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砭》~ 卷上 (3)
卷上 (3)
1. 五行論
以火言之,有陽火,有陰火,有水中之火,有土中之火,有金中之火,有木中之火。陽火者,天上日月之火,生於寅而死於酉。陰火者,燈燭之火,生於酉而死於寅,此對待之火也。水中火者,霹靂火也。即龍雷之火,無形有雷即有電,何謂無形?而有聲,不焚草木,得雨而益熾,見於季春,而伏於季秋。原夫龍雷之見者,以五月一陰生,水底冷而天上熱。
白話文:
從火的角度來說,有陽火、陰火、水中火、土中火、金中火、木中火。
陽火:就是天上的太陽和月亮之火,出生在寅時,消失在酉時。
陰火:就是燈燭之火,出生在酉時,消失在寅時。陽火和陰火是一對相應相成的火。
水中火:又稱霹靂火,就是龍雷發出的火。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有雷鳴聲就有電光出現。為什麼說它沒有形狀呢?因為它有聲音,但不會焚燒草木。下雨的時候會更加旺盛,出現在春季的末尾,消失在秋季的末尾。龍雷出現的原因是,到了五月底,陰氣開始生長,水底變冷,而天上的陽氣很旺盛。
龍為陽物,故隨陽而上升。驚蟄已後,龍已漸升,何待五月?欲遷就已說,遂不顧義理如此。冬至一陽來復,故龍亦隨陽下伏,然則冬至以前一陽未生,水底終日寒冷,龍竟日日在天上耶?豈非笑談。雷亦收聲,人身腎中相火,亦猶是也。平日不能節欲,以至命門火衰,腎中陰盛,不節欲,有傷陰者,有傷陽者,何得專指為火衰。
白話文:
龍屬於陽性生物,所以隨著陽氣上升。驚蟄之後,龍已逐漸升起,何必等到五月?為了遷就先前的說法,竟不顧及義理。冬至後,陽氣回升,所以龍也隨著陽氣下沉。可是,冬至之前陽氣尚未生發,水底終日寒冷,龍難道日夜都在天上嗎?這不是笑談嗎?雷聲也收斂了,這就像人體腎中的命門之火。平日不能控制慾望,導致命門之火衰退,腎中陰氣旺盛。過度縱慾,既有損陰氣,也有損陽氣,怎麼能專門指責是命門之火衰退呢?
若云陰盛則精脫者,必陰虛,豈有陰反盛者耶?龍火無藏身之位,故遊於上而不歸,是以上焦煩熱咳嗽等證。善治者以溫腎之藥,煩熱咳嗽,明系陰虛,溫腎藥豈可亂投?從其性而引之歸原,使行秋冬陽伏之令,而龍歸大海,此至理也。奈何今之治陰虛火衰者,以黃柏、知母為君,而愈寒其腎,益速其弊,良可悲哉!滋陰以治虛火,苦寒以治實火,此一定之法。至庸醫之誤治,原非正法也。
白話文:
如果說陰氣旺盛導致精氣脫落,那一定是陰虛。怎麼可能陰氣反過來旺盛呢?腎中命火沒有藏身之地,所以遊走於上方而不歸位,因此導致上焦煩熱、咳嗽等症狀。擅長治療者會使用溫補腎陽的藥物,煩熱咳嗽明顯是陰虛造成的,溫補腎陽的藥物怎麼能亂用呢?順應它的性質而引導它歸位,讓它遵從秋冬陽氣潛伏的規律,就像龍歸入大海一樣。這纔是至理。然而,現在治療陰虛火衰的醫生,卻用黃柏、知母為君藥,讓腎臟更加寒冷,加速疾病的惡化,實在可悲!滋補陰液來治療虛火,用苦寒藥物來治療實火,這是確定的法則。庸醫的誤治,本來就不是正道。
金中火者,凡山中有金銀之礦,或五金埋瘞之處,夜必有火光。此金氣,非火光也。此金鬱土中而不得越,故有光耀發見於外。人身皮毛空竅中,自覺針刺蚊咬,及巔頂如火炎者,此肺金氣虛,火乘虛而現,肺主皮毛故也。肺家之火,何得專屬皮毛。凡咳嗽聲啞,面熱氣悶,肺痿、肺癰、吐血、消渴,種種大證,皆是肺火之證,而乃遺卻,何故?經曰:東方木實,因西方金虛也。既曰肺火,何以又曰肺虛?補北方水,即所以瀉南方火。
