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外經微言》~ 九卷 (2)

回本書目錄

九卷 (2)

1. 亡陽亡陰篇

鳥師問岐伯曰:人汗出不已,皆亡陽也?岐伯曰:汗出不已,非盡亡陽也。鳥師曰:汗症未有非熱也,熱病即陽病矣,天師謂非陽何也?岐伯曰:熱極則陽氣難固,故汗泄亡陽。溺屬陰,汗屬陽,陽之外泄,非亡陽而何?謂非盡亡陽者,以陽根於陰也。陽之外泄,由於陰之不守也。

陰守其職,則陽根於陰,陽不能外泄也。陰失其職,則陰欲自顧不能,又何能攝陽氣之散亡乎?故陽亡本於陰之先亡也。鳥師曰:陰亡則陰且先脫,何待陽亡而死乎?岐伯曰:陰陽相根,無寸晷之離也。

陰亡而陽隨之即亡,故陽亡即陰亡也,何分先後乎?鳥師曰:陰陽同亡,宜陰陽之共救矣,乃救陽則汗收而可生,救陰則汗止而難活,又何故乎?岐伯曰:陰生陽則緩,陽生陰則速。救陰而陽之絕不能遽回,救陽而陰之絕可以驟復,故救陰不若救陽也。雖然,陰陽何可離也。

救陽之中附以救陰之法,則陽回而陰亦自復也。鳥師曰:陰陽之亡,非旦夕之故也,曷不於未亡之前先治之?岐天師曰:大哉言乎!亡陰亡陽之症,皆腎中水火之虛也。陽虛,補火以生水,陰虛,補水以制火,可免兩亡矣。鳥師曰:善。

陳士鐸曰:陰陽之亡,由於陰陽之兩不可守也。陽攝於陰,陰攝於陽,本於水火之虛,虛則亡,又何疑哉。

白話文:

扁鴻向岐伯請教說:人一直出汗,這是不是表示體內的陽氣正在流失?岐伯回答:一直出汗並不代表全部的陽氣都已流失。扁鴻接著說:出汗通常是由於身體過熱,而過熱的情況就是陽氣過盛的表現,為什麼你卻說這不是陽氣的問題呢?岐伯解釋:當體溫高到極點,身體就難以留住陽氣,因此會出現大量出汗、陽氣流失的情況。小便是陰性,而汗水是陽性,當汗水從體表流失,這不是陽氣流失又是什麼呢?我之所以說這不是全部的陽氣流失,是因為陽氣的根源在於陰氣。陽氣之所以會從體表流失,是因為陰氣未能守住它的職責。

如果陰氣能正常運作,陽氣就會穩定地根植於陰氣中,不會從體表流失。但一旦陰氣無法正常運作,它就連自己都顧不了,更別提要留住那些想要散去的陽氣了。所以,陽氣的流失往往源於陰氣的先行流失。扁鴻問:陰氣流失了,應該是陰氣先脫離才對,為什麼要等到陽氣流失才會死亡呢?岐伯回答:陰陽二氣互相依存,一刻也不能分開。

陰氣流失,陽氣隨之流失;陽氣流失,實際上也是陰氣流失,何必區分先後呢?扁鴻又問:既然陰陽二氣同時流失,應該同時救治陰陽二氣纔是,但實際上救治陽氣,汗水就能停止,病人就有機會活下來;救治陰氣,汗水雖停,卻很難存活,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解釋:陰氣生成陽氣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陽氣生成陰氣卻是迅速的。救治陰氣,已經斷絕的陽氣無法立即恢復;救治陽氣,已經斷絕的陰氣卻可以很快復原,所以救治陰氣不如救治陽氣。然而,陰陽二氣怎麼可能分開呢?

在救治陽氣的過程中,同時採用救治陰氣的方法,那麼陽氣恢復時,陰氣也會自然恢復。扁鴻問:陰陽二氣的流失,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為什麼不在流失前先進行預防呢?岐伯說:你這話說得太好了!不管是陰氣還是陽氣流失,都是因為腎臟中的水火能量虛弱。陽氣虛弱,補充火元素來滋養水元素;陰氣虛弱,補充水元素來抑制火元素,這樣就可以避免陰陽二氣同時流失了。扁鴻說:講得好。

陳士鐸說:陰陽二氣的流失,是因為陰陽二氣無法相互牽制。陽氣被陰氣牽制,陰氣被陽氣牽制,這一切的根源在於水火能量的虛弱。虛弱就會導致流失,這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2. 晝夜輕重篇

