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輝

《醫醫小草》~ 附:遊藝志略 (8)

回本書目錄

附:遊藝志略 (8)

1. 附:遊藝志略

衛氣行孫絡,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故取風府也。觀此則維脈屬孫絡明矣。如實有可稽,何盧、華、仲景、叔和諸書不一稱之哉?然絡脈孫絡從未有以比諸蹺維者,狂瞽愚論,復望高明一為發其聵也。

傷寒桂枝湯所治之中風,與小續命湯所治中風,是一是二?而金匱防己地黃湯,與

風引湯所主,是異是同?但中風一證,自有真類之說,愈辨愈晦,何所取法?勞以虛名,愈補愈劇,何則?蠱膨云虛雲實,孰是孰非?遍察古書,有云關格是證,有云關格是脈,將誰適從?溫暑燥濕,瘧痢霍亂,各有名義,其所以然,請各抒所見以對。

答曰:中風真類之說,始自金元,古醫經未之見也。類中者,即經所謂厥。是桂枝湯所治,邪居淺者。小續命湯所治,邪居深者。病因無異,故藥惟以輕重別之。豈若古今錄驗續命湯,治風熱之痱證,而用石膏哉?防己地黃治陰虛於內,邪並於陽。風引治陽實於外,邪並於陰。

病既各異,為治是以懸殊。脈有損至,而後證有虛勞。虛曰虛損,勞曰勞瘵,乃一病而二證,概行溫補可乎?況有者為實,無者為虛。虛勞者,是非勞力勞心而因逸以致病也,故仲景以血痹類為一門。痹者,閉也。所以大黃䗪蟲丸與薯蕷丸為起死之神方,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後人云膨,因其膚肉腫脹,形類乎鼓,外實中空而言,非膨與蠱有別。實指肝言,虛指脾言,云虛雲實皆是也,偏攻偏補,非法也。

《內經》治以雞矢醴,非取金制木,木製而土不受木賊,運化之機自生乎?關格是證,覆溢是脈,膈乃關格之始,格即關膈之終,正《素問》所謂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之敗證,蔣寶素有考宜參。溫者外寒內熱,至春而發之病。暑乃天之陽熱下降,地之陰濕上騰,濕熱互合,化而為暑。

濕重病太陰則曰陰暑,熱重病陽明則曰陽暑。病暑輕重不同,所以又有中傷之分。水濕火燥,《內經》謂秋傷於濕,言氣之本,西昌補秋傷於燥,言氣之標。春夏地濕則天熱,秋冬天寒則地燥,燥濕固對待,究各有寒化熱化之無定也。瘧者言其病之暴瘧而難驟愈,其脈自弦可知,不弦雖寒熱往來,猶非瘧。

痎瘧,溫瘧,癉瘧,瘴瘧,為證不一,治不如法,有三患,戕脾元則成瘧鼓,蓄肝血則成瘧母,耗腎陰則成瘧勞。無犯三患,則無論痰瘧、食瘧、牡瘧,自隨手奏效。痢因欲利不得利,其病在利,故曰痢。有虛實,有寒熱。桃花湯非治虛寒者乎?白頭翁湯非治實熱者乎?由此類推,治法可思矣。

霍亂是陰陽淆亂,如雨聲霍霍而暴注下迫也。屬寒者固多,屬熱者亦常見,但須刻刻顧慮其脾胃耳。因寒宜理中四逆,故姜附不嫌其熱。因熱宜白虎天水,則膏滑不嫌其寒。若救陰當於大劑參朮中佐以牡蠣、白芍,轉筋宜在扶持脾胃,參用蜘蛛散以抑風木,審因察證,活法運乎一心,不可泥執一家之言而僨事也。

白話文:

衛氣在人體的孫絡中運行,一天一夜會在風府穴匯合,因此要取風府穴來治療。從這裡可以看出,維脈是屬於孫絡的。如果這說法有根據,為什麼歷代醫書,像盧醫、華佗、張仲景、王叔和等都沒有提到過呢?然而,絡脈和孫絡從來沒有被拿來跟奇經八脈中的蹺脈、維脈相比,這些糊塗的論點,希望能有高明的人出來指正。