雖曰治金中之火。而通治五行之火,無餘蘊矣。
白話文:
含有金屬的礦石中,或者埋藏著金銀五金的地方,夜晚會出現火光。這些火光並非真正的火,而是被壓抑在地下的金屬之氣無法釋放,因此在夜晚顯現出光亮。
人體的皮膚和毛孔中,如果感覺有針扎或蚊咬等感覺,或頭頂像著火一樣,這是因為肺部的金氣虛弱,虛火乘機而出現。因為肺主皮毛,所以這些虛火會表現在皮膚和毛孔中。
肺部的虛火不僅限於皮膚和毛孔。咳嗽、聲音嘶啞、面紅氣喘、肺痿、肺癰、吐血、消渴等大症,都是肺火過剩的表現,但往往被忽略。
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東方的木氣旺盛,是因為西方的金氣虛弱。既然肺部有火氣,為什麼又說是肺虛?這是因為補充北方的水氣,可以瀉掉南方的火氣。
金中之水,礦中之水銀是也。水銀乃未成之金也,何得指之為水。在人身為骨中之髓,至精至貴,人之寶也。巽木中水者,巽木入於坎水,而上出其水,即木中之脂膏。巽木入坎水,乃是井卦之象,豈木中之水耶?然則凡井中之水皆木中之脂膏耶?欲欺人而又不深思,遂亂道如此。人身足下,有湧泉穴,湧泉屬腎,何以指為木中之水。
白話文:
- **金中之水:**指的是金屬中的水銀。水銀是未成形的金屬,因此不能稱之為水。
- **人在骨髓中的水:**是人體中非常精純、珍貴的物質,是人體的寶藏。
- **巽木中之水:**指的是巽木卦象進入坎水卦象後,水上升出的部分,也就是木頭中的油脂。巽木進入坎水,形成的是井卦卦象,並非指木頭中的水。
- **井中之水:**並非都是木頭中的油脂。
- **湧泉穴:**位於足底,屬於腎臟,與木頭中的水無關。
肩上有肩井穴,此暗水潛行之道。凡津液潤布於皮膚之內者,皮膚之內,亦非木中之水。皆井泉水也。夫水有如許之不同,總之歸於大海。天地之水,以海為宗;人身之水,以腎為源。而其所以能晝夜不息者,以其有一元之乾為太極耳。一元之乾為太極,試看此七字有一字連貫否?醉生夢死之人,談理談性,本不足與辨,特無恥已極,為可厭耳。此水中之五行也。
明此水火之五行,而土木金可例推矣。
白話文:
肩膀上有個穴位叫做肩井穴,這是體內津液運行的通道。凡是滋潤皮膚的津液,這些津液並不是像木頭中的水分一樣,而是像井裡的泉水。雖然水有各種不同的形式,但最終都匯聚到大海。天地之間的水,以海洋為根本;人體內的水,則以腎臟為源頭。能夠日夜不停地運行,是因為有一元之乾作為太極的根本。理解這七個字之間的聯繫。對於那些生活放縱、渾渾噩噩的人,他們討論道理和天性,根本不值得與他們辯論,只因為他們無恥到了極點,令人厭惡。這就是人體內水的五行關係。
明白了水和火的五行關係後,土、木、金的關係也可以依此類推。
2. 中風論
中風之病,愚意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外感者間而有之,間字當作五百年間出之間,當專主虛論,不必兼風。明明說是中風,乃非但云不盡是風,並云不必兼風。當時聖人何不竟云純虛之證,反將五百年間出之病,立為名號,使人因名責實,竟作風病治,誤人不淺耶!譬如論中暑病而曰不必兼暑,中寒病而曰不必兼寒,即有之,亦五百年間出之事,豈成說話乎。蓋真中風則專以風治,類中風則病各有因,視其所感何因而分別治之,何等明白穩當。
要其意專欲以八味,六味二方治此病,則不得不先以此病為純虛之證也。是何肺腸?
