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德堂醫案》~ 舊德堂醫案序
舊德堂醫案序
1. 舊德堂醫案序
嘗聞炎帝之澤壽世而資生堯舜之政仁民而及物利濟天下其揆一也然愛民者以親親為先壽世者以老老為務元晏先生云人受先人之體有八尺之服不知醫事此遊魂耳雖有忠孝之心慈惠之念君父危困赤子塗地何以濟之聖賢所以精思極論而盡其理耳餘嘗有志於斯奈周旋皇路勞瘁簿書每嘆元晏高風有慚蘇仟奇行也及承乏雲門觀風海邑有修之李君者年富而學博養邃而識純其決病也如洞垣之照其投劑也若大還之丹無論沉疴怪病卒能返本回真仁風翔洽遐聲稱久矣余之所不能去於心者辛丑季秋余將入覲
白話文:
我曾聽說炎帝的仁慈惠澤於世間,使人民得以生存;堯舜的仁政惠及人民,造福天下。他們的目的都是一致的。然而愛民之人首先應重視孝敬父母,延年益壽之人應以敬老為先。元晏先生說:「人承受先人的身體,猶如擁有八尺長的衣裳,卻不懂得醫術,這就像遊魂一樣。即使具有忠孝之心、仁慈之念,但當君父危難、幼兒受苦時,又能如何救助呢?聖賢之所以深思熟慮,詳盡闡述養生之道,正是為瞭解決這個問題。」
我曾嚮往於養生之道,但因奔走於官場,勞累於文書事務,每每感嘆自己愧對元晏先生的高尚品格,慚於蘇仟的奇異行為。後來,我任職於雲門觀,遊歷各地,遇到一位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李先生。他的醫術精湛,如同洞天福地一般的洞察力;他的藥方神奇,猶如大還丹一樣能夠起死回生。無論是慢性頑疾還是奇難雜症,他都能治癒,讓人返本歸真。他的仁德之風廣布各地,聲名遠揚已久。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懷這件事。辛丑年的秋季,我將入京述職。
彤廷會家君忠泄神疲形瘁已成痼疾恐不起其如會同大典已任北山之後報政長征曷紓南顧之憂自度此身不忠不孝何自立於大地間也幸李君以補天之功干旋造化展指上陽春而沉寒忽散潑壺中甘露而元氣頓光起家君於萬死一生之危依然堂上俾不肖於燕山楚水之遙還膽膝下微李君德澤不及此余□恩有素銘德無涯聊仿古人式廬下車之敬旌其堂曰今日東垣以著培杏弘林步武乎易水師弟也繼而視膳失節泄瀉復作病入膏肓痛難身代雖先子盡其天年而李君德意之厚與道望之隆深足追述也孰謂和緩才名有遜於秦晉兩君哉余故爰載始末附諸簡端以志感云若夫活人功用自有筆舌可紀是刻特其一班耳
西秦田元愷華臣氏書於云間署中
白話文:
我的父親長期腹瀉,身體虛弱,已經成為頑固的疾病,恐怕無法康復了。我擔心父親會在國家大典之前去世,我擔任北山祭祀的職務後,還要向皇上報告軍隊開拔出徵的情況,沒辦法解決父親生病的焦慮。我自忖不能侍奉父親,又不孝順國家,還怎麼在世上立足呢?
幸好李先生用醫術挽救父親的生命,施展高超的醫術,讓我的父親起死回生,恢復健康。我雖然身處遠方,但知道父親已經安然無恙,心裡非常感激。李先生的恩德深重,我無法報答。我感念李先生的恩德無盡,仿效古人建造茅廬來表示敬意,將李先生的住所稱為「今日東垣」,表達感恩之情。
李先生不僅治癒了父親的疾病,還傳授醫術,培養人才,在醫學界聲名顯赫,堪稱易水學派的師弟。後來,父親因為飲食不當,腹瀉再次發作,病情惡化,疼痛難忍。雖然父親最終壽終正寢,但李先生的恩情和崇高的醫術,值得我們永遠追念。
誰說李先生的醫術才能比不上秦國和晉國的兩位名醫呢?所以我把這段經過寫出來,記錄在簡冊上,以此表達我的感激之情。至於李先生的救命功德,自有筆墨可記載,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