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胤

《中國醫籍考》~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醫經(一)

皆多芍藥榮五物。改麥秋至為小暑至。較呂氏春秋不同。則王冰當時亦知素問出淮南也。岐黃之文。至於首篇。曰上古中古。而曰今世。則黃帝時果末世邪。又曰。以酒為漿。以妄為常。則儀狄是生其前。而彼時人已皆偽耶。精微論中。羅裹雄黃。禁服篇中。軟血而受。則羅與軟血。

豈當時事耶。予故以為岐黃問答。而淮南文成之者耳。(七修類稿)

昊昆曰。五內陰陽。謂之內。萬世宗法。謂之經。平日講求。謂之素問。馬蒔曰。素問者。黃帝與岐伯鬼臾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六臣。平素問答之書。即本紀所謂咨於岐伯而作內經者。是也。此書出於岐伯者多。故本紀不及諸臣耳。然此素問八十一篇。而復有靈樞八十一篇。

大抵素問所引經曰。俱出靈樞。則靈樞為先。而素問為後也。書中止以天師夫子。尊岐伯鬼臾區。而其餘諸臣。未聞其以是稱。至雷公則自名。曰小子細子。黃帝亦有訓之之語。意者。所造未及諸臣。而年亦最少。且其曰公曰伯曰師。似皆以爵稱之。即如寶命全形論。有曰天子。

曰君王。移精變氣論。五常政大論。靈樞官能篇。皆稱曰聖王。著至教論。疏五過論。有封君侯王靈樞根結篇。有王公大人等稱。則其為爵無疑也。至於鬼臾區少俞伯高。皆諸臣名耳。後世程子謂出於韓諸公子之手。或謂先秦儒者所作。是皆泥乎爵號文字。而未繹全書。故臆說有如此者。

乃今詳考六節臟象論。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至真要大論等篇。則論天道曆法萬象。人身經絡脈體。人事治法。辭古理微。非子書中有能偶及雷同者。真唯天神至聖。始能作也。愚意上天以仁愛斯民為心。而伐命唯病。

治病惟書。然玄默無言。故挺生神聖。以代之言。而早出此書。以救萬古民命耳。況六書制自伏羲。醫藥始於神農。自伏羲以至黃帝。千有餘年。其文字製作甚明。外紀本紀。俱載黃帝紀官舉相。明歷作樂。製為袞冕舟車。畫野分列。經土設井。播百穀。制城郭。凡爵號文字。

時已咸備,歷金天高陽高辛諸氏。又經三百四十餘年。始迄陶唐。則諸凡製作。人知唐虞為盛。而不知肇自羲皇。其所由來者漸也。何獨內經之作。史書靈素均誣乎哉。

朱載堉曰。按素難二經。乃先秦古書。三代名醫。所相授受。秦始皇有令。不燒醫卜種樹之書。由漢迄今。醫流遵用。雖經歷代變。更未聞有人妄加刪改。(樂書)

胡應麟曰。醫方等錄。雖亦稱述岐黃。然文字古奧。語致玄渺。蓋周秦之際。上士哲人之作。其徒欲以驚世。竊附黃岐耳。(經籍會通)

又曰。凡班志所無。而驟見六朝後者。往往多因戰國子書殘軼者補綴之。而易其名。以為真。則偽莫掩。以為偽。則真間存。尤難辨。自前輩少論及此。余不敏實竊窺之。觀素問靈樞之即內經。則余言可概見矣。素問。今亦稱內經。然隋志止名素問。蓋黃帝內外經五十五卷。六朝亡逸。故後人綴輯。而易其名耳。(四部正訛)

白話文:

醫經(一)

許多藥方都用到芍藥等五種藥材。書中把「麥秋至」改成了「小暑至」,這點與《呂氏春秋》不同。由此可見,王冰當時也知道《素問》這本書是從《淮南子》那裡來的。

《黃帝內經》的首篇就說,上古、中古,然後說現在這個時代,難道黃帝的時代已經是末世了嗎?又說當時的人「以酒當水喝,把荒唐當正常」,那麼儀狄難道是生活在他們前面嗎?而且難道那時候的人就已經全都虛偽了嗎?《精微論》中說到用雄黃粉包在布裡,《禁服篇》中說到「軟血而受」,難道包在布裡和軟血接受是當時真實發生的事嗎?所以我認為,《黃帝內經》的內容是假託黃帝和岐伯問答,實際上是淮南的人寫成的。

