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洗

《神農本草經贊》~ 卷三 下經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下經 (11)

1. 馬刀

味辛微寒。主漏下赤白。寒熱。破石淋。殺禽獸賊鼠。生池澤。(即齊蛤)

喧撈泥浦。巧類刀裁。夜侵燈影。寒孕珠胎。瓊研粉細。紫吐唇開。短長狹正。眾體兼該。

白話文:

味道辛辣,微寒。主治漏下帶有血色或白色分泌物,寒熱錯雜,破除結石引起的淋病,殺死禽獸和老鼠,生長在池沼澤地中(即齊蛤)。

味道辛辣,微寒。主治不正常的漏下,帶有血色或白色分泌物,寒熱交錯的疾病,破除結石引起的尿路感染,殺死禽獸和老鼠,生長在池沼澤地中(即蛤蜊)。

詩詞補充:

喧撈泥浦:在泥潭中吵鬧,形容蛤蜊羣居。 巧類刀裁:殼形美觀,宛如刀削般工整。 夜侵燈影:夜晚發光,侵犯到燈光的亮度。 寒孕珠胎:在寒冷中孕育出珍珠般的幼蛤。 瓊研粉細:貝殼粉碎後細如粉末。 紫吐脣開:蛤蜊張開紫色的貝脣。 短長狹正:蛤蜊的大小、形狀、寬窄均適中。 眾體兼該:各種特徵兼備,如形美、功能多。

元稹詩。泥浦喧撈蛤。蘇頌曰。多生沙泥中。張蠙詩。夜蚌侵燈影。埤雅。蚌孚乳以秋。其孕珠若懷妊然。謂之珠胎。蘇恭曰。殼煉粉得火良。孔平仲詩。報君以淮南紫唇之蛤。李時珍曰。其形像刀。其類甚多。長短斜正。性味功用皆同。傅咸賦。體該眾妙。

白話文:

元稹的詩裡提到泥灘上喧鬧著採蛤的人。

蘇頌說:蛤蜊多生活在沙泥中。

張蠙的詩裡寫道:夜間的蚌發出的光亮侵佔了燈火的影子。

《埤雅》記載:蚌在秋天時會孕育乳汁。它懷孕珍珠就像懷孕一樣,稱為「珠胎」。

蘇恭說:蛤蜊殼磨成粉後,對火燒有效果。

孔平仲的詩裡說:我用淮南產的紫脣蛤蜊來報答您。

李時珍說:蛤蜊的形狀像刀,種類繁多。它們的長短、斜正不同,但性味和功效都一樣。

傅鹹的賦裡稱讚:蛤蜊的身體包含了眾妙。

2. 蛇蛻

味鹹平。主小兒百二十種驚癇。瘛瘲。瘨疾。寒熱。腸痔。蟲毒。蛇癇。火熬之良。一名龍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龍子單衣。一名弓皮。生川穀及田野。

似之而非。它蟲靈蛻。雪電藏形。風雷偃勢。蚓蟻失乘。蝍蛆殘噬。凡骨登仙。飽餐脫滯。

白話文:

味道鹹性平。主治兒童的 120 種驚厥癲癇。瘲瘲症。瘨疾。寒熱。腸痔。蟲毒。蛇癇。是治療火傷的良藥。另名龍子衣。另名蛇符。另名龍子單衣。另名弓皮。生長在山谷和小田野。

看似是蟲脫殼,其實是靈物化身。雪光閃爍遮掩身形,風雷偃息收斂氣勢。蚯蚓螞蟻失去良機,蛆蟲遭受殘害啃噬。凡人得到仙緣,飽食後脫離塵俗。

莊子。蛇蛻也。似之而非也。說文。它從蟲而長。郭璞贊。靈蛻乘煙。白居易賦。鱗甲晶以雪色。睛眸赩其電光。李紳詩。已應蛻骨風雷後。韓非子。云罷霧霽。龍蛇與蚓蟻同矣。則失其所乘也。關尹子。蝍蛆食蛇。陸游詩。凡骨已蛻身自輕。夏侯湛序。棄俗登仙。爾雅翼。草居。恆飢。每得食稍飽。輒蛻殼。避暑錄話。神仙升舉。形滯難脫。

