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昌克

《叢桂偶記》~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張仲景

仲景不詳何時人。傷寒論自序。世人多疑其偽撰。而言仲景後漢建安中之人。而宮至長沙太守。是以其自序為自序者也。(傷寒論序曰。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云云。)范曄後漢書。只有張氏為南陽族姓之語。

白話文:

關於仲景,我們不知道他的具體生卒年代。傷寒論的序言中,他自述了這件事。很多人懷疑這是偽造的序言。但有人說仲景是漢朝末年建安年間的人,官至長沙太守。因此,他的序言也可能出自他本人。(傷寒論序中說:我的家族人口眾多,以前有二百多人。建安年號以來,還不到十年,死亡的人數佔了三分之二以上,而其中因為傷寒去世的人佔了十分之七。)《後漢書》中只有關於張氏是南陽郡望族的一段話。

果其有張機字仲景。南陽人。而學同郡張伯祖者。經方大有時名。則何不與郭玉華佗等同傳。靈帝時。孫堅守長沙。(後漢書。劉表傳曰。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叡。詔書以表為荊州剌史。又靈帝紀曰。中平四年。零陵人觀鵠。自稱平天將軍。寇桂陽。長沙太守孫堅擊斬之。

白話文:

果真有位叫張機、字仲景的人。他是南陽人。向同郡的張伯祖求學。他在用藥配方的方面很有名氣。那麼為什麼不像郭玉和華佗一樣流傳至今呢?漢靈帝統治時,孫堅鎮守長沙。(《後漢書.劉表傳》記載: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死了荊州刺史王叡。詔書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同時《漢靈帝紀》記載:中平四年,零陵人觀鵠自稱平天將軍,侵犯桂陽。長沙太守孫堅攻擊並斬殺了他。)

)及袁術有南陽。以蘇代領長沙。(後漢書袁術傳曰。術畏董卓之禍出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引兵從術。劉表為南陽太守。又表孫堅。領豫州剌史司馬彪戰略曰。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建安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二郡。

白話文:

古文:

孫策討伐劉表,奪得多處城池,袁術佔領南陽。他任命蘇代為長沙太守。

(《後漢書·袁術傳》記載:袁術害怕董卓作亂,逃往南陽。當時長沙太守孫堅殺死南陽太守張諮,率軍歸順袁術。劉表被任命為南陽太守,又推舉孫堅為豫州刺史。司馬彪的《戰略》說:袁術屯兵魯陽,擁有南陽的所有兵力。吳郡人蘇代就任長沙太守。)

建安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領零陵和桂陽兩郡。

畔劉表。(後漢書。劉表傳○三國志桓階傳曰。階字伯緒。長沙臨湘人也。太守孫堅。舉階孝廉。除尚書郎。父喪還鄉里。會堅擊劉表戰死。階冒難請表乞喪。表義而與之。後太祖與袁紹相拒官渡。表舉州以應紹。階說其太守張羨曰。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故齊桓率諸侯以尊周。

白話文:

桓階請見劉表。(後漢書《劉表傳》;《三國志·桓階傳》記載:桓階字伯緒,長沙臨湘人。太守孫堅曾舉薦桓階為孝廉,後任尚書郎。父親去世後,桓階返回故里。適逢孫堅與劉表交戰身亡,桓階冒險向劉表請求喪假。劉表認為桓階重義,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後來,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交戰,劉表率領本州響應袁紹。桓階對州太守張羨說:舉事如果沒有正當理由,沒有不會失敗的。所以齊桓公率領諸侯尊周天子的原因。

晉文逐叔帶以納王。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之。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同也。羨曰。然則何向而可。階曰。曹公雖弱。伏羲而起。救朝廷之危。奉天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今若率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應。不亦可乎。羨曰。善乃舉長沙及旁郡。

白話文:

晉文公驅逐叔帶以順應天下王者。如今袁氏卻反其道而行之。而劉牧卻配合他們。這是招致禍災的做法。明府如果你一定要建立功勳,彰顯正道、保全自身、遠離禍事就不要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營。羨問道:那麼哪邊纔是正確的方向呢?階回答:曹公雖然勢力薄弱,但卻迎合民意、匡扶朝綱,奉承天命討伐有罪之人。誰敢不服?現在如果您率領四郡,保衛三江等待曹公的到來,並且成為他的內應,那不就可以成功嗎?羨贊同,於是聯合長沙郡和周邊郡縣。

