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餘》~ 醫余序
醫余序
1. 醫余序
今之所謂醫者,我知之矣。華其室屋,麗其門牆,使望之者謂由扁倉之技,以致朱頓之富。出則賁籃輿,盛傔從,東奔西馳,來往如織,使觀之者謂技售術行,日不暇給。間其業則曰:醫者意也。學古讀書,俾拘而不通,運用之妙,存於一心。蠹簡奚為?師以此自欺,弟子以此自便。
習以為俗,恬莫之異。蓋都下業軒岐者,不下數千萬人,而為此言此態者,十居八九焉。以我所識尾臺士超則不然。士超北越人,本小杉氏,弱冠來江戶,學醫於尾臺淺岳,以師命嗣其家。時家道尚微,士超嘗辛茹苦,拮据經營,方啟處之不遑,而偷閒以讀書,未嘗張望侈觀,
以釣虛譽。今則鬱然成大家。餘力所及,有醫餘一書。是編蒐羅經子百家言涉醫理者,分為四篇,間附評語以闡其蘊,發新意於文字之外,裁古義於今日之用,不拘泥,不執滯,以意達志,如燧取火,如湯灌雪,使各書異條意志相發,經緯貫通。至其鉤章棘句,訓詁以釋之,
考據淹博,折衷的確,有學究專門不易及者焉。余與士超交也晚,不及知其少壯之時,嘗聞其同窗友之言矣。某曰:吾與士超學於龜田氏,鑽堅鉤深,議論出人意表,嚼秀咀華,落毫成章,醫而儒者也。某曰:士超精神滿腹,其讀書老而益強,學追年進,術隨學長,可謂學術合一矣。
吾觀於此書以信某某之言,因將鳴諸天下,而曰:運用之妙,自問出學有士超之學,然後士超之術可得而致焉。世之張望侈觀不學自欺者,其亦知所儆矣哉。
文久二年壬戌秋八月中浣江門鹽谷世弘撰
白話文:
現在所謂的醫生,我知道他們是怎麼樣的。他們裝飾自己的房屋和門牆,非常豪華,讓人一看就以為他們有著扁鶴、倉公般的醫術,因此得到像朱頓那樣的財富。外出時,乘坐裝飾華麗的轎子,後頭跟隨著許多僕從,東奔西馳,來往不斷,讓人以為他們的醫術受到認可,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當你問他們的專業知識時,他們會說醫學就是一種直覺,學習古籍和讀書只會限制他們的思維,真正妙處在於心靈的運作。這些古籍又有何用?他們以此自我欺騙,學生也因此感到方便。
這種現象已經成為常態,大家都習以為常,沒有覺得奇怪。在京城裡,自稱是黃帝、岐伯的醫學傳人的人,不下數千萬,其中十之八九都是這樣說話和行為。但我的朋友尾臺士超卻不是這樣。士超來自北越,本姓小杉。他二十歲時來到江戶,在尾臺淺嶽那裡學習醫術,並遵照老師的吩咐,繼承了他的家業。當時家境還很艱難,士超經歷過各種辛苦,拮據地經營著家業,即使生活如此忙碌,他還是抽空閱讀書籍,從不追求虛名。
如今,他已經成為了醫學界的大師。他利用閒暇時間寫了一本書,叫做《醫餘》。這本書收錄了許多經典、子書、百家言中涉及醫學原理的內容,分為四篇,並間或附上評語,以闡述其中的含義。他在文字之外提出了新穎的想法,在今天的應用中裁決古義,既不拘泥於舊說,也不固執於陳規,以自己的理解去達成目標,就像用火石取火,或者像熱湯融化冰雪一樣。他讓各書中的不同理論互相啟發,互相聯繫,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對於那些晦澀難懂的詞句,他用訓詁學來解釋,考據廣泛,判斷精確,即使是學究式的專門研究,也難以達到他的水平。
我和士超相識較晚,沒有見過他年輕時的樣子,但聽他的同學說過,他們在龜田氏那裡一起學習,深入研究,討論問題總是超出人們的預期。他們品味精華,下筆成章,是一個既有醫術又有學問的人。有人說士超精神飽滿,年齡越大,閱讀能力越強,學問隨著年齡增長而進步,醫術也隨之提高,可以說是學問和醫術的完美結合。
我讀了這本書,相信了他們的話。因此我想向全世界宣告,真正的妙處在於學習,只有像士超這樣有學問的人,才能達到士超的醫術境界。世上那些追求虛名、自我欺騙、不學無術的人,應該警醒了吧。
文久二年壬戌秋八月中浣,江門鹽谷世弘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