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殊錄》~ 序
序
1. 序
夫醫之為職也。固人生之所恃。則其於朮。豈不大乎。然上古邈遠。其事靡聞。周官列其職。其人無傳矣。戰國之時。有越人者。而後世傳其籍。亦皆妖妄。非其真也。及東漢之時。有張仲景者。身為長沙太守。憂道之長廢。博術古訓。選述方法。自著論。降及後葉。無能傳其道者矣。
白話文:
醫生的職責,自古以來就是人類賴以為生的重要行業。醫學的重要性,的確很大。然而上古時代久遠,醫學發展的事跡已經不可考究。到了周朝,才將醫官列入官職,但相關人物的資料已經失傳了。戰國時代,有位來自越國的醫者,後世流傳他的醫書,但內容多半虛妄不實,並非真品。直到東漢時期,纔出現張仲景這樣的人物。他曾擔任長沙太守,憂心醫學逐漸衰落,廣泛研讀古代經典,整理出一些方法,並著成醫書。不過到了後世,卻沒有人能夠真正傳承他的學術思想。
君子行而言焉。惡利口之覆邦家者。仲景之歿也。醫異其學。滔滔乎天下唯理是鑿。硜硜乎唯論之爭。後之讀其書者。亦朦然也。愈探愈遠。書曰。靜言庸違。信有是也。岩生恭在余左右也。疾人匄治者。於是居多。恭執管以記之。堆而成卷。曰建殊錄。蓋謂其效之殊於論理之人也。
白話文:
君子做事應謹言慎行,不要輕信那些花言巧語、誤國殃民的人。張仲景去世後,醫學界出現了不同的學派。醫學界爭論不休,只講求道理,不注重實踐。後人讀張仲景的書,也感到迷惑不解。越探索越偏離實際。古書上說:「安靜地討論,才能發現問題。」這話很有道理。我的學生巖生恭一直跟隨在我身邊。他蒐集了很多他人治病的奇效案例。恭仔細記錄下這些案例,編撰成書,取名為《建殊錄》。這本書的意思是,這些案例的治療效果與那些只注重理論的人不同。
友人岩生。受刀圭之術于吉益翁。其肆業之餘。銳意操觚。又就余而正焉。可謂篤志也已。一日手冊子請余序曰。此編雖小也。錄我先生所治。其疾若固若奇。皆世醫所不能下手也。其佗謂病在膏肓者而起之。不可勝數也。乃別錄之。不在此數。王充曰微病恆醫皆巧。篤劇扁鵲乃良。
白話文:
我的朋友叫巖生,曾受過吉益翁的針灸治療。在行醫之餘,他專心致力於撰寫醫書,還向我請教並求我指正。可稱得上是志向篤定啊。一天他拿了一本小冊子請我寫序,他說:「這本小冊子雖然不大,但記錄了我老師所治療的疾病。這些疾病有些常見有些罕見,都是當時的醫生無法著手的。除此之外,他還救治了許多被認為病入膏肓的患者,其數量不可勝數。這些病例我另外記錄在案,不在這本書中。」王充說:「小病常醫皆能醫治,大病重病就只有像扁鵲這樣的高明醫生才能治癒。
於是唐有王孫。元有李朱。紛然迭起。各自論駁。惑陰陽之理。溺五行之說。則末義徒務。而至吾道遂熄矣。嗚呼。孰能力撥帡幪。復之其初者乎。我東方之盛也。文運郁興。鴻澤沛溢。四海欣欣。藜首興仁。於是有我東洞先生者出焉。憂凡民之固廢。原長沙之遺躅。潛心焦思。
白話文:
於是唐朝有王孫思邈,元朝有李朱。他們紛紛興起,各自提出不同的論點,爭論不休。致使人們對陰陽之理感到迷惑,沉迷於五行之說。這樣,注重實際應用的本義就變得徒勞,以至於我們的中醫之道逐漸衰落。唉,誰能撥開重重迷霧,讓中醫之道恢復到最初的狀態呢?我們東方的文運興盛蓬勃,鴻恩浩蕩,四海之內一片欣欣向榮。而東洞先生在這時應運而生。他憂慮百姓的健康狀況日益低迷,緬懷長沙郡先賢的遺風,潛心思考,廢寢忘食。
