但也有乾卦的特性,所以它位於右手的寸脈,位置較高。右手的關脈代表脾臟,脾臟屬坤卦的土,坤卦定位於中央,承受著肺臟下方,這就是天高地低的道理,正是乾坤兩卦的象徵。右手的尺脈代表命門,命門是火,以水的位置來定位火,這就是一陽生於二陰的道理,正是坎卦的形成。
如果不是因為人類生命與天地運作法則相類似,聖人又怎麼可能以此制定脈診的法則呢?
4. 大小腸脈在兩寸間
岐伯曰:尺內兩旁,則季肋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友人讀《內經》至此,問於余曰:如經言之,則大小腸亦小腹中之物,其脈當於尺裡取之矣,世皆取之於兩寸,何也,毋乃為高陽生《脈訣》所惑歟?曰:非也,蓋嘗考之《靈樞》《難經》《脈經》矣,《靈樞》以小腸之脈絡於心,大腸之脈絡於肺,故於兩寸取之,亦宜。十難曰:假令心脈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脈微急者,膽邪干小腸也。
是越人亦嘗於兩寸取大小腸矣。《脈經》曰:左手關前寸口,陽絕者無小腸脈也,陽實者小腸實也。右手關前寸口,陽絕者無大腸脈也,陽實者大腸實也。是《脈經》亦嘗於前寸取大小腸矣,豈後人私見哉。蓋岐伯之論從其位,越人、《脈經》之論從其絡,此古人不悖之論也。
白話文:
岐伯說:在手腕內側的兩旁,對應的是季肋部位,手腕外側的脈象用來診斷腎臟的健康狀況,而手腕內側的脈象則用來判斷腹部的情況。中段靠近上端的脈象:左邊,外側用來診斷肝臟,內側則是膈肌;右邊,外側用來診斷胃部,內側則是脾臟。上段靠近上端的脈象:右邊,外側用來診斷肺部,內側則是胸部;左邊,外側用來診斷心臟,內側則是膻中部位。前側的脈象用來判斷前面的身體狀況,後側的脈象則用來判斷後面的身體狀況。上端的脈象直到最上方,反映的是胸部和喉嚨的問題;下端的脈象直到最下方,反映的是小腹、腰部、大腿、小腿、腳的問題。
有朋友讀到《內經》這一段,向我問道:如果按照《內經》所說,大小腸也是小腹中的器官,其脈象應該在手腕內側找到,但世人卻都在兩寸處找脈象,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被高陽生的《脈訣》誤導了嗎?我回答說:並非如此,我曾經查閱過《靈樞》、《難經》和《脈經》,《靈樞》認為小腸的脈絡與心臟相連,大腸的脈絡與肺部相連,所以從兩寸處找脈象,也是合理的。《十難》中提到:如果心脈急促,可能是肝臟的異常影響到了心臟;如果心脈稍微急促,可能是膽囊的異常影響到了小腸。
由此可見,扁鵲也曾經在兩寸處診斷大小腸的健康。《脈經》中說:左手關節前方的寸口,如果陽氣消失,表示沒有小腸的脈象;如果陽氣過盛,表示小腸可能有問題。右手關節前方的寸口,如果陽氣消失,表示沒有大腸的脈象;如果陽氣過盛,表示大腸可能有問題。由此可見,《脈經》也曾經在前寸處診斷大小腸的健康,這難道是後人的私見嗎?實際上,岐伯的理論是根據器官的位置,而扁鵲和《脈經》的理論是根據脈絡的連接,這些都是古人的合理理論。
5. 三焦脈在右尺辨
三焦者,考其經則行乎手,考其絡則絡心包,考其屬則偏三焦,渾無一定之位,諸儒《脈訣》皆以之合於右尺,非也。《素》《難》《靈樞》未有明論,韓飛霞巧其說曰:切脈至右尺,必兩手並診消息之,取三焦應脈。浮為上焦,與心肺脈合;中為中焦,與脾胃脈合;沉為下焦,與肝腎脈合,故曰,尺脈第三同斷病。嗚呼,此訛上之訛,說愈巧違道愈遠矣。
《內經》曰: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未嘗謂尺候三焦也。《脈經》曰:尺脈芤,下焦虛,尺脈遲,下焦有寒。又曰:尺脈浮者,客陽在下焦。觀此三言,尺主下焦耳,何以巧說附入哉。《脈經》一卷,第七篇脈法贊云:右為子戶,名曰三焦。子戶,命門也,右腎為命門,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為子戶。
名曰三焦者,此猶兩額之旁,名曰太陽云耳,非謂太陽經也。東垣問三焦有幾,蓋可想矣,安得執詞而害義耶。若第二卷第二篇,雖云右腎合三焦,然,上有「一說云」三字,則叔和亦附此語以俟參考耳,非叔和之定論也,明矣。今論定:上焦從兩寸,中焦從兩關,下焦從兩尺,斯則與《內經》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二句符合,雖聖人復起,當不易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中醫理論中的三焦脈的位置問題,原文指出許多學者誤以為三焦脈歸屬於右尺(手腕下方的脈搏位置),但作者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根據《內經》的記載,手腕下部的脈搏主要用來觀察腎臟的狀況,而脈搏的內側則是用來瞭解腹部的情況,並沒有提到用它來判讀三焦的狀況。《脈經》同樣提到,如果手腕下部的脈搏顯得空虛,那可能是下焦(即身體下半部)出現了虛弱;脈搏遲緩,可能表示下焦有寒氣;脈搏浮動,可能表示有異常的陽氣在下焦。由此可見,手腕下部的脈搏主要是用來判讀下焦的狀態,而不是三焦。
《脈經》中的一段話提到,右手的脈搏位置被稱為「子戶」,也就是「三焦」,實際上這是指右腎,男性用來儲存精液,女性則是胎兒生長的地方。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這個位置就是三焦經脈的位置。
作者進一步解釋,若要探討三焦的狀態,上焦應從手腕的兩側來判讀,中焦應從兩腕關節來判讀,下焦則應從手腕下部的兩側來判讀。這樣的判讀方式與《內經》中提到的,上焦相關的是胸部和喉嚨的事務,下焦相關的是腹部、腰部、大腿、小腿和腳的事務相吻合。即使聖賢再世,也不會改變這種判讀方式。
總結來說,作者認為不能單純地將三焦脈的位置定義在右尺,而應從更全面的角度來理解三焦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