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賸》~ 跋
跋
1. 跋
醫賸三卷,附錄一卷。伯氏廉夫天明戊申所筆記,而未及脫稿,投之筐笥,不復厝意者,殆二十年。享和辛酉冬,免侍直以來,葖肥橘黃之暇,專從事於毫楮之間。平昔起手所注素靈二經,長沙之書,及其餘撰著,至是逐次完局,可繕寫者亡慮數十部,殆至等身緒餘。又取此書,加編劃而猶未滿意,謂其不論方術之大體而抉瑣末,不及理療之切要而搜迂僻,自以竹頭木屑視之,不欲示人。自余觀之,此書收錄,皆醫經所未載,方書所未具,本草所未採,前賢所未辨,世人所未察。每一事必核其始末,究其同異,參以證左,大則可以裨治術,細亦足以博學識,無一不可悅目而快意,則謂之醫苑之珍珠舩可也。顧其體例,在醫家之書,別自一調,惟與張季明俞子容之書,略相類似。宋陳無擇氏,嘗以方技之書,比四部,而四部之外,有說之一部,張俞二氏之書,是已,此亦以為說部之一,豈止若竹頭木屑,至覆庭裝舩始見其用也哉。與其所注素靈二經,長沙之書,及其餘諸編,均可以垂世,而行遠無疑矣。及門諸子,謀刻諸書,然卷帙浩瀚,非歲月之所能遽辨也。獨此書葉頁不甚多,故先付之梓云。文化己巳重陽後一日,六弟丹波元鼎謹識。
白話文:
《醫賸》共計三卷,附錄一卷,由伯氏廉夫在天明戊申年開始筆記,但尚未完成,便放置在一旁,不再過問,如此已近二十年。直到享和辛酉年的冬天,我卸下侍衛的職務之後,在閒暇之餘,專心投入於書寫工作。我過去開始注釋的《素靈》兩經、張仲景的著作,以及其他的撰寫,至此終於陸續完成,可以整理抄寫的資料不下數十部,堆積如山。接著,我又重新拿起這本書。
我再次編輯整理,但仍不甚滿意,因為書中過於關注細枝末節,忽視了醫療方法的整體性,搜羅了一些偏門的療法,而忽略了實用性。我將它視為無足輕重的東西,不願讓人看到。然而,從我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收集的內容,都是醫學典籍未曾記載,藥方書未曾提及,本草書未曾採納,前人未曾辯論,世人未曾察覺的知識。每一個條目都詳細考據其來龍去脈,探討其差異,並以證據支持,大的方面可以補充醫療技術,小的方面也能增加學識。
沒有任何一部分不能讓人開心和愉悅,因此,稱之為醫學界的珍珠船也不為過。然而,其編纂體例,在醫學書籍中獨樹一格,只有張季明和俞子容的書籍與之略有相似。宋代的陳無擇曾將醫術書籍與四部相比擬,而在四部之外,另有一部「說」的分類,張俞二人的書籍正是這一類。我認為這本書也可以歸為「說」部之一,絕不僅僅是無關緊要的東西,只有當用到時,才顯現出其價值。
這本書和我注釋的《素靈》兩經、張仲景的書籍,以及其他各種編纂,都可以流傳於世,毫無疑問地遠播。我的學生們計劃將這些書籍刻印,然而,由於卷帙浩繁,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唯獨這本書頁數不多,因此我決定先將它付印。在文化己巳年的重陽節後一天,我的六弟丹波元鼎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