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德堂醫案》~ 舊德堂醫案 (13)
舊德堂醫案 (13)
1. 舊德堂醫案
蔞江金公採謀秋患痢,晝夜百餘次,赤膿腥穢,嘔惡不食,口渴發熱。向用滯下法,竟難奏效,忽冷汗不止,四肢如冰,氣促神昏。延余往治,外證雖逆,六脈尚存,乃煎附子埋小湯服二劑,四肢漸溫,自汗漸收。又服數帖,精神充旺,痢下頓除。若抱痢之赤白,口渴身熱,再投涼藥,氣將脫矣。故曰:「瀉虛補實,神失其室。」此之謂也。
淮右章公克壬寅春客遊海邑,患溫病,發熱邪氣再傳,壯熱神昏,濈濈自汗,眼紅面赤,口渴舌黑,胸膈滿悶,勢甚危殆。醫者泛用清熱輕劑,以冀倖免。余曰:「春溫之溫邪,伏藏於冬,觸發於春,隨天氣化寒鬱為熱,此時令之熱也。脈來洪大,舌黑口乾灼熱,汗流神思昏□,此脈症之熱也。當速煎甘寒大劑,清徹里邪,庶不使胃熱腐化。若從任芩連諸藥,恐一杯之水難救車薪之火,勢必自焚矣。」立方用石膏五錢,麥冬二錢,知母、花粉各一錢五分,山梔一錢,甘草五分,加竹葉、粳米、燈心為引,二劑而神爽熱除。
大名司理陳玉山素患胸膈脹悶,四肢頑麻,六脈堅勁,似芤類革,咸屬沖和虛損,清陽散耗之症。用六君子湯加益智、肉桂以培腳,並進金匱腎氣丸一料。已惡粒米不進者二十餘日,六脈頓退重接豁然。予曰:「脈為神機,神為氣立,全賴胃氣充沛者也。今脈息無神,則知鬱結傷脾,脾病傳胃,俾磅礴浩大之氣,停留鬱滯於中,所以胃脘否滿者,脾主中州也。右脅脹痛者,坤出西南也。況木雖條達,依土為生,土既磽薄,木無生長,此物理中之常耳。」故鬱怒太過,不但重損脾陰,而肝亦自病,所以不能藏血,而血瘀。血去而陰傷,陰傷則陽無以自主,將有飛越之虞也。速宜培養元神,不使渙散,乃可萬餘,遂用附子理中湯數帖,食能慚進。後用六君子湯兼八味丸而安。
文學包曰:「余因食蟹腹痛,發則厥逆,逾月不已,延余商治。」述前服平胃、二陳,繼服薑桂理中,不但無效,反增脹痛。余曰:「痛非一端,治亦各異。感寒者綿綿無間,因熱者作止不當,二者判若霄壤。尊恙痛勢有時,脈帶沉數,其為火鬱無疑。雖因食蟹,然寒久成熱,火鬱於中,熱鬱似寒,厥冷於外。此始末傳變之道,明訓可考察。何執泥虛寒,漫投剛劑,是以火濟火,求愈豈不難哉。」以四逆散加酒炒黃連一劑而愈。
白話文:
[舊德堂醫案]
江州金公患痢疾,日夜腹瀉一百多次,排出赤色膿血,腥臭惡穢,嘔吐,不思飲食,口渴發熱。之前用瀉下方法治療,卻無效,後來突然出現冷汗不止,四肢冰冷,呼吸急促,神志不清。我受邀前去診治,雖然外在症狀危急,但六脈尚存,於是煎服附子理中湯兩劑,四肢逐漸溫暖,自汗漸止。再服用幾劑藥後,精神充沛,痢疾痊癒。如果痢疾患者腹瀉排出赤白膿血,口渴發熱,再服用寒涼藥物,將會危及生命。所以說:「瀉去虛弱之氣,補益實質,神氣就會離開身體。」這就是這個道理。
淮右章公壬寅年春天遊歷海邑時,患溫病,發熱,邪氣再次傳播,高熱神志不清,大量自汗,眼睛紅腫,面紅赤,口渴,舌苔黑,胸膈憋悶,病情危急。其他醫生使用清熱輕劑試圖治癒,我說:「春季溫病的溫邪,潛伏於冬季,在春天發作,隨著天氣變化,寒邪鬱結化為熱邪,此時的熱邪是寒邪轉化而來。脈象洪大,舌苔黑,口乾灼熱,出汗,神志昏迷,這是熱邪的脈症。應該迅速煎服寒涼的藥物,徹底清除裡面的邪氣,以免胃熱腐敗。如果使用黃芩、黃連等藥物,恐怕杯水車薪,病情必然加重。」於是處方用生石膏、麥冬、知母、花粉、山梔子、甘草,加竹葉、粳米、燈心草煎服,兩劑藥後,神志清醒,發熱消除。
大名府司理陳玉山素來患胸膈脹悶,四肢麻木,六脈沉實有力,似芤脈,如同皮革樣,屬於沖和之氣虛損,清陽之氣散失的症狀。我用六君子湯加益智仁、肉桂溫補腎陽,並服用金匱腎氣丸。他已經二十多天不進食,六脈沉弱,之後脈象恢復正常。我說:「脈象是生命活動的表現,生命活動依靠元氣,而元氣的充沛有賴於胃氣的充足。現在脈象虛弱,說明氣機鬱結傷及脾臟,脾病傳及胃,使磅礴浩大的氣機停滯於內,所以胃脘脹滿,因為脾主運化;右脅脹痛,因肝膽屬西南方位。況且木雖然枝葉舒展,但依賴土來生長,如果土貧瘠,木就無法生長,這是自然規律。」所以,鬱怒過度,不僅嚴重損傷脾陰,肝也同時受損,所以不能藏血,出現瘀血。血去陰傷,陰傷則陽無以自主,會有生命危險。應該迅速培補元氣,防止元氣渙散,才能痊癒。於是用附子理中湯幾劑,能進食了。之後用六君子湯配合八味丸調理,病情痊癒。
文學家包先生說:「我因為吃了螃蟹肚子痛,發作時四肢厥冷,一個多月了,請我診治。」他說之前服用平胃散、二陳湯,又服用小建中湯,不僅無效,反而腹痛加重。我說:「疼痛的原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感受寒邪的疼痛綿綿不斷,感受熱邪的疼痛時作時止,兩者截然不同。您的疼痛時有時無,脈象沉而數,是火鬱證無疑。雖然是因為吃了螃蟹,但是寒邪久久不愈化為熱邪,熱邪鬱結於內,熱邪表現為寒象,四肢厥冷。這是疾病的傳變規律,經典醫案中可以查閱。為何執著於虛寒,盲目服用溫熱藥物,這是用火來救火,怎麼能痊癒呢?」於是使用四逆散加酒炒黃連一劑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