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蔭拙者

《醫賸》~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三折肱

王棠知新錄云。三折肱知為良醫。謂屢折其臂。能參考其方之優劣也。後人謂三次曲肱而思。慎於下藥。此說非也。楚辭九章云。九折臂而成醫兮。吾今而知其信然。豈亦下藥而用。丸次思索乎。簡按據王氏此說。三。蘇暫切。去聲。三字九字。皆虛用。作實數也。屢折其臂。

白話文:

王棠在《知新錄》中說:「屢次折斷胳膊的人,才能成為好的醫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經常折斷胳膊,他就會從自己的經驗中瞭解不同治療方法的優劣。後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三次回彎胳膊,思考三次」,在用藥時要慎重。但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楚辭·九章》中說:「九次折斷胳膊才能成為醫生。我現在才知道這是真的。」難道是說醫生用藥時,都要考慮丸藥的次數嗎?

根據王棠的說法,這句話中的「三」和「九」都是虛數,並非實際的數字。真正的意思是「屢次折斷胳膊」。

即折傷之義。於下傳原文。為確當焉。陸儼山解孟子折枝云。枝胑。古通用。折枝。猶折腰也。折腰敬長。即孩提常事。於長者義親切。知後說折字。乃與折腰之折同。義似不穩當。參方之優劣。見孔叢子梁丘據遇虺毒章。孔子語。

白話文:

也就是折斷的意思。根據古代文獻,這裡的「折」和「折腰」的「折」字意思相同,指彎腰表示尊敬。孩童時常對長輩彎腰行禮,這是長幼有序的禮儀,也體現了對長者的尊重。後人解釋「折」字時,認為它與「折腰」的「折」字意思不同,這顯然是不妥的。關於「折」字的用法,可以參考《孔叢子》中的「梁丘據遇虺毒」篇,孔子在其中也有提及。

2. 以偏得名

醫說。載藏用匣中三斛火。陳承篋里一盤冰。(六帖。陳承。作劉寅。)浙江通志云。嚴觀仁和人。不拘古方。頗有膽略。用薑汁製附子。是以用獲奇效。人稱之曰嚴附子。倘湖樵書云。近有陳姓醫人。不問何疾。專用石膏。時人呼為陳石膏。又會稽縣誌云。張介賓號景岳。

白話文:

中醫理論中,人體內有三個斛(鬥)的火,儲存在胸腔和腹腔內。陳老先生的藥箱裡有一塊冰塊。(六帖,陳承。原作劉寅。)

據《浙江通志》記載,嚴觀是仁和人,不拘泥於傳統醫方,膽識過人。他用薑汁炮製附子,奇效卓著,被稱為「嚴附子」。

《倘湖樵書》中記載,最近有一位姓陳的醫生,不管什麼病,都只用石膏,時人稱他為「陳石膏」。

《會稽縣誌》中記載,張介賓,號景嶽。

年十三。隨父至京。學醫於金英。盡得其傳。暇即研窮書史。醫法東垣立齋。喜用熟地。人呼為張熟地。此皆以偏得名也。

白話文:

十三歲那年,我跟著父親到京城。向金英學習醫術,學到了他的所有傳承。空閒時間裡,我就研究典籍和歷史。我的醫學方法師承東垣李杲的養生之道,喜歡使用熟地。所以人們稱我為「張熟地」。這些稱呼都是因為我的偏好而得名的。

3. 王叔和

程郊倩後條辨。詆王叔和書其字。而鄭漁仲氏族略。王叔姬姓。周襄王之子。王叔虎之後也。然則王叔氏。和其名。亦不可知也。清儲大文存研樓集云。今王叔和墓。在峴山下。未知地誌有載此者否。

白話文:

程郊倩後來的文章中辯解說:王叔和只留下了他的名字,而鄭漁仲的《氏族略》中,王叔姓姬,是周襄王之子,也是王叔虎的後代。既然如此,王叔氏這個姓氏,我們就無從得知了。清朝儲大文在《存研樓集》中說:現在王叔和的墓在峴山下。不知道當地誌上是否記載了這個地點。

4. 王冰

李濂醫史。王冰一作王砯。乾隆四庫總目云。冰名見新唐書宰相表。稱為京兆府參軍。林億等引人物誌。謂冰為太僕令。未知孰是。然醫家皆稱王太僕。習讀億書也。其名。晁公武讀書志。作王砯。杜甫集。有贈重表侄王砯詩。亦復相合。然唐宋志皆作砯。而世傳宋槧本素問。

白話文:

《李濂醫史》一書中記載的「王冰」,也有人稱作「王砯」。《乾隆四庫全書總目》記載,「冰」這個名字見於《新唐書》的宰相表,官職為京兆府參軍。林億等引用《人物誌》的說法,稱「冰」為太僕令。不知道哪個說法更確切。不過,醫家們都稱他為「王太僕」,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比較熟悉林億的著作。至於他的名字,「晁公武《讀書志》」作「王砯」,杜甫的詩集中也有《贈重表侄王砯》一詩,與此說相符。但唐朝和宋朝的史志中都寫作「砯」,而流傳於世的宋槧本《素問》中也寫作「砯」。

