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贊》~ 卷三 下經 (10)
卷三 下經 (10)
1. 藥實根
味辛溫。主邪氣。諸痹疼酸。續絕傷。補骨髓。一名連木。生山谷。
藥紛諸子。木以連名。花同春發。實獨秋成。絕者復續。虧以求盈。既消蠱疰。亦解蛇縈。
漢書志。諸子之言。紛然淆亂。蘇頌曰。黃藥子出嶺南。秦州出者。紅藥子。施州出者赤藥子。七月開白花。蘇恭曰。開州出苦藥子。皆相類。李時珍曰。藥實子雖似黃藥。苦藥。微有不同。二藥子不結子。此則樹之子也。禮記疏。斷者不可續。論衡。不嫌虧以求盈。蘇盈曰。除蠱疰蛇毒。
白話文:
藥實根味辛溫,能治療邪氣入侵、各種關節疼痛酸楚、以及斷裂的傷口,並能補益骨髓。它也叫連木,生長在山谷中。
它的果實(藥實子)與其他藥材名稱相近,容易混淆。花在春天開放,果實則在秋天成熟。它能使斷裂的骨骼復原,能使不足得到補充。除了能治療蠱毒和瘴氣,還能解蛇毒。
古籍記載中,關於藥實子的名稱和產地眾說紛紜。蘇頌說,嶺南產的藥實子是黃色的,秦州產的是紅色的,施州產的是赤色的;七月開花。蘇恭則說,開州產的是苦藥子。這些藥材雖然外觀相似,但李時珍指出,藥實子雖然和黃藥子、苦藥子很像,但還是有些微不同。而黃藥子、苦藥子本身並不結果,藥實子才是這種植物的果實。 古籍中也記載斷裂之物不可修復,以及不足可以求取補充的說法,並說明藥實子能去除蠱毒、瘴氣和蛇毒。
2. 欒華
味苦寒。主目痛。淚出傷眥。消目腫。生川穀。
作樹以欒。染人涗漚。榮槿青丫。喬槐黃覆。籠聚浮泡。丸圓傾豆。通利華精。重明矇瞀。
廣韻。作樹以欒。周禮。以涗水漚其絲。蘇恭曰。五月六月收花。染黃色甚鮮明。葉似木槿。花黃似槐。殼似酸漿。實如豌豆。圓黑堅硬。宋書志。雨水方降木槿榮。爾雅。槐棘醜喬。李時珍曰。酸漿。一名燈籠草。一名天泡草。拾遺記。背明國有傾離豆。葉垂覆地。黃庭經。通利華精調陰陽。(華精目精也)韓愈詩。淚目苦矇瞀。
白話文:
欒華味苦性寒,可以治療眼睛疼痛、流淚傷到眼角、以及消除眼睛腫脹。它生長在山谷之中。
欒樹用來染布,將絲線用它泡染,顏色鮮豔。它的枝葉像木槿,花是黃色的,像槐樹的花;果實的殼像酸漿,果實像豌豆,圓而黑,堅硬。 它能通利眼睛精華,使眼睛明亮,改善視力模糊。
3. 蔓椒
味苦溫。主風寒濕痹。癧節疼。除四肢厥氣。膝痛。一名家椒。生川穀。及邱塚間。
樛亦椒似。刺罥人衣。豢聞說彘。俗聽呼豨。臨風蔓弱。含露叢依。氣蒸湯浴。汗雨頻揮。
陶弘景曰。俗呼為樛子。似椒而小。裴迪詩。丹刺罥人衣。李時珍曰。此椒氣如豕。故有彘椒豨椒諸名。枝軟如蔓。其子叢生。莊子。祝宗人說彘曰。吾將三月㹖汝。漢樂府。妃呼豨。爾雅疏。鬱氣謂鬱蒸之氣也。禮。燂湯請浴。國語。揮汗成雨。陶弘景曰。可以蒸病出汗。
白話文:
蔓椒味苦性溫,可以治療風寒濕痺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疼痛,以及四肢冰冷無力、膝蓋疼痛等症狀。蔓椒又名家椒,生長在山谷和墳墓附近。
