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氏遺書》~ 本氣
本氣
1. 本氣
天地之氣,周於一年,人身之氣,周於一日。人身陽氣以子中自左足而上,循左股、左手指、左肩、左腦、橫過右腦、右肩、右臂手指、脅、足,則又子中矣;陰氣以午中自右手心通右臂、右肩、橫過左肩、左臂、左脅、左足外腎、右足、右脅,則又午中矣,陽氣所歷,充滿周流,陰氣上不過腦,下遺指趾,二氣之行,晝夜不息,中外必偏,一為痰積壅塞,則痰疾生焉,疾證醫候,統紀浩繁,詳其本源。
痰積虛耳,或痰聚上,或積惡中,遏氣之流,艱於流轉,則上氣逆上,下氣鬱下,臟腑失常,形骸受害。暨乎!氣本衰弱,運轉艱遲,或有不周,血亦偏滯,風濕寒暑乘間襲之,所生痰疾,與痰積同。凡人之主,熱而汗,產而易,二便順利,則氣之通也。陽虛不能運陰氣,無陰氣以清其陽,則易獨治,而為熱;陰虛不能運陽氣,無陽氣以和其陰,則陰獨治,而為厥。脾以養氣。
肺以通氣,腎以泄氣,心以役氣,凡臟有五,肝獨不與,在時為春,在常為仁,不養不通,不泄不役,而氣常生,心虛則氣入而為蕩,肺虛則氣入而為喘,肝虛則氣人而目昏,腎虛則氣人而腰疼,四虛氣人,脾獨不與,受食不化,氣將日微,安能有餘以入其虛,烏乎?茲謂氣之名理與。
白話文:
天地的氣運行一年,人身的氣運行一天。人身的陽氣從子時(半夜11點至凌晨1點)在左腳開始向上,經過左大腿、左手手指、左肩、左腦,橫過右腦、右肩、右手臂手指、脅部、足部,又回到子時;陰氣從午時(中午11點至下午1點)從右手心通往右手臂、右肩,橫過左肩、左手臂、左脅部、左腳外腎、右腳、右脅部,又回到午時。陽氣所經過的地方,充滿且周而復始地運行,陰氣向上不超過頭腦,向下到達指頭腳趾。這兩種氣的運行,晝夜不停息,身體內外一定會有偏差,一旦有痰積堵塞,就會產生痰病。疾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非常多,要詳細了解它的根本原因。
痰積的產生是因為虛弱,或者痰聚集在上部,或者積聚在體內,阻礙氣的運行,使得氣難以順暢流動,就會造成上部的氣向上逆行,下部的氣鬱結不通。這樣一來,臟腑功能失常,身體也會受到損害。如果身體的氣本來就衰弱,運轉緩慢,或者運行不夠周全,血液也會因此停滯。這時,風、濕、寒、暑等外邪就會趁機侵入,所產生的痰病與痰積相同。正常人如果發熱會出汗,生產時順利,大小便通暢,就代表氣是通暢的。陽氣虛弱不能運化陰氣,陰氣不足不能清解陽氣,陽氣就會獨自亢盛而發熱;陰氣虛弱不能運化陽氣,陽氣不足不能調和陰氣,陰氣就會獨自亢盛而造成厥症。脾臟負責滋養氣,
肺臟負責疏通氣,腎臟負責排泄氣,心臟負責役使氣,五臟之中,只有肝臟不參與這些功能。肝臟在時序上對應春天,在常理上對應仁德。它不滋養、不疏通、不排泄、不役使氣,而氣卻能自然產生。心臟虛弱,氣就會入心而導致心神不安;肺臟虛弱,氣就會入肺而導致喘息;肝臟虛弱,氣就會入肝而導致眼花;腎臟虛弱,氣就會入腎而導致腰痛。這四個臟腑虛弱時,氣進入其中,唯獨脾臟不受影響,脾臟如果消化功能不好,氣就會日漸衰微,又怎麼能有餘力去補充其他虛弱的臟腑呢?這就是關於氣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