昊昆說:「五臟的陰陽叫做內,萬世都要遵循的法則叫做經,平時探討研究的內容叫做《素問》。」馬蒔說:「《素問》是黃帝與岐伯、鬼臾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這六位大臣,平時問答的記錄。就是《本紀》裡說的『向岐伯請教而寫成內經』的那本書。這本書裡岐伯說的比較多,所以《本紀》才沒有提到其他大臣。但這《素問》有八十一篇,《靈樞》也有八十一篇。大體來說,《素問》裡引用的經文都出自《靈樞》,所以《靈樞》是先有的,《素問》是後有的。書中只稱呼岐伯、鬼臾區為『天師』和『夫子』,其他大臣都沒有這種稱呼。至於雷公,則是自稱『小子』、『細子』,黃帝也有訓斥他的話,大概是因為雷公年紀最小,而且成就還不及其他大臣。書中稱呼他們為『公』、『伯』、『師』,似乎都是爵位稱呼。像是《寶命全形論》裡有『天子』,有『君王』;《移精變氣論》、《五常政大論》、《靈樞·官能篇》裡都稱呼為『聖王』;《著至教論》、《疏五過論》裡有封君、侯王;《靈樞·根結篇》裡有王公大人等稱呼。可見這些都是爵位。至於鬼臾區、少俞、伯高,都只是大臣的名字。後世程子認為是出自韓公子之手,或說是先秦儒家所寫。這些都是拘泥於爵位稱呼和文字,沒有理解整本書的內容,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臆測。

仔細考察《六節臟象論》、《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至真要大論》等篇章,內容涉及到天道、曆法、萬象,人體經絡脈象,人事治理方法。這些文字古奧、道理深奧,並不是其他子書可以偶爾碰巧相同的。只有天神至聖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內容。我認為上天是仁愛百姓的,把疾病當成是對人們的懲罰,而治病需要靠醫書。但上天默默無言,所以才產生了神聖的人,代替上天來說話,並早早寫出了這本書,來拯救萬世百姓的生命。何況文字在伏羲時代就開始創造,醫藥則開始於神農。從伏羲到黃帝,一千多年,文字製作已經非常成熟。《外紀》、《本紀》都記載了黃帝任命官職、設置丞相,制定曆法、製作音樂,製作了禮服、車船,劃分疆界、設立水井,種植各種糧食,建造城郭。凡是爵位稱呼和文字,那時候就已經具備了。經過金天氏、高陽氏、高辛氏等,又過了三百四十多年才到陶唐氏。一般人都知道唐虞盛世,卻不知道源頭是伏羲。這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為什麼唯獨《內經》的創作,史書上都說是假的呢?

朱載堉說:「考證《素問》和《難經》這兩本書,都是先秦的古書。是三代名醫世代相傳的。秦始皇下令焚書時,醫書、卜筮、種樹的書都沒燒。從漢朝到現在,醫家一直沿用。雖然經過歷代變遷,也沒有聽說有人隨意刪改。」

胡應麟說:「醫方等書雖然也提到岐黃,但文字古奧,說法玄妙,大概是周秦之際,上層有智慧的人寫的。他們那些弟子為了驚世駭俗,就假託黃帝和岐伯的名義。」

他又說:「凡是《漢書·藝文志》沒有記載,卻突然在六朝之後出現的書籍,大多是因為戰國時代的子書殘缺後,被後人補綴,並且改了名字,假裝是真的。這樣一來,想要隱藏虛假就更難,想找出真實的就更難。因為前輩很少提到這個問題,我冒昧地研究了一下。《素問》和《靈樞》也就是《內經》,可見我說的那些問題了。《素問》現在也稱作《內經》,但隋朝的書志只稱《素問》。大概是《黃帝內外經》五十五卷,在六朝時散失了,所以後人輯錄起來,並改了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