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綱目》~ 卷十六 (29)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29)

1. 平脈篇

人中之上,耳、目、鼻皆兩竅,陰耦數,三耦合乎坤也。人中以下,口與前後陰皆一竅,陽奇數,三奇合乎乾也。坤上乾下,乃成泰象。故陰陽上下左右,皆以交而生,以不交而死也。此十一頭、三焦、五中,皆氣之充塞,則皆脈之流通。故脈之濡弱,而實氣之所藉流行也。(此段系魏氏全文)

按平脈篇,起手曰脈之頭,結處曰十一頭,兩頭字首尾照應成篇法。

按魏氏釋辨脈、平脈之義,以為辨者,分別之;平者,較量之,平如平章之平,非平人之脈。然則辨者,始條理也,分為二,推至於無窮也;平者,終條理也,衡如一,究歸於不二也。

夫氣有陰陽,邪亦有陰陽,病必分陰陽,脈必辨陰陽,必分為二以辨之。氣之陰陽,有有餘不足;邪之陰陽,亦有盛衰,病因而有輕重;脈必平陰陽,故權衡如一以平之。如此釋辨平二字之義,致有精鑿。

白話文:

人中以上,耳朵、眼睛、鼻子都有兩個孔竅,屬於陰性偶數,三個偶數符合坤卦的象徵。人中以下,嘴巴和前後的陰部都只有一個孔竅,屬於陽性奇數,三個奇數符合乾卦的象徵。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就形成了泰卦的吉祥徵兆。所以陰陽、上下、左右,都是因為相互交合才產生,不交合就會死亡。這十一頭、三焦、五臟,都是氣充塞的地方,所以也是脈搏流通的地方。因此脈搏的柔弱,是氣藉此來運行的表現。(這段是魏氏的全文)按照平脈篇的說法,

開始說脈的起點叫做頭,結束的地方叫做十一頭。這兩個“頭”字首尾呼應,構成這篇文章的寫作方式。

按照魏氏解釋分辨脈和診察平脈的意義,認為“辨”是指區分,“平”是指比較衡量。“平”如同平章,並非是指平常人的脈象。如此說來,“辨”就是開始條理,分成兩個方面,然後推論到無窮無盡。“平”則是最終的條理,衡量如一,最終歸於不二。氣有陰陽之分,邪氣也有陰陽之分,疾病必定要分陰陽,脈象也必定要分辨陰陽。必定要分成兩個方面來辨別它。氣的陰陽,有餘和不足的區別。

邪氣的陰陽,也有盛衰的變化。病因因此有輕重之分。脈象必須要平調陰陽,所以要像權衡一樣來衡量,從而使陰陽平衡。這樣解釋“辨”和“平”兩個字的含義,確實精闢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