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自序
自序
1. 自序
文以載道,醫雖小道,亦道也,則醫書亦載道之車也。顧其文繁而義晦,讀者卒未易得其指歸,初學苦之。瑤少多病失學,於聖賢大道無所得,雅不欲為浮靡之辭,以貼虛車誚。因念道之大者以治心,其次以治身。莊子曰: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醫,所以治身也,身死則心無所寄,固小道中之大者。
爰取少日所誦岐黃家言,芟其繁蕪,疏其湮鬱,參以己見,䪥為一書,用以階梯初學,非敢謂是載道之車,欲使升車者藉此以登,如履碥石云耳,故以「碥」名編。或曰:方今《景岳全書》盛行,桂、附之烈,等於崐岡,子作焦頭爛額客數矣。人咸謂:子非醫病,實醫醫,是書出,其時醫之藥石歟!「碥」當作「砭」,予笑而不敢言。
乾隆十六年歲次辛未季春望日南海何夢瑤書於樂只堂
白話文:
[自序]
文章是用來承載道理的,醫術雖然只是一個小領域,但也是一種道,因此醫書也是載道的工具。然而古醫書的文字繁複且意義晦澀,讀者不容易理解其核心意思,初學者常爲此苦惱。我小時候體弱多病,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在聖賢的大道上沒有收穫,一直不想寫一些浮誇的文字來裝點空洞的車輛(比喻虛而不實的醫書)。
我認爲道的最高層次是用來治心,其次是治身。莊子曾說: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死,身體的死亡則次之。醫學是用來治療身體的,一旦身體死亡,心靈就沒有了寄託,所以在小道之中,醫學是最重要的。
於是我把年輕時讀過的醫學書籍中的冗長和晦澀部分刪減,疏通那些被忽略和鬱結的部分,並結合自己的見解,編寫成這本書,用來作爲初學者的階梯。我不敢說這是一本載道的醫書,而是希望讓學習的人能夠通過這本書,像踏在碥石上一樣,穩穩地向上攀登,所以將本書命名爲“碥”。
有人會說:現在《景嶽全書》很流行,其中的桂枝、附子等藥物使用得很激烈,如同火山爆發一般,你寫作時,就像一個焦頭爛額的客人。人們都說:你不是在治病,而是在治醫生,這本書出來後,可能會成爲醫界的藥石!“碥”字應該改爲“砭”,我對此只是笑笑,不敢說什麼。
於乾隆十六年,辛未年的春季,南海何夢瑤在樂只堂寫下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