蔓椒的外形類似椒,但帶刺,容易勾掛到衣服。蔓椒有一股像豬肉的味道,因此也有「彘椒」、「豨椒」等名稱。它的枝條柔軟,像蔓藤一樣,果實叢生。蔓椒可以透過蒸煮的方式,讓人出汗治療疾病。
4. 豚卵
味苦溫。主驚癇癲疾。鬼注蠱毒。除寒熱。賁豚。五癃。邪氣攣縮。一名豚顛。懸蹄。主五痔。伏熱在腸。腸癰內蝕。
豢息麼豶。採收下體。祭設冬先。納從咸比。操酒穰穰。涉波瀰瀰。琢踠分施。百骸湔洗。
說文。豕息也。豢以谷。爾雅注。最後生者。呼為麼豚。李時珍曰。牡豬小者。多犗去卵。
易釋文。豕去勢。曰豶。詩。無以下體。禮。孟冬之月。祭先腎。保生要錄。咸納腎。千金方。除陰莖中痛。史記傳。淳于髠見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穰穰滿家。詩。烝涉波矣。又。河水瀰瀰。宋濂序。雕肝琢腎。周邦彥賦。或踠蹄而折轊。徐積詩。五臟孰云可湔洗。百骸終恐生蟲窠。
白話文:
豬卵味苦性溫。能治療驚癇、癲疾、鬼魅作祟、蠱毒、寒熱,以及賁豚症(一種腹部脹滿的病症)、五種尿道疾病、邪氣引起的肌肉痙攣。豬卵也叫豚顛或懸蹄,可以治療五種痔瘡、腸道伏熱、腸癰和腸道潰瘍。
古代文獻記載豬卵的採集方式、祭祀時間及相關典故,說明其在古代醫學和祭祀中的應用。 一些古代典籍提及豬卵的別名、選取標準及使用方法,以及與豬的閹割、祭祀儀式等相關的內容。
5. 麋脂
味辛溫。主癰腫、惡創死肌、寒風濕痹、四肢拘緩不收、風頭腫氣、通腠理。一名官脂。生山谷。
麋遊澤畯,喜聽音操,性迷群牝,體蓄凝膏。輕冰涼散,活火研熬。機心久謝,自潤嬉敖。
後漢書志注。麋十千為群,掘食草根,其處成泥,名曰麋畯。埤雅。麋喜音聲。白虎通德論。麋為獸迷惑。陶弘景曰。麋一牡輒交十餘牝,其脂墮地。水經注。凝膏下垂,望齊冰雪。韋充賦。暗斷輕冰。周禮注。夏獻麋。麋膏散,散則涼。陸游詩。活火生新焰。齊民要術。
啖炙肥者細研熬之。杜甫詩。機心忘已久,何事驚麋鹿。後漢書傳。孔奮身處脂膏,不能以自潤。蘇軾詩。脫略萬事惟嬉敖。鸓鼠。主墮胎,令人產易。生平谷。儼說胎禽,高居下赴,翼蝠身狐,耳麋首兔。鳴雜宵更,飛攜乳哺。感氣相催,回睛目注。
宋史志。偉茲胎禽。爾雅注。能從高赴下,不能從下上高。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山海經注。一名耳鼠。麋耳,兔首。李時珍曰。喜夜鳴。說文。言飛走,且乳之鳥。又名飛生。寢其皮,懷其爪,皆能催生。食之不昧,可御百毒。棗據詩。回睛盼曲阿。韓倨詩。南盡遠目注。
白話文:
麋脂味辛溫,可以治療癰腫、惡瘡、死肌、寒風濕痹、四肢拘攣不靈活、風腫等症狀,並能疏通肌膚腠理。麋脂又名官脂,生長在山谷中。
麋鹿群居澤地,喜歡聽音樂,性情迷戀母鹿,體內積聚著凝厚的脂肪。麋脂質地輕盈,像冰雪般涼爽,經過熬煉後則溫熱。長時間服用能使身心平和愉悅。
古代典籍記載,麋鹿成群結隊,以挖掘草根為食,牠們活動的地方會變成泥濘,稱為麋畯。麋鹿喜愛聲音。麋鹿的習性容易迷惑人。一隻雄麋可以與十多隻雌麋交配。麋脂滴落在地,如同凝固的膏脂,遠看像冰雪一樣。熬煉麋脂時,需用活火。
