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傷寒論綱目》~ 卷十六 (28)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28)

1. 平脈篇

趺陽脈微而緊。緊則為寒。微則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趺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膚硬。

此段又就脈辨得陽虛陰實之一症。余可類推。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當刺期門巨闕。

此段就上趺陽脈不出。推出少陰脈。以趺陽主腎。故可明腎虛主症也。

寸口脈微遲。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寸口諸微亡陽。諸濡亡血。諸弱發熱。諸緊為寒。諸乘寒者則為厥。鬱冒不仁。以胃無穀氣。脾澀不通。口緊不能言。戰而慄也。

此段又就脈申言陽虛陰實之病。更推類以結之也。

問曰。濡弱何以反適十一頭。師曰。五臟六腑相乘。故十一。問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臟。師曰。諸陽浮數為乘腑。諸陰遲澀為乘臟也。

此段言脈之通於臟腑。凡邪之乘。因乎脈之虛。所以通結辨脈平脈二篇之義也。

濡弱。言氣血。氣無形。血如水。皆軟細之物。非指病脈為濡弱。凡人脈皆如此也。適。往也。反。來也。反適。即往來義。頭。即處字之意。十一頭。原文自明之。言相乘表裡之謂也。五臟六腑。皆陰陽相配為表裡。而以三焦統之。成十二經。又分上中下為三。上焦心肺二臟。

配以心包絡一腑。即身里上段之大膜。而就其包裹心者主之。包心絡者。不止包心。通於全里。遂更通於表矣。中焦肝脾二臟。配以胃膽二腑。兩脅之間。胃腸之際。又有脂膜以連之。胃之下口。通於中焦之小腸大腸。下焦膀胱二腑。獨腎一臟。此十一頭之部位也。上焦肺稍後。

心稍前。而肺下心上。是為胸膈。其中為膻中。宗氣居焉。中焦肝膽在左。脾在右。胃居中胃之下。小腸之後。大腸之上。是為人之中。臍上三寸三分。是其處。居於身左右前後之中。乃受天地父母之元氣而生身者。故與臍對。有竅而不開。雖其氣無不通。而無可通之竅。所以深藏永固之也。

下焦則腎居後。膀胱居前。腎臟兩丸。附於脊骨。而中虛者為命門。膀胱之上。臍之下。亦有空處。是為關元。命門水中存火。以溫三焦。三焦無形。以軀殼為形。以脂膜為界。其實一物。故亦附名為腑經。為手少陽。正配腎足少陰。以命門之火。同為相火。共奉心之君火也。

關元之中。有氣專司分清濁二路。故曰關。而名其氣為胞中。此十一頭相乘。而得十二經之義也。其中為膻中。為胃中。為身中之中。為胞中之中。為命門之中。皆形虛而有氣以實之。惟虛故能實。萬化起於中。靜者。動之本也。至鼻下口上。亦名人中。則以人之開竅上下者分中。

白話文:

腳踝上的脈搏(趺陽脈)微弱又緊繃,緊繃表示身體有寒氣,微弱表示身體虛弱。如果脈搏同時微弱又緊繃,表示呼吸短促。少陰脈搏虛弱又阻滯,虛弱表示心中煩悶,阻滯表示手腳冰冷。如果腳踝上的脈搏摸不到,表示脾胃功能失調,無法將氣向上和向下運行,導致身體冰冷、皮膚僵硬。

這段描述透過脈象辨別出陽氣虛弱、陰氣過盛的病症,其他的病症可以依此類推。

如果少陰脈搏摸不到,表示腎氣衰弱,精血不足,氣向上衝擊胸膈,導致呼吸急促。宗氣反而聚集,血液凝結在心臟下方,陽氣衰退下降,熱氣返回到陰部大腿,陰氣與之相互作用,導致身體麻木,這稱為「屍厥」。應該針刺期門穴和巨闕穴來治療。

這段是接著前面腳踝脈搏摸不到的情況,進一步推論到少陰脈的問題。因為腳踝脈搏主要對應腎臟,所以可以明顯看出腎虛的主症。

寸口脈搏微弱而遲緩,尺脈搏緊繃,表示這個人虛弱損耗,容易流汗。這表示陰氣過盛,而陽氣衰竭。寸口脈搏微弱表示陽氣衰亡,濡脈表示血液不足,弱脈表示身體發熱,緊脈表示身體有寒氣。各種緊脈加上寒氣,就會導致手腳冰冷、昏迷不醒、身體麻木,因為胃沒有消化食物的氣,脾氣阻塞不通,嘴巴緊閉不能說話,身體顫抖寒慄。

這段描述再一次透過脈象說明陽氣虛弱、陰氣過盛的疾病,並加以總結。

有人問:「濡脈和弱脈為什麼會影響到全身的十一處呢?」醫生回答:「因為五臟六腑之間相互影響,所以會影響到十一處。」又問:「如何知道影響到的是腑還是臟呢?」醫生回答:「各種陽脈浮數表示影響到的是腑,各種陰脈遲緩阻滯表示影響到的是臟。」

這段說明了脈搏與臟腑之間的關係。所有邪氣的侵入,都是因為脈象虛弱引起的,所以總結了之前講的辨脈和診脈的意義。

所謂「濡弱」,指的是氣和血,氣是無形的,血像水一樣,都是柔軟細微的物質,並不是指病態的脈象就是濡弱。一般人的脈象都是這樣的。所謂「適」是往的意思,「反」是回來的意思。「反適」就是往來的意思。「頭」是處的意思,「十一頭」是指原文中描述的十一處。講的是臟腑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五臟六腑都是陰陽相配,互為表裡,並且由三焦統領,形成了十二經脈。又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焦包括心臟和肺臟,以及包絡心臟的包絡膜,這個包絡膜不僅包裹心臟,也貫通全身,因此又和體表相連。中焦包括肝臟和脾臟,以及胃和膽,兩脅之間,胃和腸之間都有脂肪膜相連。胃的下口通向下焦的小腸和大腸。下焦包括膀胱,只有腎臟單獨一個臟器。這就是「十一頭」的位置。上焦肺在後面,心在前面,肺在下方,心在上方,這就是胸膈,中間是膻中穴,宗氣就居住在這裡。中焦肝膽在左邊,脾在右邊,胃在中間,胃在小腸之後,大腸之前,這就是人體的中間,肚臍上三寸三分的地方是它的位置。它在身體的前後左右的中間,是接受天地父母元氣而產生身體的地方,所以和肚臍相對應,有孔竅但不開通,雖然氣無所不通,但沒有可通的孔竅,所以深藏永固。

下焦腎在後面,膀胱在前面,腎臟兩個球狀物附著在脊柱上,中間空虛的地方是命門。膀胱的上方,肚臍的下方也有一個空處,這裡是關元。命門中有水和火,用來溫養三焦,三焦是無形的,以軀殼為形,以脂肪膜為界限,其實是一個整體,所以也附屬於腑經,屬於手少陽經,與腎足少陰經相互配合,以命門之火,同為相火,共同侍奉心臟的君火。

關元之中有氣,專門負責分清泌濁,所以叫「關」,並將這個氣稱為胞中。這「十一頭」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十二經脈的意義。其中,膻中是上焦的中間,胃是中焦的中間,肚臍是身體的中間,胞中是下焦的中間,命門是腎臟的中間,這些地方都是有形的虛空,但有氣在其中充實,正因為虛空,才能容納氣的存在。萬物的變化都起源於中間,靜是動的根本。鼻子下方,嘴巴上方,也叫人中,是根據人體上下開竅的地方來區分中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