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贊》~ 卷一 上經 (3)
卷一 上經 (3)
1. 鞠華
味苦平。主頭風眩腫目痛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一名節華。生川澤及田野。
女節女華。是生女幾。採周四時。德包五美。自葉流根。抗莖敷蕊。飲雜芳醪。精調瓊靡。
崔實月令。女節女華菊花之名。山海經。女幾之山。其草多菊𦬸。名醫曰。正月採根。三月採葉。五月採莖。九月採花。十一月採實。鍾會贊。菊有五美。西京雜記。飲菊花酒令人長壽。揚雄反騷。精瓊靡與秋菊兮。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和。主要治療頭痛、頭暈、眼睛腫痛、感覺眼球要掉出來、容易流淚、皮膚肌肉壞死、怕風、風濕麻痹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延長壽命。它還有一個別名叫「節華」。生長在河流、沼澤和田野中。
「女節」、「女華」指的是菊花,是從「女幾」這個名稱演變而來。採集菊花要按照一年四季的不同時間進行。它包含五種美好的特性。從葉子到根部,再到莖部和花蕊,都能夠發揮作用。可以用來泡製芳香的美酒,或調製精美的食物。
《崔實月令》記載,「女節」、「女華」都是菊花的別名。《山海經》提到,「女幾山」上生長許多菊花。《名醫別錄》說,正月採菊花的根,三月採葉,五月採莖,九月採花,十一月採果實。鍾會讚美菊花具有五種美好的特性。《西京雜記》記載,飲用菊花酒可以使人長壽。揚雄在《反騷》中也提到,精美的食物和秋天的菊花相配。
2. 人參
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一名人銜。一名鬼蓋。生山谷。
搖光散採。涓涓濛濛。三丫穎擢。五葉陰濃。紫雲團蓋。明月當空。迎年佩結。求我嬰童。
春秋。運鬥樞。搖光星散而為人參。卓異記。紫衣童子歌。山涓涓兮樹濛濛。明月愁兮當夜空。遂於古松下得參一本。高麗人贊。三丫五葉。背陽向陰。禮斗威儀。下有人參。上有紫氣。清異錄。咸通後士風。正旦未明。佩紫赤囊。中盛人參。號迎年佩。易。童蒙求我。
白話文:
人參,味道甘甜,性微寒。主要功效是補養五臟,安定精神,鎮定魂魄,止住驚悸,去除邪氣,使眼睛明亮,開啟心竅,增進智慧。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它還有別名叫人銜,也叫鬼蓋。生長在山谷中。
搖光星散發光芒,細雨濛濛,人參長出三叉嫩芽,五片葉子陰影濃密。紫色的雲團像傘蓋一樣,明月高掛在天空。在新年時佩戴人參,祈求我能生下健康的嬰兒。
春季和秋季,北斗星運行,搖光星散發的光芒化為人參。根據《卓異記》記載,有個紫衣童子唱著歌:「山間細雨綿綿,樹木煙霧濛濛,明月在愁苦中當空照耀」,於是就在古松下得到一株人參。高麗人稱讚人參有三叉五葉,背陰向陽,像是在舉行祭拜北斗星的威儀,底下有著人參,上面有紫色的氣。根據《清異錄》記載,唐咸通年間以後,讀書人流行在新年正月初一黎明前,佩戴裝有人參的紫紅色袋子,稱作「迎年佩」。就像《易經》說的:「童蒙求我」,也就是說像小孩子一樣祈求人參庇佑。
3. 天門冬
味苦平。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屍。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一名顛勒。生山谷。
天門地門。異名分土。引蔓春朝。乘絲夜雨。重沐美鬈。更堅疾齲。玉壘星橋。牆蘼非伍。
抱朴子。或名地門冬。書。分土為三。蘇頌曰。春生藤蔓。大如釵股。其葉如絲杉而細散。朱子詩。西窗夜來雨。列仙傳。赤松子服天門冬。齒落更生。細發覆出。詩。其人美且鬈。說文。發好貌。陸游詩。齲齒雖小疾。梁簡文帝啟。逮自星橋見。珍玉壘。救荒本草。牆蘼乃營實苗。爾雅。指為門冬。或古書錯簡也。
白話文:
天門冬,味道苦澀,性平。主要治療各種突發的風濕、半身不遂的麻痺。能強健骨髓,殺死體內寄生蟲,去除體內積久的屍毒。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延年益壽。又名顛勒。生長在山谷中。
天門、地門,是天門冬的不同名稱,因為生長在不同的地方而有別。春天時蔓生藤蔓,像絲線一樣,在夜晚的雨水滋潤下,更顯得茂盛。它能使頭髮更加烏黑亮麗,也能使牙齒更加堅固。天門冬就像玉壘山上的星橋一樣珍貴,而牆蘼不是它的同類。
抱朴子這本書中,也稱天門冬為地門冬。書籍將它依據產地不同分為三種。蘇頌說,天門冬春天長出藤蔓,像釵股一樣粗細,葉子像絲杉一樣細碎分散。朱熹的詩中寫道,西窗外夜來下雨,而列仙傳記載赤松子服用天門冬,牙齒脫落後又重新長出,細小的頭髮也重新長出來。詩中說,那人容貌美麗且頭髮彎曲。說文解字說,髮好就是容貌好的意思。陸游的詩中寫道,齲齒雖然是小毛病。梁簡文帝的奏章中寫道,自從在星橋看見,就覺得像玉壘山一樣珍貴。《救荒本草》說,牆蘼是營實的幼苗。《爾雅》中將牆蘼指為門冬,或許是古書錯簡的緣故。