白話文:

莊子:蛻下的蛇皮。看似蛇,但實際上不是蛇。

說文解字:它從蟲類中成長。郭璞讚美:靈芝乘坐煙霧。

白居易賦:鱗甲像白雪一樣晶瑩。眼睛閃爍著電光。

李紳詩:早已脫胎換骨,經歷風雷的洗禮。

韓非子:雲霧散去,龍蛇和蚯蚓一樣。這是因為它們失去了載體。

關尹子:蝍蛆吃蛇皮。

陸遊詩:凡骨已經蛻變,身體輕盈。

夏侯湛序:拋棄世俗,登仙而去。

爾雅翼:居住在草叢中。經常飢餓。每次吃到一點食物,稍微飽腹後。就會蛻殼。

避暑錄話:神仙昇仙,但形體滯重,難以脫離。

3. 蚯蚓

味鹹寒。主蛇瘕。去三蟲。伏屍。鬼注蠱毒。殺長蟲。仍自化作水。生平土。飲泉食塊。心慧操廉。碧雲晴漏。翠雨濕沾。逶迤春畫。綰結冬潛。泥封六一。莫保觸鹽。

白話文:

味道鹹、性寒。主治蛇蟲咬傷。驅除體內寄生蟲、屍變和鬼魅所致的毒病。殺死長蟲。自己會化為水。生長在土裡。飲泉水、吃土塊。心思清明,行為端正。像碧雲般晴朗,像翠雨般濕潤。宛如春畫般綿延,又如冬日潛藏般寂靜。包裹著六根清淨,不要接觸到鹽。

東方虯賦。上食塵塊。下飲淵泉。淮南子食土者。無心而慧。孟子。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任士林賦。碧雲晴漏。陳旅詩。檐曲細含翠雨涼。李德裕賦。入虛白而逶迤。蘇軾歌。春蚓秋蛇隨意畫。易林。綰結難解。禮。仲冬之月蚯蚓結。歲時記。五月五日午時於韭畦取蚯蚓干之。

白話文:

東方虯賦:

東方虯龍以泥土為食,飲用深淵中的泉水。

淮南子:

食用泥土的人,雖然沒有心臟,卻很聰慧。

孟子:

只有象蚯蚓那樣能安貧樂道的人,才能受到充仲子的賞識。

任士林賦:

碧色的雲朵中透著日光,宛如漏下的一片綠色。

陳旅詩:

屋簷的線條彎曲,細細地承接著翠綠的雨水,散發著絲絲涼意。

李德裕賦:

進入虛無空明的境界,悠然而行。

蘇軾歌:

春天畫蚯蚓,秋天畫長蛇,隨意灑脫。

易林:

糾纏難解。

禮記:

仲冬之月,蚯蚓蜷縮成團。

歲時記:

五月五日正午,在韭菜田中取蚯蚓晾乾。

謂之六一泥。治魚鯁。東方虯賦。墐泥塗以自保。觸鹽滋而罔全。寇宗奭曰。被其毒者。以鹽湯浸之。並飲鹽水。

白話文:

人們稱這種泥為「六一泥」,用來治療魚刺卡喉。東方虯寫的賦中說:用泥土掩蓋塗抹來保護自己。一旦接觸到鹽分就會消失無法完整。寇宗奭說:被這種毒物傷到的人,可以用鹽水浸泡,並喝下鹽水。

4. 蠮螉

味辛平。主久聾。咳逆。毒氣出刺出汗。生川穀。

咽咽𦒃𦒃。情殷負子。穴地纖腰。撲花小尾。本異末同。情傳精委。蛛網塵封。營巢蘆葦。

白話文:

味辛,性平。主治久聾、咳嗽逆氣。能解毒氣,促進出汗。生長於川穀之中。

這種藥草味道辛辣,性質平和。主要用來治療長期耳聾、咳嗽和嘔吐。它可以解毒,促進出汗。生長在河谷地區。

唐闕名賦。𦒃𦒃鼓翅。咽咽傳意。詩。螟蛉有子。果裸負之。墨客揮犀。穴地為巢者名蠮螉。元禛詩。纖腰軟無力。李賀詩。黃蜂小尾撲花歸。唐闕名賦諒末同而本異。齊邱文。蠮螉之蟲。螟蛉之子。傳其情。交其精。薛道衡詩。暗牖懸蛛網。柳宗元詩。硯匣留塵盡日封。

白話文:

唐代闕名《賦》: 鳥兒扇動翅膀,發出聲響。它們用鳴叫交流心意。

螟蛉沒有子女,卻會孵化其他昆蟲的卵並撫養它們。

文人舞文弄墨,創造出許多生動的詞彙。比如,把穴居的昆蟲稱為「蠮螉」。

元稹《詩》: 蠮螉的腰身纖細柔弱,沒有力氣。

李賀《詩》: 黃蜂的小尾巴拍打著花朵,準備回家。

唐代闕名《賦》: 蠮螉和螟蛉雖然習性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善良的。

齊邱《文》: 蠮螉的幼蟲和螟蛉的幼蟲會互相交融感情,交換精髓。

薛道衡《詩》: 暗淡的窗戶上掛著蜘蛛網。

柳宗元《詩》: 硯臺裡積滿了灰塵,終日封閉著。

陶弘景曰。一種蜂黑色。腰甚細。銜泥於人屋及器物邊作房。生子如粟米大。捕取草上青蜘蛛十餘枚。滿中仍塞口。其一種。入蘆管中者。亦取草上青蟲也。

白話文:

陶弘景說:有一種蜜蜂是黑色的,腰部非常細。它們在人們的房屋和器物邊緣用泥土築巢。生出的幼蟲像小米粒那麼大。捕捉十幾隻草上的青色蜘蛛,塞滿巢穴並封住入口。還有一種蜜蜂,它在蘆葦管中築巢,同樣會捕捉草上的青色毛蟲。

5. 蜈蚣

味辛溫。主鬼注。蠱毒。啖諸蛇蟲魚毒。殺鬼物。老精溫瘧。去三蟲。生山谷。

冬寒閉蟄。春暖昭蘇。赤連歧尾。黑簇雙須。禁施荒虺。畏制垂蛛。誤攫毒齧。桑沃鹽塗。

白話文:

味辛溫。主治鬼注(類似癲癇)、蠱毒。能解諸如蛇、蟲、魚毒。殺鬼物。治療老年人發寒、溫瘧。驅逐三蟲(蛔蟲、蟯蟲、絛蟲)。生長於山谷。

性味辛溫。主治癲癇、蠱毒。可以解蛇、蟲、魚毒。殺死鬼怪。治療老年人發冷、發熱引起的瘧疾。驅除蛔蟲、蟯蟲、絛蟲。生長在山谷中。

冬寒閉蟄。春暖昭蘇。赤連歧尾。黑簇雙須。禁施荒虺。畏制垂蛛。誤攫毒齧。桑沃鹽塗。

冬天寒冷時,(蛇)閉巢不出。春天溫暖時,(蛇)活躍出來。赤連蛇尾部分叉,黑簇蛇有兩條觸鬚。禁止使用荒虺(一種毒蛇)。懼怕垂蛛(一種蜘蛛)的剋制。如果誤被毒蛇咬傷,可以用桑葉汁和鹽塗抹。

左傳。閉蟄而蒸。禮。蟄蟲昭蘇。李時珍曰。蜈蚣冬蟄春出。歧尾雙須。韓保升曰。黑頭。赤足者良。博物志。蛇虺見之。而蟠伏似施禁法。沈佺期詩。截荒虺。鶴林玉露。蜘蛛以溺射之即死。蘇軾詩。落月出柳看垂蛛。陶弘景曰。被齧者。以桑汁白鹽塗之。

