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醫貫砭》~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十二官論

永不相離,何以有上越之病耶?火之有餘,緣真水之不足也。毫不敢去火,只補水以配火,壯水之主,以鎮陽光。上文俱為八味作地步,又恐遺卻六味。此處忽然轉出水不足之論,邪說害人,其苦心亦如此。所謂作偽心勞也。火之不足,因見水之有餘也。水有餘之病,不知是何形象?若是虛寒等證,不得為水之有餘。

若是水腫等證,亦不得專於補火。總是欺人之大言,殺人之捷徑耳。亦不必瀉水,就於水中補火,益火之原,以消陰翳。所謂原與主者,皆屬先天無形之妙,非曰心為火而其原在肝,腎為水而其主屬肺。蓋心、脾、腎、肝、肺皆後天有形之物也,須以無形之火,配無形之水,直探其君主之穴宅而求之,是謂同氣相求,文理不接。斯易以入也。

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也。若夫風寒暑濕燥火六者入於人身,此客氣也,非主氣也。主氣固,客氣不能入。六淫未入之先,專一用補,服八味,六味無甚害。若六淫既感,邪已傷正,仍一概用二方,則非補主氣,反補邪氣矣。

能不殺人耶!且無病之人,亦何必服藥,既服藥則必視人之氣體如何而後制方,亦何得專用二方也?今之談醫者,徒知客者除之,漫不加意於主氣,何哉?縱有言固主氣者,專以脾胃為一身之主,焉知坤土是離火所生,而艮土又屬坎水所生耶。命門既是太極,何以又屬坎。若以坎論,則坎水固屬腎,而離火又屬心,仍不關乎命門矣。

明乎此,不特醫學之淵源,有自聖賢道統之傳,亦自此不昧。將命門為道統言之,自覺無恥耶。而所謂一貫也,浩然也,明德也,假如孔子云參乎吾道是火,孟子云吾善養吾火,《大學》云在明明火。豈不絕倒耶!玄牝也,空中也,太極也,同此一火而已。太極是一團火,有是理耶?為聖賢,為仙,為佛,不過克全此火而歸之耳。

小子之一論,闡千古之未明,見者慎勿以為迂。仙佛我不能知。若全此火即為聖賢,真乃千古之怪論。宜其自稱為闡千古之未明也。此篇之論,專為盡天下之病皆用八味而設。便講出儒、釋、道三教之合一,以見八味之不可不用。此等亂道無一字連貫,稍通文理之人見之,宜無不知其狂悖,即使其醫道果精,見此等議論,亦並其醫道而疑之。乃世之號為通文理者讀之,反以為真知性命之理,因此益信其醫學之精。

而八味竟不但為治病之藥,實性命之所繫,一日不可廢者。嗚呼!吾憐趙氏,尤憐讀趙氏之書而崇信之者,其愚更勝趙氏百倍也。

太極圖中之白圈,相傳無二。蓋陰陽未判謂之太極。今於白圈之中先有黑白二點,為一陰一陽之象,然後生出太極來,則是《易》中該云:易有兩儀,是生太極矣。太極圖可改,則古聖之書何一不可改乎?小人之無忌憚,至於此極。

白話文:

十二官論

人體陰陽互補,若陰陽失衡,為何會生病?陽氣過盛,是因為陰氣不足。治療時不敢瀉火,只補益陰氣以平衡陽氣,增強陰氣的主導地位,以制衡陽氣。之前所述八味藥方是基礎,但恐怕遺漏了六味藥方。文章突然轉到陰氣不足的論點,這是謬論,害人甚深,其用心險惡。

陽氣不足,是因為陰氣過盛的假象。陰氣過盛的病症是什麼樣子呢?如果是虛寒症狀,不能算作陰氣過盛。如果是水腫等症狀,也不能單純補陽氣。這些都是欺騙人的大話,是致命的捷徑。也不必瀉去陰氣,只需在陰氣中補益陽氣,增強陽氣的根本,以消除陰邪。所謂根本和主導,都是先天無形之氣的妙用,並非指心為火,其根本在肝;腎為水,其主導在肺。因為心、脾、腎、肝、肺都是後天有形的器官,必須用無形的陽氣來平衡無形的陰氣,直接尋找它們的根本所在,這就是同氣相求,不可強求文理上的貫通,這樣才能理解。

理解其核心要義,一言以蔽之。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侵入人體,這是外邪,而非人體的正氣。正氣充足,外邪就無法入侵。在六淫之邪入侵之前,單純使用補益的八味、六味藥方沒有什麼害處。但如果六淫之邪已經入侵,邪氣已經傷及正氣,還一概使用這兩種藥方,那就是不是補益正氣,而是補益邪氣了,豈能不傷人?而且沒有病的人,也沒有必要服藥,服藥就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制定藥方,怎麼能只用這兩種藥方呢?現在談醫的人,只知道祛除外邪,而不注重培補正氣,這是為什麼呢?即使有人提到要固護正氣,也只以脾胃為一身之主,卻不知道坤土是離火所生,艮土又屬坎水所生,命門既是太極,為何又屬坎?如果從坎論,坎水屬於腎,離火屬於心,與命門又無關了。

明白這個道理,不僅醫學的淵源來自聖賢的教誨,也由此可以明瞭。以命門為道統來說,自覺無恥嗎?所謂一貫、浩然、明德,如同孔子說參乎吾道是火,孟子說吾善養吾火,《大學》說在明明德。豈不令人驚嘆!玄牝、虛空、太極,都同此一火。太極是一團火,有這樣的道理嗎?成為聖賢、神仙、佛陀,不過是修煉此火而歸於道而已。

我的這番論述,闡明了千古以來未解的疑惑,讀者切勿認為迂腐。神仙佛陀我無法知曉。如果說修煉此火就能成聖賢,真是千古怪論。這篇文章專門論述天下所有疾病都可用八味藥方來治療,並將儒釋道三教合一,以說明八味藥方的不可或缺。這等荒謬言論,毫無邏輯可言,稍微通文理的人一看就知道其荒誕不經。即使其醫術精湛,看到這些議論,也會對其醫術產生懷疑。然而世人中號稱通曉文理的人讀了之後,反而認為是真知性命之理,因此更加相信其醫術的精湛。

結果,八味藥方不僅僅是治療疾病的藥物,更是性命攸關,一日不可廢棄的。唉!我憐憫趙氏,更憐憫那些閱讀趙氏著作並深信不疑的人,他們的愚昧比趙氏還要百倍!

太極圖中的白圈,相傳只有一種說法。陰陽未分叫做太極。現在在白圈中先有黑白兩點,為陰陽之象,然後才生出太極來,這就是《易經》中說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圖可以改動,那麼古聖賢的書還有哪一本不可以改動呢?小人肆無忌憚,到了這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