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澄

《褚氏遺書》~ 本氣

回本書目錄

本氣

1. 本氣

天地之氣,周於一年,人身之氣,周於一日。人身陽氣以子中自左足而上,循左股、左手指、左肩、左腦、橫過右腦、右肩、右臂手指、脅、足,則又子中矣;陰氣以午中自右手心通右臂、右肩、橫過左肩、左臂、左脅、左足外腎、右足、右脅,則又午中矣,陽氣所歷,充滿周流,陰氣上不過腦,下遺指趾,二氣之行,晝夜不息,中外必偏,一為痰積壅塞,則痰疾生焉,疾證醫候,統紀浩繁,詳其本源。

痰積虛耳,或痰聚上,或積惡中,遏氣之流,艱於流轉,則上氣逆上,下氣鬱下,臟腑失常,形骸受害。暨乎!氣本衰弱,運轉艱遲,或有不周,血亦偏滯,風濕寒暑乘間襲之,所生痰疾,與痰積同。凡人之主,熱而汗,產而易,二便順利,則氣之通也。陽虛不能運陰氣,無陰氣以清其陽,則易獨治,而為熱;陰虛不能運陽氣,無陽氣以和其陰,則陰獨治,而為厥。脾以養氣。

肺以通氣,腎以泄氣,心以役氣,凡臟有五,肝獨不與,在時為春,在常為仁,不養不通,不泄不役,而氣常生,心虛則氣入而為蕩,肺虛則氣入而為喘,肝虛則氣人而目昏,腎虛則氣人而腰疼,四虛氣人,脾獨不與,受食不化,氣將日微,安能有餘以入其虛,烏乎?茲謂氣之名理與。

白話文:

天地之間的氣息,在一年四季中循環運作,人體的氣息,則在一晝夜之中循環流轉。人體的陽氣,從子時(晚上11點至凌晨1點)開始,從左腳升起,沿著左腿、左手指、左肩、左腦,橫跨至右腦、右肩、右臂手指、脇腹、右腳,回到子時。陰氣則從午時(中午11點至下午1點)開始,從右手心循行至右臂、右肩,橫跨至左肩、左臂、左脇腹、左腳外腎、右腳、右脇腹,回到午時。

陽氣所經過的部位,都充滿了氣息,循環流動。陰氣則上不到腦部,下不到手指腳趾。這兩種氣息的運行,晝夜不停,如果內外不平衡,其中一氣過盛或過虛,導致痰積阻塞,就會產生痰疾。痰疾的症狀很多,需要詳細了解其根本原因。

痰積可能是虛弱導致的,也可能是痰聚在上面或積聚在內臟,阻礙氣血的流通,導致氣機運行不順暢,就會出現上氣逆上、下氣鬱下的現象,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身體受損。

另外,如果氣本身衰弱,運行緩慢,或者運行不暢,血液也會滯留,風寒濕暑乘虛而入,也會導致痰疾的產生。這與痰積的原因相同。

一般來說,人體如果能保持熱量充足、出汗正常、大小便通暢,就說明氣血流通順暢。如果陽氣虛弱,無法運化陰氣,就會導致陰氣不足,無法清熱,容易出現熱症。如果陰氣虛弱,無法運化陽氣,就會導致陽氣不足,無法溫暖身體,容易出現厥症。

脾臟負責養氣,肺臟負責通氣,腎臟負責泄氣,心臟負責役氣。五臟中,只有肝臟不直接參與氣的運作。在五行中,肝屬木,在時間上對應春季,在性格上對應仁慈。肝臟不養、不通、不泄、不役,氣自然會生生不息。

如果心臟虛弱,氣就會外溢,導致心神不寧。如果肺臟虛弱,氣就會外溢,導致呼吸喘促。如果肝臟虛弱,氣就會外溢,導致目眩。如果腎臟虛弱,氣就會外溢,導致腰痛。

以上四臟虛弱都會導致氣外溢,只有脾臟不會。脾臟負責消化吸收,如果脾虛,食物無法消化吸收,氣就會越來越少,哪裡還有多餘的氣來補充虛弱的臟腑呢?

這就是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