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集注》~ 卷之五 (6)
卷之五 (6)
1. 用針補瀉第十三(凡十三首)
七十三難曰。諸井者。肌肉淺薄。氣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諸井者、木也。滎者、火也。火者木之子。當刺井者。以滎瀉之。故經言補者不可以為瀉。瀉者不可以為補。此之謂也。
丁曰。諸井在手足指梢。故言肌肉淺薄也。井為木。是火之母。滎為火。是木之子。故肝木實。瀉其滎。肝木氣虛不足。補其合。瀉之復不能補。故言不可以為補也。楊曰。冬刺井。病在臟。取之應井。刺井者。則瀉其滎。以去其病。故經曰。冬陰氣緊。陽氣伏。故取井以下陰氣。逆取滎以通陽氣也。虞曰。不至而至。故春乃瀉滎也。
七十四難曰。經言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者。何謂也。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滎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經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腎。
丁曰。其言春刺井者。謂邪在肝。無令肝木邪害於脾土。故刺諸井也。夏刺滎者。謂邪在心。無令心火邪害於肺金。故刺諸滎也。季夏刺俞者。謂邪在脾。無使脾土邪害於腎水。故刺諸俞也。秋刺經者。謂邪在肺。無令肺金邪害於肝木。故刺諸經也。冬刺合者。謂邪在腎。無令腎水邪害於心火。
故刺諸合也。此是斷五邪之原法也。楊曰。用針微妙。法無窮。若不深達變通。難以救疾者矣。至如此說。則是變通之義也。經云。冬刺井。春刺滎。此乃云春刺井。夏刺滎。理極精奇。特宜留思。不可固守以一概之法也。虞曰。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
乃經之大法也。七十三難。以言春刺於滎。此乃休王未畢。火奪木王。法曰實邪。故瀉之於滎。所以經言瀉者不可以為補也。
其肝、心、脾、肺、腎、而繫於春夏秋冬者。何也。然。五臟一病輒有五也。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眾多。不可盡言也。四時有數而並繫於春夏秋冬者也。針之要妙。在於秋毫者也。
丁曰。人之五臟繫於四時。五臟一病輒有五者。謂五聲、五色、五味、五液、五香、(按此二字疑衍。)五臭。若持針者。皆能斷其五邪。令中病原。故知針之要妙。在於秋毫。不可不通也。楊曰。五臟六腑病。各有形證。今略舉肝家一臟以為法爾。雖言春刺井。夏刺滎。若一臟有病。
脈亦隨之。診而取之。假令肝自病。實則取肝中火瀉之。虛則取肝中木補之。余皆仿此。即秋毫微細之意也。言用針微細若秋毫矣。虞曰。五臟各有聲色臭味液。以為形證。以合四時井滎俞經合。而行補瀉之法也。微妙之理。若秋毫之在目也。
七十五難曰。經言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東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火當平之。水欲實。土當平之。東方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肺也。則知肺虛。瀉南方火。
白話文:
《針刺補瀉第十三》
第七十三難提到,所謂「井穴」位於肌肉淺薄之處,氣血較少,不適合直接針刺。但井穴屬木,而滎穴屬火,火是木的兒子。當要針刺井穴時,應該用針刺滎穴的方式來瀉火。所以經典說,補法不能當瀉法用,瀉法也不能當補法用,就是這個道理。
丁先生說,井穴在手腳指尖,所以說肌肉淺薄。井穴屬木,是火的母親,滎穴屬火,是木的兒子。所以,肝木實證時,就瀉其滎穴;肝木氣虛不足時,就補其合穴。瀉法無法當補法用,所以說瀉法不可以當補法用。楊先生說,冬天針刺井穴,病在內臟,要取穴於井穴。要針刺井穴,就得瀉其滎穴來去除疾病。經典說,冬天陰氣收斂,陽氣潛伏,所以取井穴來疏導陰氣,反向取滎穴來疏通陽氣。虞先生說,病邪還沒來就已經到來,所以春天要瀉滎穴。
第七十四難提到,經典說春天刺井穴、夏天刺滎穴、季夏刺俞穴、秋天刺經穴、冬天刺合穴,這是什麼意思?答案是,春天刺井穴,是因為病邪在肝;夏天刺滎穴,是因為病邪在心;季夏刺俞穴,是因為病邪在脾;秋天刺經穴,是因為病邪在肺;冬天刺合穴,是因為病邪在腎。
丁先生說,春天刺井穴,是因為病邪在肝,不讓肝木的病邪傷害脾土,所以刺井穴。夏天刺滎穴,是因為病邪在心,不讓心火的病邪傷害肺金,所以刺滎穴。季夏刺俞穴,是因為病邪在脾,不讓脾土的病邪傷害腎水,所以刺俞穴。秋天刺經穴,是因為病邪在肺,不讓肺金的病邪傷害肝木,所以刺經穴。冬天刺合穴,是因為病邪在腎,不讓腎水的病邪傷害心火,所以刺合穴。這是斷絕五臟病邪根源的方法。楊先生說,用針的方法微妙無窮,如果不深入了解變化通達,就很難救治疾病。像這樣說,就是變通的道理。經典說,冬天刺井穴,春天刺滎穴,這裡說春天刺井穴,夏天刺滎穴,道理極其精妙,應該仔細思考,不能固守於一種方法。虞先生說,春天刺井穴、夏天刺滎穴、季夏刺俞穴、秋天刺經穴、冬天刺合穴,是經典的重要法則。七十三難說,春天刺滎穴,是因為休養期還沒結束,火奪取了木的王位,依照法則,屬實邪,所以要在滎穴瀉火。因此經典說瀉法不能當補法用。
肝、心、脾、肺、腎五臟與春夏秋冬四季有什麼關係?答案是,五臟一旦有病,就會同時出現五種相關的表現。例如肝病,臉色青,屬於肝;有臊味,屬於肝;喜歡酸味,屬於肝;喜歡呼氣,屬於肝;喜歡哭泣,屬於肝。其病症眾多,無法一一列舉。四季有其規律,與春夏秋冬有密切關聯。針刺的要點,在於像秋毫般細微之處。
丁先生說,人的五臟與四季相連,五臟一有病就會同時出現五種表現,指的是五種聲音、五種顏色、五種味道、五種液體、五種氣味。如果針刺醫生能夠辨別這些五邪,並找到病因,就知道針刺的要點在於像秋毫般細微之處,不能不通曉。楊先生說,五臟六腑的疾病,各有各的表現,現在只舉肝臟為例。雖然說春天刺井穴,夏天刺滎穴,但如果某臟有病,脈象也會跟著變化,診斷後再取穴。例如肝臟本身有病,實證就瀉肝經的火,虛證就補肝經的木。其他臟腑也仿照這個原則。這就是說針刺的方法很細微,像秋毫一樣。虞先生說,五臟各有聲音、顏色、氣味、味道、液體,作為判斷疾病的依據,並配合四季的井滎俞經合穴,進行補瀉的方法。其中的道理非常微妙,就像秋毫在眼前一樣。
第七十五難提到,經典說,東方屬實,西方屬虛,要瀉南方,補北方,是什麼意思?答案是,金木水火土五行要達到平衡。東方屬木,西方屬金,木要旺盛,就要用金來平衡。火要旺盛,就要用水來平衡。土要旺盛,就要用木來平衡。金要旺盛,就要用火來平衡。水要旺盛,就要用土來平衡。東方屬肝,就知道肝實;西方屬肺,就知道肺虛。所以要瀉南方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