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庵說醫》~ 郭序
郭序
1. 郭序
善化周君筠伯弟,錄先德云隱中書《靖庵說醫》、《醫學實驗》二書,余既從受讀,詳其大要,蓋□[音研,摩也。〕精《靈素》以肢體之全,通變張機《傷寒》以盡用之大,而□[音淫,深也。
〕戒墨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先是中書大父少呂贈公以醫術名世,顧未有書,輒時從所得諸傳聞,窺探施治之奧,齊□之宜,默識心通,隱如及親承教,先世絕業遂復大光,為人疏方,每多懸解,見者始或吒怪,異古師說,既乃大服無間言,昔墨翟、莊周,博極群書,及各引臾(同搜)古誼成一家言,並糟粕陳言,規□學人廢讀,是拘牽文句之中,無能通意文句之外,其流之弊將不可勝嘆,況於消息陰陽之微,剖析形氣之變,衡量藥味之滋,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尤難為泥執乎,中書反復發正,戒無輕言治醫,特自揭所心得,開示途徑之從入,壹原本五學,無待它求,能精五學,推而致之,醫有餘師焉。五學未明,貿然覬醫,專精終必不能為十全也。
雖不為醫,循五學以講於生之自衛,抑病可卻年可延,亦絕殊專務怪迂之蔽惑已。班固敘方技為四種,《醫經》原血脈、經絡、骨髓之本,經方辨五苦六辛水火之齊(劑),此切脈服藥以起疾者也,得中書為發凡起例,然後黃農之秘可得而述,即論病及國,原診知政,且鑿然內信於心,皆有徵驗矣。
房中節外樂內情之淫,神仙保賦性受命之真,此調息窒欲以衛生者也,得中書為挈綱舉要,然後廢絕諸誕欺謬悠之文,反求之五學,皆生生之具,烏睹取效有後房中神仙哉!是故中書操術,世頗驚歎其神奇,及徵考遺說,固自平實有徹跡可循,聖王之所以教王宮之一守、賴以不隊(墜)失,豈僅能世其業、張一家之私說歟。而醫人讀之,不迷於受,方無患為罔;病夫讀之,粗明病所從受,亦無患為殆。
中書之耋一世於無涯之年,功亦豈在禹下耶!中書其它撰述甚富,筠伯以是二書最為切要,先殺青以傳,可謂善繼述者也,故為敘,列其大指,俾覽者知所折衷焉。
甲子冬湘陰郭焯瑩敘
白話文:
[郭序]
周君筠伯的弟弟,蒐集先人靖庵先生所著《靖庵說醫》、《醫學實驗》二書。我研讀之後,詳解其要旨,發現其精妙之處在於:精研《黃帝內經·靈樞》以闡明人體的完整性,通曉運用《傷寒雜病論》中的變通之法以達到最佳療效,並告誡切勿墨守成規。文中貫穿了這三種理念。靖庵先生的祖父少呂贈公以精湛醫術聞名於世,可惜沒有留下著作,他便根據當時所聽聞的醫案和經驗,探究治療的奧妙,掌握治療的適宜方法,默記於心,如同親承教誨一般,使祖上失傳的醫術再次發揚光大。他為人診治,開出的藥方常常出人意料,起初有人感到驚奇,認為不同於古法,但療效顯著,最終無人質疑。古人墨翟、莊子博覽群書,最終形成自己的學說,摒棄糟粕陳言,規勸學者不要拘泥於文字,以免不能領會其精神。如果只拘泥於文句,不能理解其意,其弊端將不可估量。尤其在探究陰陽之微妙變化,分析形氣的變動,衡量藥物的滋養作用時,更需明察秋毫,切勿盲目執著。靖庵先生反复強調,告誡世人不要輕易談論醫術,特地將自己的心得公開,指明學習醫術的途徑。他將醫學歸納為五大學科,無需另尋他法。若能精通這五大學科,推而廣之,醫術自然精進。但若五大學科尚未明瞭,就貿然學習醫術,即使專精一生,也難以達到十全十美的境界。
即使不做醫生,也能通過學習這五大學科來增強自身的抵抗力,預防疾病,延年益壽,遠離那些怪誕迂腐的謬誤。班固將方技分為四類,《醫經》講述的是血脈、經絡、骨髓的根本,經方講的是五苦六辛以及水火的配伍,這是通過切脈、服藥來治療疾病的方法。靖庵先生的著作為此奠定了基礎,於是黃帝內經的奧秘得以闡明,論及治國安邦,都源於對疾病的診斷和政治的洞察,而且內心深信不疑,都能得到驗證。
房中術講的是節欲養生,神仙道家講的是修煉以保全生命本元,這是通過調息、節欲來養生的方法。靖庵先生的著作對此做了精闢的總結,摒棄了那些荒誕不經的謬論,反過來從五大學科中尋找答案,這些都是養生的根本,哪有什麼房中術、神仙道家的奇效呢?因此,靖庵先生的醫術精湛,世人皆驚歎其神奇,但細細考究其醫案和論述,卻發現其方法平實,有跡可循。聖王之所以教導宮廷的醫官要遵守的醫道,依靠它來防止失誤,豈僅僅是為了傳承他的醫術,宣揚他個人的學說呢?醫生閱讀此書,就不會迷失方向;病人閱讀此書,也能大致明白自己患病的原因,就不會感到害怕了。
靖庵先生一生高壽,其功業豈在夏禹之下?靖庵先生的其他著作很多,筠伯認為這兩本書最重要,率先刊印流傳,可謂是善於繼承和發揚先人遺志的人。因此寫下此序,簡述其要旨,以便讀者有所取捨。
甲子冬湘陰郭焯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