雷公問於歧伯曰:晝夜可辨病之輕重乎?岐伯曰:病有重輕,宜從晝夜辨之。雷公曰:辨之維何?岐伯曰:陽病晝重,陰病晝輕;陽病夜輕,陰病夜重。雷公曰:何謂也?岐伯曰:晝重夜輕,陽氣旺於晝,衰於夜也;晝輕夜重,陰氣旺於夜,衰於晝也。雷公曰:陽病晝輕,陰病夜輕,何故乎?岐伯曰:此陰陽之氣虛也。

雷公曰:請顯言之。岐伯曰:陽病晝重夜輕,此陽氣與病氣交旺,陽氣未衰也,正與邪鬥,尚有力也,故晝反重耳。夜則陽衰矣,陽衰不與邪鬥,邪亦不與正鬥,故夜反輕耳。陰病晝輕夜重,此陰氣與病氣交旺,陰氣未衰也,正與邪爭,尚有力也,故夜反重耳。晝則陰衰矣,陰衰不敢與邪爭,邪亦不與陰爭,故晝反輕耳。

雷公曰:邪既不與正相戰,宜邪之退舍矣,病猶不瘥,何也?岐伯曰:重乃真重,輕乃假輕。假輕者,視之輕而實重,邪且重入矣,烏可退哉。且輕重無常,或晝重夜亦重,或晝輕夜亦輕,或時重時輕,此陰陽之無定,晝夜之難拘也。雷公曰:然則何以施療乎?岐伯曰:晝重夜輕者,助陽氣以祛邪;晝輕夜重者,助陰氣以祛邪,皆不可專祛其邪也。晝夜俱重,晝夜俱輕,與時重時輕,峻於補陰,佐以補陽,又不可泥於補陽而專於祛邪也。

陳士鐸曰:晝夜之間,輕重自別。

白話文:

雷公向岐伯詢問說:我們可以根據白天和夜晚來判斷病情的輕重嗎?岐伯回答:確實,病情的嚴重程度會在晝夜有所不同,我們應當根據這一點來辨別病情。

雷公追問:那具體該如何辨別呢?岐伯解釋:通常,屬於陽性的疾病在白天會更嚴重,而屬陰的疾病則在白天較輕;反之,陽性病在夜晚會較輕,陰性疾病則在夜晚加重。

雷公不解地問:這是什麼道理呢?岐伯回答:因為在白天病情較重、夜晚較輕的情況下,是因為陽氣在白天旺盛,夜晚衰弱。而在白天病情較輕、夜晚加重的情況下,則是因為陰氣在夜晚旺盛,白天衰弱。雷公接著問:那如果是陽性病在白天較輕,陰性病在夜晚較輕,又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這代表陰陽兩種氣都處於虛弱狀態。

雷公要求進一步說明。岐伯解釋:當陽性病在白天重晚上輕,這是因為陽氣與病氣在白天互相強烈作用,表示陽氣尚未衰弱,正氣與邪氣還在激烈抗爭,所以白天病情反而會加重。到了夜晚,陽氣衰弱了,不再與邪氣抗爭,邪氣也不再與正氣抗爭,所以病情反而會減輕。同理,陰性病在白天輕晚上重,這是因為陰氣與病氣在夜晚互相強烈作用,表示陰氣尚未衰弱,正氣與邪氣還在激烈抗爭,所以夜晚病情反而會加重。到了白天,陰氣衰弱,不再與邪氣抗爭,邪氣也不再與陰氣抗爭,所以病情反而會減輕。

雷公問:既然邪氣不與正氣抗爭,應該就是邪氣要消退了,為什麼病情還沒有好轉呢?岐伯回答:病情看似輕微其實嚴重,看起來病情輕但實際上更嚴重,邪氣即將更加深入,怎麼可能退去呢?而且病情的輕重並非固定不變,有時候白天和夜晚病情都很重,有時候白天和夜晚病情都很輕,有時候病情時輕時重,這是因為陰陽兩種氣的變化無常,不能單純用晝夜來限定。

雷公問:那麼該如何進行治療呢?岐伯回答:對於白天病情重晚上輕的情況,我們應當輔助陽氣以驅除邪氣;對於白天病情輕晚上重的情況,我們應當輔助陰氣以驅除邪氣,但都不能單純地驅除邪氣。對於晝夜病情都重、都輕,或是時輕時重的情況,我們應當重視滋補陰氣,同時輔以滋補陽氣,但也不能固執於滋補陽氣而單純驅除邪氣。

陳士鐸補充說:在晝夜之間,病情的輕重自然會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