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洗

《神農本草經贊》~ 卷三 下經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下經 (13)

1. 衣魚

味鹹溫無毒。主婦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兒中風項強。背起摩之。一名白魚。生平澤。

膚黃粉白。歧尾遊蟫。朽憐瓜化。靜效魚沉。巧藏衣笥。緣結書林。發環脈望。空悟鑽尋。

爾雅。蟫白魚。爾雅翼。蟫始則黃色。既老則身有粉。視之如銀。寇宗奭曰。其形似魚。尾分二歧。酉陽雜俎。張周見壁上瓜子化為壁魚。始知列子朽瓜化魚之言不誣也。許渾詩。魚沉水中靜。李時珍曰。白魚喜藏衣帛書紙中。書。惟衣裳在笥。元好問詩。書林結後緣。酉陽雜俎。脈望如髮捲之無端。乃衣魚三食神仙字所化。參同契注。鑽尋故紙。以望得悟。

白話文:

衣魚味鹹性溫,無毒。能治療婦女疝氣和腹部腫塊,以及小便不通;也能治療小兒中風導致的頸項僵硬,方法是將其磨碎後敷在患處。衣魚又名白魚,生活在潮濕的地方。

衣魚幼時膚色發黃,長大後體表會覆蓋白色粉末,看起來像銀色一樣。牠的尾巴分叉,行動迅速,像魚一樣在朽爛的瓜中化生。靜止時像魚一樣沉在水中,擅長藏匿在衣櫃和書堆中。牠的形狀像捲曲的頭髮,細微難見,需要仔細尋找才能發現。

《爾雅》中記載,蟫就是白魚。《爾雅翼》則記載,衣魚幼時為黃色,長大後體表有白色粉末,看起來像銀子一樣。《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說,衣魚的形狀像魚,尾巴分叉。《酉陽雜俎》記載,張周曾見壁上的瓜子變成壁魚,證實了列子「朽瓜化魚」的說法。《許渾詩》中寫道:「魚沉水中靜」。李時珍說,白魚喜歡藏在衣物、書紙中。《元好問詩》中寫道:「書林結後緣」。《酉陽雜俎》記載,衣魚的形狀像捲曲的頭髮,沒有頭尾,是神仙所食的三種食物之一化成的。《參同契注》中提到,要仔細翻找舊紙,才能發現衣魚的奧妙。

2. 彼子

味甘溫。主腹中邪氣。去三蟲。蛇螫蠱毒。鬼注伏屍。生山谷。(彼當作柀即榧實)

裴然成章。霜松雪柏。牡壯騰華。牝虛孕核。想像蜂黃。驅除蟲白。外澤中貞。金盤薦席。

李時珍曰。柀亦作棑。木名文。木裴然成章。故謂之榧。宋史傳。張栻曰。李仁甫如霜松雪柏。蘇恭曰。其木如柏。其理似松。爾雅翼。木有牝牡。牡者華而牝者實。葉適歌。坐對蜂兒還想像。孟詵曰。治寸白蟲日食七枚。七日蟲化為水。劉子翬詩。外澤中貞期是似。蘇軾詩。粲為金盤實。

白話文:

榧子味甘溫,能治療腹中邪氣,驅除三種蟲類,以及蛇咬、蠱毒、鬼注(一種邪祟)和伏屍(屍毒)等。它生長在山谷中。(文中「彼」應為「榧」,即榧樹的果實)

榧樹的樹幹紋理清晰美麗,像霜雪覆蓋的松柏一樣蒼勁挺拔,雄樹枝繁葉茂,雌樹則果實累累。人們想像它像蜂蠟一樣珍貴,能驅除體內蟲害。榧樹的外表端莊正直,內在品質也極佳,如同盛在金盤中的珍貴佳餚。

李時珍說,榧字也可寫作「棑」,是一種樹木的名稱。因為它的樹幹紋理清晰美麗,所以稱為榧樹。宋史記載,張栻說李仁甫(人名)如同霜雪覆蓋的松柏一樣高潔;蘇恭說榧樹的樹木像柏樹,紋理像松樹;《爾雅翼》中記載,榧樹有雄性和雌性之分,雄樹開花,雌樹結果;葉適的詩中寫道:「坐著看著蜜蜂,心中浮現出榧樹的形象」;孟詵說,治療寸白蟲,每天吃七枚榧子,七天後蟲子就會化成水;劉子翬的詩中寫道:「外在美好,內在堅貞,正如同榧樹一般」;蘇軾的詩中寫道:「榧子盛在金盤中,晶瑩剔透」。