白話文:

  1. 《左傳》記載:冬天動物冬眠,春天蒸發。
  2. 《禮記》記載:冬眠的昆蟲在春天復甦。
  3. 李時珍說:蜈蚣在冬天冬眠,春天出洞。它有分叉的尾巴和兩根鬍鬚。
  4. 韓保升說:蜈蚣以黑頭、紅足為上品。
  5. 《博物志》記載:蛇和毒蛇遇到蜈蚣,會捲起身子,像是被下令不能動一樣。
  6. 沈佺期的詩句:斬殺可惡的毒蛇。
  7. 《鶴林玉露》記載:用墨水噴灑蜘蛛會讓它死亡。
  8. 蘇軾的詩句:夕陽斜照柳樹,我抬頭看垂掛的蜘蛛。
  9. 陶弘景說:被蜈蚣咬傷的人,可以用桑枝汁和白鹽塗抹傷口。

6. 水蛭

味鹹平。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生池澤。

三斷三成。清泠水性。滷汁攜行。寒菹任病。龜宅安歸。鮫巢莫令。一紀超形。人功物命。

白話文:

味道鹹性平和。主治惡血淤積、月經閉塞、破血結塊、積聚成塊、不孕不育、利尿通便、生長池澤。

流傳至今的醫術記載、清澈水質、滷汁隨行、寒酸醃菜適於治療疾病、烏龜的殼安穩歸宿、鯊魚的巢穴不要隨意激擾、超越時空限制、人工物產與大自然相互依存。

博物志。水蛭三斷而成三物。白居易詩。清泠由水性。陶弘景曰。蛭有數種以水中者為佳。李時珍曰。山行。攜繭滷汁一筒。避諸蛭。新書。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遂吞之。病不為傷。嵇康詩。坎井蝤蛭宅。神龜安所歸。王令詩。蛟龍宜自宅。蚓蛭莫令巢。神仙傳。桓君謂陶隱居曰。君修本草。用虻蟲水蛭輩為藥。功雖及人。而害物命。以此一紀後方得解形。

白話文:

《博物志》記載:水蛭被切斷成三段後,可以長成三隻水蛭。

白居易的詩中寫道:水蛭的清澈涼涼是因為它的水性。

陶弘景說:水蛭有數種,生活在水中的種類最好。

李時珍說:如果在山中行走,可以攜帶一瓶滷汁,用來避開水蛭。

《新書》記載:楚惠王吃了生的醃菜,吃到一隻水蛭,於是就把它吞了下去,但是沒有生病。

嵇康的詩中寫道:坎井中是水蛭的住所,而神龜又該棲息在哪裡呢?

王令的詩中寫道:蛟龍應該住在自己的宅院裡,蚯蚓和水蛭不要讓它們築巢。

《神仙傳》記載:桓君對陶隱居說,你在編撰藥物書的時候,用虻蟲、水蛭等生物入藥,雖然對人有益,但是卻傷害了它們的生命。因為這件事,你未來會過十二年才能解脫肉身。

7. 斑蝥

味辛寒。主寒熱鬼注。蠱毒鼠瘻。惡創疽蝕。死肌。破石癃。一名龍尾。生川穀。

四時變化。蝥刺當秋。喙尖赤注。甲畫斑留。豆花涼晚。藍汁香浮。曾聞采葛。亭長前修。

白話文:

味辛寒。主寒熱鬼注。蠱毒鼠瘻。惡創疽蝕。死肌。破石癃。一名龍尾。生川穀。

味道辛辣而寒涼。主治寒熱引起的鬼邪附體,蠱毒、鼠瘻,惡性創傷、疽瘡潰爛,死肉腐爛,破裂結石,小便不通。別名為龍尾。生長在山川的低濕之地。

**四時變化:**隨著四季變化,蝥蝂在秋天最活躍。喙尖細且呈紅色,甲殼上布滿斑點。落花涼爽,晚間的藍花香氣濃鬱。曾經聽聞採葛的故事,亭長的前輩指導我們採集蝥蝂。

古詩。四時更變化。李時珍曰。一名螌蝥。言其毒如矛刺也。春秋繁露。怒氣為清而當秋。雷斆論。斑蝥甲上一畫黃。一畫黑。嘴尖處。有一小赤點。在豆葉上食豆汁。孟淑卿詩。豆花雨過晚生涼。李時珍曰。中斑蝥毒者。以藍靛汁解之。范成大詩。生香風外浮。太平御覽。

白話文:

古詩: 四季輪迴,不斷變化。

李時珍: 它有一個別名叫做「螌蝥」,意思就是它的毒性像矛一樣刺人。

《春秋繁露》: 秋天的怒氣清澈乾淨。

《雷斆論》: 斑蝥的甲殼上有兩條線,一條黃的,一條黑的。它們的嘴巴尖端有一個小小的紅點。它們在豆葉上取食豆汁。

孟淑卿詩: 豆花雨後天轉涼。

李時珍: 中毒斑蝥的人,可以用藍靛汁來解毒。

范成大詩: 香味從風中飄來。

《太平御覽》: 記載了有關斑蝥的內容。

春食莞花為莞青。夏食葛花為亭長。秋食豆花為斑蝥。冬入地中為地膽。蘇頌曰。四蟲皆是一類。隨時變化耳。賈逵書。景仰前修。

白話文:

春天吃莞花變成了莞青。夏天吃葛花變成了亭長。秋天吃豆花變成了斑蝥。冬天鑽入土中變成了地膽。蘇頌說:這四種生物其實是同一類,只是隨著季節而變化形態。賈逵在《賈逵書》中說:敬仰前人的成就。

8. 貝子

味鹹平。主目翳。鬼注蟲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燒用之。生池澤。水陸居分。陰陽象審。儀錫百朋。貨區五品。文瑩羅珠。言成織錦。御害靈奇。天然異稟。

白話文:

味道鹹平,性平。

功效:治療眼睛翳障,鬼祟蟲毒。腹痛便血,五種不利小便的疾病,有利於水液代謝。

用法:將其燒製後使用。

棲息環境:生長在湖泊、沼澤。

生活習性:生活在水陸之間。

八卦象徵:陰陽分明。

貢賦:十分貴重,價值百朋。

經濟價值:分為五等,價值不菲。

外觀特徵:紋理如珍珠般瑩潤。

用途:織成錦緞,價值連城。

驅邪靈驗:具有天然的驅邪奇效。

爾雅。貝居陸焱。在水⿰阝巽。六書精蘊。背穹而渾以象天之陽。腹平而折以象地之陰。詩箋。貨貝五貝為朋。錫百朋。得祿多也。漢書志。王莽為貨貝五品。南州異物志。文若羅珠。不磨而瑩。詩。成是貝錦。相貝經。徑尺之貝。靈奇之秘寶。其次則御害一也。陳琳箋。此乃天然異稟。

白話文:

貝殼

《爾雅》中說,貝殼生長在水草中。

《六書精蘊》中說,貝殼的背部像穹廬,渾圓代表天的陽氣;腹部的平坦和摺痕代表地的陰氣。

《詩經·毛傳》中說,五個貝殼連在一起稱為「朋」。得到一百個「朋」,才能得到很多的祿位。

《漢書·藝文志》中說,王莽製作了五種不同等級的貝幣。

《南州異物志》中說,貝殼上的紋路像串珠,不用打磨也很光亮。

《詩經》中稱讚貝殼像華麗的錦緞。

《相貝經》中說,直徑一尺的貝殼是珍貴而神奇的寶物。

其次,貝殼還能驅邪避害。

《陳琳箋》中說,這是天生的異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