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炮炙法》~ 卷五·果菜米穀類 (2)
卷五·果菜米穀類 (2)
1. 橘核
〔時珍曰〕凡用須以新瓦焙香,去殼取仁,研碎入藥。
白話文:
李時珍說,凡是使用橘核,必須用新的瓦片烘烤到香味出來,去除外殼取用裡面的種仁,研磨成碎末後入藥。
2. 薯蕷
〔頌曰〕採白根刮去黃皮,以水浸之,糝白礬末少許入水中,經宿淨洗去涎,焙乾用。
〔宗奭曰〕入藥貴生干之,故古方皆用乾山藥。蓋生則性滑,不可入藥;熟則滯氣,只堪啖耳。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刮去皮,竹篩盛,置檐風處,不得見日,一夕干五分,候全乾收之。或置焙籠中,微火烘乾亦佳。〔斆曰〕凡使勿用平田生二、三紀者,須要山中生經十紀者。皮赤,四面有須者妙。採得以銅刀刮去赤皮,洗去涎,蒸過曝乾用。
白話文:
採集白色的薯蕷根,刮掉黃色的外皮,用水浸泡,在水中加入少許白礬粉末,浸泡過夜後,洗淨去除黏液,烘乾後使用。
入藥最好使用生曬的乾燥山藥,所以古代的藥方都用乾山藥。因為生的山藥性質滑膩,不適合入藥;煮熟的山藥則容易使氣滯,只適合食用。處理方法是:冬天用布包著手,用竹刀刮去外皮,用竹篩盛裝,放置在屋簷下通風處,不可曬到太陽,一夜可以乾燥一半,等到完全乾燥後再收起來。或者放置在烘籠中,用微火烘乾也很好。
一般來說,不要使用在平地生長二、三十年的山藥,必須要用在山中生長經過數十年的。外皮紅色,四面有鬚的山藥最好。採集後用銅刀刮去紅色的外皮,洗去黏液,蒸過後曬乾使用。
3. 李根皮
〔時珍曰〕李根皮取東行者,刮去皺皮,炙黃入藥用。《別錄》不言用何等李根,亦不言其味。但《藥性論》云:入藥用苦李根皮,味鹹。而張仲景治奔豚氣,奔豚湯中用甘李根白皮。則甘、苦二種皆可用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李樹的根皮要採用向東邊生長的,刮掉外面的粗糙表皮,烤到呈現黃色後才能入藥。《別錄》沒有說明要用哪種李樹的根,也沒有提到味道。但《藥性論》說,入藥要用苦李樹的根皮,味道是鹹的。而張仲景治療奔豚氣(一種腹部氣體上衝的病症),在奔豚湯中用的是甘李樹的白色根皮。這樣看來,甘、苦兩種李樹的根皮應該都可以使用吧?
4. 杏仁
〔別錄曰〕五月採之。〔弘景曰〕凡用杏仁,以湯浸去皮尖,炒黃。或用面麩炒過。
〔斆曰〕凡用,以湯浸去皮尖。每斤入白火石一斤,烏豆三合,以東流水同煮,從巳至午,取出曬乾用。〔時珍曰〕治風寒肺病藥中,亦有連皮尖用者,取其發散也。
白話文:
《別錄》說:杏仁在五月採收。《弘景》說:凡是使用杏仁,都要先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然後炒至金黃色。有時也會用麥麩一起炒過。
《斆》說:凡是使用杏仁,都要先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每斤杏仁加入一斤白火石和三合黑豆,用從東方流來的水一起煮,從上午九點到中午十一點,取出曬乾後使用。《時珍》說:在治療風寒肺病的藥方中,也有連皮尖一起使用的,這是為了取其發散的藥效。
5. 烏梅
〔弘景曰〕用須去核,微炒之。〔時珍曰〕造法:取青梅籃盛,於突上燻黑。若以稻灰淋汁潤濕蒸過,則肥澤不蠹。又白梅、霜梅取大青梅以鹽汁漬之,日曬夜漬,十日成矣。久乃上霜。
白話文:
【烏梅】
陶弘景說:使用烏梅要去掉果核,稍微炒一下。李時珍說:製作方法是:將青梅放入竹籃中,放在煙囪上面用煙燻黑。如果用稻草灰淋出的汁液浸濕,再蒸過,就會肥潤有光澤而且不會生蟲。另外,白梅和霜梅的製作方法是:選取大的青梅,用鹽水浸泡,白天曬太陽,晚上繼續浸泡,十天就完成了。放置久了就會產生白霜。
6. 桃核仁
〔別錄曰〕七月採,取仁陰乾。〔斆曰〕凡使須去皮,用白朮、烏豆二味,同於坩鍋中煮二伏時,漉出劈開,心黃如金色乃用。〔時珍曰〕桃仁行血,宜連皮、尖生用。潤燥活血,宜湯浸去皮、尖,炒黃用。或麥麩同炒,或燒存性,各隨本方。雙仁者有毒,不可食。
白話文:
七月採收桃核,取出裡面的桃仁,放在陰涼處陰乾。《斆》說,凡是使用桃仁,必須去除外皮,然後用白朮、烏豆這兩種藥材,一起放在砂鍋中煮兩個時辰,撈出來後剝開,裡面的桃仁心如果呈現金黃色才能使用。李時珍說,桃仁能活血化瘀,適合連皮帶尖生用。如果要潤燥活血,適合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再炒至黃色使用。也可以用麥麩一起炒,或者燒到保留藥性,各種用法依據不同的藥方而定。雙桃仁有毒,不能食用。
7. 桃花
〔別錄曰〕三月三日採,陰乾之。
〔斆曰〕桃花勿用千葉者,令人鼻衄不止,目黃。收花揀淨,以絹袋盛,懸檐下令乾用。
白話文:
《別錄》說:在三月三日採摘桃花,然後在陰涼處曬乾。
陶弘景說:不要使用重瓣的桃花,會導致人流鼻血不止,眼睛發黃。採收桃花時要挑選乾淨的花朵,用絲綢袋子裝起來,掛在屋簷下讓它自然乾燥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