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偶記》~ 卷一 (2)
卷一 (2)
1. 神應侯
神應侯。扁鵲諡也。人多不知。只針灸書。有神應經。此書題名。蓋根蒂於此。通鑑曰。宋仁宗。寶元二年。以文宣公孔聖祐從弟宗願。襲封文宣公。先是聖祐卒。無子。除襲封。且十年。有醫許希。針愈帝疾。拜賜已。又西向拜扁鵲曰。不敢忘先師也。帝為封鵲扁為神應侯。
白話文:
扁鵲的諡號是神應侯。許多人不知道這件事,只有針灸書籍「神應經」中記載了這個封號。這本書的標題由此而來。「通鑑」記載,宋仁宗寶元二年,孔聖祐的從弟宗願繼承了文宣公的爵位。之前,聖祐去世後沒有留下孩子,在封爵被撤銷後的十年間,有一位醫生許希用針灸治好了皇帝的病。皇帝賜予他獎賞後,許希又面向西拜了拜說:「我不敢忘記我的先師啊。」皇帝便追封扁鵲為神應侯。
立祠城西。彭城人顏太初。作許希詩。指聖祐。以諷在位。又致書參政蔡齊。為言於帝。遂以宗願襲封。張果醫說。引皇朝類苑。而事有同異。
白話文:
在城西建立祠廟。彭城人顏太初,寫了許希的詩,指桑罵槐,諷刺在位的君主。他又寫信給參政蔡齊,讓他轉達給皇帝。於是皇帝就讓宗願襲封。張果醫說,徵引《皇朝類苑》記載,但事情有所不同。
2. 厥
厥是病名。有所結滯壅塞。卒然暴發之病。皆以厥字目之。扁鵲所謂五藏蹷中之峕暴作也。即是也。晏子春秋曰。厥陽。金匱要略曰。經云。厥陽獨行。今內經無此語。後世醫家以為冷寒無陽之義者。非也。陳徹雪潭居醫約論厥者。頗為得。(雪潭居醫約曰。夫厥證之起於手足者。
白話文:
「厥」是病名,指身體某處發生結滯不通的情況。突然發作的急病,都以「厥」字來命名。扁鵲所說的「五臟氣血凝聚在體內而突然發作」的疾病,就是這個意思。《晏子春秋》中提到「厥陽」。《金匱要略》中記載:「經雲:厥陽獨行。」但現存的《內經》中並沒有這句話。後世的醫家認為「厥陽」是指寒無陽的情況,這是不對的。陳徹的《雪潭居醫約》對「厥」的論述比較準確。(《雪潭居醫約》說:「厥證如果從手足開始發起,
厥發之始也。甚至猝倒。暴厥忽不知人。輕則漸蘇。重則即死。是為急候。後世不能詳察。但以手足寒熱為厥。又有以腳氣為厥者。謬之甚也。雖仲景寒厥熱厥之分。亦以手足為言。蓋彼以辨傷寒之寒熱耳。非若內經之所謂厥也。觀大奇論曰。暴厥者。忽不知人。不能言。調經論曰。
白話文:
這是發作厥症的開始。嚴重時會突然昏倒,快速發作的厥證會突然失去意識。輕微的症狀會逐漸恢復,嚴重的症狀會立即死亡。這是急症的徵兆。後世的人無法詳細觀察,只把手腳冰冷當作厥證。還有人把腳氣當作厥證,這是非常荒謬的。雖然仲景將厥證分為寒厥和熱厥,也是以手腳的症狀為依據。這只是他辨別傷寒的寒熱而已,並不像《內經》中所說的厥證。
根據《大奇論》的記載,突然發作的厥證會突然失去意識,無法說話。《調經論》中也記載:
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繆刺論曰。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重。而形無所知。其狀若屍。或曰。屍厥。若此者。豈止於手足寒熱。及腳氣之謂耶。今人多不知厥證。而皆指為中風。寧不誤人乎。夫中風者。
