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庵說醫》~ 靖庵說醫 (22)
靖庵說醫 (22)
1. 靖庵說醫
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淨,惟膽為清淨之府,惟清淨也,故能決斷。
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六腑不和,則留結為癰,此數語當細思之。
嘔家有寒症,有熱症,有肝風症,有蟲症,惟蟲症為難看,大率六脈大亂者為蟲症,得飲食而毫不停留為蟲症。
血猶水也,肝猶魚也,以水養魚,水多而魚靜,以血養肝,血足而肝暢,肝只有養之一法,無補法也。養則生血為一義,滋水為一義,肝旺肝鬱皆不可以不養,鎮肝壓肝之說偶一為之猶可,若用之不得其道,是水涸而魚躍,以巨石壓之,魚不其死矣乎!
中寒而口無滋味,只有一木味。熱則或甜或苦或酸,時有不同。蓋寒在一處擾亂脾胃,故只有木之一味。熱則各家由內而發外者也,故各家有各家之味,盡達於脾胃,脾胃不能化,盡見於舌。平人之口中無甚異味者,脾胃能化之故也。
小兒啼哭以乳亟止之,又乳久未食,停蓄多時,小兒驟以口含之,如風發泉湧,兩者皆足以停積胃脘而生痰,痰甚生風,驚症由斯而起者多矣。
小兒風證,其面色似無病者,以風能華色也,淚乾嚏不出者風也,閉塞肝腎肺之竅也。
小兒發燒,半由於風寒,半由於停滯,又有由於痰盛者,又有由於風盛者,非止一端,各隨證見,當以極空靈、極聰穎之心光、眼光照之。
有小兒便秘者,經紋沉伏而底裡隱約紫色,余以吳茱萸、黃連投之,一劑而愈。
童便之退骨蒸,確有效驗,如病者嫌之,當勿令其知之也。一歲以內無病小孩之便,方無臊氣,若穀食之便則臊氣頗重,一旦知覺其術難施矣。
熱證中有萬不能不用熱藥者,惟吳萸、肉桂二品可以用之,薑、附太切實,熱家最忌之物也。萸桂空靈妙在能化氣,故熱證中可用之,然須看到極活潑處,方可放膽,此所以貴乎有識也。
紅崩之證,只有大補氣血之一法,勿用凝滯之品而已,竟有以龍骨、牡蠣塞之者,失皿過多,腹中空空洞洞,強塞而不令其崩其可得乎?且塞而不通,氣無所泄,於是乎腫證生焉。蓋氣與血相耦而相配者也,血失過多,血不足而氣有餘,氣乃單行,有餘之氣不得循經道,加以肺虛而無司令之權,有餘之氣遂散而竄入皮毛,乃成腫證,必俟其血漸生漸長足以與氣相配,肺家亦有司令之權而後腫氣乃退,蓋不易得之數也。用藥之法須質實而空靈乃可得效,若執泥古方,非徒無益又害之也。
白話文:
靖庵說醫
大腸、小腸、胃和膀胱都容易受到污穢之物影響,唯有膽囊是清淨的器官,因為它的清淨,才能夠做出判斷。
五臟功能失調,則九竅不通;六腑功能失調,則會積聚成癰疽,這幾句話應該仔細思考。
嘔吐的病症有寒症、熱症、肝風症和蟲症,其中蟲症最難處理,大多數六脈紊亂的都是蟲症,吃了東西馬上就排泄出來也是蟲症。
血液如同水,肝臟如同魚,以水養魚,水多則魚安靜;以血養肝,血液充足則肝臟舒暢。養肝只有一種方法,沒有其他的補法。養肝包含了生血和滋陰兩個方面,肝氣旺盛或肝氣鬱結,都不可不養護。雖偶爾可以鎮肝、壓肝,但如果方法不對,就如同水乾了魚還跳躍,用大石頭壓它,魚豈能不死?
體內寒冷,則口中會沒有滋味,只有一種木頭的苦味;體內燥熱,則口中味道或甜或苦或酸,時常變化。這是因為寒邪阻滯於一處,擾亂脾胃,所以只有木頭的苦味;而熱症則是由內而外發散的,所以各種熱症各有不同的味道,都反應到脾胃,脾胃無法化解,就都表現於舌頭上。普通人嘴巴裡沒有什麼異味,就是因為脾胃能夠化解食物的緣故。
嬰兒哭鬧,用母乳馬上就能止住;但如果母乳很久沒吃,積存很多,嬰兒突然大量吸吮,就像泉水噴湧而出一樣,這兩種情況都容易導致胃脘停積,產生痰液,痰多了就會生風,很多驚癇症都是由此引起的。
嬰兒的風證,面色看起來好像沒病,這是因為風邪可以使人面色光華;淚水乾涸、打不出噴嚏,也是風邪,阻塞了肝、腎、肺的經絡。
嬰兒發燒,一半是風寒所致,一半是停滯所致,還有的由於痰盛,有的由於風盛,原因不止一個,要根據具體症狀,用非常空靈、聰慧的心思去觀察分析。
有個嬰兒便秘,脈象沉伏,顏色隱約呈紫色,我用吳茱萸、黃連治療,一劑就痊癒了。
小兒的尿液可以治療骨蒸,確實有效,但如果病人嫌棄,就不要讓他知道。一歲以內沒有生病的小孩的尿液,才沒有臊味,如果吃了穀物,尿液就會有很重的臊味,一旦他知道這個方法,就難以施行了。
熱症中,幾乎萬萬不能不用熱藥的,只有吳茱萸、肉桂這兩種藥可以用,生薑、附子太過峻烈,是熱症最忌諱的藥物。吳茱萸和肉桂妙就妙在能化解氣機,所以在熱症中可以用,但必須看到病情發展到最活躍的階段,才可以放膽使用,所以這就需要有識見。
紅崩(月經過多)的病症,只有大補氣血一種方法,不要用凝滯的藥物。竟然有人用龍骨、牡蠣來止血,血失過多,腹部空空如也,強行止血能行嗎?而且止血不通,氣機無處宣泄,就會產生腫脹。因為氣血是互相依賴、互相配合的,血失過多,血不足而氣有餘,氣就會單獨運行,有餘的氣無法循經絡運行,加上肺氣虛弱,沒有統帥之權,有餘之氣就會散佈到皮毛,形成腫脹。必須等到血液逐漸增多,足以與氣相配合,肺氣也恢復統帥之權後,腫脹才會消退,這是很難見效的病症。用藥的方法必須務實而空靈才能有效,如果死板地遵循古方,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