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聲溢

《靖庵說醫》~ 汪序

回本書目錄

汪序

1. 汪序

《內經》言醫理,推本陰陽。外之淫於六氣,內之傷於七情,皆得以陰陽之理賅之,而文義古奧,後人苦其難讀,遂謂五運六氣之說羌無故實,舍正路而不由,自以為循曲徑而求通,別有其筒易之道,於是醫家之偏僻謬妄者,或師心自用,或立異鳴高,亙數千年而不可究詰。

豈知病必有其所由來,亦必有其所由受,人身皮毛、肌肉、關節、經絡之不同,與表裡、上下、左右、深淺之各異,病之來也各有其因,而其受之也亦各有其處,不知其因復不知其處,是必舍病不治而轉傷其無病之臟腑,是醫藥非所以生人而轉以殺人矣,奚其可哉?昌嘗謂《內經》者醫之體也,而其用則為仲師之《傷寒論》,傷寒分三陰三陽以論治,舉凡經之為病,氣之為病,表之為病,里之為病,腑之為病,以逮合病並病,無不有其規矩,言傷寒而雜病賅焉,但但然至簡至易之道也,然而難為俗人言之,斯醫術之不幸,而斯人之大不幸也。昌也蓋不勝風雨雞鳴之感,垂五十年矣。

白話文:

《內經》闡述醫理,以陰陽為根本。外受六氣之侵襲,內傷七情之郁結,皆可藉由陰陽之理來理解。然而文義古奧,後人苦於難讀,便認為五運六氣之說缺乏實證,放棄正途而另闢蹊徑,自以為找到簡捷易懂的方法。於是醫家之中,偏執謬誤者,或固執己見,或標新立異,數千年來始終難以究明。

豈不知疾病必有其根源,亦必有其受病部位。人身皮毛、肌肉、關節、經絡各有不同,表裡、上下、左右、深淺亦各有差異,病之來各有其因,而受病部位亦各有其處。若不知其病因,又不知其受病部位,必會捨棄疾病不治,反而傷害無病的臟腑,這便是藥物非用於救人,反而用於殺人,何其可悲!昌常言《內經》為醫學之根本,而其應用則為仲景之《傷寒論》。《傷寒論》以三陰三陽分型論治,凡經絡之病、氣之病、表之病、裡之病、腑之病,乃至合病、並病,無不有其規矩。論傷寒而雜病皆包含其中,簡明易懂,然而難以用通俗語言講解,這是醫術之不幸,也是世人之大不幸。昌感嘆時光流逝,如風雨雞鳴,已逾五十年矣。

乃者嘗與長沙周云隱先生遇,與論醫而合,蓋其體《內經》而用《傷寒論》也,又能神明於規矩,心嚮往之,無何先生歸道山,越七年先生之子筠伯輯先生所為醫學二書,將付梓人而來請序,莊誦一過,其所得於《內經》、《傷寒》者不獨升堂且入於室,歡喜讚歎,未能自己,謹述所懷以為之序。

癸亥立冬前十日婺源汪岩昌時年七十有六

白話文:

話說我曾經與長沙周雲隱先生相遇,一同討論醫學,甚是契合。先生精通《內經》,並能運用《傷寒論》於實際診療,醫術高超,讓我心生敬佩。然而,先生不久之後就歸道山了。

七年的時間過去了,先生的兒子筠伯輯先生寫成兩本醫學書籍,即將付梓印刷,特地來請我寫序。我仔細閱讀一遍,發現他繼承了父親的醫學精髓,對《內經》和《傷寒論》的理解不僅僅是皮毛,更能深入其精髓,令人欣喜讚歎,感慨萬千。因此,特地寫下此序以表達我的敬佩之情。

癸亥年立冬前十日,婺源汪岩昌寫於七十有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