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七·諸方(下) (3)
卷之七·諸方(下) (3)
1. 十劑(徐之才所定。)
宣可去壅。(壅,上壅也。病在膈上,如氣上壅。而嘔噦用薑、橘、藿香,以宣散之。痰壅上膈,用瓜蒂等以宣吐之。中風口噤,胸膈迷悶,用通關散以嚏之皆是。)
通可去滯。(但滯耳,未至上壅也。如氣滯用木香、檳榔,水滯用木通、防己,鬱滯用香附、撫芎之類。汪訒菴以宣與通相類,改通為行水,不知宣單就上部言,通則兼中下二部言也。)
補可去弱。(精弱以熟地、蓯蓉、羊肉補之。氣弱以人參之屬補之。)
泄可去閉。(滯,但行之滯耳。閉,則竟不行矣。如小便閉用葶藶,大便閉用硝、黃之類。)
輕可去實。(如表邪實用麻黃湯、香蘇散輕揚之劑是也。)
重可去怯。(如氣怯神浮,用硃砂鎮之之類。)
滑可去著。(著,黏著也。因臟腑乾澀,有所黏著而不行,惟滑可以去之。如大腸著,用麻仁、郁李,小腸著,用葵子、滑石之類。
澀可去脫。(如汗脫用牡蠣、五味,腸脫用肉果、訶皮、粟殼,津脫用五味、烏梅,精脫用蓮蕊,血脫用地榆之類。)
燥可去濕。(如濕勝用桑皮、茯苓,寒濕薑、附、胡椒,氣濕蒼朮、白朮,濕痰半夏、南星、蛤粉,濕熱黃連、黃柏、山梔之類。)
濕可去枯。(濕則潤,故枯燥可去。)
白話文:
[十種藥物作用(由徐之才制定。)]
宣散能消除壅塞。(壅塞,指的是上部的壅塞。病症出現在膈膜以上,例如感到氣息上沖,想嘔吐,可用薑、橘子、藿香來宣散。痰液壅塞在上膈,可用瓜蒂等來引發嘔吐。中風導致口齒不靈,胸部和膈膜感到憋悶,使用通關散來使其打噴嚏,都是此類方法。)
通暢能消除滯留。(只是滯留,未到達壅塞的程度。如氣滯可用木香、檳榔,水滯可用木通、防己,鬱滯可用香附、川芎等。汪訒菴認為宣散和通暢類似,將通暢改為利水,但實際上宣散只針對上部,通暢則包含中下兩部分。)
補充能增強體力。(精氣虛弱可用熟地、肉蓯蓉、羊肉來補充。氣力不足可用人參等來補充。)
排泄能解決閉塞。(滯留只是讓事物流動受阻。閉塞則完全無法流動。如小便閉塞可用葶藶,大便閉塞可用硝、黃等。)
輕質藥物能消除實症。(如表面邪氣過盛,可用麻黃湯、香蘇散等輕質藥物來調理。)
重質藥物能減輕膽怯。(如精神不安,神經緊張,可用硃砂等重質藥物來鎮靜。)
滑潤能去除黏著。(黏著,指的是黏著不動。因為臟腑乾燥,有東西黏著不動,只有滑潤的藥物可以解決。如大腸黏著,可用麻仁、郁李,小腸黏著,可用葵子、滑石等。)
收澀能防止脫失。(如汗液過多可用牡蠣、五味子,腸胃問題可用肉豆蔻、訶子、粟殼,津液流失可用五味子、烏梅,精氣流失可用蓮子心,血液流失可用地榆等。)
燥性藥物能去除濕氣。(如濕氣過重可用桑白皮、茯苓,寒濕可用薑、附子、胡椒,氣濕可用蒼朮、白朮,濕痰可用半夏、天南星、蛤粉,濕熱可用黃連、黃柏、山梔等。)
濕性藥物能滋潤枯竭。(濕潤則身體潤澤,因此能去除枯竭狀態。)
2. 服藥法則
急服,有通口直飲。(重劑,治下部宜之。)有趁熱連飲。(輕劑、偶劑,發汗宜之。)
緩服,有趣熱徐徐小飲。(治肺病宜。)有不用氣隨津自下。(治咽喉病宜。)
冷服,有寒劑冷服。(治大熱病宦。)有熱劑冷服。(治假熱病宜。)
熱服,有熱劑熱服。(治大寒病宜。)有寒劑熱服。(治假寒病宜。)
溫服,有補藥溫服。(取溫補氣。)有平藥溫服。(病不犯大寒熱者宜。)
空心服,有五更空心服。(病在腎、肝,宜取其再睡一番,藥入腎、肝。)有早起空心服。(補下、治下宜。)有空心服後即壓以食。(治腎恐妨心,治命門恐妨肺者宜。)
食後服,有食後即服。(病在胸膈者宜。)有食遠方服。(病在中脘者宜,或病在胸膈用峻下藥,恐飲食方在胃口,下早致胸結者亦宜。)
臨臥服,有服後正臥。(病在胸膈,素有積者宜。)有服後左右側臥。(病在左右肋,使藥直至病所。)有服去枕臥。(病在肺及在膈以上者宜。)
一二滾服。(發散,治上病者宜。)百十滾服。(溫補,治中脘病者宜。)濃煎服。(治下部病者宜。)已未午初服。(於陰中引提陽氣,宜補中益氣湯、提瘧湯皆是。)
白話文:
[服用藥物的方法]
