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沖元逸

《醫斷與斥醫斷》~ 醫斷 (2)

回本書目錄

醫斷 (2)

1. 運氣

五運六氣者。無驗於病也。考司天在泉。推大過不及。定寒熱溫涼。按主病。試應脈者。無有其驗。可謂迂矣。要是陰陽家之言。奚取於疾病醫乎。

白話文:

所謂的「五運六氣」理論,在診斷疾病上毫無用處。那些研究天文的醫生,會根據星象來推測氣候的變化,定出寒熱溫涼的時節,然後根據時節來推斷主病(也就是這個時節容易發生的疾病)。但是,如果你去驗證這些說法,會發現它們根本沒有根據。這種理論可以說是荒謬的。它只不過是陰陽家的說辭,與治病的醫學無關。

2.

世之好言理者。必物推事窮。至其所不通。鑿以誣之。蓋理本非可惡者也。惡其鑿焉耳。故雖口能說百病之理。而難其治者。為其鑿也。夫理無定準。疾有定證。豈可以無定準之理。臨有定證之疾哉。故吾黨論其已然者。不論未然者。又不論其所以然者。蓋事理相依不離者也。故事為而得之。理默而識之。

白話文:

世間那些喜歡講道理的人,非得把事情推論到極致。當他們的推論遇到不通達的地方時,就用歪理來強行解釋。其實道理本身並沒有什麼可討厭的,討厭的只是那種牽強附會。所以,有些人儘管口若懸河地能說出各種疾病的道理,卻很難治癒疾病。正是因為他們的道理太過牽強。道理沒有確定的標準,而疾病卻有確定的證狀。怎能用沒有確定標準的道理來治療有確定證狀的疾病呢?所以,我們醫家專注於討論已經發生的事情,不討論還沒有發生的。也不討論事情發生的原因。因為事情和道理是相依不離的。所以,我們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就能理解道理,並且在不經意間記住了它。

3. 醫意

醫意之說一出。而世之狡兒。以為口實。曰。醫之道。唯意以推之。何必讀書受業。而後為之邪。籲。妄哉陋哉。豈可與言道哉。蓋醫之為道。自有一定法。何鑿推妄行之為。其如是也。不由規矩。以擬方圓。不用繩墨。而置曲直。豈得不差乎。學者思諸。

白話文:

醫學的精髓一經提出,世上有不少狡猾之人便以此為藉口,說:「醫學之道,只憑意念推測,何必讀書學習、拜師學藝才能行醫呢?」唉,真是妄言!愚蠢!難道能跟他們談論醫道嗎?

醫術作為一門學問,自有其固定的法則,怎麼能用空洞的推測妄加施行呢?就像沒有規矩就畫不出方圓,沒有繩墨就無法分辨曲直,又怎麼能不犯錯呢?學習者們應該好好思考這些道理。

4. 痼疾

世醫以痼疾名持病。而難乎治矣。至如中風嗝噎脹滿痿躄等。難之益甚。是無它。方不得法也。蓋方法不愆焉。則無病不愈也。今從法處方。其所難者。得治不少矣。彼已不能治。則雖千百人中起一人。不亦善乎。此非入門同道。不易論焉。

白話文:

從前醫生把病症分為久治不癒和難以治療兩種。像是中風、打嗝、脹氣、全身癱軟等病症,更是難以治療。之所以難治,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治療方法不對。只要治療方法正確,沒有什麼病不能治癒的。現在從治療方法的角度來制定處方,對於那些難治的病症,治癒成功的例子也不少。過去那些無法治癒的病症,就算能從一千多人中救活一個,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這些問題不適合跟初學者或同道以外的人討論。

5. 素難

素靈二書。古人以為先秦之偽作。周南先生曰。六朝以降之書。然其中間有古語可法者。學者擇焉。難經傳以為越人書也。而其言理最勝。故害道亦多。考之扁鵲傳。亦唯偽作而已。

白話文:

《素靈》兩本書。古人認為是戰國之前的偽作。周南先生說:這是六朝以後的書。不過其中有很多古語值得效法。學者可以自行選擇學習。

《難經》傳說是越國人的著作。它的理論非常精妙。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害人的東西。考證《扁鵲傳》,那也只不過是偽作而已。

6. 本草

本草妄說甚多。不足以徵也。然至考藥功。豈可廢乎。宜擇其合於仲景法者用之。至如延齡長生。補元氣。美顏色。入水不溺。白日見星。殊不可信也。其非炎帝書也。不待辨而明矣。後世服食家說。攙入本經。不可不擇焉。

白話文:

中醫古籍中有很多關於藥物的誇大之詞,不能輕信。但是,研究藥物的功效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選擇符合張仲景醫法的藥物使用。至於什麼長生不老、補益元氣、美白養顏、不會溺水、白天能看見星星之類的說法,就太過荒謬,根本不可信。它們並非神農本草經中的內容,這是不言而喻的。後世的養生家們的說法被摻雜到本草經中,必須謹慎甄別。

7. 修治

後世修治之法甚煩。如煨炮炒。中黑微炒。酒浸酢浸。九蒸九曝等。與作飲作餅。為羹為胾之法何別乎。去酷烈之本味。偏性之毒氣。以為鈍弱可狎之物。何能除毒治病哉。蓋毒即能。能即毒。制以蓋毒則可也。殺毒則不可矣。

白話文:

後人治療藥材的方法非常複雜,例如:煨、炮、炒、中黑(炮製的一種方法)、微炒、浸泡於酒或醋中、九蒸九曬等。這些方法與用藥材來製作飲料、餅乾、湯品、肉餡的步驟又有什麼不同呢?去除藥材的辛辣本味和有毒的偏性,只留下緩和而無害的部分,這樣怎麼可能去除毒性治療疾病?毒性與療效密不可分,可以制約毒性的藥物可以採用,但想要殺死毒性卻是不行的。

8. 相畏相反

相畏相反之說。甚無謂也。古人制方。全不拘於此。如甘草芫花。未見其害也。其他亦可以知已。

白話文:

認為藥性相畏相剋的說法,非常沒有道理。古代的醫師開藥方,根本就不拘泥於這些。比如甘草和芫花一起使用,也沒有見過有人中毒。從這一點,也可以推知其他相剋之說都是沒有根據的。

9. 毒藥

藥者草木。偏性者也。偏性之氣皆有毒。以此毒除彼毒耳。周禮曰。聚毒藥以供醫事。又曰。以五毒攻之。左傳曰。美疢弗如惡石。古語曰。毒藥苦口利於病。內經曰。毒藥攻邪。古者以藥為毒。可以知已。後世自道家之說。混於疾醫。從藥為補氣養生之物。不知其為逐邪驅病之設也。

可謂失其本矣。甚則至有延齡長年。還少不死等之說。庸愚信之。煆煉服食。以誤其身者多矣。悲夫。

白話文:

藥物是從植物中提取的,具有偏性,這種偏性之氣都是有毒的。用這種毒性來去除另一種毒性而已。《周禮》中記載:收集有毒藥物以供醫療使用。又說:用五種毒藥來攻治疾病。《左傳》中說:美好的毒藥比不上惡毒的石頭。《古語》中說:有毒的藥物雖然味道苦,對疾病卻有益處。《內經》中說:有毒藥物可以治療疾病。古代把藥物視為毒藥,由此可知。後世的醫學中混雜了道家的思想,把藥物當作補氣養生的物品,而不知道它們是驅逐疾病的工具。

10. 藥能

諸家本草所說藥能。率多謬妄。故先生壹皆考信於仲景氏云。參觀其方。功用可推也。今舉本草所載。不合仲景者一二。如人參治心下痞硬。而彼以為補氣。石膏已渴。而彼以為解熱。附子逐水氣。而彼以為溫寒。其相齟齬者。大抵為爾。先生別撰藥徵以詳之。故不贅於此。

白話文:

過去各家撰寫的本草綱目所記載的藥物療效,多數有誤。因此,李時珍都根據東漢名醫張仲景的著作《傷寒雜病論》進行考證。查閱張仲景的藥方,就能推測出藥物的功效。現在列出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與張仲景論述不符的幾個例子。例如:人參治療心下痞硬,本草綱目卻認為它能補氣;石膏能解渴,本草綱目卻認為它能降溫;附子能驅逐水氣,本草綱目卻認為它能溫暖身體。這些說法相互矛盾,大多是這樣的問題。李時珍另撰《本草綱目拾遺》詳細考證這些問題,所以這裡不再贅述。

11. 藥產

藥產有某土宜處。某土不宜處。其土之所生。性之所稟。不可不詳也。

白話文:

藥材的產地有適合的地方和不適合的地方。對於產地所生長的藥材,它們的本性如何,必須詳細瞭解。

12. 人參

人參有數種。今觀清韓賈舶所載來者。皆非古也。蓋參本味苦。治心下痞硬之物也。仲景之書。及千金外臺方中所用。可見已。自服食家之說行。有補元氣益精力之言。於是浸甘草汁。甘其味。加修飾。美外形。以炫貴价也。人以為救死之良藥。醫以為保生之極品。承誤以傳。

白話文:

人參有好幾種。我現在看到從北韓和中國販賣進口的蔘,都不是古時候的人參。因為正統人參嚐起來應該是苦的,用來治療心臟以下的硬塊。從《傷寒雜病論》和《千金方》、《外臺祕要》等醫書中的記載可以看出來。自從養生保健之說流行後,開始有人宣稱人蔘可以補元氣、增強體力,於是就用水浸泡甘草汁來增加人蔘的甜味,還加工修飾外形,讓它看起來更漂亮,以此提高賣價。一般人把它當成救命良藥,醫生也認為它是養生聖品。錯誤的說法就這樣不斷流傳下來。

眩贗而失真矣。貧賤而死者。以為不用參之尤。富貴而斃者。以為參不及救之。唯遁辭於彼而已。且今用之。心下痞硬不治。和參能治之。是其由製造。可以知也。

白話文:

暈眩和浮腫已經失去真正的病因了。貧窮卑賤的人死了,他們認為是沒有用參的緣故;富貴尊榮的人死了,他們認為是參沒有及時救治。只推辭責任而沒有其他辦法。現在用人參,心下痞硬的疾病治不好了。加入人參就能治好,這是因為人參的製作方法可以知道的。

13. 古方

方者莫古於仲景。而仲景為傳方之人。非作方之人也。蓋身為長沙太守。博集群方。施之當時。以傳後世。而其書具存焉。故欲用古方者。先讀其書。方用可知。然後藥能可知也。未知方用。焉能知藥能乎。雖然。未知藥能。則方用亦不可知也。況方意不可解者甚多矣。蓋雖仲景。

白話文:

論醫方,沒有比張仲景更早的了。但是張仲景是傳授醫方的,不是創造醫方的。因為他曾經擔任長沙太守,博覽羣書,收集並整理了當時流行的醫方,傳承給後代。他的著作《傷寒論》依然保存完好。所以,想要使用古代醫方的人,首先要讀他的書。只有瞭解醫方用法,才能知道藥物的功效。不瞭解醫方用法,怎麼可能知道藥物的功效呢?但是,不瞭解藥物的功效,醫方用法也無法得知。何況醫方中有很多難以理解的內容。即使是張仲景,

亦或有不解者。雖則或有不解者。而昔人所傳。既用有驗者。又奚容疑焉。降至千金外臺書。方劑不古者居多。其可取者。不過數方而已。概多味者可疑矣。世有欲以數藥兼治數證者。自謂無不中也。亦唯暗投瞑行也已。學者思諸。

白話文:

可能有些人會對此感到困惑,但即使有些人感到困惑,由於古代流傳下來的治療方法是有療效的,所以我們不必懷疑。到了《千金方》和《外臺祕要》這兩本書,方劑大多不符合古代的標準。其中可以借鑒的,不過幾條方劑而已。藥味過多的方劑大多值得懷疑。世間有人想用幾種藥物同時治療好幾種疾病,自稱總是能成功。這不過是盲目投藥、亂作一通罷了。希望學者們思考一下這些話。

14. 名方

世俗所謂名方者。間有奇效。故醫傳之。非醫者亦傳之。不審其所出。而一時施用有驗者。相傳以為名方也。蓋載書籍者。未必佳。傳俗間者。未必不佳。宜博求普問。以輔其術矣。

白話文:

一般人所說的有名的藥方,偶爾會有奇效,所以醫生把它傳承下來,甚至不是醫生的人也會傳承。但並沒有仔細探究這些藥方的來源,只要在當時使用後有效,就會被流傳下來當成有名的藥方。實際上,記載在書上的藥方未必是好的,流傳在民間的藥方也未必不好。所以醫生應該廣泛尋求、多方詢問,用這些知識來輔助自己的醫術。

15. 仲景書

仲景書。有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玉函經。其論傷寒及雜病。甚詳悉焉。然如要略玉函。偽撰已。先生辨之。故不贅也。雖傷寒雜病論。獨出於仲景。然叔和撰次之。加以己說。方劑亦雜出。失本色者。往往有之。且世遐時移。謬誤錯亂。非復叔和之舊。不可不擇也。後之注家。

皆為牽強附會。不可從也。故先生之教。其理鑿者。其說迂者。一切不取之。所以求其本色也。學者宜審焉。

白話文:

《仲景書》中包括《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和《玉函經》。其中,《傷寒雜病論》對傷寒和雜病的論述十分詳盡。不過,像《金匱要略》和《玉函經》這樣的書,已經被證實是偽造的。張機(仲景)先生親自辨別過,因此這裡不再贅述。儘管《傷寒雜病論》是張機獨自完成,但也是經過華佗的侄子華叔和整理的,他加入了自己的見解,一些藥方也出自他人,這使得《傷寒雜病論》失去了原有的樣貌,這種情況時有發生。而且,時過境遷,書中的錯誤和錯亂已經不是華叔和當年的版本。因此,必須對它進行選擇性的閱讀。後來的註解家也應該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