3. 桃核仁

味苦平。主瘀血。血閉。瘕邪。殺小蟲。桃花殺注惡鬼。令人好顏色。桃鳧。微溫。主殺百鬼精物。桃毛。主下血瘕。寒熱積寒。無子。桃蠹。殺鬼邪惡不祥。生川穀。練精五木。靈藥遼東。壤藏仁白。牆覆花紅。枝留果碩。膽拭毛茸。竹檠梢掛。允彼飛蟲。典術。桃者。五木之精。

章孝標詩。求師飽靈藥。他日訪遼東。孔平仲詩。食桃棄其核。下與糞壤藏。劉克莊詩。歲歲春風花覆牆。易。碩果不食。禮疏。桃曰膽之。拭治去毛。令色青滑如膽也。種樹書。桃生小蟲。以多年竹燈。檠掛樹梢。即自落。詩。允彼桃蟲。

白話文:

桃核仁味苦性平。能治療瘀血、閉經、腫塊和寄生蟲。桃花能殺死惡鬼,使人容光煥發。桃核微溫,能殺死百鬼邪物。桃毛能治療出血、腫塊、寒熱交加和不孕。桃蠹(蛀蟲)能殺死鬼邪和不祥之物。桃樹生長在山谷溪流,是五種靈藥中精華所在,遼東出產的桃仁最佳,其仁色白,花紅牆覆,果實碩大,毛茸可去除,以竹燈檠掛於樹梢,可驅除蟲害。總之,桃樹是五種靈藥之精華。

(詩句的翻譯略去,因為僅是對桃子的補充描述,非醫藥用途說明)

4. 杏核仁

味甘溫。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創。寒心賁豚。生川穀。遣嫁春婚。卜收秋獲。花簇金丹。餳調冰酪。羊熟酥含。蟲殲油灼。聰利怡神。華滋咀嚼。

文昌雜錄。王員外家。杏花多不實。一媒嫗曰。來春嫁了此杏。冬深攜酒至云。是婚家撞門酒。辭祝再三。來春結子無數。文獻通考。杏多實不蟲者。來年秋禾實。李時珍曰。杏金丹方。杏熟收仁研汁。入釜火煎。十日起白霜。霜盡金花出。丹乃成。玉燭寶典。寒食研杏仁得酪。

以餳沃之。陳基詩。冰酪賜來初。開河記。麻叔謀以羊同杏酪蒸之。謂曰。含酥蠻。扶壽方。蛆蟲入耳。搗杏仁泥。以油調滴。野人閒話。辛夤孫夢神告以食杏。令其聰利。和津咀嚼。老而輕健。郭璞賦。咀嚼華滋。

白話文:

杏核仁味甘性溫。主治咳嗽氣逆、胸中氣滿如雷鳴、喉嚨阻塞、氣喘、產後乳汁不通、金屬外傷、心寒胃痛。它生長在山谷,用於預測婚嫁吉凶及秋收成敗。杏花可製成金丹,也可與冰酪、酥油一起食用。能殺蟲,使人聰明、愉悅、精神煥發,並滋養身體。

古籍記載,王員外家的杏樹常不結果,一位媒婆建議在春天為杏樹“嫁娶”,冬天時帶著酒去杏樹下祭拜,如同婚禮上新郎家去女方家送酒一樣,祈禱之後,春天杏樹就結滿了果子。另有文獻記載,杏樹結果多且無蟲害,預示來年秋收豐收。李時珍記載,杏仁製成金丹的方法是:將成熟的杏仁研磨成汁,用鍋煎熬,十天后出現白色霜,霜盡後就會出現金色的花紋,金丹就煉成了。古代還有用寒食節時研磨杏仁製成冰酪的記載,以蜜糖調味。麻叔謀曾用羊奶與杏酪一起蒸煮,稱為“含酥蠻”。杏仁泥加油滴入耳中,可治療蛆蟲入耳。辛夤孫夢中得到神諭,食用杏仁可以使人聰明、精神好,經常咀嚼杏仁,年老也能身體輕盈健康。

5. 腐婢

味辛平。主痎瘧。寒熱邪氣。泄利。陰不起。病酒。頭痛。生漢中。

感秋氣腐。畏日憎花。和羹亦有。飲酒無涯。樹尋莖曲。葛引藤斜。草木臭味。群婢紛譁。

名醫曰。小豆花也。七月採。掌禹錫曰。有腐氣故名。齊民要術。豆花憎見日。見日則黃爛根焦。詩。亦有和羹。心鏡。治諸疾用花同豉汁。五味煮羹食。千金方。加葛花等分。水調服。飲酒不醉。陶弘景曰。海邊小樹。狀如梔子。莖葉多曲。氣臭腐。能療瘧。土人呼為腐婢。

蘇恭曰。腐婢相承。以為葛花。消酒大勝。左傳。譬於草木。君之臭味也。史記世家。桓子嘆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元好問詩。不來堅坐看紛譁。

白話文:

腐婢味辛平,能治瘧疾、寒熱邪氣、腹瀉、陽痿、宿醉頭痛。它生長在漢中地區。

這種植物容易受秋氣影響而腐敗,怕曬太陽,也討厭花朵。它可以做成羹,也能大量飲酒而無妨。它的莖彎曲,像葛藤一樣攀爬。它帶有草木的臭味,像一群婢女一樣喧鬧(形容其氣味之濃烈)。

名醫稱它為小豆花,七月採收。掌禹錫說,因為它有腐敗的氣味,所以叫它腐婢。齊民要術記載,豆花很怕見太陽,見陽光就會變黃爛掉,根部焦黑。詩經中也有提到用它做羹。心鏡(一種醫書)記載,治療各種疾病可用腐婢花和豆豉汁,與其他五味一起煮成羹食用。千金方記載,可將腐婢花與葛花等量混合,用水調和服用,能解酒不醉。陶弘景說,它是一種長在海邊的小樹,形狀像梔子,莖葉彎曲,氣味臭而腐敗,能治療瘧疾,當地人稱它為腐婢。

蘇恭說,長期以來人們誤認為腐婢是葛花,但它解酒的效果更好。左傳中用它比喻君主的臭名聲。史記世家中記載桓子感嘆說:「先生您責備我,是因為那些婢女們的緣故。」元好問的詩中寫道:「不來堅定地坐在這裡看著它們喧囂。」

6. 苦瓠

味苦寒。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吐。生川澤。

柔蔓弱條。凌霄秋系。其落無容。不才共濟。蹄踐情移。穰灰性制。肥白輪囷。淨無黶翳。

麻九疇詩。弱條柔蔓漸縈迴。範梈詩。凌霄必有為。莊子。憂其瓠落無所容。國語。苦瓠不材。與人共濟而已。汪機曰。有原種是甘變為苦者。俗謂牛馬踐踏之故。蘇恭曰。服苦瓠過分。吐利不止者。以黍穰灰汁解之。凡用苦瓠。以細理瑩淨。無黶翳者佳。僧道衍詩。嫩瓠肥白才燖豝。陸游詩。家園瓜瓠漸輪囷。

白話文:

苦瓠味苦性寒,能治療水腫,例如面目、四肢浮腫等症狀。服用過多會導致嘔吐。它生長在河流和沼澤地帶,藤蔓細弱柔軟,攀援向上,像凌霄花一樣在秋天開花,果實成熟後會脫落,沒有容身之所。

古人用苦瓠比喻才能不高,但仍能與人合作共事;也比喻事物雖被踐踏,但仍保有其本性;形容其果實肥大潔白。

文中引述了多位古人的詩詞和記載,說明苦瓠的形態特徵、藥用價值及相關典故,並提到如果服用過量導致嘔吐腹瀉不止,可以用黍米稈灰水解毒。 使用苦瓠時,需選擇細緻潔白、沒有斑點的較好。

7. 水靳

味甘平。主女子赤沃。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令人肥健嗜食。一名水英。生池澤。

潔清是尚。菜美芹荑。瓊田玉本。碧澗青泥。豆加芬實。盤饋春齊。至尊思獻。德遍氓黎。

詩疏。采芹尚潔清也。呂氏春秋。菜之美者。雲夢之芹。朱子詩。瓊田何日種。玉本一時生。高啟詩。飯煮憶青泥。羹炊思碧澗。周禮。加豆之實。芹菹兔醢。四時寶鏡。東晉李鄂。立春日以蘆菔芹菜為菜盤相饋貽。嵇康書。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詩。群黎百姓。遍為爾德。

白話文:

水芹味甘性平。能治療婦女赤白帶下,止血、滋養精氣,保護血脈、益氣補虛,使人肥胖強壯且食慾旺盛。水芹又名水英,生長在池澤之中。

水芹潔淨清爽為上品,是美味的蔬菜,如同芹菜的嫩芽,像瓊玉般珍貴,生長在碧綠的溪澗和青色的泥土中。人們將它加豆子和其它的果實一起烹飪,做成美味佳餚,在春天進獻給君王。皇帝感激其貢獻,恩澤遍及百姓。

詩經中記載:「採摘水芹,注重其潔淨清爽。」呂氏春秋記載:「最好的蔬菜,是雲夢澤地的水芹。」朱熹的詩句:「瓊田何日種?玉本一時生。」高啟的詩句:「飯煮憶青泥,羹炊思碧澗。」周禮記載:「加入豆類的果實,製作水芹菹和兔醢。」《四時寶鏡》記載,東晉李鄂在立春日用蘿蔔和水芹做成菜餚相互饋贈。嵇康的書中記載:有農民烤炙野味,佐以美味的水芹,想獻給皇帝。詩經中說:「普天下的百姓,都蒙受你的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