傷寒論中桂枝湯治療的中風,跟小續命湯治療的中風,到底是一種還是兩種?金匱要略中的防己地黃湯,跟風引湯所主治的,是相同還是不同?中風這個病,有真中風和類中風的說法,越辯論越模糊,到底要怎麼判斷?如果用虛名來勞累病人,越補越嚴重,這是為什麼?蠱脹又說虛又說實,哪個才是對的?遍查古書,有的說關格是一種病症,有的說關格是一種脈象,到底要聽哪個?溫病、暑病、燥病、濕病、瘧疾、痢疾、霍亂,都有各自的名稱和定義,其根本原因,請大家各自發表意見來討論。

答覆:中風分真中和類中這種說法,是從金元時代才開始有的,古代醫書沒有這種說法。類中風,就是醫經所說的厥症。這是桂枝湯所治療的,邪氣在體表較淺的。小續命湯所治療的,是邪氣在體內較深的。病因沒有不同,所以藥物只是用輕重來區分。怎麼會像古今驗方所記載的續命湯,用石膏來治療風熱引起的痱病呢?防己地黃湯治療的是體內陰虛,邪氣侵犯陽氣。風引湯治療的是體表陽氣過盛,邪氣侵犯陰氣。

病因既然不同,治療方法自然也不同。脈象有損耗,之後才會出現虛勞的症狀。虛損就叫做虛損,勞損就叫做勞瘵,這是一種病的不同階段,可以一概用溫補的方式來治療嗎?況且,有的屬於實證,有的屬於虛證。虛勞,並不是因為勞力或勞心而導致的,反而是因為過於安逸才得病的,所以張仲景把血痹歸為一類病。痹,是閉塞的意思。所以大黃䗪蟲丸和薯蕷丸是起死回生的良方。婦女的惑病,男性的風病,在山區叫做蠱,後人稱為膨,是因為皮膚肌肉腫脹,外形像鼓,外實內空而得名,並不是膨和蠱有什麼不同。實證是指肝而言,虛證是指脾而言,所以說虛說實都是對的,偏攻或偏補都是不對的。

《內經》用雞矢醴治療,並不是要用金來制約木,木能克土,難道不是因為這個道理,運化的機能才會自己產生嗎?關格是一種病症,覆溢是一種脈象,膈是關格開始的地方,格是關膈結束的地方,正是《素問》所說的陰陽離決,精氣衰竭的敗證,蔣寶素有考證,可以參考。溫病是外寒內熱,到了春天發病的病。暑病是天空的陽熱下降,地面的陰濕上升,濕熱結合,變化成暑氣。

濕氣重而侵犯太陰經,就叫做陰暑,熱氣重而侵犯陽明經,就叫做陽暑。暑病有輕有重,所以有中暑和傷暑的區別。水濕火燥,《內經》說秋天傷於濕,說的是氣的根本,西昌的理論補充說秋天傷於燥,說的是氣的表象。春夏時地面濕氣重,天氣就熱,秋冬時天氣寒冷,地面就乾燥,燥和濕是對立的,但最終都可能會轉化為寒或熱。瘧疾是說這種病發病很突然而且不容易好,它的脈象一定是弦脈,如果不是弦脈,即使有寒熱往來的症狀,也不能算是瘧疾。

痎瘧、溫瘧、癉瘧、瘴瘧,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不正確,就會有三種禍患,傷害脾胃就會變成瘧鼓,積蓄肝血就會變成瘧母,耗損腎陰就會變成瘧勞。如果沒有犯這三種禍患,那麼無論是痰瘧、食瘧、牡瘧,都能夠隨手奏效。痢疾是因為想排便卻排不出來,病根在於排便困難,所以叫做痢疾。有虛證有實證,有寒證有熱證。桃花湯不是治療虛寒的嗎?白頭翁湯不是治療實熱的嗎?由此類推,治療的方法可以思考了。

霍亂是陰陽混亂,就像雨聲一樣暴注下瀉。屬於寒證的固然很多,屬於熱證的也很常見,但必須時刻注意保護脾胃。因為寒邪導致的就應該用理中湯或四逆湯,所以姜附等藥性溫熱的藥也不需要忌諱。因為熱邪導致的就應該用白虎湯或天水散,那麼石膏等藥性寒涼的藥也不需要忌諱。如果需要救陰,應該在大劑量的參朮中加入牡蠣、白芍。轉筋應該扶持脾胃,加入蜘蛛散來抑制風木。仔細審查病因,觀察病症,靈活運用治療方法,不要固執於一家之言而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