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沖元逸

《醫斷與斥醫斷》~ 斥醫斷 (12)

回本書目錄

斥醫斷 (12)

1. 緒言

恐非疾醫之良算也。如能知邪正利害之際。可攻而攻之。可撫而撫之。庶幾不誤乎興喪安危之數矣。

夫正權衡而後輕重可較也。審平常而後虛實可論也。(至)又如調氣虛腎虛脾胃虛之類。亦率准之。皆不因疾命名。愆之所創焉。

以尩羸言虛實者。猶以皮相分賢愚。凡庸之見已。今以羸弱立虛實論。設羸弱實以證虛實。醫主天稟謂之虛。彼主失常謂之實。不知指物。不能正名。皆非也。又欲實其說。而引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內經言其氣必實。則可也。欲證實而反引虛。實不知而諤然。醫不知而默然。

彼亦不知而妄言。豈可不笑哉。以氣虛。腎虛。脾胃虛。為愆之所創焉。以余觀之。猶作環舞者。宮室皆轉。瞰迴流者。頭目自拖。非宮室之幻惑也。人自惑之。非迴流之改變。而人自變之。彼以攻一言。斷醫之道。主見證而希速效。終乃畔理傷道。猶硜硜然欲果於行。危矣哉。

聖人言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信也哉此言。學者可不慎焉矣夫。

白話文:

緒言

這恐怕不是好的醫療策略。如果能夠了解邪氣和正氣、有利和有害的界限,該進攻就進攻,該調養就調養,這樣就能避免在生死安危上出錯了。

正確地衡量,才能比較輕重;審察平常狀態,才能判斷虛實。(甚至)像調治氣虛、腎虛、脾胃虛等等,也都是依此原則。這些都不是因為疾病而命名的,是後人憑空創造出來的。

僅憑瘦弱來論述虛實,就像只看外表就判斷賢愚一樣,是膚淺的見解。現在以羸弱來建立虛實的理論,假設羸弱就用來證明虛實,有的醫生認為是先天不足叫做虛,有的認為是功能失常叫做實,這些都無法準確地指明事物,不能正確地命名,都是錯誤的。還想證實自己的說法,就引用《內經》中「邪氣聚集的地方,其氣必然虛弱」的說法。如果《內經》說「其氣必然充實」,那還可以。想證明充實,反而引用虛弱的說法,真是不知道而大言不慚。醫生不知道而默不作聲,

對方也不知道而胡說八道,豈能不讓人發笑呢?把氣虛、腎虛、脾胃虛說成是後人憑空創造出來的,依我看,這就像跳舞的人,宮殿都旋轉起來了,看水流的人,頭都暈了,這不是宮殿在迷惑人,而是人自己迷惑自己;不是水流在改變,而是人自己改變了。他們只用「進攻」一個詞,就斷定了醫道的全部,執著於自己的見解,追求速效,最終違背道理,損害醫道,就像頑固地想馬上見效一樣,太危險了!

聖人說:「不要求速成,不要只看到小利。求速則達不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句話真是太正確了!學習者們不可不謹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