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吉益為則撰,岩恭敬輯錄

《建殊錄》~ 正文 (1)

回本書目錄

正文 (1)

1. 正文

山城澱藩士人出下平左衛門者謁先生曰。有男生而五歲。瘂而癇。癇日一發。或再發。虛尫羸憊。旦夕待斃。且其悶苦之狀。日甚一日矣。父母之情。不忍坐視。願賴先生之術。幸一見起。雖死不悔。先生因為診之。心下痞。按之濡。乃作大黃黃連湯飲之。百日所。痞去而癇弗復發。

然而胸肋妨張。脅下支滿。瘂尚如故。又作小柴胡湯及三黃丸與之。時以大陷胸丸攻之。可半歲。一日乳母擁兒倚門。適有牽馬而過者。兒忽呼曰。牟麻。父母喜甚。乃襁負俱來。告之先生。先生試拈糖果。以挑其呼。兒忽復呼曰。牟麻。(本邦甘美之味。總謂之牟麻。馬亦謂牟麻。

國語相通。)父母以為過願。踴躍不自勝。因服前方數月。言語卒如常兒。

越中二口誓光寺主僧某者。請診治曰。貧道眼目非有外瘴礙明。然但望物不能久視。或強之。則無方圓大小。須臾漸殺。最後如錐芒輒射。目中則痛不可忍。如此者凡三年。先生為診之。上氣煩熱。體肉瞤動。為桂苓朮甘湯及芎黃散服之。數十日。其視稍真。無復錐芒。於是僧歸期已迫。

復謁曰。越去京師也殆千里。且道路難嶮。度難再上。病尚有不盡。願得授方法以歸也。因復診之。前證皆除。但覺胸脅苦滿。乃書小柴胡湯之方以與之。僧歸後信服之。雖有他證。不復他藥。一日俄大惡寒。四肢戰慄。心中煩悶。不能氣息。弟子驚愕。謀延醫治。病者掩心徐言曰。

寧死無他藥矣。更復為小柴胡湯。連服數劑。少焉蒸振煩熱。汗溢腹背。至是舊疴百患。一旦頓除。四體清快。大異於往常。僧乃為之作書。走一介。謝先生云。

云州醫生祝求馬年可二十。一日忽苦跟痛。如錐刺。如刀刮。不可觸近。眾醫莫能處方者。有一瘍醫。以為當有膿。刀劈之。亦無效矣。於是迎先生診之。腹皮攣急。按之不弛。為芍藥甘草湯飲之。一服痛即已。

京師御幸街賈人菱屋五郎兵衛妻年可三十。分身之後。通身洪腫。腫已則腰腳委。不能起居。而陰中有二骨突出。左右相支。百治不收。遂不去蓐者凡七歲矣。聞先生之名求診治。心下痞硬。臍傍有塊。大如覆杯。其脊骨戾曲。右排腰眼上者寸許。為硝石大圓飲之。十餘日。陰中大小臭穢。三日所。痞去塊解。於是脊骨復故。突出之骨。忽亦沒失。則能起居。

浪華士人某者。患腹痛可三年。性素嗜茄子。嘗大食之。其痛益甚。殆不自勝。爾後每日必然。以故不復者。謁生生求診治。時適夏天。乃煮熟茄子數枚。強飽食之。已而心腹果大鳴動。痛倍於前日。極吐下而後已。如此者凡三次。能食茄子。而不復痛。

膳所侯臣服久左衛門女。初患頭瘡。瘳後兩目生翳。卒以失明。召先生。求診治。先生診之。上逆心煩。有時小便不快利。為桂苓朮甘湯。及芎黃散。雜進。時以紫丸攻之。障翳稍退。左目復明。於是。其族或以為古方家多用峻藥。雖障翳退。恐至有不諱也。久左衛門亦然其言。

白話文:

[正文]

山城國澱藩有一位名叫下平左衛門的士人來拜訪先生,說他有一個五歲的兒子,既是啞巴又有癲癇。癲癇一天發作一次,有時發作兩次,身體非常虛弱,奄奄一息,看起來隨時可能死去。而且他悶悶不樂、痛苦的樣子一天比一天嚴重,父母實在不忍心坐視不管,希望依靠先生的醫術能讓他好起來,即使醫治無效也死而無憾。先生為他診斷後,發現他心下痞塞,按下去軟軟的,於是開了大黃黃連湯給他服用。大約一百天後,痞塞消失了,癲癇也沒再發作。