白話文:
血液與氣同時運行於身體上部,就會導致大厥。大厥發作,就會暴死。如果氣恢復運行,則能生還。如果氣不恢復運行,則會死亡。
《繆刺論》中說:手足少陰經、太陰經、足陽明經這五條經絡都阻塞了,會導致全身脈搏沉重,形體失去知覺,像屍體一樣。有人稱這種情況為「屍厥」。
如今,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大厥,都把它當成中風。這樣做難道不會誤導人嗎?真正的中風是指:
病多經絡之憂傷。厥逆者。其內精氣之自奪。故表裡虛實病情當辨。名義不正。無怪其以風治厥也。醫中之害。莫此為甚。)古言四支厥冷者。陰陽氣不相順接。手足暴冷也。後世終以為手足冷者總稱。屬不知厥義。厥論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靈樞曰。
白話文:
許多疾病都是經絡憂鬱造成的。厥逆是指內在的精氣自耗。因此,必須辨別表裡虛實的病情。如果名稱定義不正確,難怪會用治風的方法來治厥逆。在醫學上,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古人所說的「四肢厥冷」是指陰陽之氣不能順利相接,導致手腳突然冰冷。後世的人將手腳冰冷都稱為「厥」。這是不瞭解「厥」的真正含義。厥論中說:陽氣在下面衰弱了就變成寒厥;陰氣在下面衰弱了就變成熱厥。《靈樞》中說:
刺熱厥者。留針反為寒。刺寒厥者。留針反為熱。又中藏經。論天地陰陽厥。此書雖偽撰。然論厥者。為優於後人之說。(中藏經。說天地之陽厥。則云驟風暴雨。雲物飛颺。論天地之陰厥。則云飛霜走雹。朝昏暮靄。論人身陽厥。暴壅塞忽喘促。四支不收。論人身陰厥。暴啞卒寒一身拘急。
白話文:
針灸治療陽厥熱證時,如果留針時間太長,反而會轉變為寒證。針灸治療陰厥寒證時,如果留針時間太長,反而會轉變為熱證。另外,在《中藏經》中,討論了天地間的陰陽厥證。雖然這本書是偽作,不過它對厥證的論述,比後人的說法更勝一籌。
《中藏經》指出:
- 天地的陽厥證:突然颳起大風暴雨,雲彩飛舞。
- 天地的陰厥證:下暴雪、下冰雹,早上、傍晚、夜晚有霧氣。
- 人體的陽厥證:突然呼吸困難、氣促,四肢發麻。
- 人體的陰厥證:突然啞掉、全身冰冷僵硬。
)按厥蹷瘚通用。又作蹶。而儒書用蹷。醫書用厥。左傳曰。衛石共子卒。悼子不哀。孔成子曰。是謂蹷其本。杜預曰。蹷猶拔也。荀子曰。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蹷。楊倞曰。傾倒也。列子曰。枳食其皮汁。已憤蹷之病。張湛曰。蹷者氣疾也。呂氏春秋曰。
白話文:
「厥」和「蹷」通用,又寫作「蹶」。儒家著作中用「蹷」,醫書中用「厥」。《左傳》中說:「衛國的石共子死了,悼子沒有哀悼。」孔成子說:「這就是動搖了根本。」杜預說:「蹷就是拔。」《荀子》中說:「田野荒蕪而糧倉豐滿,百姓貧困而府庫充足,這就叫做國家傾覆。」楊倞說:「傾覆就是倒塌、崩潰。」《列子》中說:「枳樹的皮可以治療憤蹷之病。」張湛說:「蹷是一種氣急的疾病。」《呂氏春秋》中說:
