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籍考》~ 卷八十 (7)
卷八十 (7)
1. 運氣
皆不可治也。周禮醫聖階梯曰。運氣治傷寒。以病者之所生。年月日時。合得病之日時。推算五運六氣。與傷寒六經證候。無不吻合。謂某日當得某經。某經當用某藥。而以張仲景一百一十有三方。按方施治。如太陽無汗麻黃湯。有汗桂枝湯之類。此無稽之術。殺人之方也。
世之業醫者。欺人罔天。動以五運六氣為言。殊不知寒毒之氣。入人腠理。相搏於營衛之間。怯者則著而成病矣。壯者氣行。即時未病。或過一二日。或過三四日而始覺。則得病之日。無真正之日矣。以此不真正之日。而謂某日當得某經。某經當用某藥。正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禍不旋踵。況運氣推算。假饒得真正之日。萬無是理耶。予故曰。運氣不可適從也。繆希雍本草經疏曰。原夫五運六氣之說。其起於漢魏之後乎。何者。張仲景漢末人也。其書不載也。華元化三國人也。其書亦不載也。前之則越人無其文。後之叔和鮮其說。予是以知其為後世所撰。
無益於治療。而有誤乎來學。學者宜深辨之。予見今之醫師。學無原本。不明所自。侈口而談。莫不動云五運六氣。將以施之治病。譬之指算法之精微。謂事物之實有。豈不誤哉。殊不知五運六氣者。虛位也。歲有是氣至則算。無是氣至則不算。既無其氣。焉得有其藥乎。一言可竟已。
其云必先歲氣者。譬夫此年忽多淫雨。民病多濕。藥宜類用二術。苦溫以燥之。佐以風藥。加防風羌活升麻葛根之屬。風能勝濕故也。此必先歲氣之謂也。其云毋伐天和者。即春夏禁用麻黃桂枝。秋冬禁用石膏知母芩連芍藥之謂。即春夏養陰。秋冬養陽之義耳。乃所以遵養天和之道也。
昔人謂不明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者。正指後人愚蒙。不明五運六氣之所以。而誤於方丹所載。依而用之。動輒成過。則雖檢遍方書。亦何益哉。予少檢素問。中載有是說。既長遊於四方,見天下醫師。與學士大夫。在在談說其義。於時心竊疑之。又見性理所載元儒草廬吳氏。
於天之氣運之中。亦備載之。予益信其為天運氣數之法。而非醫家治病之書也。後從敝邑。見趙少宰家藏宋板仲景傷寒論。皆北宋善板。始終詳檢。並未嘗載有是說。六經治法之中。亦並無一字及之。予乃諦信予見之不謬。而斷非治傷寒外感之說。何夢瑤醫碥曰。運氣之說。
拘牽不通。固為有識者所不信。然其大指在詳舉六氣。有許多變幻。寒中有熱。熱中有寒。邪正交錯。蕃變紛紛。莫可紀極。一以明人之病源。一以例人之病情耳。明人之病源者。言人感六氣而生病。欲人細推所感之氣。其中有無夾雜他氣。當兼治也。例人之病情者。天地之氣。
變幻無定。則人身之氣。亦變幻無定。而病情不可以一律拘也。如冬月固屬寒氣司令。然亦有客熱加臨。故冬亦有溫時。所謂非時之暖也。人於冬月。病外感。則未知為感寒而病歟,抑感非時之溫而病歟。是其源所當察也。寒氣在上。則陽伏地中。故土上凜烈。而井泉溫暖。
白話文:
這些理論都無法治病。《周禮》中說,醫術的最高境界是用「運氣」來治療傷寒,根據病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結合得病的時間,推算五運六氣,然後對應傷寒的六經證候,認為完全吻合。例如,某日會得某經的病,某經的病應該用某藥,並用張仲景的一百一十三個方子來治療,比如太陽經無汗用麻黃湯,有汗用桂枝湯等等。這根本是沒有根據的歪理,是會害死人的方法。
