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

《難經集注》~ 跋

回本書目錄

1.

難經集註五卷。明王九思等集錄吳呂廣、唐楊玄操、宋丁德用、虞庶、楊康侯註解者。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載呂楊注一卷。丁注五卷。虞注五卷。陳振孫書錄解題。載丁注二卷。馬端臨經籍考。引晁氏作呂楊注五卷。蓋當時各家別行。至九思等始掇輯以便觀覽耳。葉盛綠竹堂書目。

載難經集註一冊。不著撰人名氏。此則書名偶同。非九思所集。按王圻續經籍考。載金紀天錫難經集註五卷。盛之所收恐此耳。盛、正統進士。九思、宏治進士。則其非是編也明矣。其他諸家藏弆書目。及乾隆四庫全書總目。並未收入。若殷仲春醫藏目錄。宜裒搜無遺。而亦遺之。

蓋似失傳者。然以余不涉醫家。但知據目錄考之耳。因質諸醫官多紀廉夫。廉夫云。近代醫書。絕無援引。久疑散佚。廉夫於醫家。雅稱賅洽。而其言如此。則知其果失傳也。夫方伎一家。固有其人。其存其佚。何干我事。然小道可觀。至理存焉。則竟非可棄也。

癸亥花朝天瀑識。

白話文:

【跋】

《難經集註》共有五卷,是由明朝的王九思等人收集整理了吳呂廣、唐朝的楊玄操、宋朝的丁德用、虞庶和楊康侯對《難經》的註釋而成。根據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的記載,呂楊的註釋有一卷,丁德用的註釋有五卷,虞庶的註釋也有五卷。陳振孫在《書錄解題》中記載,丁德用的註釋有兩卷。馬端臨在《經籍考》中引用晁氏的記載,呂楊的註釋有五卷。看來當時各家的註釋是單獨流通的,直到王九思等人開始整理編纂,為了方便人們閱讀。

葉盛在《綠竹堂書目》中記載,《難經集註》只有一冊,但沒有寫明作者的名字。這個書名雖然和王九思等人整理的相同,但實際上不是他們的作品。根據王圻在《續經籍考》中的記載,《難經集註》是由金紀天錫所作,共五卷。葉盛收藏的可能是這本書。葉盛是正統進士,王九思是宏治進士,由此可見,這並不是王九思等人編纂的版本。其他各家的藏書目錄,以及乾隆時期的《四庫全書總目》,都沒有收錄這本書。如果連殷仲春的《醫藏目錄》都沒有收錄,那應該是已經失傳了。

看起來這本書已經失傳了,但我自己並不精通醫學,只是根據目錄進行考察。我向多紀廉夫醫師詢問,他說,近世的醫書中,從未引用過《難經集註》。多紀廉夫在醫學領域頗有造詣,他這樣說,可知這本書確實已經失傳了。醫術是一門技藝,固然有其專門人士,書籍的存亡與我無關。然而,小道也有可觀之處,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這本書不能被拋棄。

癸亥花朝,天瀑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