4. 甘草
味甘平。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生川穀。
春仲秋仲。蠲吉除疴。名符甘美。義致中和。草木蕪穢。乳石偏頗。雖固必解。國老皤皤。
名醫曰。二月八月除日採。一名蜜甘。一名美草。中庸。致中和。甄權曰。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種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漢書傳。蕪穢不治。書。無偏無頗。管子。雖固必解名醫曰。一名國老。班固詩。皤皤國老。
白話文:
甘草,味道甘甜性平和。主要功效是調理五臟六腑的功能,去除寒熱引起的邪氣,使筋骨強健,肌肉生長,增強體力。對於刀傷腫痛有解毒的功效。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生長在川谷地帶。
春季和秋季的中間時節採集最佳。能消除疾病帶來的好運,符合其甘甜美好的名稱,也闡述了它調和中性的意義。即使是草木叢生的毒素,或是乳石類藥物產生的偏頗副作用,都能被它化解。這就是人們稱它為「國老」的原因。
名醫說,甘草在二月和八月的「除日」採集。它又名「蜜甘」、「美草」。中庸之道,能達到調和的效果。甄權說,它能治療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種草木毒。調和各種藥物有功效。《漢書》曾說,即使是荒蕪的病邪也能被它治癒。《尚書》說,它沒有偏頗。《管子》說,再頑固的毒素也能被它化解。名醫說,甘草又名「國老」。班固的詩中也曾以「皤皤國老」來形容它。
5. 乾地黃
味甘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澤。
藥之膏油。莫如地髓。露咽甘滋。光存夜視。櫪馬駒生。頷絲兒喜。安用金芝。內熱一洗。
蘇軾尺牘。藥之膏油。莫如地黃。又詩。咽作瑞露珍。抱朴子。楚文子服地黃八年。夜視有光。又韓子治用地黃苗喂五十歲老馬。生二駒。陸游詩。兒稚喜語翁。雪頷生黑絲。寄聲山中友。安用求金芝。蘇軾詩。願餉內熱子。一洗胸中塵。
白話文:
乾地黃味道甘甜,屬性寒涼。主要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筋骨斷裂、瘀血停滯體內、骨髓損傷,能幫助生長肌肉。煎煮成湯藥服用,可以消除寒熱形成的積聚以及麻木不仁的症狀,新鮮的乾地黃藥效尤其好。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它又名地髓,生長在川澤地帶。
藥物的精華,沒有比得上地髓的。服用後如甘露般滋潤,能使人夜間視物清晰。就像老馬服用地髓後能生出小馬駒,鬚髮稀疏的孩童服用後也會長出黑髮,何必再去尋找珍貴的靈芝呢?服用地髓能清除體內熱毒。
蘇軾在書信中說,藥物的精華,沒有比得上地黃。他的詩中也寫到,服用後如甘露般珍貴。抱朴子記載,楚文子服用乾地黃八年後,夜間視力變得很好。韓子治用乾地黃苗餵養五十歲的老馬,結果生下兩匹小馬。陸游的詩說,小孩子高興地告訴老翁,白髮又長出了黑絲。我告訴山中的朋友,何必再去尋求靈芝呢?蘇軾的詩中也說,希望用它來消除體內熱毒,洗淨胸中的煩惱。
6. 術
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一名山薊。生山谷。
子欲絕谷。當服山精。紫花標色。綠葉抽萌。朝煙夜火。悟拙激清。餘香滿室。空甑塵生。
淮南子。術草者。山之精。服之令人長生絕谷。故神農藥經曰。子欲長生。當服山精。庾肩吾啟。綠葉抽條。紫花標色。梅堯臣詩。夜火煮石泉。朝煙遍岩窟。柳宗元詩。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邵寶詩。嚼罷不知香滿室。范成大詩。摩挲萊蕪甑。塵生不須拂。
白話文:
味道苦且性溫。主要治療風寒濕引起的痺痛、肌肉壞死、抽筋黃疸等症狀。可以止汗、退熱、幫助消化。可以煎煮或製成藥丸服用。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不感到飢餓。又名山薊。生長在山谷中。
如果想要斷食,就應該服用山精(指白朮)。它開著紫色的花朵,綠色的葉子正在萌發。早上升起炊煙,夜晚燃起爐火,領悟拙樸的本性,激勵自己保持清醒。殘餘的香氣充滿整個房間,連空空的蒸籠都蒙上了一層灰塵。
《淮南子》說,白朮這種草是山的精華,服用它可以使人長生不老,並且可以斷食。《神農本草經》說,想要長生不老,就應該服用山精。庾肩吾的奏章說,綠色的葉子伸展抽長,紫色的花朵顯得格外美麗。梅堯臣的詩寫道,夜晚用山泉煮藥,早上炊煙瀰漫在山洞裡。柳宗元的詩說,領悟到自己的笨拙,感到心滿意足,激勵自己保持清醒,慚愧自己像波浪一樣隨波逐流。邵寶的詩說,咀嚼白朮之後,不知不覺香氣已經充滿整個房間。范成大的詩寫道,撫摸著長滿灰塵的蒸籠,已經不需要再去拂拭了。