亦作冰。或公武因杜詩而誤歟。予按晁公武讀書志。作王砯。沈作喆寓簡。戴侗六書故之類並同。而考杜詩。作王砅。砯披冰切。音砰。砅理罽切。厲同。即深則厲之厲。砯砅字遞別。作次注者疑非杜之重表侄。然寶應之時杜猶在。與王冰同時。況砅砯一點之差。則其果然否。

亦不可知也。

白話文:

有些人將「砅」也寫作「砯」,可能是晁公武因為杜甫的詩而誤寫。我查閱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裡面寫作「王砯」,沈約《寓簡》、戴侗《六書故》等資料也都相同。但是,考查杜甫的詩,寫作「王砅」。「砯」讀音同「砰」,「砅」讀音同「厲」,也就是「深沉」的「厲」。「砯」和「砅」兩個字意思不同。寫注釋的人懷疑不是杜甫的侄子寫的,但當時杜甫還在世,與王冰是同時代的人。況且「砅」和「砯」只差一點,是否真的有誤寫,還需要再考證。

5. 朱葛齊名

陸採都公譚纂云。元江浙行省有某平章者。將之任。道間忽染中風。四肢不舉。延吾鄉葛可久治之。可久登其舟。金華朱彥修先在。二公素相聞。而不相識。見之甚歡。乃共脈平音。彥修曰。疾已殆。不可藥矣。可久曰。吾固知其殆。然尚有一針法。彥修曰。君之針第可運其二肢。

白話文:

《陸採都公譚纂》中寫道:元代江浙行省有一位平章(官名),準備到任所赴任。途中突然得中風,四肢不能動彈。他請了我們同鄉葛可久給他治病。葛可久上船後,發現金華的朱彥修已經在船上了。兩位名醫素來仰慕對方,但從未謀面。見面後十分高興,便一起為病人號脈並互相討論病情。朱彥修說:「病已經很嚴重了,沒有辦法用藥了。」葛可久說:「我也知道病得很嚴重,但還有一種針灸的方法。」朱彥修說:「你的針灸只可以讓他兩肢稍微動一下。」

無益也。左右強可久針。針入。如彥修之言。彥修問平章家道里遠近。以指計之。謂左右曰。即回尚可抵家。稍遲無及矣。後平章還。果以及門而卒。又徐禎卿異林雲。朱彥修嘗治浙中一女子瘵。且愈。頰上兩丹點不滅。彥修技窮。謂主人曰。須吳中葛公耳。然其人雄邁不羈。

白話文:

沒有用處。左右的人都認為可以繼續針灸。針灸後,如彥修所說。彥修問平章家離這裡有多遠。平章用手指比劃著說,如果現在回去,還可以到家。如果再晚一點,就來不及了。後來平章回去,果然將要到家時就去世了。徐禎卿在《異林》中又說,朱彥修曾經治療浙中的女子得了癆病。女子逐漸康復,但是臉頰上的兩個紅點卻一直消不掉。彥修技藝不精,只好對主人說,必須請吳地的葛公纔行。但是,葛公個性豪放不羈。

非子所致也。吾遣書往彼必來。主人悅。具供帳舟楫以迎。使至。葛公方與眾博大叫。使者俟立中庭。葛公瞪目視之曰。爾何為者。使者奉牘跪上之。葛公省書。不謝客行。亦不返舍。遂登舟。比至。彥修語其故。出女子視之。可久曰。法當刺兩乳。主人難之。可久曰。請覆以衣。

白話文:

這不是孩子的錯。我派人送信去,他一定會來。主人很高興,準備了帳篷和船隻來迎接。使者到了,葛公正在和大家玩博戲,大聲喧嘫。使者站在中庭等待。葛公瞪著眼睛看著他說,你是誰?使者恭敬地呈上信件。葛公看完信,沒有向在場的人告辭,也沒有回家,就直接上了船。到了之後,彥修告訴他事情的原委,並讓女子出來見他。可久說,按照方法應該要刺她的兩個乳房。主人覺得這樣做太過分。可久說,請讓她在刺的時候穿上衣服。

援針刺之。應手而滅。主人贈遺甚豐。可久笑曰。吾為朱先生來。豈責爾報邪。悉置不受。按二書所載。葛朱之技自無軒輊焉。而明世說則曰。葛脈一人曰。子三年疽發背不救矣。朱教以曰飲梨汁。不致大害。後果無恙。葛知其故。嘆曰。竟出朱公下。何醫為。悉取平生所論著焚之。

曰。留之適以禍人。此與夷堅志所載楊吉老茅山道士之事相類。疑歸美於朱之溢談耳。

白話文:

將針刺入病患的穴位,針到病除。主人贈送的禮物非常豐厚,葛洪可以笑着說:「我是替朱先生來的,怎麼能要你的回報呢?」他把所有的禮物都拒絕了。根據兩本書記載,葛洪和朱肱的醫術不相上下。而民間傳說則說:葛洪曾經遇到一位病人,患了三年不治的疽瘡,葛洪斷定病人必死無疑。朱肱則教病人喝梨汁,病人沒有大礙,最後痊癒。葛洪知道事情的真相後,感嘆道:「我竟然不如朱公,何必再當醫生?」於是就把平生所著的醫書全部焚毀了。

