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偶記》~ 敘
敘
1. 敘
余幼而多病。不能絕醫藥。屢煩南陽先生原君刀圭。因來往其叢桂亭。二十年於此矣。以故其門人子弟。莫不識余面者。先生近有叢桂偶記之作。門弟子相與繕寫校刊。將以公於世。來屬序於余。余辭。不可。余曰。先生之於醫。既傳三世業。西學於京師。聞見益廣。焦神極能。
白話文:
我從小體弱多病,經常看醫生吃藥。我常常拜託南陽先生原君幫我用針灸治療,因而經常在原先生的叢桂亭進出,已經有二十年了。因此先生的學生和弟子們都認識我。最近原先生寫了一本書名為《叢桂偶記》,他的學生們共同合作繕寫校對,準備公開出版。他們來請求我為這本書作序,我推辭,但他們不同意。我說:先生在醫學界繼承了三代的家學,後來又到京城學習西醫,閱歷越來越廣,盡心盡力,醫術精湛。
夙播國手之譽。今刻其所著書。何必假腐儒小生如余者稱述。以為名高之資。子等過矣。且余不知醫。安能敘醫書。雖然。以余所聞。凡經方。傳自古而施諸今。古今之邈。其病萬變。藥亦萬變。何可執一而論也。猶古之道。以衡今之有。其所以為道紀。固不能外乎此。然道之可道。
白話文:
你們一直稱讚我的醫術。現在刻印我寫的醫書,為何需要像我這樣迂腐的文人來加持,讓它名聲大噪?你們錯了。而且我也不懂醫學,怎麼能評述醫書呢?儘管如此,根據我的瞭解,所有經方都是從古代流傳到現在的。從古代到現代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疾病也變化萬千,藥物也千變萬化。怎麼能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呢?就像古代的道理,用來衡量現在的事物,所謂的道理規律,其實也無法脫離這些道理規律。而可以言說的道理,
非常道也。老聃之言。不其然乎。通古而不泥於古方。知今而不局於後世。運用之妙。存於一心。如良將之於兵法。審其緩急。而治之標本。察其劇易。而適之剛柔。如良相之於國政。斯則先生之所優為。而此偶記特其緒餘耳。異言奇說。稗官所錄。單方曲伎。閭巷所傳。隨獲輒筆。
白話文:
真正的醫術是不拘泥於既定的規範。老子的話說得很對吧?醫者既要通曉古法,又不應受其束縛;既要了解當今醫學,也不應侷限於後世的說法。運用醫術的精妙之處,在於心中有數。就像優秀的將軍運用兵法,會根據事態的緩急輕重來決定對敵方針,以剛柔相濟的手段應對敵情變化。同樣,優秀的醫者在處理國政時,也會採取相應的策略。這些都是名醫們擅長的,而我記載的這些只不過是他們的點滴之作。奇聞異論,見於野史記載;偏方妙技,流傳於民間。只要得到了,我就隨手記錄下來。
不遑深擇。此其所以為偶記也。大抵世之食於技者。莫不秘其禁方。以求重糈。而先生乃每欲推其所有餘。以及乎人。其存心於仁術。亦可見矣。夫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存乎其人。門弟子之刻斯書。豈徒也哉。然余聞先生所著。商榷古今。考據精博。有若經穴匯解等諸書。
白話文:
不需要慎重選擇。這就是它被稱為筆記的原因。總的來說,那些以技藝為生的人,沒有不把自己的祕方藏起來的,用來謀取高薪。而先生卻總是希望推廣自己多餘的(知識),並惠及別人。他的仁術用心,由此可見。曾嘗試過一塊烤肉,而知道一鍋湯的味道和一鍋菜的配料,這些都取決於廚師。門徒們刻寫這本書,豈止是徒勞無用啊!然而我聽說先生所寫的《商榷古今》、《考據精博》等書。
今乃舍其大。而其細是謀。無乃門弟子之過歟。南陽之徒。嘿嘿未有以應。時餘頭風方發。岑岑然。不能別為構思。以弁斯編。聊書前語。以塞其責。
寬政庚申之冬藤田一正題於梅巷草堂
白話文:
現在忽略那些重要的東西,而專注於次要的枝節。這難道不是我們這些弟子的錯嗎?南陽的學者們沉默不語,沒有提出什麼意見。當時我的偏頭痛剛發作,昏沉沉的,無法專心構思文章,只能用這些話作為開頭,勉強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