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傷寒論綱目》~ 卷十六 (27)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27)

1. 平脈篇

此段就脈辨出關格之病。卻有兩種。然皆由陰陽為病。無錯雜之邪阻礙。故尚輕於無尿但頭汗出之關格。

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泄風。久久為痂癩。

此段又就浮大脈。辨癮疹痂癩之症。亦於寸口候表也。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榮氣寒。榮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則心內飢。飢而虛滿。不能食也。

此段亦辨脈論症。總不外陽虛陰實之義。

趺陽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為難治。寸口脈緩而弱。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胸上也。

此段亦辨脈論症。專以胃之虛實。驗病之輕重。而實為陽虛陰實之見端也。

趺陽脈緊而浮。浮為氣。緊為寒。浮為腹滿。緊為絞痛。浮緊相搏。腸鳴而轉。轉即氣動。膈氣乃下。少陰脈不出。其陰腫大而虛也。

此段就趺陽脈。辨少陰之症。而胃脈亦兼統焉。以趺陽主胃腎二經之脈也。程氏謂腎腫兼有水蓄。亦是腎陽已衰。無濕不作虛腫也。然此水蓄。必在膀胱。氣盛陽足。則自宣泄。不可作濕熱治也。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不行。澀者。榮氣不足。榮衛不能相將。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仁。榮氣不足。則煩疼口難言。衛氣虛。則惡寒數欠。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吞酢。中焦不歸者。不能消穀引食。下焦不歸者。則遺溲。沉而數。沉為實。數消穀。緊者病難治。

此段辨脈。乃就表之榮衛。里之三焦。而得陰陽兩虧之脈。雖言寸口。實兼關尺二部。輕重取之而得也。緊者病難治。以中氣空虛之極所致。較浮而澀者更加等也。然皆不為預圖之故。不重可悔恨哉。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榮氣不足。衛氣衰。面色黃。榮氣不足。面色青。榮為根。衛為葉。榮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此段又就寸口脈分辨病情面色。而知陽虛陰實。更兼痰之候。

趺陽脈浮而芤。浮者。衛氣衰。芤者。榮氣傷。其身體瘦。肌肉甲錯。浮芤相搏。宗氣衰微。四屬斷絕。

此段又就辨脈明榮衛之表氣。而趺陽為胃脈。中焦之氣出於胃。因可識宗氣也。四屬。四肢也。斷絕則榮衛不行。不止不足。將為半身不遂等症矣。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氣實。實則谷消而水化也。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榮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

此段因前二段寸口趺陽。候得榮衛俱微。遂專論衛微榮盛之症。亦於脈辨之也。里榮無所統攝。多入於經者。亦易亂出於經。何也。氣有行於榮中者。榮氣也。氣有護於榮外者。衛氣也。衛氣既疏。則里血無力。血易氾濫。不由經道而下崩。此乃三焦經絕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在探討透過把脈來辨識疾病的方法,特別著重在陰陽失衡所引起的病症。

關格病:

  • 如果把脈發現脈象浮大,這表示體內有風邪和氣虛的問題,兩者相搏會導致皮膚出現癮疹(類似蕁麻疹),身體會感到搔癢,這種搔癢稱為「泄風」,時間久了可能會形成痂皮或癩病。這個脈象主要在寸口這個部位來觀察。

脈象弱遲:

  • 如果寸口的脈象呈現弱而遲緩,表示衛氣虛弱,榮氣寒冷。榮氣代表血,血寒會發熱;衛氣代表氣,氣虛會感到心內飢餓,飢餓卻又感到虛脹,導致無法進食。這也是陰盛陽虛的表現。

趺陽脈:

  • 趺陽脈如果呈現大而緊的脈象,表示將要腹瀉,而且這種情況難以治療。如果寸口脈呈現緩而弱的脈象,表示陽氣不足,胃氣有餘。這會導致打嗝、吞酸,並且食物難以下嚥,氣體會堆積在胸部。這個脈象主要在辨別胃的虛實,判斷病情輕重,也是陽虛陰實的徵兆。
  • 趺陽脈如果呈現緊而浮的脈象,浮代表氣,緊代表寒。浮會導致腹脹,緊會導致絞痛,兩者相搏會導致腸鳴,並且腸子會蠕動,這表示氣在運行,膈氣會下降。如果少陰脈沒有出現,表示下身腫大而且虛弱。這說明腎陽衰弱,才會導致虛腫,並且可能蓄積水分在膀胱,但這種情況並非濕熱,不可以用治療濕熱的方法來處理。

脈象微澀:

  • 如果寸口的脈象呈現微而澀,表示衛氣運行不暢,榮氣不足。榮衛不能互相協調,導致三焦無法正常運作,身體會麻木不仁。榮氣不足會導致煩躁疼痛,難以言語;衛氣虛弱會導致怕冷,頻頻打哈欠。三焦無法歸位,上焦無法歸位會導致打嗝、吞酸;中焦無法歸位會導致不能消化食物;下焦無法歸位則會導致遺尿。如果脈象沉而數,沉表示體內有實邪,數則表示消化過快,如果同時有緊的脈象,則表示病情難以治療。這種脈象不只是觀察寸口,而是兼顧關尺兩部位,透過輕重來判斷。緊脈代表中氣極度虛弱,情況比浮而澀的脈象更加嚴重。

脈象微澀(續):

  • 寸口的脈象如果呈現微而澀,微表示衛氣衰弱,澀表示榮氣不足。衛氣衰弱會導致面色發黃,榮氣不足會導致面色發青。榮氣是根本,衛氣是枝葉,榮衛都虛弱則會導致身體枯槁,出現發冷、顫抖、咳嗽、吐腥味痰液等症狀。

脈象浮芤:

  • 趺陽脈如果呈現浮而芤的脈象,浮表示衛氣衰弱,芤表示榮氣損傷。身體會消瘦,皮膚粗糙如甲片。浮芤相搏表示宗氣衰微,四肢的氣血運行斷絕。四肢的氣血運行斷絕代表榮衛運行不順暢,不止是不足,將會出現半身不遂等症狀。

脈象微緩:

  • 寸口的脈象如果呈現微而緩,微表示衛氣疏鬆,緩表示胃氣充實。衛氣疏鬆則皮膚空虛,胃氣充實則食物容易消化,並且轉化成水分。食物進入胃,脈搏才能運行,水分進入經脈,血液才能生成。榮氣充盛則皮膚一定疏鬆。如果三焦的經脈斷絕,就會導致血崩。這是在前兩段的寸口、趺陽脈象後,進一步探討衛氣虛弱,榮氣充盛的症狀。體內榮氣沒有統攝,容易進入經脈,這也容易造成紊亂。因為有運行在榮中的榮氣,也有保護在榮外的衛氣,衛氣如果疏鬆,體內血液就沒有力量,容易溢出經脈,向下崩潰,這是因為三焦經脈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