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聲溢

《靖庵說醫》~ 汪序

回本書目錄

汪序

1. 汪序

《內經》言醫理,推本陰陽。外之淫於六氣,內之傷於七情,皆得以陰陽之理賅之,而文義古奧,後人苦其難讀,遂謂五運六氣之說羌無故實,舍正路而不由,自以為循曲徑而求通,別有其筒易之道,於是醫家之偏僻謬妄者,或師心自用,或立異鳴高,亙數千年而不可究詰。

豈知病必有其所由來,亦必有其所由受,人身皮毛、肌肉、關節、經絡之不同,與表裡、上下、左右、深淺之各異,病之來也各有其因,而其受之也亦各有其處,不知其因復不知其處,是必舍病不治而轉傷其無病之臟腑,是醫藥非所以生人而轉以殺人矣,奚其可哉?昌嘗謂《內經》者醫之體也,而其用則為仲師之《傷寒論》,傷寒分三陰三陽以論治,舉凡經之為病,氣之為病,表之為病,里之為病,腑之為病,以逮合病並病,無不有其規矩,言傷寒而雜病賅焉,但但然至簡至易之道也,然而難為俗人言之,斯醫術之不幸,而斯人之大不幸也。昌也蓋不勝風雨雞鳴之感,垂五十年矣。

乃者嘗與長沙周云隱先生遇,與論醫而合,蓋其體《內經》而用《傷寒論》也,又能神明於規矩,心嚮往之,無何先生歸道山,越七年先生之子筠伯輯先生所為醫學二書,將付梓人而來請序,莊誦一過,其所得於《內經》、《傷寒》者不獨升堂且入於室,歡喜讚歎,未能自己,謹述所懷以為之序。

癸亥立冬前十日婺源汪岩昌時年七十有六

白話文:

汪序

《黃帝內經》闡述醫學原理,追溯本源於陰陽。外在受六氣侵襲,內在受七情所傷,都能用陰陽的道理來概括,但其文字深奧晦澀,後人覺得難以理解,於是認為五運六氣的學說毫無根據,捨棄正道而另尋捷徑,自以為找到了簡便易懂的方法。因此,醫家之中出現許多偏頗謬誤的說法,有的憑主觀臆斷,有的標新立異,數千年來一直難以釐清。

豈不知疾病必定有其原因和受病部位?人體的皮膚、肌肉、關節、經絡各有不同,表裡、上下、左右、深淺也各不相同,疾病的發生各有其原因,而疾病的侵犯部位也各有不同。如果不知道病因和病位,就必然會捨棄真正的疾病不治,反而損傷沒有生病的臟腑,這樣醫藥就不是用來救人的,反而成了殺人工具了,這怎麼可以呢?我常說,《黃帝內經》是醫學的理論基礎,而其應用則體現在張仲景的《傷寒論》。《傷寒論》以三陰三陽論述疾病的治療,凡是經脈、氣、表、裡、腑臟的疾病,以及合病、並病,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傷寒論》雖然講的是傷寒,但其涵蓋的卻是各種雜病,可謂是簡單易懂的至高境界。然而,這些道理卻難以向一般人講清楚,這是醫術的不幸,也是世人的不幸。我鑽研醫術已經五十年了,深感其中的艱辛。

最近有幸與長沙周云隱先生相遇,我們共同探討醫學,見解相合,他正是能將《黃帝內經》的理論與《傷寒論》的應用融會貫通的人,對醫學規律有著深刻的理解,我非常敬佩他。可惜先生已經仙逝。七年後,先生的兒子筠伯輯先生編著的兩部醫學書籍將要付梓,特來請我寫序。我仔細閱讀一遍,發現他對《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理解,已經不僅僅是入門,更是深入其中,我欣喜讚歎,忍不住要寫下這篇序言以表達我的感受。

癸亥年立冬前十日 婺源汪岩昌 時年七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