以拒表。遣使請太祖。太祖大悅。○官渡役在獻帝建安五年。)羨卒。子懌嗣為長沙太守。劉表並之。(三國志。劉表傳曰。長沙太守張羨叛表。表圍之。連年不下。羨病死。長沙復立其子懌。表遂攻並懌。南攻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以韓玄為長沙太守。

白話文:

以抵抗劉表。派使者向漢太祖求救。漢太祖非常高興。

(官渡之戰發生在漢獻帝建安五年。)張羨去世。他的兒子張懌繼承了長沙太守之位。劉表攻打張懌。(《三國志·劉表傳》記載:長沙太守張羨叛離劉表。劉表包圍他,多年未能攻陷。張羨病死,長沙再次擁立他的兒子張懌為主。劉表於是攻打並吞併了張懌。向南攻佔了零陵和桂陽,向北佔據了漢川。土地面積達數千里,擁有十幾萬士兵。)劉表任命韓玄為長沙太守。

(三國志。黃忠傳曰。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太守韓玄。)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曹公平荊州。(蜀志)避劉巴為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三國志。劉巴傳曰。曹公徵荊州。

白話文:

三國志·黃忠傳記載: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荊州牧劉表任命他為中郎將。與表從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郡攸縣。

當曹操攻破荊州後,暫時任命黃忠為裨將軍,仍舊讓他擔任之前的職位,統領長沙太守韓玄。

三國志記載:

劉表去世,其子劉琮繼位。他派遣使者向曹操投降,曹操平定荊州。

蜀志記載:

(劉巴)擔任劉琮的掾(屬官)。劉琮派他招降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

三國志·劉巴傳記載:

曹操徵討荊州時,劉巴逃入山林躲避。

先生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巴北詣曹公。曹公闢為掾。使招納長沙桂陽零陵。)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表劉表長子琦。為荊州刺史。又徵四郡。長沙太守韓玄降。(蜀志),先主使諸葛亮督零桂長沙三郡。(三國志。諸葛亮傳曰。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

白話文:

諸葛亮先生前往江南。荊楚一帶的許多讀書人紛紛追隨他,就像雲彩一樣。到了巴北時,他拜訪了曹公。曹公任命他為掾吏,派他去招降長沙、桂陽、零陵等郡。後來曹公在赤壁之戰中戰敗,率領軍隊返回鄴城。劉備表奏劉表(荊州牧)的大兒子劉琦為荊州刺史。同時徵召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其中,長沙太守韓玄投降(蜀漢書記載)。劉備派諸葛亮督管零陵、桂陽、長沙三郡。(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於是劉備收復了江南,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

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此時建安十三年。)又擢廖立為長沙太守。(三國志。廖立傳曰。先主領荊州牧。闢為從事。年未三十。擢為長沙太守。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因問士人皆誰相經緯者。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建安二十年。

白話文:

派廖立擔任督軍,管轄零陵、桂陽、長沙三郡。(此時是建安十三年。)後來又提升廖立為長沙太守。(《三國志·廖立傳》記載:先主(劉備)擔任荊州牧時,任命廖立為從事。廖立當時還不到三十歲,被提升為長沙太守。先主進入蜀地,諸葛亮鎮守荊州。孫權派使者與諸葛亮交好,並詢問荊州有哪些傑出的人物。諸葛亮回答說:龐統和廖立,都是楚國的良才,可以輔佐興復國家大業。建安二十年。)

權遣呂蒙。奄襲江南三郡。立脫身走歸先主。)長沙既非漢家有。後終屬於吳。(蜀志曰。建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

白話文:

孫權派呂蒙偷襲,攻佔了江南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本來就不是漢朝所有,最後還是歸了孫權。

(《蜀志》記載:建安二十年,孫權因為劉備得到了益州,派使者送信,表示想要荊州。劉備說,必須得到涼州,才會把荊州給他。孫權很生氣,於是派呂蒙偷襲,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引兵五萬進駐公安,派關羽進入益陽。這一年,曹操平定了漢中。)

