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小草》~ 自序
自序
1. 自序
醫學之難,難於無偏,無偏者仲景一人而已。厥後方書汗牛棟,以偏得名者莫勝於金元,如子和偏攻,丹溪偏補,河間偏涼,東垣偏溫,入主出奴,愈趨愈下。而學古者泥古,執一家言,妄辨得失,非偏於寒證治法,即偏於溫證疫證治法。殊不知寒溫疫三證,包括者廣,推之霍亂、瘧痢、吐血、咳嗽,莫不各有斯三者,是三證明,而諸外感證,自迎刃而解。何偏之有?夫醫本全生術耳。
今習是術者,全生適足以傷生。蓋欲人之生者,是其心。速人之死者,是其術。無他,醫庸故也。天下多一明醫,而所全者眾,少一庸醫,而所全者更眾。茲編其欲化庸醫為明醫,俾使融會三者,同歸於無偏而後已,未始非救偏之一助乎?
光緒辛丑夏仲西園居士撰於輔文書院之南軒
白話文:
醫學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不偏頗。能夠做到不偏頗的,只有張仲景一人而已。他之後的醫書多如牛毛,但以偏頗之見而聞名的,莫過於金元時期的醫家,像劉完素偏於攻邪,朱丹溪偏於滋補,劉河間偏於用涼藥,李東垣偏於用溫藥,他們各執己見,結果醫術反而越來越差。而那些學習古人醫術的人,又死守古人的說法,固執於某一家之言,胡亂評論得失,不是偏於用寒涼之法治療寒證,就是偏於用溫熱之法治療溫證、疫證。卻不知道寒證、溫證、疫證三者,涵蓋的範圍很廣,推及到霍亂、瘧疾、痢疾、吐血、咳嗽,沒有哪一個疾病不是包含這三種證型的,如果能明白這三種證型的道理,那麼各種外感疾病自然就能迎刃而解。又哪來偏頗的說法呢?醫術本來是為了保全人們的生命啊。
現在學習醫術的人,他們所謂的保全生命,反而足以傷害生命。想要人們活下來,是他們的心意;但加速人們死亡的,卻是他們所用的醫術。沒有其他原因,只是因為庸醫太多了。天下多一位明醫,就能救活許多人;少一位庸醫,能被救活的人就更多了。我編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將庸醫轉化為明醫,讓他們能夠融會貫通寒、溫、疫三種證型,最終達到不偏頗的境界,這未嘗不是幫助糾正偏頗的方法啊!
光緒辛丑年夏季,西園居士在輔文書院的南軒寫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