現在的醫生,常常欺騙大眾,動不動就拿五運六氣來說事。他們不知道,寒邪之氣進入人體皮膚,在營氣和衛氣之間搏鬥,體質虛弱的人就會發病,體質強壯的人當時沒事,可能過一兩天,或者三四天才開始發病。這樣的話,就沒有一個真正的發病日期。用這個不確定的發病日期,來推算某日會得某經的病,某經的病應該用某藥,這真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這樣錯誤的治療方式很快就會導致禍患。況且就算能夠算出真正的發病日期,這種根據運氣推算來治病的方法也完全沒有道理。所以我說,運氣推算不可信。《本草經疏》的作者繆希雍說,五運六氣的說法,大概是漢魏之後才出現的吧?為什麼呢?因為張仲景是漢末人,他的書裡沒有記載;華元化是三國人,他的書裡也沒有記載;再往前看,越人的著作沒有這方面的文字;往後看,王叔和的著作也很少提到。所以我認為這是後人編造的,對治療疾病沒有幫助,反而會誤導後來的學習者。學者們應該仔細辨別。我看到現在的醫生,學習沒有根據,不明白這些理論的由來,就誇誇其談,動不動就說五運六氣,並用它來治病,就像用算命的技巧來判斷事物是否真實存在一樣,不是很荒謬嗎?他們不知道五運六氣是虛無的東西,有這種氣,就推算;沒有這種氣,就不推算。既然沒有這種氣,怎麼會有對應的藥物呢?一句話就可以說完。
他們說必須先考慮當年的氣候,這就好像某年雨水很多,百姓容易得濕病,就應該用蒼朮、白朮等溫燥的藥,加上防風、羌活、升麻、葛根等祛風藥,因為風能勝濕。這就是必須先考慮當年氣候的意思。他們說不要違背自然規律,意思就是春夏不要用麻黃、桂枝,秋冬不要用石膏、知母、黃芩、黃連、芍藥,這就是春夏養陰,秋冬養陽的道理,也就是順應自然之道。
以前的人說,不懂五運六氣,就算翻遍醫書也沒有用,這正是說後人愚昧,不明白五運六氣的真正含義,反而被醫書上記載的方子誤導,照搬照用,動不動就犯錯。這樣就算翻遍醫書,又有什麼用呢?我年輕時讀過《素問》,裡面有提到這個說法,後來遊歷四方,看到各地的醫生和讀書人都談論這個理論。當時我心裡就有些懷疑。後來我又看到理學書籍中記載元儒草廬吳氏也詳細記錄了天運氣數,我更加相信這只是推算天運氣數的方法,而不是醫生治病的依據。後來,我在家鄉看到趙少宰家收藏的宋版《傷寒論》,都是北宋精雕的版本。我仔細檢查過,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五運六氣,六經的治療方法中,也沒有一個字提到它。我才確信我的看法沒有錯,它絕對不是治療傷寒外感的方法。《醫碥》的作者何夢瑤說,運氣推算的說法,死板教條,有見識的人都不相信。但它主要目的是詳細說明六氣的變化,有很多變幻,寒中有熱,熱中有寒,邪氣和正氣交錯,變化紛繁複雜,難以窮盡。它一個方面是要說明人們的病源,一方面是要推斷病情。說明病源,是要說明人們是因為感受六氣而生病,提醒人們仔細分析所感受的氣,裡面有沒有夾雜其他氣,要兼顧治療。推斷病情,是因為天地之氣變化無常,人體的氣也變化無常,病情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冬天本來是寒氣當令,但也有外來熱邪侵襲,所以冬天也有暖和的時候,也就是所謂的「非時之暖」。人們冬天得了外感,就要弄清楚是感受寒邪而生病,還是感受「非時之暖」而生病,這是需要仔細觀察的。寒氣在上的時候,陽氣潛伏在地中,所以地面上很冷,而井水卻是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