處足則為痿為蹷。注曰。蹷逆疾也。又曰。出則以輿。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之曰招蹷之機。枚乘七發。原於此語。而作蹶痿之機。史記。扁鵲傳曰。暴蹷正義曰釋名云。蹷氣從下。蹷起上行。外及心脅也。又曰屍蹷。以上注家。不說壅滯結塞之義。後漢趙壹書曰。秦越人還虢。
白話文:
如果腳部活動受限,就會導致癱瘓和抽筋。
註解:抽筋是一種會導致逆症狀的疾病,患者只能用轎子或手推車行動。因此,人們稱之為「招致抽筋的機會」。枚乘在《七發》中借用了這個說法,創造了「導致癱瘓和抽筋的機會」一詞。
《史記》的《扁鵲列傳》中記載,「暴蹷」一詞。解釋為:「蹷氣從下往上,導致心臟和胸腔不適」。
此外,還有「屍蹷」一詞,但以上註解家都未說明其堵塞和結痂的含義。
在後漢趙壹的著作中,記載了一個名叫「秦越人」的人幫助虢國的故事。
太子結脈著其神。傷寒論曰。藏厥。又曰。藏結。是結厥音通。夫病以厥名者。倉公傳。有熱蹷風蹷蹷上之稱。其他如卒厥。死厥。痙厥。脈厥。陽厥。氣厥。痰厥。血厥。酒厥。食厥。狂厥。肝厥。厥頭痛等。不可每舉。皆屬結義。然不言結曰厥者。厥字含畜有所結滯壅結。
白話文:
太子醫術很精湛,懂得察覺脈象中的「結厥」。《傷寒論》中提到「藏厥」,也提到「藏結」,可見「結」和「厥」同音相通。凡是用「厥」來命名的疾病,根據倉公所傳,都包含有「熱蹷風蹷蹷上之稱」。其他像是「卒厥」、「死厥」、「痙厥」、「脈厥」、「陽厥」、「氣厥」、「痰厥」、「血厥」、「酒厥」、「食厥」、「狂厥」、「肝厥」、「厥頭痛」等,不勝枚舉,都與「結」的含義有關。但是,如果不特別說明就叫做「結厥」,是因為「厥」字本身就包含了「結滯壅結」的含義。
而卒然暴作之意也。不言脈絕而言脈厥。不言冷逆而言陽厥。為物壅閉。脈氣不來。手足脈絕者曰脈厥。為物隔絕。陽氣屈伏不敷於外。一身冰冷者曰陽厥。此二證多在傷寒內實。癥瘕奔豚。卒發之人。若夫通暢其壅結。則俄頃復故。所謂憤蹷。暴蹷。招蹷。痿蹷。屍蹷。為蹷之蹷。
白話文:
這些症狀都是突然發作的。不說脈搏停止,而是說脈搏微弱。不說身體冰冷,而是說陽氣微弱。因為外物阻滯,脈氣無法運行。四肢脈搏停止的稱為「脈厥」。因為外物隔絕,陽氣內斂,無法向外散發。全身冰冷的稱為「陽厥」。這兩種症狀多見於傷寒內實、癥瘕奔豚、突發性疾病。如果疏通其阻滯,那麼很快就可恢復正常。這些症狀又稱「憤蹷」、「暴蹷」、「招蹷」、「痿蹷」、「屍蹷」,都是「蹷」(脈搏微弱)的表現。
亦此義也。左傳。蹷其本之蹷。固同義。蓋臨父喪不哀。於孝道。既見生蹷之機。言他日必發動不能有其宗之意也。
白話文:
這也是這個意思。左傳裡說「絆倒其根本」,「絆倒」和「搖動」意義相同。這是指遇到父親去世而不哀悼,已經表現出不孝的端倪,意思是說他日後必定會發展為不敬宗親。
3. 白酒
仲景方。枳實薤白白酒湯。人多用清酒。其言曰。白猶白湯之白。又曰。梁武帝詩。金盞盛白酒。因知是美酒也。按白湯與藥湯對。猶白徒白民之白也。靈樞云。以白酒和桂。而飲美酒。可見白酒與美酒異。學之藥性辨曰。米酒始熟未灑而酌取上澄者。名為白酒。俗呼乃革古米是也。