白話文:
關於中風這種病,我認為邪氣侵犯的時候,身體氣血必定虛弱。外感風邪的情況偶爾會出現,「偶」這個字應該理解為五百年間才會出現的「偶」,主要應該以虛証來論,不必兼論風。明明說的是中風,卻不僅僅說不完全是風,還說不必兼論風。當時聖人為什麼不直接說這是純虛証,反而把五百年間才會出現的病症定為名稱,使人因為名稱而要求實質,竟然把中風當成風病治療,真是誤人不淺啊!比如說討論中暑時說不必兼論暑,討論中寒時說不必兼論寒,即使有,也是五百年間才會出現的事,難道這樣說得通嗎?真正的中風就專門以風邪來治療,類似於中風的病症則各有成因,根據受何種因素影響而區分治療方法,這纔是明智穩妥的。
河間、東垣治中風,專治本而不治風,可謂至當不易之論。即名中風,又專治本而不治風,則是本原虛弱之病,不是中風矣。況劉、李之書具在,雖各有所偏,並無專治本不治風之說。豈可誣之。學者必須以陰虛、陽虛為主,自後醫書雜出,使後學狐疑不決。陰虛用六味,陽虛用八味,自古並無以此二方治中風者,何嘗醫書雜出之後,始不專用二方耶。
白話文:
河間和東垣治療中風,專注於治療根本而不是風證,這是一個恰當且不容易改變的論點。既然稱之為中風,又專治根本而不治風證,那麼這就不是中風,而是虛弱的疾病。況且,劉完素和李東垣的著作都有記載,儘管他們各有偏重,但都沒有說專治根本而不治風證。怎可誣陷他們?學者必須以陰虛和陽虛為主要辨證依據。後來醫書紛紛出現,讓後學者猶豫不決。陰虛證用六味地黃丸,陽虛證用八味腎氣丸,自古都沒有用這兩種藥方來治療中風。何況,醫書紛出之後,才開始不用這兩種藥方的說法呢?
或問:人有半肢風者,必須以左半身屬血,右半身屬氣,豈復有他說乎?曰:未必然。人身劈中分陰陽水火,男子左屬水,右屬火。女子左屬火,右屬水。男子半肢風者,多患左。女子半肢風者,多患右。即此觀之,可見以陰虛為主。左右一定之位,何嘗以男女而別。蓋左屬陽而右屬陰,男陽女陰,故病亦分屬。
然亦非盡如此者,若以此為一定之病,則男子患右,女子患左者,又何說耶?
白話文:
有人問:中風偏癱的人,一定是以左側屬於血,右側屬於氣嗎?難道沒有其他說法了嗎?
回答:不一定。人體從中間分開,分為陰陽和水火。對於男性來說,左側屬於水,右側屬於火。對於女性來說,左側屬於火,右側屬於水。男性如果患有偏癱,大多數會影響左側。女性如果患有偏癱,大多數會影響右側。從這一點來看,可以看出偏癱主要是陰虛所致。左右兩側的定位是固定的,並不會因為男女不同而有所區別。因為左側屬陽,右側屬陰,男性屬陽,女性屬陰,所以疾病的影響也會分屬不同側。
或問曰:當此之時,小續命湯可用乎?曰:未必然。小續命湯,此仲景《金匱要略》治冬月直中風寒之的方,即麻黃、桂枝之變方也。此又亂道,直中風寒四字,已屬不接,冬月二字,又是增出。
白話文:
有人問: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小續命湯嗎?