然而,他的胸肋卻像被東西撐開一樣,脅下脹滿,啞巴的情況依然沒有改變。先生又開了小柴胡湯和三黃丸給他服用,並時不時用大陷胸丸來攻逐病邪。過了約半年,有一天,保姆抱著孩子倚靠在門邊,剛好有個人牽著馬經過,孩子突然叫了一聲「牟麻」。父母非常高興,連忙抱著孩子來告訴先生。先生試著拿糖果來引誘他,孩子又叫了一聲「牟麻」(本地把甜美的東西統稱為「牟麻」,馬也叫「牟麻」,方言相通)。父母認為願望實現了,高興得手舞足蹈。之後孩子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數月,說話就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

越中國誓光寺的主持某位僧人,前來請先生為他診治,說他的眼睛沒有外傷或被瘴氣影響,只是看東西無法持久,如果勉強去看,就會覺得物體忽大忽小、忽圓忽方,過一會兒就逐漸縮小,最後像針尖一樣刺向眼睛,眼睛痛得無法忍受。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三年了。先生為他診脈後,發現他氣往上衝,身體發熱,肌肉跳動,於是開了桂苓朮甘湯和芎黃散給他服用。幾十天後,他看東西逐漸清楚,沒有了針刺的感覺。僧人因為回程時間將近,又來拜訪先生,說自己要從越國返回京城,路途遙遠且艱險,恐怕難以再次前來就診,但病還沒有完全好,希望先生能給他一個藥方,讓他帶回去自己調理。先生再次為他診脈,發現之前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只是感覺胸脅脹滿,於是寫了小柴胡湯的方子給他。僧人回去後深信不疑,即使出現其他病症,也不再服用其他藥物。有一天,他突然感到非常怕冷,四肢顫抖,心中煩悶,呼吸困難,弟子們都驚慌失措,想請醫生來治療。病人捂著胸口慢慢地說:「我寧願死也不吃其他藥了。」於是又服用小柴胡湯,連服幾劑後,身體開始發熱出汗,汗水浸濕了背部。到此,他之前的舊病都一掃而空,身體非常清爽,與之前大不相同。僧人因此寫信,派人去感謝先生。

雲州的一位醫生祝求馬,年約二十歲。有一天,他突然覺得腳跟疼痛,像被錐子刺一樣,又像被刀刮一樣,不能碰觸,眾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有一個外科醫生認為腳跟可能化膿了,用刀切開,也沒有效果。於是請先生來診治。先生發現他的腹部皮膚繃緊,按下去也不會鬆弛,就開了芍藥甘草湯給他服用,服藥一劑,疼痛就立刻消失了。

京城御幸街的商人菱屋五郎兵衛的妻子,年約三十歲。生完孩子後,全身都浮腫,浮腫消退後,腰腳無力,不能起身。而且陰部有兩塊骨頭突出,左右相互支撐。經過多方治療都沒有效果,因此臥床不起,已經七年了。聽說了先生的名聲,就來求診。先生診脈後,發現她心下痞塞發硬,肚臍旁邊有一個像倒扣的杯子那麼大的硬塊,脊椎骨也彎曲了,右邊的脊椎骨突出腰部上方一寸左右。先生開了硝石大圓給她服用。十幾天後,陰道排出很多大小便和惡臭的分泌物。大約三天後,痞塞消失了,硬塊也解除了,脊椎骨恢復了正常,突出的骨頭也突然消失了,她也能夠下床行走了。

浪華的一位士人,腹痛了三年。他平時喜歡吃茄子,曾經一次吃了很多,導致疼痛加劇,幾乎無法忍受。從那以後,每天都會腹痛,所以不敢再吃茄子。他來拜訪先生求診。當時正值夏天,先生就煮了幾枚茄子,強迫他吃飽。吃完後,他心腹果然劇烈鳴叫,疼痛比之前更厲害,最後通過嘔吐和腹瀉才止住。這樣做了三次後,他就可以吃茄子,而且不會再腹痛了。

膳所侯的家臣服久左衛門的女兒,最初患有頭瘡,痊癒後兩眼長翳,最終失明。於是請先生來診治。先生診脈後,發現她氣往上衝,心中煩躁,有時小便不順暢。就開了桂苓朮甘湯和芎黃散,混合服用,並時不時用紫丸來攻逐病邪。眼翳稍微消退,左眼恢復了視力。因此,她的族人有人認為,古代的醫家經常使用猛藥,雖然眼翳消退了,但恐怕會產生不良後果。久左衛門也認同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