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昌克

《叢桂偶記》~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張仲景

仲景不詳何時人。傷寒論自序。世人多疑其偽撰。而言仲景後漢建安中之人。而宮至長沙太守。是以其自序為自序者也。(傷寒論序曰。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云云。)范曄後漢書。只有張氏為南陽族姓之語。

果其有張機字仲景。南陽人。而學同郡張伯祖者。經方大有時名。則何不與郭玉華佗等同傳。靈帝時。孫堅守長沙。(後漢書。劉表傳曰。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叡。詔書以表為荊州剌史。又靈帝紀曰。中平四年。零陵人觀鵠。自稱平天將軍。寇桂陽。長沙太守孫堅擊斬之。

)及袁術有南陽。以蘇代領長沙。(後漢書袁術傳曰。術畏董卓之禍出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引兵從術。劉表為南陽太守。又表孫堅。領豫州剌史司馬彪戰略曰。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建安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二郡。

畔劉表。(後漢書。劉表傳○三國志桓階傳曰。階字伯緒。長沙臨湘人也。太守孫堅。舉階孝廉。除尚書郎。父喪還鄉里。會堅擊劉表戰死。階冒難請表乞喪。表義而與之。後太祖與袁紹相拒官渡。表舉州以應紹。階說其太守張羨曰。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故齊桓率諸侯以尊周。

晉文逐叔帶以納王。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之。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同也。羨曰。然則何向而可。階曰。曹公雖弱。伏羲而起。救朝廷之危。奉天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今若率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為之內應。不亦可乎。羨曰。善乃舉長沙及旁郡。

以拒表。遣使請太祖。太祖大悅。○官渡役在獻帝建安五年。)羨卒。子懌嗣為長沙太守。劉表並之。(三國志。劉表傳曰。長沙太守張羨叛表。表圍之。連年不下。羨病死。長沙復立其子懌。表遂攻並懌。南攻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以韓玄為長沙太守。

(三國志。黃忠傳曰。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太守韓玄。)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曹公平荊州。(蜀志)避劉巴為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三國志。劉巴傳曰。曹公徵荊州。

先生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巴北詣曹公。曹公闢為掾。使招納長沙桂陽零陵。)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表劉表長子琦。為荊州刺史。又徵四郡。長沙太守韓玄降。(蜀志),先主使諸葛亮督零桂長沙三郡。(三國志。諸葛亮傳曰。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

白話文:

張仲景是什麼時代的人已不可考。《傷寒論》的序文,世人多半懷疑是後人偽造的,說張仲景是東漢建安年間的人,官至長沙太守,因此說這篇序文是張仲景自己寫的。(《傷寒論》序文說:我的宗族向來人丁眾多,過去有兩百多人,自從建安年間以來,不到十年時間,其中就有三分之二的人去世,而且死於傷寒的人就佔了七成。)范曄的《後漢書》裡,只記載了張氏是南陽地區的望族。

如果真的有張機字仲景這個人,是南陽人,並且跟同郡的張伯祖學習醫術,而且醫術高明、名聲很大,那麼為什麼他的事蹟沒有跟郭玉、華佗等人一起被記錄下來?靈帝在位時,孫堅曾擔任長沙太守。(《後漢書劉表傳》說,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了荊州刺史王叡。朝廷下詔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另外,《靈帝紀》說,中平四年,零陵人觀鵠自稱平天將軍,在桂陽作亂,長沙太守孫堅將他擊殺。)以及袁術在佔據南陽時,任用蘇代擔任長沙太守。(《後漢書袁術傳》說,袁術畏懼董卓的禍患而逃到南陽,當時長沙太守孫堅殺了南陽太守張咨,率兵跟隨袁術。劉表擔任南陽太守。另外,司馬彪的《戰略》說,袁術屯兵魯陽,佔有南陽的兵力,吳人蘇代擔任長沙太守。)建安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領零陵、桂陽兩郡,背叛劉表。(《後漢書劉表傳》和《三國志桓階傳》說,桓階字伯緒,是長沙臨湘人。太守孫堅舉薦桓階為孝廉,任命為尚書郎,父親去世後他回家鄉守喪。當時,孫堅攻打劉表戰死,桓階不畏艱難,向劉表請求領回孫堅的遺體,劉表被他的義氣感動,就答應了。後來,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劉表舉全州響應袁紹。桓階勸說長沙太守張羨,他說:「做事情不以道義為根本,沒有不失敗的。從前齊桓公率領諸侯尊重周王室,晉文公驅逐叔帶而讓周王室復位。現在袁紹卻反其道而行,而劉表還響應他,這是自取滅亡的行為。您如果想建立功業,應該明辨道義,保全福祿,遠離禍患,不應該與袁紹同流合污。」張羨問:「那麼應該投靠誰呢?」桓階說:「曹操雖然弱小,但就像伏羲一樣興起,拯救朝廷的危難,奉天命討伐有罪之人,誰敢不服呢?現在如果率領四郡,憑藉三江險要等待他的到來,並作為他的內應,不是很好嗎?」張羨說:「好。」於是率領長沙及鄰近的郡縣,反抗劉表,派遣使者請求曹操的支援。曹操非常高興。官渡之戰發生在漢獻帝建安五年。)張羨去世後,他的兒子張懌繼任為長沙太守,劉表將他們吞併。(《三國志劉表傳》說,長沙太守張羨背叛劉表,劉表圍攻他們,多年都無法攻下。張羨因病去世,長沙又立張懌為太守,劉表就攻打並吞併了張懌。劉表向南攻打零陵、桂陽,向北佔據漢川,佔領數千里之地,擁有十多萬兵力。)之後,劉表任命韓玄為長沙太守。(《三國志黃忠傳》說,黃忠字漢升,是南陽人。荊州牧劉表任命他為中郎將,與劉表的侄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攸縣。等到曹操攻佔荊州,就假授黃忠裨將軍的官職,仍舊擔任原來的職務,統屬於長沙太守韓玄。)劉表去世後,他的兒子劉琮繼位,派遣使者投降曹操,曹操平定了荊州。(《蜀志》記載)劉巴為了躲避曹操,擔任劉表的掾屬,讓他招攬長沙、零陵、桂陽等地。(《三國志劉巴傳》說,曹操攻打荊州時,劉巴逃往江南,荊楚的許多士人像雲一樣跟隨著他。劉巴後來投奔曹操,曹操任命他為掾屬,讓他招攬長沙、桂陽、零陵等地。)曹操在赤壁戰敗後,率軍回到鄴城。劉備上表奏請劉表的長子劉琦擔任荊州刺史,又攻取了四郡,長沙太守韓玄投降。(《蜀志》記載)劉備派遣諸葛亮督領零陵、桂陽、長沙三郡。(《三國志諸葛亮傳》說,劉備於是平定江南,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