答:不一定。小續命湯是仲景《金匱要略》中治療冬月直接受風寒的專門方劑,也就是麻黃、桂枝方劑的變方。這個說法又是胡亂言道,直接受風寒這四個字,本身就不連貫,冬月二字,更是額外添加的。
《金匱》第五篇載此方於中風歷節條下,乃風痹、風痱之風,與麻黃、桂枝治傷寒傷風者何涉?其方下注云: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何等明白,曾不一見耶?其間隨六經之形證逐一加減,未便可按方統用其全方也。中風之證,雖亦有各經之殊,然亦不過有一二現證,豈如傷寒之鑿鑿可分者,加減法皆後人所擬,非《金匱》原方所有也。如太陽無汗,於本方中倍麻黃、杏仁、防風。
白話文:
《金匱》第五篇記載的這個方子,是針對中風歷節,也就是風痹、風痱引起的風寒,跟麻黃、桂枝治療傷寒傷風的方子有什麼關係呢?方子下方的註解提到,這個方子可以治療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控,口不能言,神志不清,不知道哪裡痛,或者身體僵硬無法轉動。這些症狀如此明顯,難道從未見過嗎?這個方子需要根據六經的症狀逐一加減,不能一味按方子全部使用。中風的症狀雖然也有各經的不同,但通常只表現一兩個明顯的症狀,不像傷寒那麼明確可以分開治療。加減的方法都是後人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並不是《金匱》原方記載的。比如太陽經無汗,可以在這個方子中加倍麻黃、杏仁和防風。
如有汗惡風,於本方中倍桂枝、芍藥、杏仁。如陽明無汗,身熱,不惡風,於本方中加石膏、無汗不得用白虎,何得反用石膏。知母、甘草。有汗,身熱,不惡風,於本方中加葛根、有汗不可更發,何得反用葛根。桂枝、黃芩。如太陽無杆,身涼,於本方中加附子、乾薑、甘草。
白話文:
如果病人出汗怕風,就要在這個方子裡加倍桂枝、芍藥、杏仁。如果陽明經證患者沒有汗,身體發熱,不畏風,就要在這個方子裡加石膏,沒有汗就不能用白虎湯,怎麼能反過來用石膏呢?還要加入知母、甘草。如果病人有汗,身體發熱,不畏風,就要在這個方子裡加葛根,有汗不能再發汗,怎麼能反過來用葛根呢?還要加入桂枝、黃芩。如果太陽經證患者沒有汗,身體發涼,就要在這個方子裡加附子、乾薑、甘草。
少陰經中有汗無熱,於本方中加桂枝、附子、甘草。凡中風無此四證,六經混淆,繫於少陽、厥陰,或肢節攣痛,或麻木不仁,每續命湯八兩,加羌活四兩,連翹六兩,此係六經有餘之表證,須從汗解。如有便溺阻隔,宜三化湯,或《局方》麻仁丸通利之。雖然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世間內傷者多,外感者少,間而有之,既云邪之所湊,則邪非外感而何?此方終不可輕用。
考補小續命湯
白話文:
少陰經證候有出汗但無發熱,宜在原方中加入桂枝、附子、甘草。凡中風不符合這四個證候,六經混雜,與少陽、厥陰經有關係,或肢體關節抽搐疼痛,或麻木不仁,可每服續命湯八兩,加入羌活四兩,連翹六兩。這是六經有餘的表證,需要通過發汗來解除。如有小便、大便不通暢,宜用三化湯,或《局方》中的麻仁丸來通利。雖然說邪氣聚集的地方,氣血一定虛弱,但實際上內傷的人較多,外感的人較少。偶爾出現外感情況,既然說是邪氣聚集,那麼邪氣如果不是外感又是什麼呢?所以這個方子不能輕易使用。
麻黃,人參,黃芩,白芍,防己,桂枝,川芎,防風,甘草,附子,杏仁,石膏,當歸
白話文:
麻黃:用於治療風寒咳嗽、鼻塞
人參:補氣益血、強健身體
黃芩:清熱降火、解毒
白芍:養血柔肝、緩解疼痛
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
桂枝:溫通陽氣、散寒止痛
川芎:活血化瘀、止痛
防風:祛風止痛、解表散寒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附子:溫腎壯陽、散寒止痛
杏仁:潤肺止咳、平喘
石膏:清熱降火、涼血解毒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