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醫貫砭》~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十二官論

《繫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周子懼人之不明,而製為太極圖。無極而太極,無極者,未分之太極也;惟其未分,所以為太極。豈有未分之時為無極,已分之時為太極,太極已分則陰陽矣,豈得為太極耶?太極者,已分之陰陽也。既名陰陽,則不可名太極矣。蓋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豈有分為陰陽而猶稱太極者!性理之說,猶不足與此等無知妄人辨,吾恐世之讀之者偶不經意,即為所惑,貽誤不小也。

兩腎俱屬水,左為陰水,右為陽水。以右為命門非也,命門在兩腎中。命門左邊小黑圈是真水之穴,右邊小白圈是相火之穴。此一水一火,俱無形,日夜潛行不息。兩腎在人身中,合成一太極。

云兩旁俱是腎,命門在中間,雖非經旨,而其言尚有影響。至分左為陰水,右為陽水。又陰水為真水,陽水為相火。又左一黑圈為真水之穴,右一白圈為相火之穴。種種杜撰支離,真屬囈語。按:《甲乙經》脊骨十四椎下有命門穴,臍下二寸亦有命門穴,此穴名也,非真有物如小心者在脊骨之內,為太極也。若穴而必有物可指,將周身七百二十穴,竟有七百二十如小心者耶。

命門在人身之中,對臍附脊骨,自上數下則為十四節,自下數上則為七節。《內經》曰:七節之旁有小心是也。此句出《素問·刺禁論》云: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王注云:小心謂真心,神靈之宮室。乃指心包言,似得小字之意。按:《靈·邪客篇》論云:心者,精神之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勿能容也。

故諸邪之在心者,皆在心之包絡。可知心藏於內,必有出入之處,別有脂膜結聚於包絡之間,形如小心,似有此理。針者中之,即有害,故在刺禁之列,並非表明小心即命門,為十二經之主也。豈可因此《刺禁》中偶及之語,遂以一部《內經》專為小心立論,而天下之病,專治小心則無不愈乎。即晚村亦辨之云曰:父母曰小心,尊卑自見。

趙氏單摘此句,是欲以小心為父母之主也,恐與經旨不合。此晚村一隙之明也。

或又問曰:如上所言,心為無用之物耶?古之聖賢,未有不以正心、養心、盡心為訓,與醫病何干?而先生獨外心以言道,恐心外之道,非至道也。余曰:仔細玩經文,自得之矣。經曰:神明出焉。則所繫亦重矣,豈為無用哉。盍不觀之朝廷乎,皇極殿是王者嚮明出治之所也,乾清宮是王者嚮晦晏息之所也。

指皇極殿,而即謂之君身可乎?蓋元陽君主之所以為應事接物之用者,皆從心上起經綸,故以心為主。至於棲真養息,而為生生化化之根者,獨藏於兩腎之中,故尤重於腎,其實非腎,而亦非心也。云元陽為君身,心是皇極殿,腎是乾清宮。是君身在皇極殿,則不在乾清宮,在乾清宮,則不在皇極殿,其理甚彰。

白話文:

十二官論

《繫辭》說:易經有一太極,從它生出陰陽兩儀。周敦頤擔心人們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畫了太極圖。太極圖是從無極而來的,無極指的是未分化的太極;正是因為它未分化,所以才稱為太極。怎麼會有未分化時稱為無極,已分化時才稱為太極的道理呢?太極一旦分化,就成了陰陽,怎麼還能稱它為太極呢?太極指的是已經分化了的陰陽。既然已經稱為陰陽,就不能再稱它為太極了。因為太極動則生陽,靜則生陰,怎麼會有已經分化成陰陽還稱之為太極的呢!性理之說,還不足以與這些無知妄言的人辯解,我擔心世人讀到這裡,稍有不慎就會被迷惑,造成不小的誤導。

兩腎都屬水,左腎屬陰水,右腎屬陽水。認為右腎是命門是錯誤的,命門位於兩腎之間。命門左側的小黑圈是真水之穴,右側的小白圈是相火之穴。這水火二者都是無形的,日夜不停地潛行運作。兩腎在人體內合成為一個太極。

說兩旁都是腎,命門在中間,雖然不是經書的本意,但這種說法仍然有影響力。至於把左腎說成陰水,右腎說成陽水,又說陰水是真水,陽水是相火,還說左邊黑圈是真水之穴,右邊白圈是相火之穴,種種杜撰,支離破碎,完全是胡說八道。根據《甲乙經》,脊椎骨第十四節椎骨下有命門穴,肚臍下二寸也有命門穴,這只是穴位的名稱,並不是說真有一個像小心的東西在脊椎骨內,作為太極。如果每個穴位都必須有一個可以指認的實物,那麼全身七百二十個穴位,豈不是都有七百二十個像小心一樣的東西嗎?

命門位於人體的中心,對應著肚臍,附著在脊椎骨上,從上往下數是十四節,從下往上數是七節。《內經》說:七節旁邊有小心,就是這個意思。這句話出自《素問·刺禁論》:膈膜和肓俞穴之上,中間有父母;七節之旁,中間有小心。王注解釋說:小心指的是真心,是神靈居住的地方。指的是心包,似乎符合「小」字的意思。根據《靈樞·邪客篇》的論述:心是精神寄居的地方,心臟堅固,邪氣無法侵入。

所以,所有邪氣在心臟的,都在心包絡之中。可見,心藏在裡面,必定有出入的地方,別有脂膜聚集在心包絡之間,形狀像小心,似乎是有這樣的道理。針刺到這裡,就會有害,所以列入刺禁之中,並不是說明小心就是命門,是十二經脈的主宰。怎麼可以因為《刺禁論》中偶然提到這句話,就以此為根據,專門為小心寫一部《內經》,而天下所有的病,都專門治療小心就能痊癒呢?即使晚村也對此進行了辨析,說:父母稱為小心,尊卑地位一目瞭然。

趙氏只摘取這句話,是想把小心作為父母之主,恐怕與經書的本意不符。這是晚村的一點真知灼見。

有人又問:像上面所說,心臟是無用的東西嗎?古代聖賢,沒有不以正心、養心、盡心為教誨的,與治病有什麼關係呢?而先生卻獨獨拋開心臟來說明道理,恐怕心之外的道,並不是至道。我說:仔細研讀經文,自然就會明白了。經書說:神明從這裡發出。那麼,它所承載的責任是很重的,怎麼會是無用的呢?為何不去觀察朝廷呢?皇極殿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乾清宮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把皇極殿比作君主的身體可以嗎?因為元陽君主用來處理政務、接見賓客的,都是從心中發起謀劃的,所以以心為主。至於修養身心,作為生生化化的根本,則獨藏於兩腎之中,所以更重視腎臟,其實它既不是腎臟,也不是心臟。說元陽是君主的身體,心是皇極殿,腎是乾清宮。那就是說,君主的身體在皇極殿,就不在乾清宮;在乾清宮,就不在皇極殿,這個道理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