余頃者將梓類聚方方極也。恭請刻其書。余善推功之實。審事之情。以結狡兒之舌。以刮朦士之目。使與吾同志者憤然起也。遂許就工云。
白話文:
我最近將《梓類聚方》整理完成,並且很榮幸能夠請求刻印這本書。我的善意是為了表彰善功,審視事情的真實情況。通過這本書來糾正奸詐之人的言論,讓糊塗的人明白道理。希望那些與我志同道合的人能夠受到鼓勵,勇敢地站出來。最終,我同意了印刷這本書。
若我先生者。可不謂良也乎。先生常謂。曰何病不可愈。其不愈也。亦惟醫之所為之。然而不能生死人。起自當生者耳。所謂死病無良醫者。非不可愈焉。命之盡也。死生天也。非人也。命之未盡也。何病不可愈矣。果信乎。先生華於枯肉於骨。亦惟古方之用。其所用也運用應變。
白話文:
如果像我這樣的老師,難道不能說是一位良醫嗎?老師常說:「有什麼病是不能治癒的呢?不治癒的原因,也只有醫生的治療方法不對。不過,醫生不能起死回生,只能讓本來應該活下來的人活下來。」所謂「遇到不治之症,再好的醫生也無能為力」,並非是疾病無法治癒,而是因為病人的壽命已盡。生死由天註定,不是人所能控制的。如果病人的壽命未盡,那麼無論是什麼疾病,都有治癒的可能。如果真的相信這一點,老師即使是把枯肉變成骨頭,也只不過是依循古方的運用,重點在於靈活變通。
覆研推究者。三十年於茲矣。蓋其在初年也。人尚抱疑。鮮能信者。而及今論益篤也。凡四方之士。皆莫不造其門者。於是古道大辟。榛蔽盡除矣。則上古之不詳。周官之無傳。越人之籍之亂其真。斯皆可以推知。而無後疑矣。嗟呼。先生之業。不亦偉哉。不佞恭曩者寓先生之塾。
白話文:
經過三十年的深入研究。在最初的幾年,人們還抱有懷疑,很少有人相信。但時至今日,理論越來越完善。來自四面八方的學者沒有不登門拜訪的。於是古代的正道得以重現,荊棘雜草全部清除。因此,上古時代的不明之處、周禮的失傳、越國古籍的混亂,都可以推知,不再有後顧之憂。唉,先生的事業,豈不是偉大嗎?我這個無能之輩,曾恭敬地拜訪過先生的學校。
卓然自為一家。所謂藥不必出扁鵲之方。合之者善。可以為法者乎。非妄言古方之倫也。蓋不能用古方也。唐而後邪。即有用之。亦晨星耳。不然則畫蛇添足也。金張元素曰。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其說浸洽後世醫流之肺腑。至乃不懼病懼藥。使輕病而漸療勿論。
寶曆癸未孟春東洞主人撰
白話文:
他獨樹一幟,認為藥方不一定源自扁鵲的方劑,只要善於整合,就能成為有效的療法。這並不是隨意否定古方,而是因為古方不能直接應用於當今。唐朝以後,疾病性質發生了變化,即使使用古方,也只能偶爾有效。否則,就會像畫蛇添足一樣多此一舉。金代張元素說,時運變化,古今相異,古方已不適應現在的疾病了。這個說法深入後世醫家的思想,甚至讓他們害怕藥物,而不害怕疾病。以至於小病也不加治療,認為無傷大雅。
蓋有年矣。有來請治者。則先生必命我輩志其證侯。於是恭竊錄其治驗之最著明者。輯為一卷。間者上梓欲傳之同志。蓋余聞之。巧其言虛其行者。其論雖美。未足與權矣。昔趙括學兵法云兵事。以為天下莫能當。而及其自率兵與秦戰也。一旦亡數十萬之眾。身以傾覆。以此觀之。
白話文:
