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庵說醫》~ 靖庵說醫 (19)
靖庵說醫 (19)
1. 靖庵說醫
白朮扶脾陽,山藥理脾陰是也,然脾之陰適當肝之陽,料理肝陽而脾陰得所養矣。山藥一品,不可不慎審也,大凡今之人氣不流利者,殆居多數,而婦科尤甚,山藥最足滯氣,故不宜輕用。
脾主食,肝主眠,脾健則食旺,肝暢則眠安,脾虛脾滯則食減,肝旺肝鬱則眠不穩,且也胃有宿食或飽或飢,而眠不得適,夜或失眠,口無津液,而食不得適,兩者相因以為用,而相累以為害,能食能眠百病皆退,不食不眠百病乃叢集。余診病切其右脈,問能食否?切其左脈,問能眠否?此扼要之道也。
能食能眠自無岐出之症,不食不眠乃有相因之病,不食不眠之病依其次序一一以詢之,或有或無,提其綱而挈其領,無難確有把握也。
一病也上熱而下寒,用熱藥則礙其熱,用涼藥則礙其寒,此何法以處之,曰其惟和氣以降其上熱而散其下寒乎,如寒甚也,非散所能解,則將用偷關之法以治之(此法余《醫學實驗》中甚多)無不可以取效也。
一病也寒與熱同在一處,既發寒症又現熱症,(如疝氣而兼淋症之類)此何法以處之,曰其惟雙治之法乎,寒熱兼治,溫涼並施(如萸連並用之類)亦無不可以取效,是在用者之得法耳。
男子之精血也,婦人之乳血也,血色紅而精與乳皆色白,何也?血之成熟由火化而變也,癆瘵之吐白亦血也,血無火化並不能變色而即出也,精也乳也白沫也此三者,夜盛之而露於天空,晨起而化為紅色,無氣以化之反其本耳。
人身之有血道,猶水之行於河道也,河道之水自行之,血道之血則有氣並之以行也,氣血並行周流而不息,則人乃無病氣,或虛矣或滯矣,無率血之命令而血無所適從,必覓一空隙開口之處,橫決氾濫而必求其所以行之之道(以針刺皮則出血,以刀斫則更甚,可知血遇口即行之道),於是乎有吐血之症,吐血者,肺不足以攝之,脾不足以統之,肝不足以藏之,竄入胃經,由胃吐出,水性就下,血性只求其行而已,故由上而吐之,血亦不計其順逆也。
血前之症,曰咳嗽者,肺金之燥也,血不從肺之命令,肺焉得而不燥,血不安其位,金不得水之滋潤,金水隔閡乃成燥症。曰背脹者,背為血海,血既不安,與氣背道而馳,背焉得而不脹。曰夜不眠者,肝不藏血即不藏魂,夜眠焉得而穩?有此三症,血無不吐者矣。
既吐之後,百病叢集,幾乎五臟六腑無一不病焉者,然須察其病之發於某家也,如發於肺則理其肺,如發於脾則理其脾,發於此二家猶有可以施治之方,如其發於肝腎也,則兩尺脈搖搖如懸漣,根本不牢,枝葉焉能長久,如此者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也矣。
血症不可妄潤也,血症不可強止也,妄潤與強止則凝而為瘀而已矣。成瘀之後,行瘀則傷氣,不行瘀則損新,其若之何?治血症之法,萬緒千頭以脈象為主要,未可以空談也。
白話文:
靖庵說醫
白朮能補脾陽,山藥能滋養脾陰。然而,脾的陰氣與肝的陽氣互相調和,調理肝陽就能滋養脾陰。山藥雖好,用量需謹慎。現在很多人氣血運行不暢,婦科疾病尤甚,山藥容易滯氣,所以不能輕易使用。
脾主消化,肝主睡眠。脾氣健旺,飲食就良好;肝氣舒暢,睡眠就安穩。脾虛或脾胃不暢,食慾就減退;肝氣鬱滯或肝火旺盛,睡眠就不安穩。胃裡有宿食,或過飽或飢餓,都會影響睡眠;睡眠不好,影響食慾,這兩種情況互相影響,互相加重病情。能吃能睡,百病自退;吃不好睡不好,百病叢生。我診病時,診右脈問病人能否正常進食,診左脈問病人能否正常睡眠,這是診病的要訣。
能吃能睡,就沒有什麼疑難雜症;吃不好睡不好,就是有互相影響的疾病。針對吃不好睡不好的疾病,要依次詢問病症的表現,有的或沒有,抓住主要矛盾,就能準確把握病情。
有些病症是上焦熱下焦寒,用溫熱藥會加重上焦的熱,用寒涼藥會加重下焦的寒。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呢?方法是調和氣血,以緩解上焦的熱,散去下焦的寒。如果寒氣很重,單靠散寒藥物不能解決,就要採用「偷關」的方法治療(這種方法在我的《醫學實驗》中有很多例子),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些病症是寒熱夾雜,既有寒症的表現,又有熱症的表現(例如疝氣伴有淋症),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呢?方法是寒熱雙治,溫涼並用(例如吳茱萸與連翹一起使用),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關鍵在於用藥得法。
男子的精液和婦女的乳汁,顏色都偏白,而血液是紅色的,這是為什麼呢?血液成熟的過程,是經由火化而變色的。肺癆患者咳出的白色痰液也是血,血液沒有經過火化就無法變色而直接排出體外。精液、乳汁和白沫這三種東西,晚上旺盛時會顯露在體表,早晨起來就變成紅色了,這是因為缺乏氣化作用,而恢復到本來的顏色。
人體的血液運行,就像河水在河道中流動一樣。河水是自行流動的,而血液的運行則需要氣的推動。氣血協調運行,周流不息,人就不會生病。如果氣血虛弱或瘀滯,血液就不能順利運行,就會尋找薄弱的地方衝破而出,到處亂竄,必須要找到可以流動的通道(針刺皮膚會出血,用刀割傷就更嚴重,這說明血液遇到出口就會流動),於是就出現了吐血的症狀。吐血的原因是肺氣不足以攝納血液,脾氣不足以統攝血液,肝氣不足以藏納血液,血液竄入胃經,從胃部吐出。水往下流,血液只求流動,所以從上往下吐,血液也不管順逆了。
吐血之前的症狀有:咳嗽,是肺金燥熱;血液不聽從肺的指揮,肺當然就會乾燥;血液不安於位,金(肺)得不到水的滋潤,金水不相調和就形成乾燥症狀。背痛,背部是血海,血液不安寧,與氣逆行,背部當然會疼痛。失眠,肝臟不能藏血,也就不能藏魂,睡眠當然不安穩。出現這三種症狀,必然會吐血。
吐血之後,百病叢生,幾乎五臟六腑都會生病。但必須觀察疾病是從哪個臟腑開始的。如果從肺開始,就治療肺;如果從脾開始,就治療脾。如果從這兩個臟腑開始,還有治療的辦法。如果從肝腎開始,寸口脈(手腕的脈搏)就會搖晃得像懸在水面的浮萍一樣,根本不穩固,枝葉怎麼能持久呢?即使有高明的醫生,也無能為力了。
治療血症不能盲目滋潤,也不能強行止血,盲目滋潤和強行止血都會導致血液凝結成瘀血。瘀血形成後,運行就會損傷氣,不運行就會損傷新的血液,那該怎麼辦呢?治療血症的方法,要以脈象為主,不能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