處理麋脂時,肥厚的部位要細細研磨熬煉。麋脂能使人忘卻煩惱。
鸓鼠(一種動物)有墮胎的功效,能使生產容易。鸓鼠也生活在山谷中,外形像小狐狸,有蝙蝠的翅膀,兔子般的頭和麋鹿的耳朵,夜間鳴叫,會飛,哺乳幼崽。
鸓鼠的皮毛和爪子都有催生的作用,食用其肉也能解百毒。
6. 六畜毛蹄甲
味鹹平。主鬼注蠱毒。寒熱驚癇。瘨痓狂走。駱駝毛尤良。
六畜遂字。四體分施。附膚燎墜。剔腹益姿。圓歧蹄辨。攫裂甲披。明駝溫縟。避暑毛吹。
漢書傳。六畜遂字。孟子。施於四體。燕書。賈堅彎弓射牛於百步之外。附膚落毛。柳玭文。覆墜之易如燎毛。抱朴子。剔腹背無益之毛。虞裕文。干陽也。故馬蹄圓。淮南子。牛歧蹄而戴角。宋書傳。熊羆厲爪蓄攫裂之心。酉陽雜俎。明駝千里足。多誤作鳴字。埤雅。駝毛縟溫厚。夏退毛盡。乃能避熱。韓愈詩。籲無吹毛刃。
白話文:
六畜的毛、蹄、甲(指甲、爪)味鹹性平。能治療鬼魅作祟、蠱毒、寒熱、驚癇、癲癇、狂躁等症狀。其中駱駝毛效果最佳。
六畜的毛髮,用途廣泛,可應用於身體的四肢,治療皮膚燒傷、脫髮等症狀;也可去除腹部多餘的毛髮以增強美觀;蹄的形狀各有不同;爪、甲可用於治療某些疾病。駱駝毛溫暖柔軟,具有良好的避暑效果。
古籍記載中,也提到六畜的毛髮用途,例如:箭射穿牛皮脫毛;易燃的毛髮比喻事物容易毀壞;去除腹部無用毛髮;馬蹄為圓形,牛蹄為分叉狀,熊、羆的爪子銳利;駱駝能跑千里;駱駝毛溫暖厚實,夏天脫毛後才能避暑;以及避免過度細緻的處理(吹毛求疵)。
7. 蝦蟆
味辛寒。主邪氣。破症堅血癰腫。陰創。服之不患熱病。生池澤。
拖紫紆青。池泓閣閣。禮掌焚灰。仙傳竊藥。食鷓身痊。背芝光爍。五日良儲。闢兵祛瘧。
卞彬賦。紆青拖紫。石介詩。數尺流水滿池泓。洪駒父詩。閣閣已在茲。周禮。蟈氏掌去蛙黽。焚牡蘜以灰灑之。張衡文。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是為蟾蜍。投荒雜錄。南方水族。狀如蛙。食之味美如鷓鴣。治虛勞。道書。蟾蜍萬世。背生芝草為世瑞。抱朴子。
肉芝者萬歲蟾蜍。五月五日午時取之。陰乾帶於身。闢五兵。物類相感志。五月五日收蝦蟆治瘧。蘇軾詩。爭儲百藥良。張詠詩。劇談夜祛瘧。
白話文:
蝦蟆味辛性寒,能治療邪氣,並能消除症塊、堅硬腫塊及血腫、陰部創傷。服用它不會得熱病。蝦蟆生活在池塘沼澤中,顏色青紫華麗,池塘的水波蕩漾,景象優美。古代典籍記載,專門負責清除蛙類的官吏會焚燒牡蘜(一種植物)的灰來灑在田地裡。傳說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藥,嫦娥偷吃了藥後奔月,化身為蟾蜍。南方水族中,有一種像蛙一樣的生物,吃起來味道鮮美,像鷓鴣一樣,還能治療虛勞。道家典籍記載,蟾蜍壽命極長,背上生長芝草,是祥瑞的象徵。傳說中,千年蟾蜍的肉就是肉芝,在五月五日午時採集,陰乾後佩帶在身上,可以避邪。五月五日收取蝦蟆可以治療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