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由是觀之。靈獻之間。似無令仲景守長沙之日也。諸書所記仲景不一。皆出於附托。特以皇甫謐所說為古。其他不足言焉。乃今抄記其說。(萬姓統譜。一統志。歷代名書傳略。所載無異說。

白話文:

張魯逃到巴西。劉備聽到後,便與孫權聯合。荊州的江夏、長沙和桂陽歸屬東邊,南郡、零陵和武陵歸屬西邊。以此看來,董卓和靈帝在位期間,好像沒有讓張仲景守長沙郡。各書記載張仲景的經歷並不一致,都是道聽途說的。特別是皇甫謐的說法比較靠譜,其他說法不足為信。現在抄錄其說法。(《萬姓統譜》、《一統志》、《歷代名書傳略》中記載的說法與此相同。)

故不收錄焉。)

皇甫謐甲乙經序曰。漢有華佗。仲景。其他奇方異治。施世者多。亦不能盡記其本末。若知直祭酒劉季琰病。發於畏惡。治之而差云。後九年季琰病應發。發當有感。仍本於畏惡病動必死。終如其言。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

白話文:

皇甫謐《甲乙經序》中說:漢朝有華佗、仲景等名醫,他們留傳了很多神奇的治療方法,流傳於世的人很多,但也不能記載下他們所有的經歷和成就。比如,太醫劉季琰知道自己畏懼惡物就會發病,於是治療好後他說:以後九年,我的病會再次發作,發作時一定是被觸動,還是因為畏懼惡物,這病發作後一定是會死的。最後事情就如他所說。仲景見過侍中王仲宣,當時他才二十多歲,仲景對他說:你有一個病,四十歲時你的眉毛會脫落,眉毛脫落半年後你就會死。

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勿服。居三日。見仲景。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言。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按王粲傳。建安二十一年從徵吳。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時年四十一。

白話文:

讓王粲服用五石湯就可以避免(死亡)。華佗認為王粲的話不合情理,於是拒絕服下湯藥。三天後,王粲見到華佗,華佗問他是否服了湯藥。王粲回答說已經服了。華佗說:「你的氣色和脈象顯示你並沒有服湯藥,你為什麼輕視自己的性命呢?」王粲依然不說話。二十年後,王粲的眉毛果然脫落,一百八十七天後死去,最終應驗了華佗的話。(根據《王粲傳》記載,建安二十一年,王粲隨軍徵討吳國。建安二十二年春天,他在途中患病去世,時年四十一歲。)

)此二事雖扁鵲倉公無以加也。華佗性惡矜技。終以戮死。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近代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選論甚精。指事施用云云。

白話文:

這兩件事即使是神醫扁鵲和倉公也無法超越。華佗個性好炫耀醫術,最後被處死。仲景根據伊尹和湯液的學說寫了幾十卷醫書,使用後驗證很多。近代太醫令王叔和,編撰仲景的精選醫論,依據書中的內容診斷治療疾病。

皇甫謐釋勸文曰。夫才不周用。眾所斥也。寢疾彌年。朝所棄也。是以胥克之廢。丘明列焉。伯牛有疾。孔子斯嘆。若黃帝創制於九經。岐伯剖腹以蠲腸。扁鵲造虢而屍起。文摯徇命於齊王。醫和顯術於秦晉。倉公發秘於漢皇。華佗存精於獨識。仲景垂妙於定方。徒恨生不逢乎若人。故乞命訴乎明王。求絕編於天錄。(晉書皇甫謐傳。)

白話文:

皇甫謐上奏勸告說:才能不足以任職,就會被眾人排斥;長期患病,就會被朝廷拋棄。因此,胥克被廢,丘明被貶。伯牛得病,孔子深感遺憾。像黃帝創立九經;岐伯剖腹切腸;扁鵲到虢國使死人復活;文摯因醫治齊王而獻出性命;醫和在秦、晉兩國展示高超醫術;倉公向漢武帝傳授養生祕訣;華佗憑藉獨特的見解醫術精湛;仲景制定了《傷寒論》,確立了治療方法。我遺憾的是沒有生逢這樣的人。因此,我請求陛下下詔,將我的名冊從官吏名冊中除去。

王冰素問序曰。周有秦公。漢有淳于公。魏有張公華公。皆得斯妙道者也。(按張公斥仲景。)

