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澄

《褚氏遺書》~ 序 (2)

回本書目錄

序 (2)

1.

靖康初,金人犯順,群盜乘間,在處有之。去揚城北三十五里陳源橋,有蕭家世居其間,蓋貧不能自振矣,守一塚甚勤,曰:「吾十二世祖葬父於此,吾家塚凡數百世,世惟守此耳。」盜疑其起家者,富而厚葬。日夕窺之二家,因語人曰:「吾十二世祖葬其父明經廣叔常,用石刻秘經為槨,從治遺命也,已而不忍其柩有將發之兆,遂敕子孫世守之耳。」窺者仍故二家,因會鄉人啟視之,漆棺如新刻,石十有九片。

其一蓋蕭淵序也,乃移柩葬居側,而舉石於門外。有告蕭得埋寶者,遂納石於今。予持缽將為南獄之遊,過蕭門結葬緣,適見其事,謾錄諸策,以埃能者。

二年結制前五日,衛國釋義堪書。

白話文:

靖康年間初期,金人入侵作亂,各地的盜賊趁機作亂,到處都有。在距離揚州城北三十五里的陳源橋,有一戶姓蕭的人家世代居住在那裡,他們很貧窮,無法讓家道興盛起來。他們非常勤勞地守護著一座墳墓,並說:「我們家第十二世的祖先將他的父親葬在這裡,我們家的墳墓已經有數百代了,我們世世代代都只守護這座墳墓而已。」盜賊懷疑這戶人家是靠著這座墳墓發家致富的,認為他們把寶藏厚葬於此。盜賊每天早晚都窺伺著這戶人家,於是告訴別人說:「我們第十二世的祖先埋葬他的父親明經廣叔常時,用刻有秘密經文的石頭當作外槨,這是遵從他父親的遺囑。後來他不忍心看到父親的棺木有被挖掘的徵兆,於是就告誡子孫要世世代代守護這座墳墓。」窺伺的盜賊仍然懷疑這戶人家,於是就糾集鄉里的人,將墳墓挖開來看,發現棺木的漆就像剛上好的一樣新,還有十九塊石頭。

其中一塊石頭上面刻著「蕭淵序」的字樣,於是就把棺木移葬到旁邊,並把石頭搬到門外。有人告訴蕭家說他們埋藏寶物,於是就把石頭納進屋內收藏至今。我當時拿著缽準備前往南嶽朝聖,路過蕭家門口結下善緣,剛好看到這件事,就隨手記錄在書冊上,希望能提供給有能力的人參考。

二年結夏安居結束前五天,衛國的釋義堪寫下這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