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雷學

《瀕湖炮炙法》~

回本書目錄

1. 卷五·果菜米穀類

2. 山楂

〔時珍曰〕九月霜後取帶熟者,去核曝乾,或蒸熟去皮核,搗作餅子,日乾用。

白話文:

李時珍說:山楂在九月霜降之後採收,要取已經成熟的,去掉果核後曬乾,或者蒸熟後去掉果皮和果核,搗成餅狀,再曬乾使用。

3. 白柿

〔時珍曰〕白柿即乾柿生霜者。其法用大柿去皮捻扁,日曬夜露至干,內甕中,待生白霜乃取出。今人謂之柿餅,亦曰柿花。其霜謂之柿霜。

白話文:

李時珍說:「白柿就是乾燥柿子表面長出霜的樣子。製作方法是用大柿子削去外皮,壓扁,白天曝曬太陽,晚上露天放置,直到乾燥,然後放入甕中,等待產生白色的霜,再取出。現在的人稱之為柿餅,也叫做柿花。而它表面的霜就叫做柿霜。」

4. 醂柿

〔瑞曰〕水藏者性冷,鹽藏者有毒。〔時珍曰〕醂,藏柿也。水收、鹽浸之外,又有以熟柿用灰汁澡三四度,令汁盡著器中,經十餘日即可食,治病非宜。

白話文:

瑞說:用水浸泡保存的柿子,性質寒涼;用鹽浸泡保存的柿子,則帶有毒性。李時珍說:所謂「醂」,就是指保存柿子的方法。除了用水浸泡、用鹽浸泡之外,還有另一種方法,是將成熟的柿子用草木灰水浸泡三四次,讓柿子的澀味完全去除後,再放入容器中,經過十幾天就可以食用。這種處理過的柿子,不適合用來治病。

5. 柿糕

〔時珍曰〕案李氏《食經》云:用糯米(洗淨)一斗,大幹柿五十個,同搗粉蒸食。如干,入煮棗泥和拌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李氏《食經》記載,製作柿糕的方法是:用一斗糯米(洗乾淨),加上五十個大柿餅,一起搗成粉後蒸熟來吃。如果覺得太乾,可以加入煮過的紅棗泥一起攪拌。

6. 石榴皮

〔斆曰〕凡使榴皮、葉、根勿犯鐵,並不計乾溼,皆以漿水浸一夜,取出用,其水如墨汁也。

白話文:

使用石榴皮、葉、根時,不要接觸到鐵器,不論是乾燥或潮濕的,都要先用米漿水浸泡一個晚上,再取出使用,浸泡後的水會像墨汁一樣黑。

7. 黃橘皮

〔斆曰〕凡使勿用柚皮、皺子皮,二件用不得。凡修事,須去白膜一重,銼細,以鯉魚裹一宿,至明取用。〔宗奭曰〕本草橘柚作一條,蓋傳誤也。後世不知,以柚皮為橘皮,是貽無窮之患矣。此乃六陳之一,天下日用所須。今人又多以乳柑皮亂之,不可不擇也。柑皮不甚苦,橘皮極苦,至熟亦苦。

或以皮之緊慢分別,又因方土不同,亦互有緊慢也。〔時珍曰〕橘皮紋細色紅而薄,內多筋脈,其味苦辛。柑皮紋粗色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柚皮最厚而虛,紋更粗,色黃,內多膜無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別之,即不差矣。橘皮性溫,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

今天下多以廣中來者為勝,江西者次之。然亦多以柑皮雜之。柑皮猶可用,柚皮則懸絕矣。凡橘皮入和中理胃藥則留白,入下氣消痰藥則去白,其說出於聖濟經。去白者,以白湯入鹽洗潤透,刮去筋膜,曬乾用。亦有煮焙者,各隨本方。

白話文:

[黃橘皮]

[斆說] 凡是使用橘皮時,不要用柚子皮或皺子皮,這兩種都不能用。處理橘皮時,必須去掉裡面一層白色的薄膜,然後切成細末,用鯉魚肉包裹一晚,隔天早上取出使用。

[宗奭說] 本草書把橘子和柚子寫成同一條,這顯然是傳抄錯誤。後人不明白,把柚子皮當作橘子皮用,會造成無窮的禍患。橘皮是六陳之一(指陳皮等六種適合存放的藥材),是天下人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現在很多人又用乳柑皮來混淆,不可不仔細分辨。柑皮不太苦,橘皮非常苦,即使成熟了也很苦。

有人用皮的鬆緊來區分,又因為各地環境不同,鬆緊程度也各有差異。

[時珍說] 橘子皮的紋路細密,顏色紅且薄,內部有很多筋脈,味道苦且辛辣。柑皮的紋路粗糙,顏色黃且厚,內部有很多白色的薄膜,味道辛辣且甘甜。柚子皮最厚且鬆軟,紋路更粗,顏色黃,內部有很多薄膜但沒有筋脈,味道甘甜較多、辛辣較少。只要用這些來區分,就不會弄錯了。橘子皮性溫,柑皮和柚子皮性冷,不可不知。

現在天下大多認為從廣州一帶來的橘皮最好,江西的次之。然而,也常常用柑皮來混雜其中。柑皮勉強還能用,柚子皮就絕對不能用了。凡是橘皮用在調和脾胃的藥方中就保留白色的部分,用在降氣化痰的藥方中就要去掉白色的部分,這種說法出自《聖濟經》。去掉白色部分的方法是,用熱鹽水浸泡,使橘皮濕潤透徹,然後刮去筋膜,曬乾使用。也有用煮或烘烤的方式處理的,都依照藥方來決定。

8. 青橘皮

〔時珍曰〕青橘皮乃橘之未黃而青色者,薄而光,其氣芳烈。今人多以小柑、小柚、小橙偽為之,不可不慎辨之。入藥以湯浸去瓤,切片醋拌,瓦炒過用。

白話文:

李時珍說:青橘皮是橘子還沒成熟、呈現青色時的皮,皮薄而有光澤,氣味芳香濃烈。現在很多人用小柑橘、小柚子、小橙子的皮來假冒它,不可不謹慎分辨。入藥時,要先用熱水浸泡去除內層的瓤,切成片後用醋拌過,再用瓦片炒過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