已經過了很多年了。有來請我治療的人,老師一定會命令我們記下他的證狀。於是我們恭敬地抄寫了治療效果最顯著的病例,編寫成一卷。最近想把它刻在木板上印刷出來,傳給同道。我聽說,言論巧妙而行為虛偽的人,即使他的論述再精彩,也不能用來作為權衡的依據。從前趙括學習兵法,自以為天下無敵。等他親自率兵與秦軍作戰時,卻一下子損失了幾十萬大軍,自己也陷入了覆滅的境地。由此可見,
已所不能愈。輒命為廢痼。滔滔皆是也。此乃先生所為發憤有慨也。噫。後之醫。胡不思也。今之天地。古之天地。陰寒陽溫。日居月諸。東方自出。人字育其中。奚古與今異之有。而古今異之論。猶言卵有毛。蛇長於龜。公孫白馬之說乎。不然則據佛氏之說乎。勃窣理窟。
白話文:
如果病症無法治癒,就隨便稱之為頑固的舊疾,舉世皆是如此。這是先生之所以激憤於此的原因。唉呀!後世的醫者,為什麼不思考一下。如今的天地,與古代的天地,陰寒、陽溫,日月運行,東方升起西落,人就生活在其中。古今之間有什麼不同嗎?可是古今不同的說法,就像說雞蛋有毛、蛇比烏龜長、公孫白馬的傳說一樣荒謬。如果不是這樣,就是根據佛家的說法吧,那真是玄之又玄,令人難以理解。
醫徒誦方籍。守脈候。空論以誇其伎。非要之治驗。徵之實效。則安足定其優劣。亦徒不免為趙括耳。是乃先生之所持論。而恭之所以有此舉也。
白話文:
醫學徒弟只是死記硬背藥方書本,觀察脈象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會空口說大話吹噓自己的醫術,缺乏實際的治療經驗,沒有真憑實據證明效果,怎麼能確定他們的優劣呢?他們不過是紙上談兵的趙括而已。這就是老師的觀點,也是我這麼做的原因。
論愈鑿術愈拙。不徒飾言亂實。乃為害不鮮矣。故此舉也。錄經實得驗。以為同好之弦韋已。余聞其言讀其書。欣然而謂曰。善哉是舉也。余自交東洞翁。後先耳目其術奏效也。以語人。則不信者。謂阿其所好。或為侜張其事溢美其言。不然則愕然吐舌以為不近人情也。此編出則疑余言者。
白話文:
過度鑽研術法反而會陷入困境。不僅是空談而無法解決實際問題,還會帶來許多危害。因此,編撰這本書,記錄經方驗證有效的內容,作為同好者的參考。我聽過他們的談論,讀過他們的著作,高興地說:「這個舉動很好!」我曾經向東洞翁學習,親眼見證他的術法奏效。我告訴別人,但有些人不信,認為我偏袒他,或者是我誇大其辭、美化他的說法。否則,他們就會驚訝地吐舌頭,認為這是不合乎情理的。這本書出版後,那些懷疑我話的人就會消除疑慮了。
瞭然如觀火。知非無稽之言矣。其猶為世醫投良藥矣乎。除泄其固習之舊毒乎。其唯於今乎。天下後世蓋聞風焉興者。亦或有之。亦惟東洞翁之賜。而岩生受而施之者乎。非邪。為岩生請其序。書其所論。以贈之云爾。
寶曆癸未之秋播磨岩恭敬甫撰
寶曆癸未之春美濃武欽繇撰
白話文:
如同觀看火焰一樣清楚明白。就知道這並非空穴來風的說法了。難道是那些世俗醫者在投放好的藥材嗎?能除去那些固守舊習的頑固毒素嗎?只有在當今這個時代才能做到。天下後世中聽聞而奮起的人,或許也會有。這也是隻有東洞翁的功德,而巖生承接並實施它罷了。不是嗎?為巖生請求他的序文,把他的議論寫下來,以贈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