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輝

《醫醫小草》~ 序 (2)

回本書目錄

序 (2)

1.

醫之難能也,孫氏思邈其知之乎?孫氏之著《千金要方》也。曰:「凡欲為大醫者,必諳《靈》、《素》、《甲乙》、《明堂》、《流注》、《本草》、《藥對》,以及仲景、叔和、阮、範、張、靳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灼龜五兆,周易六壬。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隕。

」豈不以醫之道,通乎造化,與陰陽五行相消息,不如是不足盡醫之能事哉!今之世距唐遠矣,孫氏所言諸術不盡傳,諸經方亦多不可見。然自唐以來,千餘年間,以醫名者數十人。此數十人者,又各有所論著,以成一家之言,雖其中是非雜出,要莫不即其生平辛苦所僅獲者,掬而告諸萬世。自今觀之,南北燥濕不同,古今稟賦亦異,執其一說,或且足以殺人。

然則欲應無窮之變,而不窘於所施,不可不廣覽博採,以待一日之用明矣。顧今之懸壺者流,略識藥性,請者造門,如《內》、《難》、《傷寒》、《金匱》諸書,不一寓目,遑問其他?晚近人情,樂簡易而惡繁重,大抵然也。有本其師說,與其平日揣摩而有得者,約舉以相示,不可謂非仁人之用心,而希捷獲者之所甚便,然則玉珊是書之刻,其亦有不容已者乎?余與玉珊遇於維揚書肆中,非素相識也。聞余購夏氏奇疾方未獲,慨然出其家藏本假鈔,因以是書屬序。

觀玉珊之先施於朋友如此,其於療疾處方又何如耶?書二種,號《醫醫小草》一卷,《遊藝志略》一卷。玉珊富於年,異日讀書愈多,研理愈深,吾知其所撰述,較今必更有進也。

望江何聲煥頓首拜序。

白話文:

醫術的難能可貴啊,孫思邈難道真的了解它嗎?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說:「凡是想成為偉大的醫生,必須精通《靈樞》、《素問》、《甲乙經》、《明堂圖》、《流注圖》、《本草經》、《藥對》,以及張仲景、王叔和、阮、範、張、靳等各家的經典方劑,還要能巧妙地理解陰陽命理、各家相術、灼龜占卜的五種預兆、周易六壬的推演。如果不能這樣,就像沒有眼睛在夜晚行走,很容易跌倒。

」這豈不是說醫道貫通天地造化,與陰陽五行相互影響,不這樣就不能完全發揮醫術的功用嗎!現在的時代距離唐朝已經很遙遠了,孫思邈所說的各種技術沒有完全流傳下來,許多經典方劑也難以見到。然而自唐朝以來,一千多年間,以醫術聞名的人有數十位。這數十位醫生,又各有自己的論著,自成一家之言。雖然其中有對有錯,但都是他們一生辛勤所得,而竭盡所能地告訴後世。從現在來看,南北的氣候乾燥濕潤不同,古今的體質稟賦也有差異,如果固執地只用一種說法,或許會導致殺人。

因此,想要應付無窮的變化,而不至於在應用時感到困窘,就不能不廣泛閱讀、博採眾長,以應付未來的一天。可是現在那些行醫的人,只略懂藥性,有人來求診,像是《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這些重要的醫學書籍,都沒看過一眼,更何況其他?近來的人情世故,喜歡簡單而厭惡繁瑣,大概都是這樣。有人根據老師的教導,加上自己平日的鑽研而有所得,簡要地列舉出來給大家看,這不能說不是有仁心的人的一番好意,也讓那些希望快速獲得知識的人感到很方便。然而,玉珊這本書的刻印,大概也是有其不得已的原因吧?我在揚州的書店裡和玉珊相遇,我們本來不認識。我聽說我買夏氏的奇特病症的處方沒有買到,他慷慨地拿出他家藏的抄本,因此為這本書寫序。

觀察玉珊對待朋友是如此,他治療疾病、開立處方又是如何呢?這本書有兩種,名稱為《醫醫小草》一卷和《遊藝志略》一卷。玉珊年紀輕,將來讀的書越多,研究的道理越深入,我知道他將來的著作,一定比現在更有進步。

望江 何聲煥 頓首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