7. 菟絲子
味辛平。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皯。久服明目。輕身。延年。一名菟蘆。生川澤。
求系求援。施於松柏。金線垂黃。瓊花間白。感氣傳形。辭根成魄。下有茯苓。千秋藪澤。
國語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詩。施於松柏。詩疏。蔓連草上。生黃赤如金。庚辛玉冊。有花白色微紅。抱朴子。下有伏兔之根。無此在下。則絲不得生於上。然實不屬也。淮南子。千秋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絲。牛膝。味苦酸。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百倍。生川穀。
膝以形似。本赤莖方。枝枝相對。葉葉相當。四肢美暢。百倍堅強。功資注下。合散扶傷。
陶弘景曰。有節似膝。故以為名。吳普曰。葉如夏藍。本赤。李時珍曰。其苗方莖。蘇頌曰。節葉兩兩相對。古詩。枝枝相覆蓋。宋子侯詩。花花自相對。葉葉自相當。易。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史記傳。蔡澤百體堅強。新論。從高注下。後漢書傳。劉陶合散扶傷。
白話文:
菟絲子,味道辛辣平和。主要功效是接續斷裂的傷處,補足身體的不足,增強氣力使人肥壯健康。它的汁液可以去除臉上的黑斑。長期服用可以使眼睛明亮、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它又名菟蘆。生長在河川沼澤地帶。
它依附著其他的植物求生存,攀附在松樹和柏樹上,黃色的莖蔓像金線一樣垂落,白色的花朵點綴其間,感受氣息而改變形體,脫離根部而獨立生存。它的根部之下有茯苓,可以存活千年於沼澤之中。
《國語》中叔向說:「它攀附著其他植物而生,依賴著其他植物而活。」《詩經》說:「它攀附在松樹和柏樹上。」《詩經疏》說:「它像藤蔓一樣纏繞在草上,顏色黃赤像黃金。在庚辛的典籍中,記載它的花是白色帶點微紅。抱朴子說:「它的根部之下有伏兔的根,沒有這個在下方,它的藤蔓就無法在上方生長,但實際上它並不屬於伏兔。」《淮南子》說:「千年的松樹下有茯苓,上面有菟絲。」牛膝,味道苦酸,主要功效是治療寒濕引起的痿痹,四肢攣縮,膝蓋疼痛不能彎曲伸展。它還可以驅逐血氣中的傷熱,使火毒消散,可以墮胎。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又名百倍。生長在山谷中。
牛膝的名稱是因為它的形狀像膝蓋。它的根部是紅色,莖是方形的,枝條相對生長,葉子也相對排列。服用後可以使四肢舒暢,身體堅強百倍,它的功效可以使氣血下注,可以幫助外傷的癒合。
陶弘景說:「它有像膝蓋一樣的節,所以因此得名。」吳普說:「它的葉子像夏藍,根部是紅色的。」李時珍說:「它的藤蔓是方形的。」蘇頌說:「它的節和葉子都是兩兩相對的。」古詩說:「枝條互相覆蓋。」宋子侯的詩說:「花朵互相對著開,葉子也互相對應排列。」《易經》說:「它的美好蘊藏在其中,並且可以使四肢舒暢。」《史記》中記載蔡澤身體非常強健。《新論》說:「氣從高處向下流注。」《後漢書》中記載劉陶可以使外傷癒合。
8. 茺蔚子
味辛微溫。主明目益精。除水氣。久服輕身。莖主癮疹癢。可作浴湯。一名益母。一名大札。生池澤。
詩嘅有蓷。施於中谷。植茂春融。枯摧夏燠。括目益明。澡身具浴。用利坤貞。載生載育。
詩注。有蓷。蓷鵻也。即今益母草。詩。施於中谷。李時珍曰。春初生苗。夏至後即枯。其功宜於婦人。易注。坤貞之所利。詩。載生載育。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稍微溫熱。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增進精氣。能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莖部可用於治療皮膚上的疹子和搔癢,可以煮水洗浴。它又名益母草、大札,生長在池塘沼澤邊。
《詩經》中說:「野地裡長滿茺蔚,生長在山谷中。」春天時茂盛生長,到了夏天就枯萎凋零。它能使眼睛明亮,也可以用來洗浴身體。它的作用有利於女性,有生育養育的作用。
《詩經注釋》說:「有蓷,是指蓷鵻,也就是現在的益母草。」《詩經》又說:「生長在山谷中。」李時珍說:「春天初長出幼苗,夏至後就枯萎。它的功效對於婦女特別有益。」《易經注釋》說:「它的作用有利於女性的貞潔。」《詩經》又說:「具有生育養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