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吉益為則撰,岩恭敬輯錄

《建殊錄》~ 凡例

回本書目錄

凡例

1. 凡例

往者恭,寓先生之塾。竊睹其治驗卓絕,心欲錄其方證,輯成一書,以備後進之龜鑑矣。而先生則以務在濟世,不屑瑣瑣錄其跡。凡其既往之事,皆已芒眛,無所準據。加之恭謁先生已晚,得執杖履僅六年,且其中間,又數歸省,疏闕之日居多。無奈其所茫眛與不可得而知者。

故今第從恭耳目所及,抄成此一冊子。然此僅僅者,固屬豹文之一斑,尚且怏然不慊吾志,願待他日,旁叩審問,補其缺云。

先生之術專述長沙,不自立方。雖一藥增減,必據仲景,而其有實驗者,宋元諸家固無論,雖俗間所傳,不必擯棄,務在於取實效,何必拘名之為乎。故雖為仲景之方,或徵之治驗,而未見其效者,亦皆斥之,不妄收錄。凡若此類,先生別有論述,今不具贅。

凡閱此篇,如或擬取法者,必先審方主治,別藥真膺,然後可以施其治。一不精較,或恐誤人。師塾亦有藥徵方極之諸書,未閱此類者,請且勿妄談。先生諸治,唯從見證,不取因脈,乃此篇止錄證候者,以此故也。學者幸勿為疏漏。

居處姓名,雖不雅必記之,而如狂癲癩風,人所隱忌,故至此二病,率皆除之。其他一二准之者,又以有所避。凡每條亡姓名者,皆效此。

先生嘗謂經穴病名,多是後人妄撰也。此真發千古之夢夢,可謂確言矣。而此篇或猶用之者,蓋欲人易曉,姑仍其舊耳,非敢矛盾也。幸勿譏乖戾。此篇諸治,率每診一病,並用三方,蓋其先後進退,各有定法。今茲詳錄備左券。凡欲取法者,或閱本文,遇不知其用度,須按此例知其準的。

曰某湯者,曰某丸若散者,臨臥必服一錢,曰時攻之者,十日若二十日必一用之。而其欲用之時,須必止他劑,獨別用之。次日即復故。

諸湯劑量,輕重雖不同,大抵以三錢為一貼。有時至十錢二十錢之重者,別於方名下注之。

此篇方名,有長沙及諸家方書所未載者,此皆系師家舊傳之禁方也。然有懇請者,則不必靳秘矣。故唯錄其目,至其藥劑,不復開列。

附錄一卷,長門儒官鶴臺先生者,行余用志於濟世之術,錄其無治驗者,正諸我先生。先生乃因其證候,考其主方,論之當否。所往復者,總若干篇。雖未涉其實,誠能悉長沙之秘奧,無復遺撼矣。學者或熟之,未必無少補也。因附錄於後云。

白話文:

凡例

過去我恭敬地侍奉先生於學塾,私下見證先生的醫術精湛絕倫,心中渴望記錄先生的處方和驗證,編纂成書,作為後學者的借鑑。但先生以濟世救人為己任,不屑於瑣碎地記錄自己的行跡,以往的事情大多已模糊不清,缺乏依據。加上我拜謁先生較晚,僅侍奉六年,其間又多次返鄉省親,缺漏的日子很多,無奈許多事情都模糊不清或無法得知。

所以現在只從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部分,抄錄成這本書。然而,這僅僅是九牛一毛,仍然讓我很不滿意,希望將來能進一步詢問探討,補足不足之處。

先生的醫術專精於長沙派,不自行創造方劑,即使是一味藥的增減,也必定根據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但凡有驗證效果的,宋元以後諸家的醫書固然不必多說,即使是民間流傳的,也不必完全摒棄,務求取得實際療效,何必拘泥於方劑的名稱呢?所以,即使是仲景的方劑,如果經過驗證卻沒有效果的,也都摒棄不用,不妄加收錄。這類情況,先生另有論述,在此就不贅述了。

凡是閱讀此篇的人,如果想要效仿,必須先仔細審查方劑的主治、藥物的真偽,然後才能施治,稍有不精確,就可能誤人子弟。學塾裡也有許多關於藥物和方劑的書籍,沒有閱讀過這些書籍的人,請先不要妄加議論。先生的治病方法,只根據觀察到的病症,不憑藉脈象診斷,所以這本書只記錄病症,也是這個原因。學者們幸勿疏忽。

患者的住址姓名,雖然不雅,但也必須記錄,但像狂癲、癩疾、風疾等,人們都比較忌諱,所以這兩種病的記錄,大多都省略了。其他類似的,也做了相應的處理。每條記錄中沒有姓名者,都是基於此原因。

先生曾說,經絡穴位和病名,大多是後人妄加撰寫的,這真是揭穿了千古以來的迷信,可以說是確切的言論了。但此篇中可能仍然沿用這些名稱,只是為了讓人更容易理解,姑且沿用舊說而已,並不是故意矛盾。希望不要以此指責我違背古法。此篇所載的處方,大多是每診斷一種病,同時使用三種方劑,因為它們的前後順序和增減,都有固定的方法,現在詳細記錄在這裡,作為憑證。凡是想效仿的人,如果閱讀本文,遇到不明白用量的時候,必須根據這個例子來確定準確的用量。

寫作「某湯」、「某丸或散」的,臨睡前必須服用一錢。寫作「時攻」的,十天或二十天必須服用一次,而且想服用時,必須停止其他藥物,單獨服用,第二天再恢復原來的藥物。

各種湯劑的用量,輕重雖不同,大多以三錢為一劑,有時重達十錢或二十錢,會在方劑名稱下註明。

此篇的方劑名稱,有些是長沙派及其他各家方書中沒有記載的,這些都是師門舊傳的秘方。但是,如果有人懇切請求,就不必吝嗇秘而不傳了。所以只記載其名稱,藥物成分就不再列出了。

附錄一卷,是長門儒官鶴臺先生的記錄,他將自己的行醫記錄,一些沒有療效的案例記錄下來,呈給先生。先生則根據其病症,考證其主要處方,論述其是否恰當,往返討論,總共幾篇。雖然沒有實際驗證,但確實能了解長沙派醫術的精髓,沒有遺漏。學者們如果熟讀此書,或許能有所裨益。所以附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