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偶記》~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張仲景

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此時建安十三年。)又擢廖立為長沙太守。(《三國志·廖立傳》曰:「先主領荊州牧,闢為從事,年未三十,擢為長沙太守。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建安二十年,權遣呂蒙,奄襲江南三郡,立脫身走歸先主。」)

長沙既非漢家有,後終屬於吳。(《蜀志》曰:「建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由是觀之,靈、獻之間,似無令仲景守長沙之日也。諸書所記仲景不一,皆出於附托;特以皇甫謐所說為古,其他不足言焉。乃今抄記其說。(《萬姓統譜》、《一統志》、《歷代名書傳略》所載無異說,故不收錄焉。)

《皇甫謐〈甲乙經序〉》曰:「漢有華佗、仲景,其他奇方異治施世者多,亦不能盡記其本末。若知直祭酒劉季琰病發於畏惡,治之而差,云後九年季琰病應發,發當有感,仍本於畏惡病,動必死,終如其言。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勿服。居三日,見仲景,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言。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按:《王粲傳》:建安二十一年從徵吳,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時年四十一。)

此二事雖扁鵲、倉公無以加也。華佗性惡矜技,終以戮死。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近代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選論甚精,指事施用云云。

《皇甫謐〈釋勸文〉》曰:「夫才不周用,眾所斥也;寢疾彌年,朝所棄也。是以胥克之廢,丘明列焉;伯牛有疾,孔子斯嘆。若黃帝創制於《九經》;岐伯剖腹以蠲腸;扁鵲造虢而屍起;文摯徇命於齊王;醫和顯術於秦晉;倉公發秘於漢皇;華佗存精於獨識;仲景垂妙於定方。徒恨生不逢乎若人,故乞命訴乎明王,求絕編於天錄。」(《晉書·皇甫謐傳》)

《王冰〈素問序〉》曰:「周有秦公,漢有淳于公,魏有張公、華公,皆得斯妙道者也。」(按:張公斥仲景。)

《李濂〈醫史〉》曰:「張機,字仲景,南陽人也。學醫於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工於治瘡,尤精經方,遂大有峕譽。漢靈帝峕,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與同郡何顒客遊洛陽,顒探知其學,謂人曰:『仲景之術精於伯祖,起病之驗,雖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醫也。』嘗見侍中王仲宣,曰:」

白話文:

張仲景生平及醫術

文中記載了張仲景的生平事蹟,與其長沙太守的職位相關的記載有所出入,作者認為諸多記載多有附會,僅採信皇甫謐的說法。皇甫謐記載張仲景精湛的醫術,能準確預測病情,並舉例說明其為侍中王仲宣診斷病情,預言其死期,最終應驗的例子,以及其他醫者如華佗等人的事蹟。文中也引述其他醫學史料,例如王冰、李濂等的記載,補充說明張仲景的生平及醫學成就,並提及張仲景與張伯祖的師承關係,以及其在醫學上的高超造詣。 總而言之,文章主要論述張仲景精湛的醫術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