需迅速服用的,可直接由口中吞飲。(如使用大量藥物,對於治療下身病症適用。)有的需趁熱連續飲用。(如輕量藥物或偶爾使用的藥物,用來促進出汗的治療方式適用。)
需緩慢服用的,可慢慢小口飲用,保持溫度。(對於治療肺部疾病適用。)有的不需刻意吞嚥,讓藥液自然順著唾液滑下。(對治療咽喉疾病適用。)
需冷服用的,有的需用寒性藥物冷服。(用於治療高燒病症。)有的需用熱性藥物冷服。(用於治療虛假的熱症。)
需熱服用的,有的需用熱性藥物熱服。(用於治療嚴重的寒症。)有的需用寒性藥物熱服。(用於治療虛假的寒症。)
需溫服用的,有的需用補藥溫服。(為了吸收溫暖的藥力。)有的需用性質平和的藥物溫服。(當病情未至於極度的寒熱時適用。)
需空腹服用的,有的需在清晨五更時空腹服用。(如果病症出現在腎臟或肝臟,可在再次睡眠後,讓藥物進入腎臟或肝臟。)有的需在早起後立即空腹服用。(補下身或治療下身病症適用。)有的需在空腹服藥後立即進食。(若治療腎臟疾病怕影響到心臟,或治療生命門關(丹田)怕影響到肺部,這種情況適用。)
需飯後服用的,有的需在飯後立即服用。(如果病症出現在胸腔與膈肌之間適用。)有的需在飯後一段時間再服用。(如果病症出現在中脘(胃部)適用,或病症出現在胸腔與膈肌之間,但使用的藥物較強烈,擔心食物仍在胃部,過早服用會導致胸腔結塊,這種情況也適用。)
需睡前服用的,有的需在服藥後平躺。(如果病症出現在胸腔與膈肌之間,且長期有積聚物適用。)有的需在服藥後左右側躺。(如果病症出現在身體兩側適用,讓藥物能直接到達病竈。)有的需在服藥後無枕頭平躺。(如果病症出現在肺部或膈肌上方適用。)
有的需在一兩個沸騰後服用。(用於促進散發,治療上身病症適用。)有的需在經過多次沸騰後服用。(用於溫暖補身,治療中脘(胃部)病症適用。)有的需濃煎後服用。(用於治療下身病症適用。)有的需在未時(下午一點至三點)或午時初(中午十一點至一點)服用。(用於在陰氣中提升陽氣,適合補中益氣湯、提瘧湯等。)
3. 煎藥用水歌
急流性速堪通便,宣吐回瀾水(即逆流水。)最宜。百沸氣騰能取汗,甘瀾勞水意同之。(流水杓揚萬遍,名甘瀾水,又名勞水。)黃齏水吐痰和食,霍亂陰陽水可醫。(見霍亂。)新汲無根皆取井,(將旦首汲曰井華水,無時首汲曰新汲水,出甃未放曰無根水。)除煩去熱補陰施。
地漿解毒兼清暑,(掘牆陰黃土,以水入坎中,攪取漿,澄清用。)臘雪寒冰治疫奇。更有一般蒸汗水,(如蒸酒法蒸水,以管接取,倒汗用之。)奇功千古少人知。功堪汗吐何須說,滋水清金理更微。(肺熱而腎涸,清金則津液下澤,此氣化為水,天氣下為雨也。腎涸而肺熱,滋陰則津液上升,此水化為氣,地氣上為云也。
蒸水使水化為氣,氣復化水,有循環相生之妙,用之最精。)
白話文:
水流湍急快速,有助於通便,如果需要催吐或止瀉,使用逆流水最適合。煮沸多次的水,其蒸騰的氣息能助於發汗,這種水稱為甘瀾勞水,其效果相同。(將水杓反覆揚起數千次,使其充滿空氣,這樣的水就叫甘瀾水,也被稱為勞水。)黃齏水可用來催吐痰和食物,對於霍亂症狀,使用陰陽水治療效果很好。(詳情請參考霍亂一節。)新汲取的井水,無論是早晨首汲的井華水,還是隨時首汲的新汲水,或是從井壁流出還未落地的無根水,都能用於消除煩躁、退熱,並滋補陰虛。
地漿水能解毒並清暑,製作方法是挖掘牆腳陰涼處的黃土,將水倒入挖好的坑中,攪拌後讓其自然沉澱,然後取上層清水使用。而臘月的雪水和寒冰,對於治療瘟疫有奇效。另有一種蒸汗水,製備方法類似蒸酒,通過蒸餾的方式取得,再將其冷卻收集,這種水用於治療汗出不暢有奇效,但其療效歷史上鮮有人知。
蒸水的作用能讓水轉化為氣,氣再轉化為水,其中蘊含著循環相生的奧妙,使用時需格外細緻。這種水不僅能促進發汗或催吐,對於滋養水份、調理金臟(肺)與水臟(腎)的功能,有著更微妙的作用。(當肺臟過熱而腎臟乾涸,清涼金臟可以促使津液下降,這就像氣候中的雨水;反之,若腎臟乾涸而肺臟過熱,滋養陰液可以促使津液上升,這就像地氣上升形成雲霧。)
蒸水的運用,正是利用了水與氣之間的轉換,具有巧妙的循環再生作用,使用得當效果極佳。