6. 運氣

運氣之宗。昉於素問。見褚澄遺書。褚南齊人。然則運氣之混於素問。在於六朝以前乎。褚書蓋蕭淵所依託。得於古塚中雲者。乃欲托汲塚古書耳。隋蕭吉作五行大義。上自經傳。下至陰陽醫卜之書。凡言涉五行者。莫不網羅搜輯焉。特至五運六氣勝復加臨之義。則片言隻字。

白話文:

五行運氣理論的起源。開始於《素問》,見褚澄遺書。褚澄是南齊人。那麼,五行運氣理論融入《素問》是在六朝之前嗎?褚澄的書可能是蕭淵冒名寫的,並聲稱從古墓中取得。他其實是想假託汲塚古書的名義。隋朝的蕭吉寫作《五行大義》,從經書傳記到陰陽醫卜之書,凡是涉及五行內容的,他都網羅蒐集。但是,唯獨對於五行、六氣、勝復、加臨的理論,只有一點點零星記載。

無論及者。其起於隋以後。確乎可知矣。而其說湊合緯醫二書所立。正是一家。未知創於何人。豈所謂玄珠先生者乎。但至王冰。採而闌入素問篇內。其說始顯。然竟唐代猶未聞有言之者。後及宋劉溫舒沈括楊子建輩篤信之。精詣其理。各有所發明。而當時泗州楊吉老嘗謂黃魯直曰。

白話文:

無論及者(這套理論):它的起源在隋朝以後,這是確定無疑的。而它的說法是把緯書和醫書的理論拼湊而成的,二者是一家。不知道是誰最早創立的,難道是所謂的玄珠先生嗎?但是到了王冰的時候,才把它引進《素問》篇,它的說法才開始顯露出來。然而,在唐代還沒有人聽說過這個理論。後來到了宋代,劉溫舒、沈括、楊子建等人堅信這個理論,並深入研究它的原理,各有發明。而當時泗州的楊吉老曾經對黃魯直說:

五運六氣。視其歲而為藥石。雖仲景猶病之也。此言極是。伊川朱子亦嘗論其淺近焉。而傷寒論卷首所載運氣諸圖。未知出於何人之手。黃仲理云。南北二政。三陰司天在泉寸尺不應。交反脈圖。並圖解。運氣圖說。出劉溫舒運氣論奧。又六氣上下加臨補瀉病症圖。並汗差棺墓圖歌括。

白話文:

五運六氣指的是每年不同的氣候特徵,根據不同年份來選擇藥物和調理方法。即使是醫聖張仲景,也曾受困於此。這句話說得非常正確,宋代理學家伊川朱熹也曾談論過五運六氣過於簡略的問題。

《傷寒論》卷首記載的運氣諸圖,不知道是誰繪製的。黃仲理說,南北兩朝的「三陰司天」法,在如今的脈象診斷和治療中並不適用。

《交反脈圖》和《運氣圖說》等圖片和文字,出自劉溫舒的《運氣論奧》。還有《六氣上下加臨補瀉病症圖》和《汗差棺墓圖歌括》,這些都是對運氣理論的進一步闡釋和補充。

出浦云運氣精華。又五運六氣加臨轉移圖。並圖說。出劉河間原病式。後人採附仲景傷寒論中。夫溫舒浦云守真三家之說。豈敢附於仲景之篇。特後人好事者為之耳。繆仲淳論運氣云。予從敝邑見趙少宰家藏宋版傷寒論。皆北宋善版。始終詳檢。並未嘗載有此說。六經治法之中。

白話文:

出浦相關的文字,講述了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還有五運六氣的流轉變化圖表,以及圖解。這些內容最早出自劉河間的《原病式》。後來有人把這些內容附錄到了仲景的《傷寒論》中。但是,溫舒浦、雲守真、三家等醫家,都不會把他們的說法附在仲景的著作上。這是後人好冒名頂替所為。繆仲淳在《論運氣》中說,他從自己家鄉見到了趙少宰家收藏的北宋善本《傷寒論》,仔細查閱後,沒有發現這些說法。在《傷寒論》六經的治療法則中,也沒有涉及到這些內容。

亦並無一字及之。子乃諦信予見之不謬。而斷為非傷寒外感之說。按趙少宰蓋趙開美。與仲淳同海虞人。今所傳宋版傷寒論。乃繫於開美翻鏤。而無運氣諸圖。正與仲淳言符矣。予家藏元板成無忌註解本。亦不載此諸圖。知是出成氏以後之人也。

白話文:

沒有任何文字能比得上。你仔細相信我所見不誤。並且斷定這不是傷寒外感的說法。據說趙少宰就是趙開美。他和仲淳都是海虞人。現在所流傳的宋版傷寒論,是系於開美翻刻的。並且沒有運氣諸圖。正好和仲淳所說的一致。我家藏有元板成無忌註解本,上面也沒有這些圖。知道這是出自成氏之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