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淺田惟常

《皇國名醫傳》~ 前編序二

回本書目錄

前編序二

1. 前編序二

余讀淺田識此所著名醫傳。然後知述作之果不可廢也。蓋自允恭帝訖後光明帝千有餘年,其間名醫哲匠不為不多,而其傳之愈遠而愈不衰者,唯述作之家為然焉。嘗竊考之,天朝名醫之傳,率存之於口授面命,不以撰述為屑,是故非得其人,則亦不敢輕傳焉。是自古人謹厚之風,非後人所思識也。迨其後世風澆漓,其所謂口授面命者,僅附之影響,而古人傳將日就沉沒焉。於是豪傑之士起,始有撰述之傳,如延歷中有和氣氏,大同中有菅原安部氏,貞觀元慶之際有物部氏小野氏,各以撰述著,而其書亡佚不完。逮永觀中時,則有我曩祖丹波氏出,最稱翹楚,所著醫心方醫略抄,全然存於今日,為醫家鴻寶。繼此有僧性全有鄰者,而性全之頓醫抄、萬安方,有鄰之福田方、悲田方諸書,亦能巋然並存。他如阪氏吉田氏祐乘坊竹田久志本諸家,皆學殖優贍,肆力撰述,於是乎子孫有所奉以世其職,後世有所准以仰其法。中世已降,語名醫者必以此數家為圭闑,何其盛也。余因有所感焉,天下之以名家世其秩祿者何限,使其各有數十卷書傳於後,得如識此其人者表而傳之,不亦可嘉尚乎。退而自顧淺學菲材,幸承祖業,奉其遺方,守其世職,稍稍有所著述,未以足問於世,則後來之傳不傳,亦未可必。而識此則以一介醫生,能好學而文,其著書裒然成帙,此外仍有數部,則後世之傳,非識此而誰歟。於是乎復恧爾以自愧焉,遂援筆書其端。

萬延元年歲次商橫涒灘孟冬之吉江戶侍醫督醫學事兼醫學教諭法眼丹波元佶識

白話文:

我閱讀了淺田先生所寫的著名醫者的傳記,這讓我深深理解到創作與記錄的重要性。從允恭帝時代到後光明帝時代,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其中出現過許多著名的醫者和醫學大家。然而,他們的事跡和知識能夠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被後人傳頌的,只有那些勤於創作和記錄的人。

經過考察,發現中國古代名醫的知識傳承,大多依賴口述和親身指導,而不是書寫記錄。因此,除非找到合適的傳人,否則這些知識不會輕易傳出,這是古人的謹慎和嚴肅態度。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風氣逐漸消失,所謂的口述和親身指導,已經變得模糊不清,古人的智慧也逐漸被遺忘。就在這個時候,一些有膽識的人站了出來,開始創作和記錄。例如,在延歷年間有和氣氏,在大同年間有菅原安部氏,在貞觀元慶年間有物部氏和小野氏,他們都以創作和記錄而聞名,但他們的著作多數已經遺失或不完整。

到了永觀年間,我的祖先丹波氏出現了,他的醫學著作《醫心方》和《醫略抄》至今仍存,成為醫學界的瑰寶。之後,有僧人性全和有鄰,他們的著作如《頓醫抄》、《萬安方》、《福田方》和《悲田方》等,也得以保存。此外,阪氏、吉田氏、祐乘坊、竹田久志本等家族,也都努力創作,使得他們的子孫能繼承他們的職業,後人也能學習他們的方法。

自那時起,提到名醫,人們必然會想到這些家族,他們的影響力有多大啊!我因此有了感觸:天下有多少家族,世代以某種專業技能維持生計,如果他們都能創作幾十卷書籍傳給後人,那麼,像淺田先生這樣的人,就能把他們的事跡和知識傳播開來,這不是很值得讚賞嗎?

然而,我自問,自己的學識淺薄,雖然有幸繼承了祖先的事業,遵從了他們的遺志,但我的創作,卻不足以在社會上產生影響。那麼,我未來的傳承是否能得以保持,也是一個未知數。

再看淺田先生,只是一個普通醫生,但他勤奮好學,善於寫作,他的著作豐富,還有其他多部作品。那麼,未來的傳承,如果不是他,還能是誰呢?想到這裡,我感到羞愧,於是拿起筆,開始記錄下這些想法。

  • 萬延元年,歲次商橫涒灘,孟冬之吉,江戶侍醫督醫學事兼醫學教諭法眼丹波元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