白話文:
張仲景的藥方:枳實薤白白酒湯。很多人用白水酒。張仲景說「白」是指白水湯的「白」。還說梁武帝的詩中提到「金盞盛白酒」,可知是好的酒。白湯與藥湯相對應,就像白丁與平民相對應。靈樞經中說「將白酒和桂花,喝醇厚的酒」。由此可見白酒和醇厚的酒不同。藥性辨中說,米酒剛釀造好,未經過濾而取上面澄清的部分,叫做白酒。俗稱「乃革古米」。
蓋臆說也。造白酒法。諸書不一。揚州府志曰。白酒各州縣皆有。用草曲三日可成。味極美。食物本草曰。白酒處處有之。以蓼與曲。釀米為酒母。以水隨下隨飲。初下時味嫩而甘。隔宿味老而酢矣。武帝所詠白酒蓋此類。王遜藥性纂要曰。杭州白酒。乃石灰湯也。飲之不特肚脹。
白話文:
這是猜測之說。製造白酒的方法,各書記載不一。揚州府志記載說:各州縣都有白酒。用草藥曲浸泡三日即可製成。味道極為鮮美。食物本草記載說:白酒到處都有。用蓼草和曲釀製米酒為酒母。一邊加水發酵,一邊飲用。剛發酵時味道鮮嫩甘甜,隔夜後味道陳舊而酸。武帝所讚美過的白酒大概是這一類。王遜的藥性纂要記載說:杭州白酒其實是用石灰湯製成的。飲用後不僅會脹肚。
而舌燥口苦。最為害人。由是觀之。白酒多種。皆非入藥用之品也。禮內則曰。酒有清白。鄭玄曰。昔酒。今之酋久。白酒所謂舊醳。廣韻曰苦酒。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注曰。事酒有事而飲也。昔酒無事而飲也。清酒祭祀之酒。本草綱目曰。
白話文:
如果舌頭乾澀、嘴巴苦,就表示對身體最有傷害。從這些現象來看,各種白酒都不是可以作為藥材使用的東西。《禮記·內則》說,酒有清白兩種。《鄭玄註疏》說,過去的酒,就是現在的酋久(一種古代酒品)。白酒就是所謂的舊醳(陳年酒)。《廣韻》說,白酒是苦酒。《周禮·天官》中記載,酒正(管理酒類的官吏)辨別三種酒類:事酒、昔酒、清酒。註釋說,事酒是在辦事的時候才喝的酒。昔酒是在無事可做的時候喝的酒。清酒是祭祀時喝的酒。《本草綱目》說:
飲膳標題云。白者曰醝。玉篇曰。白酒也。周禮天官酒正。酇曰。釋文曰。即今白醝酒也。白酒千金方。作白酨漿。即酢也。外臺方。作白酨酒。程衍道注曰。酨音再。酢漿也。又按字典。音代。說文。酢漿也。玉篇。釋米汁也。周禮。天官酒正。漿注。酨漿。酨之言載也。
米汁相載也。乃今用酢為得。飲膳正要曰。米酢為上。入藥用。
白話文:
《飲膳正要》裡說:「白的叫做醝。」《玉篇》中解釋:「醝,白酒。」《周禮》的酒官說:「酇。」《釋文》解釋:「就是現在的白醝酒。」《千金方》裡的白酒,製作成白酨漿,就是醋。《外臺祕要方》裡製作成白酨酒。程衍道注釋說:「酨,讀音為『再』,是一種醋漿。」此外,根據《字典》的解釋,讀音為「代」,《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醋漿」,《玉篇》中解釋為「米汁」。《周禮》的酒官條目中,「漿」的注釋是「酨漿」,「酨」的意思是裝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