李濂醫史曰。張機字仲景。南陽人也。學醫於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工於治瘡。尤精經方。遂大有峕譽。漢靈帝峕。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與同郡何顒客遊洛陽。顒探知其學。謂人曰。仲景之術精於伯祖。起病之驗。雖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醫也。嘗見侍中王仲宣曰。

白話文:

李濂在《醫史》中記載:張機,字仲景,南陽人。師從同郡張伯祖學習醫術,承襲其衣缽。他精通外科創傷治療,尤其嫻熟於經典方劑。因此聲名遠播。漢靈帝時期,被舉薦為孝廉,曾官至長沙太守。他與同郡何顒來到洛陽遊學,何顒得知他的醫術,對人說:仲景的醫術勝過伯祖,診斷疾病的準確性,堪比神明。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曠世神醫。有一次,他會診了侍中王仲宣。

君年至四十當有疾。鬚眉脫落。脫落後半年必死。宜豫服五石湯庶幾可免。仲宣時二十餘。聞其言惡之。雖受方而不飲。數日後。見仲景。乃佯曰。五石湯已飲之矣。仲景曰。觀君氣色。非飲藥之診。何輕命欺人如此耶。仲宣益深惡之。後二十年果有疾。鬚眉皆脫落。越一百八十七日卒。

白話文:

您的年齡到了四十,一定會生病。鬍鬚和眉毛會脫落。脫落後半年內一定會死亡。應該提前服用五石湯,或許可以避免。當時華佗二十多歲,聽了這句話後很生氣。雖然收下了藥方,卻沒有服用。幾天後,華佗遇到了仲景,就假裝說:「已經服用了五石湯。」仲景說:「看你的氣色,不像有服藥的徵兆。為什麼如此輕視自己的性命,欺騙別人呢?」華佗心裡更加厭惡仲景。後來過了二十年,華佗果然生病,鬍鬚和眉毛都脫落了。過了一百八十七天後去世。

時人以為扁鵲倉公無以加之也。

張果醫說曰。提點鑄錢朝奉郎黃沔。久病渴極疲瘁。予每見必勸服八味丸。初不甚。後累醫不痊。謾服數量。遂安。或問渴而以八味治之。何也。對曰。漢武帝湯。張仲景為此方。蓋渴病多是腎之真水不足。致然。若其勢未至於消。但進此劑殊佳。且藥性溫平無毒也。(泊宅編)

白話文:

張果醫說:朝奉郎黃沔久病,口渴無比,極度疲憊。我每次見他都勸他服用八味丸。起初他不太願意,後來找了許多醫生都治不好,只好隨便服用幾次,逐漸就適應了。有人問:口渴為什麼用八味丸來治療?張果醫回答說:漢武帝時,張仲景創製了這個方劑。因為口渴的疾病大多是由於腎臟的真水不足造成的,如果病情還未發展到衰竭的程度,服用這個方劑就會效果很好。而且藥性溫和,沒有毒性。(《泊宅編》)

又曰。後漢張機字仲景。南陽人也。受術於同郡張伯祖。善於治療。尤精經方。舉以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後在京師為名醫。於當時為上手。時人以為扁鵲倉公無以加之也。(注曰。出何顒別傳。甲乙經。仲景方論序。)

白話文:

相傳,東漢時有一位叫張機,字仲景的人。他出身南陽,向同鄉張伯祖學習醫術。擅長治療疾病,尤其精通傳統經方。因德才兼備,被舉薦為孝廉。後來當上長沙太守。任滿後留在京城,成為名醫,當時被尊為第一名醫。人們認為他的醫術不在扁鵲、倉公之下。(注:根據何顒的《別傳》,《甲乙經》,《仲景方論序》記載。)

三國志演義。張松難楊修條曰。問曰。蜀中人物何如。松曰。文有相如之賦。武有管樂之才。醫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隱。九流三教。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者。不可勝紀。豈能盡數也。

白話文:

三國演義中,張松難楊修一節記載:

張松問楊修:「蜀中的人才如何?」

張松回答:「文人方面,有像司馬相如那樣雄辯的;武將方面,有像管仲和樂毅那樣傑出的;醫術方面,有像張仲景那樣高明的;占卜方面,有像許遜那樣隱逸的。各行各業的精英輩出,難以一一列舉。」

方有執傷寒條辨曰。張松北見曹操。以其川中有仲景為誇。

虞汝明(吳郡人。),古琴疏(出說郛),曰。張機字仲景。南陽人。受業於張伯祖。精於治療。一日入桐柏。覓藥草。遇一病人求診。仲景曰。子之腕有獸脈何也。其人以實具對。乃譯山穴中老猿也。仲景出囊中丸藥畀之。一服輒愈。明日其人肩一巨木。至曰。此萬年桐也。聊以相報。仲景劉為二琴。一曰古猿。一曰萬年。

白話文:

虞汝明(吳郡人),在《古琴疏》(載於《說郛》)中說:

張機,字仲景,南陽人。他師從張伯祖學習醫術,醫術高明。

一天,張仲景進入桐柏山採集草藥。他遇到一個病人求診。仲景說:「你的手腕上有一個像野獸脈搏一樣的脈象,這是怎麼回事?」

病人如實地回答說,自己曾被山洞中的老猿咬傷。仲景從口袋裡拿出藥丸給他服用。一服藥下去,病人就痊癒了。

第二天,病人扛著一棵巨木來到仲景面前,說:「這是萬年的桐木,特來報答您。」仲景把桐木做成了兩把琴,一把叫「古猿」,一把叫「萬年」。

徐衟神仙通鑑曰。元嘉辛卯冬。桓帝感寒疾。發熱不止。太醫調治無效。廣徵良醫。傳驛赴京。有舉長沙太守張機。深達軒岐。剋期召入。病經十七日。機診視曰。正傷寒。擬投一劑品味輒乃兩計。密覆得汗如雨。及旦身涼。留機為侍中。初得陽勵公之傳。見朝政日非。嘆曰。

白話文:

據徐衟所著的《神仙通鑑》記載,元嘉辛卯年的冬天,桓帝得了風寒,發熱不止。太醫們治療無效,廣泛徵求名醫。驛站連夜將名醫傳喚到京城。有人舉薦長沙太守張機,他精通醫術,是扁鵲和華佗的傳人。桓帝立即召張機進宮。這時桓帝已經生病十七天了。張機診脈後說:「這是典型的傷寒。我準備給你開一副藥,兩次服用後,應該就會出大汗。」桓帝服用後,果然大汗淋漓。到了第二天,體溫就恢復正常了。桓帝將張機留在宮中做侍中。張機原本得到陽勵公的傳授,見朝政日漸敗壞,嘆息道:「哎,這朝廷啊......」

君疾可愈。國病難醫。遂掛冠遁去。隱少室山。著金匱玉函諸書。陽勵公復來引去。(神仙通鑑更始立秀為肅王。洪武進擊銅馬賊於鉅鹿。群盜悉降。余賊散入烏桓界。賈復與五挍賊戰深入被槍。腸撤於外。歸營悶絕。適草澤醫來納腸入腹以油桑線縫之。出一丹灌之。遂蘇。

白話文:

你的病可以治好,國家的病難醫治。於是辭官隱居,隱居在少室山。寫了《金匱要略》、《傷寒論》等著作。陽勵公又來請他回去。(根據《神仙通鑑》,立秀被更始帝封為肅王。洪武帝在鉅鹿進攻銅馬賊。大批盜賊投降。殘餘盜賊逃散到烏桓地區。賈復與五挍賊戰鬥時深入敵陣,被槍刺中。腸子從體內流出。回到營地後昏迷不醒。這時,一位草澤醫生前來,把腸子放回腹中,用油桑線縫起來。拿出一顆藥丸給他服下,賈復遂甦醒。

贈以金帛。醫曰。吾陽勵公也。憐賈君忠勇。故救之。飄然而去。)

淵鑑類函曰。漢書云。張機字仲景。南陽之人也。受業於同郡張伯宜。善於治療。尤精經方。所著有傷寒三十二篇。為後世方脈之祖。(按漢書誤引)

白話文:

根據《淵鑑類函》記載,漢代史書《漢書》記載:張機字仲景,是南陽郡的人。他向同郡的張伯宜學習醫術,精通治療疾病,尤其擅長使用經典方劑。他著有《傷寒論》三十二篇,成為後世醫藥方劑學的鼻祖。(註:按《漢書》記載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